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鰲頭(tou)磯古建(jian)(jian)筑(zhu)群,始建(jian)(jian)于明正德,續建(jian)(jian)于嘉靖年(nian)間(jian)(1522 - 1566年(nian))布局呈四向制,平面近(jin)方(fang)形,北殿(dian)李公(gong)祠、西(xi)殿(dian)呂祖堂、南(nan)樓(lou)望河樓(lou)、東(dong)樓(lou)觀音閣(ge)、整(zheng)體建(jian)(jian)筑(zhu)布局嚴謹、錯落有致(zhi)。主體建(jian)(jian)筑(zhu)觀音閣(ge),磚砌基座高5米,9米見方(fang),下部辟有門洞(dong)貫通內外。閣(ge)樓(lou)面闊3間(jian),進深(shen)2間(jian),歇山卷棚頂,四角飛挑,木隔(ge)落地,重梁(liang)起架與抹(mo)角梁(liang)相結,具典型明代北方(fang)風格建(jian)(jian)筑(zhu),臺基圍以雉堞(die)女墻(qiang),與面河而(er)筑(zhu)的望河樓(lou)相映。渾(hun)然一體,為(wei)臨清十景之一鰲頭(tou)凝秀,現為(wei)山東(dong)省級(ji)重點文物保(bao)護單(dan)位(wei)。
臨清(qing)博(bo)物館成立于1958年7月,隸屬臨清(qing)市文化局。
1961年6月“四館(guan)合一(yi)”時博物館(guan)撤(che)銷。
1984年10月恢復臨清市博物館建制。館址設在明代古建筑鰲頭磯內。
臨清(qing)市(shi)博物(wu)館位于市(shi)中心,明(ming)運河(he)分叉處鰲(ao)頭(tou)(tou)磯。占(zhan)地面積(ji)1230平方米,建筑面積(ji)850平方米。館舍(she)設在(zai)龍山崗(gang)下,辟有展室展出文物(wu)。1961年6月“四(si)館合一”時博物(wu)館撤銷。1984年10月恢復臨清(qing)市(shi)博物(wu)館建制。館址設在(zai)明(ming)代古(gu)建筑鰲(ao)頭(tou)(tou)磯內。2001年6月被(bei)國務院公(gong)布為全國重(zhong)點文物(wu)保護單位。主要景點還有張自忠(zhong)將(jiang)軍(jun)紀念館、季羨林先生資料館、宛(wan)園等。
館藏文物
館藏文(wen)(wen)物(wu)700余件(jian),其中二級(ji)文(wen)(wen)物(wu)8件(jian),三(san)級(ji)56件(jian)。以(yi)字畫、瓷(ci)器為優(you)尤以(yi)明(ming)代修(xiu)建故宮三(san)大殿、明(ming)十三(san)陵所用“臨清磚”頗豐,是館藏之(zhi)特色。
重要活動
臨清(qing)市博物館由于(yu)條件所(suo)限,曾舉辦《明代(dai)圣旨展(zhan)(zhan)》、《館藏古字畫(hua)展(zhan)(zhan)》、《臨清(qing)磚系列展(zhan)(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