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zhong)(zhong)國農業(ye)科學》1960年創刊,是由中(zhong)(zhong)國農業(ye)部主(zhu)管,中(zhong)(zhong)國農業(ye)科學院、中(zhong)(zhong)國農學會主(zhu)辦(ban)的綜合性、學術性半月刊。
據2018年12月《中國農業科(ke)(ke)學》編輯部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ke)(ke)學》編委會擁有委員(yuan)175人、顧(gu)問15人。
據2018年12月2日(ri)中(zhong)國(guo)知網顯示(shi)(shi),《中(zhong)國(guo)農業科學(xue)》出版文獻16156篇,總被下載3819830次(ci)、總被引(yin)(yin)297189次(ci);(2018版)復合影(ying)響(xiang)因子為(wei)(wei)3.021、(2018版)綜(zong)合影(ying)響(xiang)因子為(wei)(wei)2.044。據2018年12月2日(ri)萬(wan)方數(shu)據知識服(fu)務平臺顯示(shi)(shi),《中(zhong)國(guo)農業科學(xue)》載文量為(wei)(wei)8030篇,基金論文為(wei)(wei)7443篇,被引(yin)(yin)量為(wei)(wei)160134次(ci)、下載量為(wei)(wei)186911次(ci);據2015年中(zhong)國(guo)期刊(kan)引(yin)(yin)證報(bao)告(擴刊(kan)版)數(shu)據顯示(shi)(shi),《中(zhong)國(guo)農業科學(xue)》影(ying)響(xiang)因子為(wei)(wei)1.899。
1960年,《中國農業科學(xue)》創刊。
1966年(nian),該刊第9期后,停(ting)刊。
1975年(nian),該刊(kan)復(fu)刊(kan),刊(kan)期為(wei)季刊(kan)。
1981—2001年,該刊變(bian)更(geng)為雙月(yue)刊。
2002—2009年,該刊變更為月刊。
2010年(nian),該刊變(bian)更為半月刊。
2014年12月(yue),該刊成(cheng)為中國原(yuan)國家(jia)新(xin)聞出版廣電(dian)總(zong)局第一批認(ren)定學術期刊。
1999—2008年(nian)(nian)、2013—2014年(nian)(nian),該(gai)刊共(gong)12年(nian)(nian)獲(huo)中國自然科學基(ji)金重點學術期刊專項基(ji)金資助。
2015—2017年,該刊獲中國(guo)科協精(jing)品科技期(qi)刊工(gong)程項目(mu)資助。
主要欄目
《中國農(nong)業科學(xue)》設有“作物遺傳育種·種質資(zi)源·分子遺傳學(xue);耕作栽培·生理(li)生化·農(nong)業信(xin)息(xi)技術;植物保(bao)護;土壤肥料·節(jie)水灌溉·農(nong)業生態環境;園藝;貯藏·保(bao)鮮·加工;畜牧(mu)·獸醫·資(zi)源昆(kun)蟲”等欄(lan)目。
讀者對象
《中國農業(ye)(ye)科學》讀者(zhe)對象為農牧(mu)業(ye)(ye)科技工作者(zhe)、農業(ye)(ye)院校(xiao)師(shi)生和農業(ye)(ye)管理干部。
報道內容
《中國(guo)(guo)農(nong)業科(ke)學(xue)》主要(yao)發表(biao)中國(guo)(guo)農(nong)牧(mu)業科(ke)學(xue)在基礎理(li)論(lun)和應用技術(shu)方面的學(xue)術(shu)論(lun)文、重要(yao)科(ke)研成(cheng)果和專(zhuan)題報告及各學(xue)科(ke)研究進展綜述等。
據2018年(nian)12月《中(zhong)國農業(ye)科學》編(bian)輯部官網顯示(shi),《中(zhong)國農業(ye)科學》編(bian)委會擁有委員175人、顧(gu)問(wen)15人。
《中國農(nong)業(ye)科(ke)學》編委會(hui)成員
委員 顧問
白由(you)路(lu) 畢陽 蔡煥(huan)杰 蔡輝(hui)益 曹宏鑫 曹家樹(shu) 陳代文 陳發(fa)棣 陳鋒 程順和
陳宏(hong) 陳懷滿 陳同斌 陳衛 陳學新(xin) 陳穎 陳永福 仇華吉 戴(dai)思蘭 鄧秀新(xin)
董合(he)忠 段愛(ai)旺 樊勝根 范紅結 高俊平 高希武(wu) 耿照玉(yu) 管清美 郭世榮(rong) 傅廷棟
