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便利店分類
1、傳統型便利店
通常位于(yu)居民住宅區、學(xue)校以(yi)及客流量(liang)大的繁(fan)華地區,營業面積(ji)在50~150平方米(mi)不等,營業時(shi)間為(wei)(wei)15~24小時(shi),經營服(fu)務(wu)輻射(she)半徑500米(mi)左(zuo)右,經營品(pin)種(zhong)多(duo)為(wei)(wei)食品(pin)、飲(yin)料,以(yi)即時(shi)消費、小容量(liang)、應急性(xing)為(wei)(wei)主,80%的顧客是目(mu)的性(xing)購買(如7-Eleven、Circle K)盛行于(yu)亞洲的日本,中國臺灣。
2、加油站型便利店
加油站型(xing)(xing)便利店通(tong)常指以(yi)加油站為主體開設的(de)便利店(如BP、ESSO),在(zai)地(di)域廣闊(kuo)且汽(qi)車普及的(de)歐美(mei)地(di)區發展較為迅猛,2000年美(mei)國(guo)加油站型(xing)(xing)便利店占(zhan)行業門(men)店總(zong)數的(de)76.1%。
3、與超市的區別
便(bian)(bian)利(li)(li)店不同于超市(shi)(shi),也不同于精品(pin)店,在(zai)社區的一(yi)隅、街角,巴掌大小的便(bian)(bian)利(li)(li)店是最(zui)貼近生(sheng)活的場所。超市(shi)(shi)帶(dai)來了(le)第一(yi)波(bo)消費觀念革命,而無處不在(zai)的便(bian)(bian)利(li)(li)店又帶(dai)來了(le)第二波(bo)的消費觀念革命,“Get what you forget” (買到你(ni)在(zai)超市(shi)(shi)忘記買的東西(xi))成為美國便(bian)(bian)利(li)(li)店營銷核心(xin)。
二、便利店特征
1、距離的便利性
便利店與(yu)超市相比(bi),在距離上(shang)更靠近消(xiao)費者,一(yi)般情況(kuang)下,步行5~10分鐘便可到達。
2、購物的便利性
便利(li)店商(shang)品(pin)(pin)突出(chu)的(de)是(shi)即時性(xing)消費,小容量(liang),急需性(xing)等特性(xing)。超市的(de)品(pin)(pin)種通常在2000種至3000種左(zuo)右(you),與超市相比,便利(li)店的(de)賣場面(mian)積小(50~200平方米),商(shang)品(pin)(pin)種類少(shao),而且商(shang)品(pin)(pin)陳列簡單(dan)明了,貨架比超市的(de)要(yao)低,使顧(gu)客能(neng)在最短的(de)時間內(nei)找到所需的(de)商(shang)品(pin)(pin)。實行進(jin)出(chu)口同(tong)一(yi)的(de)服務(wu)臺收款方式,避免(mian)了超市結(jie)賬排隊的(de)現象(xiang)。據統(tong)計,顧(gu)客從進(jin)入便利(li)店到付款結(jie)束(shu)平均只需三分鐘的(de)時間。
3、時間的便利性
一般便(bian)利店的(de)營業(ye)時(shi)間為16~24小時(shi),全(quan)年無休,所以有的(de)學者稱便(bian)利店為消費者提供“Any Time”式(shi)(shi)的(de)購物方式(shi)(shi)。
4、服務的便利性
很(hen)多便利店將(jiang)其塑造成社區服務中心(xin),努(nu)力(li)為顧客(ke)提供(gong)多層次的(de)(de)服務,例(li)如速(su)遞(di)、存取款(kuan)、發(fa)傳真、復印、代(dai)(dai)(dai)收公(gong)用事業費(fei)、代(dai)(dai)(dai)售(shou)郵票、代(dai)(dai)(dai)訂車(che)票和飛機票、代(dai)(dai)(dai)沖(chong)膠卷等等,對購物(wu)便利的(de)(de)追求是(shi)社會發(fa)展的(de)(de)大趨(qu)勢,這就(jiu)決定(ding)了(le)便利店具(ju)有強大的(de)(de)生(sheng)命(ming)力(li)和競爭力(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