宜興陶瓷博物館,一座“東方明珠、陶都之光”的藝術寶庫,是中國規模、影響較大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在海內外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從新石器時代中期至今的7000多年漫長歲月中,宜興悠久的制陶歷史和燦爛的陶瓷文化通過8000余件各個歷史時期的藏品在這里得到充分詮釋,無數能工巧匠孕育出的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展示了宜興的風采,凸現了陶都的地位。而陶瓷,也始終是宜興對外宣傳的“窗口”和走向世界的“名片”。陶(tao)瓷是(shi)宜(yi)興(xing)引以(yi)為豪的生(sheng)命贊(zan)歌,無數的能工巧匠孕育(yu)了巧奪天工的藝(yi)術珍品(pin),漢(han)代的陶(tao)器、兩晉的青瓷、宋明的均(jun)陶(tao)和(he)明清的紫砂,以(yi)及當(dang)代的彩釉(you)陶(tao)、美術陶(tao)、精(jing)陶(tao)等(deng)品(pin)種,展示了宜(yi)興(xing)的風采和(he)凸(tu)現了陶(tao)都的地位,始終是(shi)宜(yi)興(xing)對外宣傳(chuan)的“窗(chuang)口”和(he)走向世界的“名片”。
陶瓷的產生和發展是一部燦爛的物質文明史,而宜興陶瓷的發展有著鮮明的文化特征,七千多年的制陶史是輝煌的陶文化發展史。尤其從明清時期開始,紫砂陶器的盛起與均釉陶器的成熟,大批文人的參與和具有文化特征的產品使宜興以獨特風貌蘊育了它陶都的地位。隨著文明的進步,人們在制造生活用品時不僅僅滿足了實用,同時本能地追求起造型的平衡、色彩和裝飾的美觀,追求悅目的并具文化氣息的感官效果,開始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物體。陶器的特征令人感到質樸和溫馨,更符合心理的接受。紫砂器古樸端莊的造型,書法、繪畫、金古的揉合,以及均釉陶器的深沉大度和雍容高雅的造型和堆花裝飾,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他宜興陶瓷品種,是這種形式的延續和升華。陳列在精品館的(de)(de)(de)不(bu)同門類、不(bu)同品種的(de)(de)(de)珍品,是(shi)宜(yi)興陶(tao)瓷文化的(de)(de)(de)縮(suo)影和(he)見證。歷(li)史(shi)的(de)(de)(de)沉淀(dian)和(he)當代的(de)(de)(de)名(ming)匠名(ming)師為(wei)我們(men)展示了一(yi)幅絢麗的(de)(de)(de)畫(hua),讓我們(men)來領略先人的(de)(de)(de)智慧、大(da)師的(de)(de)(de)風(feng)采(cai)、名(ming)人的(de)(de)(de)佳(jia)作(zuo)和(he)瞻望宜(yi)興陶(tao)瓷的(de)(de)(de)未來。
宜興(xing)青瓷(ci)的生產始于西周時期(qi)(公元11世紀(ji)-前771年(nian)),隋唐(tang)時(581-907年(nian))品種較多,產量較大,工藝日精。青瓷(ci)質地細潤,釉色晶(jing)瑩,青中(zhong)泛藍,如冰似水,宛若碧峰翠色,猶如一湖青水;其造型典雅(ya)秀逸(yi),裝飾端(duan)莊雅(ya)韻。