郭文武(wu) 郭鑫 韓明玉(yu) 郝玉(yu)金 何晨陽 何中虎 侯向陽 胡克林 胡瓊 官(guan)春云
黃元(yuan)仿 計(ji)成(cheng) 江正(zheng)強(qiang) 姜(jiang)東(dong) 蔣躍明 蔣宗勇 金(jin)繼運(yun) 鞠興(xing)榮(rong) 巨曉棠 李(li)家洋
李(li)(li)(li)保國 李(li)(li)(li)潮海 李(li)(li)(li)成云 李(li)(li)(li)傳(chuan)友 李(li)(li)(li)春(chun)儉 李(li)(li)(li)付(fu)廣 李(li)(li)(li)繼昌 李(li)(li)(li)金泉(quan) 李(li)(li)(li)久生 劉旭
李(li)世清 李(li)天來 李(li)文(wen)濱 李(li)向林 李(li)新海 李(li)玉(yu)娥 李(li)兆君 李(li) 震 李(li)忠(zhong)佩 劉秀梵
林(lin)海 林(lin)敏 林(lin)啟美 林(lin)咸永 劉紅(hong)林(lin) 劉慶(qing)昌 劉學波 劉月煥 劉宗平 路文如(ru)
馬(ma)有志 馬(ma)月輝 梅旭榮 聶(nie)繼云(yun) 潘根興 彭(peng)(peng)克美 彭(peng)(peng)少兵 邱麗娟(juan) 任(ren)圖生 呂飛杰
蘇以榮(rong) 孫(sun)占祥 孫(sun)忠富 唐傳核(he) 滕光輝(hui) 童(tong)光志(zhi) 王朝輝(hui) 王道文 王東陽(yang) 屈(qu)冬(dong)玉(yu)
王(wang)(wang)(wang)進軍 王(wang)(wang)(wang)璞 王(wang)(wang)(wang)琴 王(wang)(wang)(wang)碩 王(wang)(wang)(wang)文生 王(wang)(wang)(wang)曉(xiao)武 王(wang)(wang)(wang)笑梅 王(wang)(wang)(wang)秀娥 魏(wei)欽(qin)平 向仲懷
熊本海 徐(xu)國華 徐(xu)明崗 徐(xu)明良 徐(xu)寧迎(ying) 徐(xu)子偉 許(xu)(xu)勇 嚴(yan)建兵 楊漢春 許(xu)(xu)世衛
楊其長 楊青川 殷 宏 尹慧(hui)勇 袁宗輝 昝(zan)林(lin)森 曾任森 曾振(zhen)靈 張傳溪(xi) 翟(zhai)虎渠
張(zhang)(zhang)和平 張(zhang)(zhang)世宏 張(zhang)(zhang)天真 張(zhang)(zhang)文慶 張(zhang)(zhang)小蘭 張(zhang)(zhang)玉龍 張(zhang)(zhang)正光 張(zhang)(zhang)志宏 張(zhang)(zhang)忠華 張(zhang)(zhang)啟發
趙(zhao)(zhao)春江 趙(zhao)(zhao)廣永 趙(zhao)(zhao)國(guo)華 趙(zhao)(zhao)建國(guo) 趙(zhao)(zhao)書紅 鄭(zheng)風田 周(zhou)常勇 周(zhou)光(guang)宏 周(zhou)國(guo)民(min) 朱英國(guo)
周(zhou)(zhou)雪平(ping) 周(zhou)(zhou)治(zhi)國 朱大洲 朱鴻飛 朱化彬(bin) 朱世(shi)恩 朱艷 朱祝軍(jun) 諸葉平(ping)
周清(qing)波 趙秉強(qiang) 張桂權 楊寧 武拉平 王(wang)紀華 宋寶(bao)安 羅欣 林而達
陳復生 東秀珠 郭文善 陳阜 刁(diao)其玉 郭天財(cai) 華進聯 康振生 李奎
魯劍巍 史舟 王化俊 吳俊 楊建昌 張(zhang)甘霖 章明奎 周金林 鄒學校(xiao)
李培武 廖允成(cheng) 黃季焜 匡漢暉
《中(zhong)國(guo)(guo)(guo)(guo)農(nong)(nong)(nong)業(ye)科(ke)(ke)(ke)學(xue)(xue)(xue)》被AGRICOLA美國(guo)(guo)(guo)(guo)農(nong)(nong)(nong)業(ye)部圖書(shu)館農(nong)(nong)(nong)業(ye)文(wen)獻(xian)數(shu)據(ju)庫(ku)(ku)、AGRIS糧農(nong)(nong)(nong)組織世界農(nong)(nong)(nong)業(ye)信息數(shu)據(ju)庫(ku)(ku)、CA美國(guo)(guo)(guo)(guo)化學(xue)(xue)(xue)文(wen)摘數(shu)據(ju)庫(ku)(ku)、CABI英國(guo)(guo)(guo)(guo)國(guo)(guo)(guo)(guo)際農(nong)(nong)(nong)業(ye)與生物學(xue)(xue)(xue)文(wen)摘數(shu)據(ju)庫