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江蘇十大地標建筑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 發布 反饋 0
01
蘇州東方之門
蘇州東方之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星港街199號,是中國結構較為復雜的超高層建筑之一,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筑融為一體,較大限度地傳承蘇州歷史文化。東方之門是由兩棟超高層建筑組成的雙塔連體建筑,分南、北塔樓和南、北裙房等主要結構單元,塔樓總高度為278米,裙房總高度為50米左右,塔樓和裙房之間設抗震縫,縫寬250米。東方之門獲“中國結構最復雜的超高層建筑”、“第十八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等榮譽。
02
南京長江(jiang)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是南京市的標志性建筑,是繼武漢長江大橋、重慶白沙陀長江大橋之后第三座跨越長江的大橋,也是一座完全由中國人建造的長江大橋,有"爭氣橋"的美譽。南京長江大橋分兩層,上層為公路橋,全長4589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并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下層為鐵路橋,全長6772米,鋪雙向軌道,可容兩列火車同時對開,縱橫交錯的鋼筋構成了鐵路橋的護欄。
03
靈山大佛
靈山大佛于1997年建成開光,至此,東有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岡大佛,中有河南龍門大佛,神州大地五方五佛的格局形成。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曾贊嘆靈山大佛是”中華大地五方五佛格局得以完善的圓滿之作”。靈山大佛通高88米,佛體79米,蓮花瓣9米,由1560塊6至8毫米厚的銅壁板焊接而成,焊縫長達35公里,使其外型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04
揚州市文(wen)昌閣
揚州文昌閣位于汶河路、文昌路交叉處,為江蘇省揚州市地標建筑。文昌閣,建于明代萬歷十三年(1585年),屬于揚州府學建筑群,舊日閣上懸有"邗上文樞"匾額。揚州府學建筑,已陸續圮毀,現僅存文昌閣,為揚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高24.25米,文為八角三級磚木結構建筑,與北京天壇的祈年殿相似。閣的底層,四面辟有拱門,與街道相通,閣的第二三兩層,四周虛窗,登樓四眺,遠近街景,盡收眼底。 文昌閣周圍有很多商店、餐館,從文昌閣往南走200米就有時代廣場,附近還有四望亭路美食街和西邊250米處的淮海路美食街。
05
常州(zhou)天寧寶塔
中華第一佛塔——天寧寶塔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天寧禪寺內。天寧寶塔始建于2002年4月,總建面積2.7萬平方米,塔高13層153.79米,為國內4000多座寶塔之最;從底層地宮到頂層鐘樓,整座寶塔以佛教文化為主線,以東陽木雕、揚州漆器、常州亂針繡、惠安石雕等手工藝術為表現手法,巧妙地詮釋了大乘佛教的諸多教義。佛塔的建成,與北方云崗大佛、中原龍門大佛、西方樂山大佛、東方靈山大佛、南方香港天壇大佛遙相呼應,成為五方五佛的佛心。 天寧寶塔在外形上采用了唐宋古塔的風格:八角飛檐,形態端莊,簡潔粗獷,氣勢宏大。
06
鎮江金山寺
金山江天禪寺俗稱金山寺,始建于東晉,清朝時期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是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也是中國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高四十四米,周長五百二十米,主要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方丈室、慈壽塔、法海洞、妙高臺、楞伽臺、留云亭等,有"金山寺裹山,見寺,見塔,不見山"之說。
07
徐(xu)州電視(shi)塔
1990年建成的徐州電視塔塔樓,采用直徑21m單層聯方型全球網殼,并采用地面組裝、整體提升到199m設計標高就位的施工安裝方法。塔高200米,燈光采用先進的LED技術,可以通過發光二極管變化出任意程序和顏色,目前為繼北京電視塔后中國第二座采用LED光源照明技術的電視塔。
08
南(nan)通市鐘(zhong)樓
南通鐘樓坐落于江蘇省南通市十字街路口,南通中學的南側,是南通的地標性建筑之一。鐘樓廣場地勢處在南通繁華的商業街——南大街。廣場的鐘樓造型更是讓人有一種身在倫敦大本鐘前的意境,尤其是晚上的夜景更是壯觀。隨著歷史的演進,報時更鼓、消防警鐘久已消失,而鐘樓上的時鐘卻依然運行。令人欣喜的是,鐘樓的形象被設計上市徽,成為南通市的標志。
09
海清寺塔
海清寺塔又名阿育王塔,位于連云港花果山進山處的不遠的大村水庫旁,是蘇北現存最高、最古老的寶塔,有“大唐第二之尊”、“東海第一圣境”的美譽。阿育王塔自古是云臺山的一個主要景點,明代叫“古塔穿云”;清代叫“塔影團圓”。阿育王塔興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年),塔高40余米,九級八面。據建塔時嵌在塔內壁上的碑文記載,此地原先曾建過一座塔,在唐代時號稱全國第二,可見此塔在我國的建塔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10
鹽城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
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建軍廣場的環島中央(建軍路與解放路交匯處),是鹽城顯著的城市地標與精神象征,俗稱“大銅馬”。1986年,鹽城市人民政府為紀念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在而建立的。自1986年9月建成以來,一直是鹽城這座英雄城市的的光榮標志。鹽城人對“大銅馬”的感情很深,自2007年“大銅馬”整修過后,“大銅馬”變得更加漂亮。2010年3月,為建設城市快速公交系統,“大銅馬”暫時移位至建軍廣場東南角處,2018年9月,“大銅馬”復位工程啟動,10月1日,復位后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重新矗立在了建軍廣場環島中央。
加(jia)載更多

江蘇十大地標建筑排行榜主要依據地區知名的古代、現代等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進行選擇,通過建筑在相關網絡旅游平臺(攜程、去哪兒、途牛、飛豬、同程、百度)的口碑評價,公眾知名度,網絡關注指數等情況,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薦,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ce)用戶提供信(xin)息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ji)上傳(chuan)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自主發布上傳(chuan),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quan)(qua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quan)、虛假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shi)聯系(xi)我(wo)(wo)們,我(wo)(wo)們將在第一時(shi)間刪除或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息的(de)知(zhi)識產權歸網(wang)站方所有(包括但不(bu)限于文字(zi)、圖片、圖表、著作權、商(shang)標(biao)權、為用戶提(ti)供的(de)商(shang)業信息等),非經許可不(bu)得(de)抄襲(xi)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29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2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806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119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