宜興紫(zi)砂(sha)陶(tao)器始于(yu)宋代(dai)(960-1270年(nian))中(zhong)期(qi),紫(zi)砂(sha)壺的大量出現則始于(yu)明代(dai)中(zhong)期(qi)(488-1620年(nian)),除壺以外(wai),主要(yao)品(pin)(pin)種還有(you)盆、瓶、文具、雕塑等(deng)。紫(zi)砂(sha)屬(shu)無釉陶(tao)器,質地細膩(ni),含鐵(tie)量高,可(ke)塑性好,燒(shao)成溫(wen)度比一般陶(tao)器高,胎體物理(li)性能(neng)與其他(ta)陶(tao)器也有(you)所不同,具有(you)適當的透氣性、且冷(leng)熱驟(zou)變(bian)不易炸裂,用其制作的壺泡(pao)茶,可(ke)以使茶的純香得到最(zui)佳的發揮。紫(zi)砂(sha)壺的興起是緣于(yu)文人(ren)階(jie)層,逐(zhu)漸賦(fu)予它文人(ren)藝術品(pin)(pin)的性質。它講究(jiu)造型和實(shi)用功能(neng),鐫以書畫或以象生決塑器,且留有(you)作者印款,是宜興特有(you)的陶(tao)器工藝品(pin)(pin)。
宜興均陶,即均釉陶器,又稱“宜均”。宋代(960-1279年)就以獨特的制作工藝、端莊的造型和富有特色的釉色著稱于世。史上記載的名窯有明嘉靖、萬歷年間歐子明的“歐窯”和清乾隆、嘉慶年間葛明祥、葛源祥的“葛窯”。均(jun)陶之美,首(shou)在釉色,有(you)藍均(jun)、紅均(jun)、銅(tong)均(jun)、白均(jun)數十種,以藍均(jun)最為珍貴(gui)。堆花工藝西晉時(shi)(265-316年(nian))已有(you)出現,唐宋時(shi)期(qi)(618-1279年(nian))極盛,明清時(shi)期(qi)(1368-1911年(nian))融(rong)入均(jun)釉陶器,相得益彰,創造了宜(yi)興特有(you)的(de)陶瓷工藝品(pin)種。均(jun)釉堆花陶器主要以園林庭(ting)院(yuan)實用(yong)陶器為主,具有(you)濃郁的(de)民(min)族(zu)風格和(he)民(min)間工藝特色。
宜興美彩陶(tao)即宜興美術(shu)陶(tao)瓷(ci)和彩釉細(xi)陶(tao),屬(shu)陳設藝術(shu)陶(tao)瓷(ci),是(shi)在(zai)汲取傳(chuan)統工(gong)藝的基礎上發(fa)展起來的陶(tao)瓷(ci)藝術(shu)新葩(pa)。以雕塑(su)、花瓶、燈具、壁畫和其他實用工(gong)藝品為主,釉色豐富(fu),裝飾絢麗典雅,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zhi)和實用功能。
宜興精陶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發展的陶瓷新品種,兼有陶和瓷的特點,堪稱陶中精品。精(jing)陶(tao)制品(pin)呈色(se)穩定,和諧悅(yue)目,具有(you)較好的耐冷激(ji)變(bian)性能和較高的抗沖擊(ji)強度。精(jing)陶(tao)產品(pin)以(yi)成套(tao)餐具、茶具、咖啡具為主,還有(you)盤、瓶、文具等陳設實用(yong)工藝品(pin)。其中的精(jing)炻器產品(pin)更具特色(se),造型簡練,裝飾明快,材質優(you)異而暢銷國際市場。
宜興(xing)市內乘坐宜興(xing)6路(lu),到華都廣場(chang)站下車(che),步(bu)行或打車(che)前往。外省(sheng)市可(ke)乘坐長途(tu)車(che)到丁山汽(qi)車(che)站,步(bu)行即可(ke)。
1.無錫方向:
走滬宜(yi)高速,朝宜(yi)興/杭州/張(zhang)公(gong)洞(dong)方(fang)向行(xing)駛,在西(xi)塢樞(shu)紐轉入長深高速,從宜(yi)興/G104出口(kou)離開,沿G104→丁山北路行(xing)駛即(ji)可。
2.杭州方向:
走長(chang)深(shen)高速,從丁(ding)(ding)山/新莊(zhuang)/S230出口(kou)離(li)開,沿芳(fang)溪(xi)線→紫砂路/公園東(dong)路→丁(ding)(ding)山北(bei)路行駛(shi)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