(ku)(ku)、GeoBase、JST日本(ben)科(ke)(ke)(ke)學(xue)(xue)(xue)技(ji)(ji)(ji)(ji)術(shu)(shu)振興機構文(wen)獻(xian)數(shu)據(ju)庫(ku)(ku)、Scopus、ZR動物學(xue)(xue)(xue)記錄、中(zhong)國(guo)(guo)(guo)(guo)科(ke)(ke)(ke)學(xue)(xue)(xue)引文(wen)數(shu)據(ju)庫(ku)(ku)CSCD(中(zhong)國(guo)(guo)(guo)(guo)科(ke)(ke)(ke)學(xue)(xue)(xue)院文(wen)獻(xian)情報中(zhong)心)、中(zhong)國(guo)(guo)(guo)(guo)科(ke)(ke)(ke)技(ji)(ji)(ji)(ji)論文(wen)與引文(wen)數(shu)據(ju)庫(ku)(ku)CSTPCD(中(zhong)國(guo)(guo)(guo)(guo)科(ke)(ke)(ke)學(xue)(xue)(xue)技(ji)(ji)(ji)(ji)術(shu)(shu)信息研究(jiu)所)、中(zhong)國(guo)(guo)(guo)(guo)知網CNKI、萬方數(shu)據(ju)、中(zhong)國(guo)(guo)(guo)(guo)農(nong)(nong)(nong)業(ye)科(ke)(ke)(ke)技(ji)(ji)(ji)(ji)文(wen)獻(xian)數(shu)據(ju)庫(ku)(ku)CASDD、中(zhong)文(wen)科(ke)(ke)(ke)技(ji)(ji)(ji)(ji)期(qi)刊數(shu)據(ju)庫(ku)(ku)(維普)、中(zhong)國(guo)(guo)(guo)(guo)學(xue)(xue)(xue)術(shu)(shu)期(qi)刊文(wen)摘、中(zhong)國(guo)(guo)(guo)(guo)生物學(xue)(xue)(xue)文(wen)摘CBA收錄。
據2018年12月2日中(zhong)國知(zhi)網顯(xian)示(shi),《中(zhong)國農業科學》共出(chu)版(ban)文獻16156篇。
據(ju)2018年12月2日(ri)萬方數據(ju)知識服(fu)務(wu)平(ping)臺(tai)顯示,《中國農(nong)業科學》載(zai)文量(liang)為8030篇。
根據(ju)中(zhong)國科技(ji)信息研(yan)(yan)究所(suo)2017年公布的(de)數(shu)據(ju),該刊(kan)2016年核心(xin)影(ying)(ying)響(xiang)因(yin)(yin)子為1.854,總被引(yin)(yin)頻次(ci)達到11241,綜(zong)合(he)評價總分在農業綜(zong)合(he)類科技(ji)期(qi)(qi)(qi)刊(kan)中(zhong)排(pai)(pai)名第一(yi),在全國2008種核心(xin)科技(ji)期(qi)(qi)(qi)刊(kan)中(zhong)排(pai)(pai)名第3位。根據(ju)“中(zhong)國學(xue)術(shu)期(qi)(qi)(qi)刊(kan)影(ying)(ying)響(xiang)因(yin)(yin)子年報(自然科學(xue)與(yu)工程技(ji)術(shu)2017版)”,《中(zhong)國農業科學(xue)》的(de)影(ying)(ying)響(xiang)力指數(shu)(CI)為1414.214,在綜(zong)合(he)性(xing)農業科學(xue)類目、基(ji)礎(chu)研(yan)(yan)究層次(ci)的(de)96種期(qi)(qi)(qi)刊(kan)中(zhong)列(lie)第1位(位次(ci)1/96);復合(he)影(ying)(ying)響(xiang)因(yin)(yin)子(復合(he)JIF)為3.043、他引(yin)(yin)5年影(ying)(ying)響(xiang)因(yin)(yin)子為3.319,在同類目期(qi)(qi)(qi)刊(kan)中(zhong)學(xue)科排(pai)(pai)序位列(lie)第一(yi)。
據2018年12月2日(ri)中國知網顯示,《中國農(nong)業科學》總被下載3819830次、總被引297189次;(2018版(ban))復(fu)合影(ying)響因(yin)子為(wei)3.021、(2018版(ban))綜(zong)合影(ying)響因(yin)子為(wei)2.044。
