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機調機技術
一、缺膠分析與排除
1、熔料(liao)溫度太低(di)。應適當(dang)提(ti)高料(liao)筒及(ji)噴(pen)嘴溫度。
2、成型周期太(tai)短。應適當加長(chang)。
3、注(zhu)射速度(du)太慢。應適當加(jia)快。
4、保(bao)壓時間偏短。應適當延長。
5、供料不足。應增加(jia)供料量。
6、螺(luo)桿背壓偏低。應(ying)適(shi)當提高。
7、澆(jiao)注系統結構尺寸偏小。應(ying)適當放大澆(jiao)口和(he)流道截面。
8、模具(ju)排氣不良(liang)。應(ying)增加(jia)排氣孔,改善模具(ju)的排氣性能。
9、模具強(qiang)度不(bu)夠。應(ying)盡量(liang)提高模具剛性。
二、縮痕分析與排除
1、注射壓力(li)太低。應適當提高。
2、保壓時間太短。應適當延長。
3、冷(leng)(leng)卻時(shi)間太(tai)短(duan)。應適當(dang)提高冷(leng)(leng)卻效率或延長冷(leng)(leng)卻時(shi)間。
4、供(gong)料量不足。應增加(jia)供(gong)料量。
5、模具溫度不均勻。應合理設置模具的冷卻系統(tong)。
6、塑件壁太厚。應在可能變動的情況下進行調整。
7、澆注系統結構尺寸偏小。應適當放(fang)大澆口和(he)流道截面
三、熔接痕及流料痕分析與排除
1、熔料(liao)溫度太低(di)。應(ying)適(shi)當提(ti)高(gao)料(liao)筒及(ji)噴嘴溫度。
2、注射壓力(li)太低。應適當(dang)提高(gao)。
3、注射速度太慢。應適當加快。
4、模(mo)具溫度(du)太低。應適(shi)當提(ti)高。
5、塑(su)件形(xing)體結構(gou)設(she)計不合(he)理或(huo)壁太薄。應在可能(neng)變(bian)動的情況(kuang)下進(jin)行調整。
6、澆注系(xi)統(tong)結構(gou)尺寸偏小。應適(shi)當放大澆口及流(liu)道(dao)截面。
7、模具(ju)內的冷料穴太小。應適(shi)當加大(da)。
8、原料內混入異物雜(za)質。應進行(xing)清(qing)除。
9、脫模劑用(yong)量(liang)(liang)偏多。應盡(jin)量(liang)(liang)減少其用(yong)量(liang)(liang)。
10、原(yuan)料(liao)著(zhu)色不均勻。應延長混色的攪拌時間,使原(yuan)料(liao)著(zhu)色均勻。
四、光澤不良分析與排除
1、熔料溫度偏低。應適當提(ti)高料筒及噴嘴溫度。
2、成型周期太(tai)長。應(ying)適當(dang)縮(suo)短。
3、模具(ju)溫度偏(pian)低。應適當提高。
4、澆(jiao)注系(xi)統結(jie)構(gou)尺寸(cun)偏小。應適當放大澆(jiao)口及流道截(jie)面。
5、模具(ju)排(pai)(pai)(pai)氣(qi)(qi)(qi)不良。應增加排(pai)(pai)(pai)氣(qi)(qi)(qi)孔,改善(shan)模具(ju)的(de)排(pai)(pai)(pai)氣(qi)(qi)(qi)性(xing)能。
6、原(yuan)料(liao)內混入(ru)雜質。應(ying)徹(che)底(di)清除異物雜質或換用新料(liao)。
7、脫模劑用(yong)(yong)量偏多。應(ying)盡量減少(shao)其用(yong)(yong)量。
8、原料未(wei)充分干燥(zao)(zao)。應(ying)適(shi)當提(ti)高(gao)預干燥(zao)(zao)溫(wen)度及延(yan)長干燥(zao)(zao)時間(jian)。
申明:以上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