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參是什么藥
拳參是蓼目、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藥部位為它的干燥根莖。拳參生長于山坡草地、山頂草甸,分布于中國、日本、蒙古、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遼寧、內蒙古、河北、陜西、陜西、安徽等省份。中藥拳參味苦(ku)、澀,性微寒,歸肺(fei)、肝、大腸經(jing)。
二、拳參別名叫什么
中藥拳(quan)(quan)參(can)(can)又(you)叫(jiao)做草河(he)車、杜蒙、眾戎、音腹、疙瘩參(can)(can)、銅羅(luo)、蝦參(can)(can)、拳(quan)(quan)頭(tou)參(can)(can)、澀疙瘩等(deng)。
三、拳參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shi);涼血(xue)(xue)(xue)止血(xue)(xue)(xue);解(jie)毒(du)散結。主肺(fei)熱咳(ke)嗽;熱病驚癇;赤痢(li);熱瀉(xie);吐血(xue)(xue)(xue);衄(nv)血(xue)(xue)(xue);痔(zhi)(zhi)瘡(chuang)出血(xue)(xue)(xue);癰(yong)腫瘡(chuang)毒(du)。用于赤痢(li),熱瀉(xie),肺(fei)熱咳(ke)嗽,癰(yong)腫,瘰(luo)疬,口舌生瘡(chuang),吐血(xue)(xue)(xue),衄(nv)血(xue)(xue)(xue),痔(zhi)(zhi)瘡(chuang)出血(xue)(xue)(xue),毒(du)蛇(she)咬傷(shang)。
《現代實(shi)用中藥》:內服治(zhi)赤痢(li);含(han)漱作口腔炎之收(shou)斂劑;外用治(zhi)痔瘡及腫瘍。
《本草圖經》:搗末(mo),淋渫腫(zhong)氣。
《廣(guang)西(xi)中藥志》:治腸胃濕熱,赤痢(li),外(wai)用(yong)治口糜,癰腫(zhong),火(huo)傷(shang)。民(min)間(jian)作(zuo)產后補血藥。
《中藥(yao)志》:清熱解(jie)毒,散(san)結消腫(zhong)。治熱病驚(jing)癇,手足抽搐,破傷(shang)風,癰腫(zhong)瘰疬(li),蛇(she)蟲咬傷(shang)。
四、拳參的副作用
過量食用拳參會導致腸胃受到刺激,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適,故使用時要注意用量。此外,中藥拳(quan)參的禁忌者有無(wu)實火(huo)熱毒者和(he)陰證外瘍(yang)者。
五、中藥拳參怎么服用
內服(fu):煎湯,3-12g;或(huo)入(ru)丸(wan)、散。
外用(yong):適(shi)量,搗敷或煎(jian)水含漱、熏洗。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