據(ju)(ju)(ju)2018年(nian)12月2日萬方數據(ju)(ju)(ju)知(zhi)識(shi)服務平臺顯示(shi),《中(zhong)國農(nong)(nong)業(ye)科學(xue)》被引量為160134次(ci)、下載量為186911次(ci);據(ju)(ju)(ju)2015年(nian)中(zhong)國期(qi)(qi)刊引證(zheng)報告(擴刊版)數據(ju)(ju)(ju)顯示(shi),《中(zhong)國農(nong)(nong)業(ye)科學(xue)》影響因子為1.899,在全部統計(ji)源期(qi)(qi)刊(6735種(zhong))中(zhong)排第214名(ming),在農(nong)(nong)業(ye)科學(xue)總論(lun)(88種(zhong))中(zhong)排第1名(ming)。
獲獎(jiang)時間 獲獎(jiang)情(qing)況
1999年 獲(huo)新聞出版署“首(shou)屆中(zhong)國期刊(kan)獎”稱(cheng)號
2001年 獲新聞出版總署期刊方陣“雙高期刊”(高學術水平(ping)、高影(ying)響(xiang)力)稱(cheng)號
2003、2005年 獲新聞(wen)出版(ban)總署“第二、三屆國家期刊獎(jiang)提名獎(jiang)””
2010年(nian) 獲新聞(wen)出版總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kan)獎提名獎”
2013年(nian) 獲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jiang)期刊獎(jiang)提名(ming)獎(jiang)”
2013年 獲新(xin)聞(wen)出版(ban)廣電總局“百(bai)強報(bao)刊(kan)”稱(cheng)號
2009年 獲中國期(qi)刊協會/中國出(chu)版(ban)科學研究所“新中國60年有影(ying)響力的期(qi)刊”稱號(hao)
2002—2016年 共14年/次獲中國科(ke)學(xue)技術信息研究所“百(bai)種中國杰出學(xue)術期刊”稱號(hao)
2008、2011、2014年 蟬聯(lian)中國科學技術(shu)信息研究(jiu)所“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2012—2016年(nian) 連(lian)續5年(nian)獲(huo)得(de)“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xue)術期刊”稱號
2002年 中(zhong)(zhong)國科(ke)學院中(zhong)(zhong)國自(zi)然(ran)科(ke)學期刊(kan)顯(xian)示(shi)度排名列農林(lin)科(ke)技類期刊(kan)第一名
2002、2004、2006年 分別獲得中國(guo)農(nong)學會“第三屆全國(guo)農(nong)業(ye)優(you)秀(xiu)期刊獎(jiang)(jiang)一等獎(jiang)(jiang)”、“第四屆全國(guo)優(you)秀(xiu)農(nong)業(ye)期刊學術類特(te)等獎(jiang)(jiang)”、“第五屆全國(guo)農(nong)業(ye)期刊金(jin)犁獎(jiang)(jiang)學術類特(te)等獎(jiang)(jiang)”
2009、2011、2013、2015年(nian) 蟬聯武漢大學中(zhong)國科學評(ping)價(jia)研究中(zhong)心“RCCSE中(zhong)國權威學術期刊”(A+)稱(cheng)號
1992、1996、2000、2004、2008、2011年 北京大學圖(tu)書館(guan)遴選為核心期刊(kan)
《中國(guo)農業科(ke)(ke)學(xue)》以馬列主(zhu)義、毛(mao)澤東思(si)想為(wei)(wei)指導,反映(ying)中國(guo)農牧業科(ke)(ke)學(xue)研究成果,促進中國(guo)國(guo)內外(wai)學(xue)術交流,為(wei)(wei)加速(su)實現農業現代(dai)化服務(wu)。
《中(zhong)國農業科學》編委(wei)會領導
職務 姓名
主任(ren)委員 唐華俊
副(fu)主任委員 趙方田、方智(zhi)遠、Michael T.Clegg、劉(liu)繼芳(fang)
主編 萬建民
副主編 陳煥春、陳溫福、李云霞、王漢中、吳孔(kong)明、張改平、張洪程、鄒瑞(rui)蒼(cang)
欄目主編(bian) 陳化蘭、黃三文、李(li)少昆(kun)、羅(luo)緒剛、萬方(fang)浩、王強(qiang)、張維理(li)、張學勇
注:表中為2018年12月(yue)《中國農業科學(xue)》編輯部(bu)官(guan)網(wang)顯示的信(xin)息
