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分類
登錄
|
01
韓(han)城市司(si)馬(ma)遷祠
司馬遷祠,位于陜西省韓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鎮東南的山崗上,東臨黃河,西枕梁山,芝水縈回墓前,開勢之雄,景物之勝,為韓城諸名勝之冠。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景區東西長555米,南北寬229米,面積4.5萬平方米,祠院四周是用磚砌起的數仞高的垛墻,遠瞻俯瞰,備極雄偉,院內有數十株參天古柏,花木崢嶸,景色迷人。
查看更多詳細內容>>
02
韓城(cheng)市黨家村景區
黨家村景區,位于陜西省渭南市韓城市下郭路,距韓城市城區九公里。景區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因村中有123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個哨樓,及廟宇、戲臺、文星閣、看家樓、泌陽堡、節孝碑等古建筑,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寶”。村中有寶塔、祠堂、私塾、節孝碑、看家樓、暗道、哨門城樓、神廟、老池、古井、火藥庫等公共建筑和獨特建筑。
查看更多詳細內容>>
03
韓(han)城古(gu)城
韓城古城,南臨澽水,西依梁山,東北有塬,山水環抱,易守難攻。古城內,一條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風貌古色古香,格局保護完好,是全國六個保護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韓城古城南北長達千米,東西800余米,占地面積約0.79平方公里,古城內由文廟,九郎廟,韓城北營廟,東營廟,慶善寺,毓秀橋,城隍廟,縣衙,狀元府,闖王行宮,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眾多歷史古跡及人文景觀。
查看更多詳細內容>>
04
韓城市博物館
韓城市博物館于1984年5月成立,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現已初具規模,全館現有干部職工35人,下設陳列保管,宣韓城市博物館展廳都、接待服務,安全保衛,旅游產品開發五個小組,對全館行,業務、接待、安全保衛工作實施全面管理。韓城市博物館于1984年5月成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現已初具規模,全館現有干部職工35人,領導班子由3人組成,其中館長1人,副館長2人,下設陳列保管,宣都、接待服務,安全保衛,旅游產品開發五個小組,對全館行,業務、接待、安全保衛工作實施全面管理。
查看更多詳細內容>>
05
普照寺(si)(陜(shan)西省渭南(nan)市)
渭南普照寺館位于陜西渭南城東北10公里昝村鎮吳村。占地面積4453平方米。居高臨下,頗有虎踞高山之勢。渭南普照寺主體建筑是大佛殿,殿前左右配列伽藍廟和護法廟,殿東有土地廟,西有關公廟,殿廟之間有拱門,殿后有觀音洞并禪院。大佛殿雄偉壯觀,單檐歇山頂,面闊5間,進深6椽,墻厚面向上收分,檐柱藏在墻體之中,柱頭稍露,前檐當心間開門,次稍間檐墻正中上部均開窗口,安裝直欞格窗,恰似蒙古包形。渭南普照寺1988年、1989年兩次國家撥款擴修后更加宏偉壯觀,現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更多詳細內容>>
06
大禹廟景區
位于陜西省韓城市蘇東鄉周原村北,原名大夏禹王廟,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明萬歷七年(1579年)重修。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現存獻殿、正殿、戲樓。正殿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殿內有明代彩塑禹王坐像,高2.5米,兩側侍者各高1.67米,神龕前有侍臣,高2.05米,左側龕上塑有三頭六臂黑虎靈官像,手持法器、面目猙獰,高2.45米,兩旁侍者高1.56米。
查看更多詳細內容>>
07
毓秀橋
橋南北走向,橋體全部用花崗石條砌筑,共有10個拱形橋孔,毓秀橋身全長180米,毓秀橋面寬4.5米。毓秀橋墩呈梭形,毓秀橋底石鋪,橋面呈弓狀,石縫間嵌鐵錠加固,毓秀橋兩旁為石欄,望柱東有101個,西有99個,柱頭雕飾瓜果,欄兩端各設置象征守護衛的頭戴風雪帽的石人坐像。每孔橋孔的正中各有一石雕龍頭,雕刻工藝精美生動。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由邑人劉蔭樞(曾任云貴兩省巡撫)捐資修建,歷時五年而竣工。2013年5月九日,毓秀橋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更多詳細內容>>
08
韓城黃龍山褐馬雞(ji)自然保(bao)護區
陜西韓城黃龍山褐馬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陜西省韓城市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10°07′—110°27′,北緯35°33′—35°45′之間,保護區成立于2001年,2010年,褐馬雞省級自然保護區順利通過國家環保部評審,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是黃土高原上保存比較完整的、具有原始性的一片天然林區,總面積37756公頃,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褐馬雞種群及其生存環境,屬于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查看更多詳細內容>>
09
黨家(jia)村古建筑(zhu)群
黨家村建筑始建于元至順二年(1331年),初名東陽灣,后更名黨家灣、黨家村。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起擴建,劃出民門、二門、三門住區與發展區,清代擴建,為防匪盜,筑上寨沁陽堡。其居住居民主要為黨、賈二姓族人。黨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村落南北有塬,村寨合一,東西走向呈“寶葫蘆”狀,村南有泌水繞行,形成依塬傍水之勢。全村結構由巷道組成,主巷東西向穿村而過,次巷、端巷與主巷連接,符合地形排水方向。巷道地面一律石墁,斷面凹形,交通與排水共用。
查看更多詳細內容>>
10
黃河龍門古渡
龍門是黃河的咽喉,位于韓城市北30千米處,其北面是群山夾道的黃河峽谷,南面是坦坦蕩蕩的平原,反差巨大,這里河寬不足40米,所以一直有“無風三級浪,平地一聲雷”的說法。傳說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所以又稱禹門。黃河上有禹門口大橋,為鐵路橋、公路橋、鐵索橋三橋并立,貫通山西和陜西,氣勢不凡,和橋下的黃河相得益彰。
我想代理
收藏頁面
分享頁面
聯系網站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