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hai)(hai)口(kou)(kou)(kou)文化(hua)】海(hai)(hai)口(kou)(kou)(kou)歷史文化(hua) 海(hai)(hai)口(kou)(kou)(kou)特色文化(hua) 海(hai)(hai)口(kou)(kou)(kou)節日活動
海口歷史文化
海口起(qi)源于漢代(dai),開(kai)埠(bu)于宋末元初。
“海口”一名最早出現于宋代(dai),迄今(jin)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歷史上曾設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海口商埠、瓊州口,民國初期的海口鎮。從漢代起,海口地屬廣西;明代公元1370年,海(hai)口劃歸(gui)廣東。唐代公元627年,海口(kou)始隸屬于瓊山(shan)縣。1926年12月(yue),海(hai)口從瓊山(shan)縣(xian)劃出,獨立建市。
1950年4月23日(ri),海口市解放。1956年(nian),國務院將海(hai)口市劃為廣東省的地級直轄(xia)市。1988年4月13日,第(di)七屆(jie)全國人民代(dai)表(biao)大(da)會通過(guo)關于(yu)設立海(hai)南(nan)省(sheng)、建(jian)立海(hai)南(nan)經濟特區(qu)的決議,海(hai)南(nan)建(jian)省(sheng),海(hai)口市成為海(hai)南(nan)省(sheng)省(sheng)會。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fu)海口、瓊山兩市(shi)合并,成(cheng)立新海口市。
歷史長河,載述海口市漫長曲折的發展歷程,也記述海口市光榮的革命傳統,展現豐富的人文史跡景觀。有始建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的古代(dai)軍事遺址——明代(dai)海南衛所在地城門樓的府城鼓樓,為紀念(nian)明代(dai)瓊籍(ji)名賢王佐(zuo)而建(jian)于1567年的(de)(de)西天廟,為紀念為維護(hu)祖國(guo)統一、促(cu)進民族團(tuan)結(jie)的(de)(de)歷史(shi)名人(ren)冼英而始建于(yu)1583年的(de)冼太夫人廟,為紀念明代(dai)瓊籍清官海瑞而(er)始建于1589年的海(hai)瑞(rui)墓園,為傳播文化、培(pei)養海(hai)南子弟而始建于1710年的(de)瓊(qiong)臺(tai)書(shu)院,為紀念被貶謫來海南(nan)島、傳(chuan)播文化推(tui)動海南(nan)文化發展和交流的(de)唐代名臣李(li)德(de)裕和宋(song)代名臣李(li)綱、李(li)光、胡銓、趙鼎而始(shi)建于(yu)1889年的“五公(gong)祠(ci)”,為抵御(yu)外侮而于1891年(nian)建(jian)成、與(yu)天津大沽口(kou)、上(shang)海(hai)吳(wu)凇口(kou)、廣州虎門(men)炮(pao)(pao)臺(tai)并(bing)稱中國清末四(si)大炮(pao)(pao)臺(tai)的秀英炮(pao)(pao)臺(tai)等歷史古跡;有始建(jian)于1919年的中(zhong)共瓊崖黨、政、軍主要領導人(ren)馮白(bai)駒出生地的馮白(bai)駒故(gu)居,有1926年(nian)6月召開的(de)中共(gong)瓊(qiong)崖第一次代(dai)表(biao)大(da)會舊址,為紀念中國民(min)主革命(ming)先(xian)行者孫中山(shan)而始建于1926年的中山紀(ji)念(nian)堂,為(wei)紀(ji)念(nian)長期堅持瓊島(dao)革命斗爭(zheng)和英勇渡海作戰解放海南犧牲(sheng)的2萬多烈士而建(jian