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學的思想精華有哪些
儒家思想(xiang)的核心是:仁、義(yi)(yi)、禮(li)、智、信。孔子提(ti)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yi)(yi)的性質。主張禮(li),維護(hu)周禮(li)這是孔子政治思想(xiang)中(zhong)的保守部分。仁是儒家學(xue)說的核心,對中(zhong)華文化和(he)社會的發(fa)展產生(sheng)了重大影響。
2、有哪些不適用現代社會的
先秦儒家主張“有教無(wu)類”,“民貴(gui)君輕”,卻又(you)堅持“貴(gui)賤有序”,維護周朝(chao)禮制。三綱五常(chang)中不平等的社會地位(wei),北宋程(cheng)朱理(li)學的“存天理(li),滅人欲”都不適(shi)于(yu)現(xian)代社會的發展。
人沒(mei)有信用(yong)就無(wu)法立足,國家沒(mei)有信義則無(wu)法存續。但是(shi)(shi),仁(ren)義是(shi)(shi)為了自(zi)(zi)己,而不(bu)是(shi)(shi)為了別人。自(zi)(zi)復之(zhi)術,是(shi)(shi)自(zi)(zi)我(wo)滿足,不(bu)是(shi)(shi)進取之(zhi)道。
提倡人們按照社會分工要求有秩序地參與社會勞動并承擔社會責任;承認個體職業特質的差異性,提倡人們依據自身稟賦選擇職業;鼓勵人們堅守工作崗位敬業奉獻,立足自身工作崗位發展事業;重視和諧工作氛圍的營造,強調職場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先秦儒家豐富的職業選擇理念對當代大學生職業選(xuan)擇和事(shi)業發展有很(hen)強(qiang)的指導作用.
儒家(jia)思(si)想告(gao)訴世人(ren)日常生活要(yao)實(shi)踐孝悌忠(zhong)恕美(mei)德,告(gao)訴執政(zheng)者要(yao)抱著(zhu)天下為(wei)公的胸襟,勤政(zheng)愛民,使國強民富,名留千秋。
自古以來儒學(xue)灌輸的就是人必須(xu)從學(xue)習中獲(huo)取知識,人有(you)(you)了知識才能有(you)(you)智(zhi)慧(hui),而智(zhi)慧(hui)是做人能否成(cheng)功的根本。
1、物有本(ben)末,事有終始。知(zhi)所先(xian)后,則近(jin)道矣。——《大學》
大(da)意(yi):世上的事物(wu)都(dou)有(you)本(ben)末始終(zhong),明確它們的先后次序(xu),那就接近事物(wu)發展的規(gui)律了。
2、君子有(you)諸己(ji)而后求諸人,無諸己(ji)而后非(fei)諸人。——《大學》
大意:君(jun)子對于優點,要(yao)自己(ji)(ji)身上(shang)擁有以(yi)后再去要(yao)求別(bie)人;對于缺點,要(yao)自己(ji)(ji)身上(shang)沒有以(yi)后再去批評別(bie)人。
3、天(tian)命(ming)之(zhi)(zhi)謂性,率(lv)性之(zhi)(zhi)謂道(dao),修(xiu)道(dao)之(zhi)(zhi)謂教。——《中庸》
大意:天賦予人(ren)的品德叫(jiao)做“性(xing)”,遵循(xun)(xun)事物本性(xing)就叫(jiao)做“道(dao)”,使人(ren)修養遵循(xun)(xun)道(dao)就叫(jiao)做“教”。
4、好學(xue)近(jin)(jin)乎(hu)知(zhi),力行(xing)近(jin)(jin)乎(hu)仁,知(zhi)恥近(jin)(jin)乎(hu)勇(yong)。——《中庸》
大意:好學不倦就(jiu)(jiu)接近(jin)明(ming)智了,努(nu)力行善(shan)就(jiu)(jiu)接近(jin)仁(ren)義了,懂得恥辱就(jiu)(jiu)接近(jin)勇敢了。
5、巧言(yan)令色,鮮矣仁!——《論語(yu)》
大意:花(hua)言巧語、假裝和善的臉色,這樣的人(ren)很少有仁德的!
6、君子務本(ben),本(ben)立(li)而道生(sheng)。——《論(lun)語(yu)》
大意(yi):君子致(zhi)力于根(gen)本,根(gen)本的(de)東西確立了,仁道(dao)也(ye)就產生了。
7、知(zhi)(zhi)(zhi)之(zhi)為(wei)知(zhi)(zhi)(zhi)之(zhi),不(bu)知(zhi)(zhi)(zhi)為(wei)不(bu)知(zhi)(zhi)(zhi),是知(zhi)(zhi)(zhi)也。——《論(lun)語》
大意:知道(dao)(dao)(dao)的(de)(de)就(jiu)是知道(dao)(dao)(dao),不(bu)知道(dao)(dao)(dao)的(de)(de)就(jiu)是不(bu)知道(dao)(dao)(dao),這(zhe)就(jiu)是對待事(shi)物的(de)(de)正確態(tai)度(du)。
三綱:君為(wei)(wei)臣綱,父(fu)為(wei)(wei)子綱,夫為(wei)(wei)妻綱。
五常:仁、義(yi)、禮、智、信(xin)。
四維:禮、義、廉、恥。
八德:孝(xiao)、悌(ti)、忠(zhong)、信、禮、義、廉、恥(chi)。
四端:仁、義、禮、智。
五倫:君臣、父(fu)子、兄(xiong)弟(di)、夫婦、朋(peng)友。
儒家三寶就(jiu)是“仁(ren)”、“知”、“勇”。孔(kong)子立足于人生(sheng)論(lun)道,通過論(lun)道誘導我們在(zai)社會上(shang)怎樣生(sheng)存。如果把二(er)老的學說聯起來看,就(jiu)是我們既要學會養生(sheng),又要學會生(sheng)存。
中國傳統文化的(de)六(liu)藝有(you)兩種(zhong)說法(fa):一種(zhong)是周代所(suo)說,即禮(li)、樂、射(she)、御(yu)、書(shu)、數。另外一種(zhong)是漢(han)代的(de)說法(fa):漢(han)儒以六(liu)經為六(liu)藝,即《易》、《書(shu)》、《詩》、《禮(li)》、《樂》、《春秋》。然而,“六(liu)藝”是中國貴(gui)族的(de)教育體系,所(suo)以,學習“六(liu)藝”是統治階級鞏固(gu)自身地(di)位的(de)表現(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