《中國(guo)農業(ye)(ye)(ye)科(ke)學(xue)》ISSN 0578—1752/CN 11—1328/S 1960年(nian)創刊,是中國(guo)農業(ye)(ye)(ye)部主管,中國(guo)農業(ye)(ye)(ye)科(ke)學(xue)院(yuan)與中國(guo)農學(xue)會(hui)共同主辦(ban)的(de)綜合性、學(xue)術性半月刊。中國(guo)農業(ye)(ye)(ye)科(ke)學(xue)院(yuan)院(yuan)長唐華俊(jun)院(yuan)士任編委(wei)會(hui)主任,中國(guo)農業(ye)(ye)(ye)科(ke)學(xue)院(yuan)副(fu)院(yuan)長萬建民院(yuan)士任主編。
《中國農(nong)業(ye)(ye)(ye)科(ke)學(xue)》以“報(bao)道我(wo)國農(nong)牧業(ye)(ye)(ye)科(ke)研成(cheng)果(guo),提高農(nong)業(ye)(ye)(ye)科(ke)技創新(xin)能力,促進國內外(wai)學(xue)術(shu)交流,為我(wo)國現代農(nong)業(ye)(ye)(ye)科(ke)學(xue)技術(shu)的發展(zhan)和推進農(nong)業(ye)(ye)(ye)科(ke)學(xue)技術(shu)進步服務”為辦刊宗旨。期(qi)望(wang)通(tong)過搭建編者(zhe)、作者(zhe)、讀者(zhe)、審者(zhe)公平有效的交流平臺,客觀(guan)報(bao)道農(nong)牧業(ye)(ye)(ye)科(ke)研最新(xin)成(cheng)果(guo),銜(xian)接科(ke)研工作的龍(long)頭龍(long)尾,用以推動高產、優質、高效、環境友好的農(nong)牧業(ye)(ye)(ye)永續發展(zhan)。
本刊(kan)設有“作物遺傳(chuan)育種·種質資源·分(fen)子遺傳(chuan)學(xue);耕作栽培(pei)·生理生化(hua)·農(nong)業(ye)信息技(ji)術;植(zhi)物保護;土壤(rang)肥料(liao)·節(jie)水灌溉(gai)·農(nong)業(ye)生態環(huan)境(jing);園藝(yi);食品科學(xue)與工(gong)程;畜牧·獸醫(yi)·資源昆蟲”等欄目。
在(zai)本(ben)刊上(shang)發(fa)表(biao)的論文都經過嚴格(ge)的同(tong)行評議,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本刊影響(xiang)因子(zi)和總(zong)(zong)被引(yin)頻(pin)次等重要的學(xue)術(shu)評(ping)(ping)價指(zhi)標,一(yi)(yi)直(zhi)居于全國農業(ye)(ye)學(xue)術(shu)期(qi)(qi)(qi)刊界(jie)最(zui)前列(lie)或(huo)前列(lie)位(wei)次。根據中國科(ke)技(ji)(ji)信息研(yan)(yan)究所2020年公布(bu)的數(shu)據,本刊2019年核心影響(xiang)因子(zi)為(wei)2.302,總(zong)(zong)被引(yin)頻(pin)次達(da)到12159,綜(zong)合(he)評(ping)(ping)價總(zong)(zong)分在農業(ye)(ye)綜(zong)合(he)類(lei)(lei)科(ke)技(ji)(ji)期(qi)(qi)(qi)刊中排名(ming)第(di)一(yi)(yi)。根據“中國學(xue)術(shu)期(qi)(qi)(qi)刊影響(xiang)因子(zi)年報(自然科(ke)學(xue)與工程技(ji)(ji)術(shu)2020版)”,《中國農業(ye)(ye)科(ke)學(xue)》的影響(xiang)力指(zhi)數(shu)(CI)為(wei)1414.214,在綜(zong)合(he)性農業(ye)(ye)科(ke)學(xue)類(lei)(lei)目、基礎(chu)研(yan)(yan)究層次的102種期(qi)(qi)(qi)刊中列(lie)第(di)1位(wei)(位(wei)次1/102);復(fu)合(he)影響(xiang)因子(zi)(復(fu)合(he)JIF)為(wei)3.347、他引(yin)5年影響(xiang)因子(zi)為(wei)3.460,在同類(lei)(lei)目期(qi)(qi)(qi)刊中學(xue)科(ke)排序位(wei)列(lie)第(di)一(yi)(yi);CSCD評(ping)(ping)價為(wei)Q1區(qu)期(qi)(qi)(qi)刊,H指(zhi)數(shu)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