)于(yu)1951年(nian)的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bei),為紀念第二次國共合作(zuo)時期瓊崖紅(hong)軍改編為抗日獨立隊而始建(jian)于(yu)1952年的(de)云(yun)龍(long)改編舊址,為(wei)紀念解放海南渡(du)海作戰英雄烈士而建于1957年的金牛(niu)嶺(ling)烈士陵園,為紀念土地(di)革命戰(zhan)爭(zheng)時(shi)期赴瓊指(zhi)導武裝斗爭(zheng)而英勇就(jiu)義的中共廣東(dong)省軍委(wei)書記李(li)碩(shuo)勛而建于1986年的李碩勛烈士(shi)紀念亭等革命名勝。2007年3月,國(guo)務院批復同意將(jiang)海(hai)口市列(lie)為國(guo)家歷史文化(hua)名城。近年(nian)來,海(hai)口涌現出一批旅游(you)景點創造和打破了(le)中(zhong)國(guo)世(shi)界(jie)紀錄協會多項世(shi)界(jie)紀錄、中(zhong)國(guo)紀錄,獲得(de)多項世(shi)界(jie)之最、中(zhong)國(guo)之最。
海口當地特色
海口氣質:沉靜的(de)浪漫
海口沒有三亞出名,所(suo)以(yi)也(ye)沒有三亞那般喧鬧,浪(lang)漫(man)卻不減分毫(hao)。
海口(kou)綿長的(de)海灘邊是一望無際的(de)瓊州海峽,常有帆船出沒。這里(li)仿佛關住了時間,寂靜、舒服。濕濕的(de)海風略涼(liang),花香卻清晰,偶爾還會(hui)有小(xiao)鳥的(de)歌(ge)聲。
找個生意(yi)興旺的老爸(ba)茶(cha)店坐(zuo)下,和熱情的阿婆歇息搭訕(shan)。街邊(bian)三(san)三(san)兩兩的小販挑擔(dan)叫賣,擔(dan)子里(li)幾乎都是海南(nan)本地的特色(se)水(shui)果(guo),山竹、雞(ji)蛋果(guo)、蓮霧(wu)。
最好是黃昏,一個人漫步騎樓老街,從解放西路到博愛路,從得勝沙到中山路。摩托車燈亮了,老建筑上的皺紋模糊了,攀著三角梅的陽臺和窗子被燈光照出暖意。三輪車在拐角處發出叮叮咚咚的鈴聲,斑斕的小店亮出誘惑的光影,CD店的(de)劣質(zhi)音響輪番播放哀怨的(de)80年代情歌。
推薦體(ti)驗地:假日海灘(tan)、西秀海灘(tan)、騎樓(lou)老街(jie)、海口鐘樓(lou)
海口節日
1、椰子節
時間:農歷“三月三”期間
地點:海口市區
主要活(huo)動:海南島(dao)又稱“椰(ye)(ye)(ye)島(dao)”,椰(ye)(ye)(ye)子(zi)(zi)樹是海南的象征。每年海口均要舉辦海南國(guo)際椰(ye)(ye)(ye)子(zi)(zi)節,融旅游(you)、文(wen)化(hua)、民(min)俗、體育(yu)、經貿于一體,以海南椰(ye)(ye)(ye)文(wen)化(hua)和黎(li)苗“三月(yue)三”民(min)俗為主要特色。椰(ye)(ye)(ye)子(zi)(zi)節期間將舉辦椰(ye)(ye)(ye)城燈(deng)會、椰(ye)(ye)(ye)子(zi)(zi)一條街、黎(li)族苗族聯(lian)歡(huan)節、國(guo)際龍舟賽、 民(min)族武(wu)術擂臺賽、文(wen)體表演、黎(li)族苗族婚禮(li)、祭祖等(deng)活(huo)動,是海南規模(mo)和影(ying)響最大的地(di)方節慶(qing)活(huo)動。
2、府城換花節:
時間:農歷正月十五
地點:海口市區
