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西桂平市西山(shan)鎮(zhen)西山(shan)洗石庵,依山(shan)而建,占地一(yi)千多(duo)平方米(mi),始建于清順(shun)治(zhi)年間(jian),是一(yi)座比丘尼(ni)棲居的(de)禪宗廟宇,國(guo)內有(you)名(ming)的(de)女眾(zhong)道場。
這里曾經出現了(le)世所罕有(you)(you)的比丘尼靈(ling)骨舍利(li)(li)——寬能法師靈(ling)骨舍利(li)(li),三顆真(zhen)身舍利(li)(li)據說(shuo)是世界上有(you)(you)史記載的第一個(ge)比丘尼的靈(ling)古(gu)舍利(li)(li)。
西(xi)山(shan)是(shi)中國傳統佛(fo)教(jiao)圣地之(zhi)一(yi),自唐(tang)代起(qi),佛(fo)教(jiao)傳入西(xi)山(shan),香(xiang)火在此延續已有一(yi)千多年(nian)的(de)歷史。桂(gui)平方(fang)便的(de)水(shui)陸交通使西(xi)山(shan)成為佛(fo)教(jiao)南(nan)北交流的(de)重要驛(yi)站(zhan)。
洗石(shi)庵是廣西佛教基(ji)地(di),全(quan)國重(zhong)點(dian)寺觀之(zhi)一。
風景
洗石(shi)庵四周風景優美,名勝眾多。挺拔(ba)峻秀的西山古(gu)松巨榕(rong),古(gu)木交(jiao)柯,蔽日參天,泉(quan)水(shui)瀑布(bu),風景優美。
庵前有唐代建的李(li)公祠。
庵后有清朝建(jian)的龍華寺(si)及李(li)宗仁建(jian)的“飛閣(ge)”,還有乳泉(quan),史隱(yin)洞等名勝。
西(xi)山的(de)(de)古松挺拔俊秀,西(xi)山的(de)(de)巨榕蔽日(ri)參(can)天,西(xi)山的(de)(de)泉水(shui)清甜入脾,西(xi)山的(de)(de)瀑布潔(jie)白如練,優(you)美的(de)(de)自(zi)然(ran)風景(jing)給游人(ren)以更多的(de)(de)享(xiang)受。
西山茶
洗石(shi)庵有(you)(you)悠久的(de)種茶(cha)(cha)歷史(shi),有(you)(you)“西山(shan)茶(cha)(cha),乳泉(quan)水”之(zhi)稱。庵內昌慧法師(shi)是一位經驗豐富的(de)種茶(cha)(cha)、制茶(cha)(cha)能手,生產加工茶(cha)(cha)葉(xie)有(you)(you)一套(tao)絕技(ji)。寺內尼眾在住持昌慧法師(shi)的(de)培養下,都熟練地(di)掌握了一套(tao)制茶(cha)(cha)技(ji)術。
1985年,洗石(shi)庵種植(zhi)了12畝茶地,制作了200多(duo)斤茶葉,
1986年,洗石(shi)庵(an)生產的(de)綠茶(cha),在全國茶(cha)葉評比(bi)會(hui)上被評為全國一(yi)級名茶(cha)。
1988年,洗石(shi)庵(an)加工茶葉(xie)2.5萬斤(jin),仍供不應(ying)求。
1989年,洗石(shi)庵(an)生產的西山茶又(you)被(bei)評為(wei)自治區優質名(ming)茶,獲得了獎(jiang)勵。
前來洗(xi)石庵燒(shao)香拜佛、游覽參觀的人(ren)逐年增多,他們每(mei)(mei)每(mei)(mei)爭(zheng)品(pin)香茶(cha),贊譽這里的茶(cha)“氣香、味濃、色綠、持(chi)久”。
建筑特點
洗石(shi)庵坐(zuo)落在桂平縣(xian)西山風景管理區,是國務院(yuan)確定的(de)漢地佛教全國重(zhong)點寺(si)院(yuan)。
始建于清順治三年(1646),康(kang)熙三十八年(1699)建成。雍(yong)正、乾(qian)隆兩(liang)代都曾修葺。嘉(jia)慶十四年(1809)重(zhong)建。
洗(xi)石庵建筑面(mian)積1021平方米,有庵門、經堂、佛堂三進堂,層次分明,玲(ling)瓏多姿。屋頂、屋脊、殿內柱身、梁枋、頂棚、門窗、花格等都(dou)十(shi)分精制,極富南方特(te)色,是目前廣西境(jing)內保存最完整、最華麗的寺(si)廟之一。
洗石庵山門墻壁(bi)上嵌有清朝重(zhong)修(xiu)時的兩塊(kuai)石碑。門兩旁石柱上刻有對聯一副:"天竺俯江流到眼睛(jing)嵐(lan)歸爽氣,云山經雨洗奇石點(dian)頭也思靈。"
經堂(tang)為三開間(jian)的(de)樓房(fang),屋頂(ding)為硬(ying)山重檐,覆(fu)金黃色琉(liu)璃瓦(wa)。樓下供(gong)佛像,上為方丈室。經過兩旁(pang)的(de)石階上到佛堂(tang)。佛堂(tang)為一層三開間(jian)大殿,進深3間(jian),臺梁(liang)式構架,硬(ying)山頂(ding),脊飾回字紋雕花(hua),黃琉(liu)璃瓦(wa)蓋。內(nei)塑觀音、地(di)藏(zang)、文殊、普賢(xian)神(shen)像。山墻(qiang)線刻神(shen)佛菩(pu)薩像88幅。外檐柱為整條石柱,內(nei)為紅漆木(mu)柱,下基為寶瓶(ping)型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