主要活動:換花節是原瓊山市特有的民間節日,始于唐代貞觀元年,至今已有1000多(duo)年(nian)的(de)(de)(de)歷(li)(li)史。以(yi)前(qian)換(huan)的(de)(de)(de)是(shi)(shi)(shi)香(xiang),而不是(shi)(shi)(shi)花(hua)(hua),意在(zai)香(xiang)火不絕,如今傳統的(de)(de)(de)換(huan)香(xiang)變成了換(huan)花(hua)(hua),其活(huo)動的(de)(de)(de)規模也逐年(nian)擴(kuo)大。每逢農歷(li)(li)正(zheng)月十五元宵(xiao)夜,男女(nv)老少總要(yao)歡聚在(zai)一起,熱熱鬧(nao)鬧(nao)地(di)參加“換(huan)花(hua)(hua)”活(huo)動。玫瑰是(shi)(shi)(shi)換(huan)花(hua)(hua)的(de)(de)(de)主要(yao)品種,人(ren)(ren)們希望通過(guo)交換(huan)鮮花(hua)(hua)的(de)(de)(de)方式,表達對(dui)來年(nian)生活(huo)的(de)(de)(de)美好(hao)祝愿。元宵(xiao)節(jie)(jie)還(huan)是(shi)(shi)(shi)當地(di)的(de)(de)(de)情人(ren)(ren)節(jie)(jie),青年(nian)男女(nv)們通過(guo)換(huan)花(hua)(hua)向戀人(ren)(ren)表達內心的(de)(de)(de)情感(gan)。在(zai)換(huan)完(wan)花(hua)(hua)后,數(shu)以(yi)萬計的(de)(de)(de)人(ren)(ren)們在(zai)路邊逛花(hua)(hua)市,吃當地(di)小吃,隨著(zhu)音樂的(de)(de)(de)節(jie)(jie)奏跳舞。換(huan)花(hua)(hua)節(jie)(jie)最壯觀的(de)(de)(de)場(chang)面在(zai)海(hai)口市海(hai)府(fu)(fu)路至瓊山府(fu)(fu)城(cheng)鎮一帶。
3、軍坡節:
時間:農歷二(er)月(yue)初九至十(shi)九
地點:瓊山區
主要活動:鬧軍坡是海南人特有相傳1300多(duo)年(nian)的(de)鄉情民(min)俗。軍(jun)(jun)坡分“公期”和(he)“婆期”,主要是祭祀祖(zu)先和(he)歷史人(ren)(ren)物的(de)民(min)俗活動(dong)。現在一(yi)般“鬧軍(jun)(jun)坡”是為(wei)了(le)紀念冼夫(fu)人(ren)(ren)。時逢節(jie)日,人(ren)(ren)們都(dou)要仿(fang)制當(dang)年(nian)冼夫(fu)人(ren)(ren)的(de)百通小令旗,祈求(qiu)一(yi)“令”傳下,百事百順。家(jia)家(jia)戶戶還要吃(chi)芋頭、番薯、蔥等,以求(qiu)得做事穩妥(tuo),多(duo)子(zi)多(duo)福,長命(ming)百歲。各村還要組織秧歌(ge)隊、舞(wu)獅隊,摹仿(fang)冼夫(fu)人(ren)(ren)當(dang)年(nian)的(de)出征儀式,兩軍(jun)(jun)對壘,起舞(wu)歡歌(ge)。
海口四處“國保”
丘浚故居及墓
時代:明
地(di)址:故居位于府城(cheng)金花村中。墓在海(hai)口(kou)市(shi)丘(qiu)海(hai)大道
故居占地700平方米,始建于(yu)明洪武(wu)二年(1369年(nian)),為海南現(xian)存年(nian)代最早的木結構建筑。墓地約2500平(ping)方米。
海瑞墓
時代:明
地址:海(hai)口市丘海(hai)大道
墓占地5000平方米,保存有(you)墓(mu)冢、墓(mu)碑、祭(ji)臺、石(shi)牌坊等。
五公祠
時代:清
地址:海口市海府路169號
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nian))修建,占(zhan)地1800平(ping)方米。
中共瓊崖“一大”舊址
時代:1926年
地址:海口市解放西路竹林里131號
這里原為邱氏祖宅,興建于1919年(nian)。1926年6月,中共瓊崖第(di)一次(ci)代表大(da)會在這(zhe)里召開,會議選舉(ju)產生(sheng)了中共瓊崖地方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