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荊皮是什么中藥
紫荊皮,中藥名。為豆科植物(wu)紫荊的(de)樹皮。分(fen)布于華北、華東、中南(nan)、西(xi)(xi)南(nan)及陜(shan)西(xi)(xi)、甘肅等地(di),又叫做肉紅、內消、紫荊木皮、白林(lin)皮。
二、中藥紫荊皮性味歸經
性(xing)味:味苦,性(xing)平。歸經:歸肝經。
三、紫荊皮的功效與作用
活血,通淋(lin),解毒。主婦(fu)女(nv)月(yue)經(jing)不調(diao),瘀(yu)滯腹痛,風濕痹(bi)痛,小便淋(lin)痛,喉痹(bi),癰腫,疥癬,跌打損傷,蛇蟲(chong)咬傷。
①《開寶本草》:“主破(po)宿血,下五淋,濃煮服之。”
②《日華子本(ben)草(cao)》:“通小腸。”
③《滇南本草》:“治筋(jin)骨(gu)疼(teng)痛(tong)(tong),風寒(han)濕痹(bi),麻木不仁,癱瘓(huan)痿(wei)軟,暖筋(jin),止腰痛(tong)(tong),治婦人(ren)血寒(han)腹(fu)痛(tong)(tong)。”
④《綱目(mu)》:“活(huo)血行氣,消腫解(jie)毒,治(zhi)婦人血氣疼痛(tong),經水凝澀。”
⑤《分類草(cao)藥性》:“治跌打損(sun)傷,咽喉、牙痛,女人月(yue)經不(bu)調(diao),紅崩白帶(dai),散血(xue)止痛,癬瘡。”
⑥《四川中藥志》:“治喉痹,外(wai)用涂(tu)蛇(she)蟲(chong)咬傷。”
四、紫荊皮的副作用
據《滇南本草》記(ji)載,紫荊皮是一味(wei)有小毒的藥材(cai),因(yin)此過(guo)量食(shi)用(yong)會(hui)導致中毒。此外,孕婦要注(zhu)意不(bu)能使用(yong)紫荊皮,因(yin)為紫荊皮有活血的作用(yong),故而孕婦使用(yong)后可能會(hui)導致小產。
五、紫荊皮的用量和用法
內服:煎湯,6-15g;或(huo)浸酒;或(huo)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fu)。
六、紫荊皮和土荊皮的區別
①來源不同
紫荊皮為豆科植物(wu)紫荊的樹皮。
土荊皮松(song)科植物金錢松(song)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樹皮。
②分布區域不同
紫荊皮在(zai)我國華北、華東、中(zhong)南、西(xi)南等地(di)均有分布。
土荊皮則主(zhu)要分布(bu)在(zai)我國南方,主(zhu)產地在(zai)浙江(jiang)、安(an)徽、江(jiang)蘇(su)等地。
③形態不同
紫(zi)荊樹皮為(wei)絲狀。外(wai)表(biao)皮灰棕色,有(you)皺紋;內(nei)表(biao)面紫(zi)棕色,有(you)細縱紋理。切(qie)面灰紅色,對光照視可(ke)見小亮(liang)星。質堅實。氣(qi)微,微澀。
土荊皮呈不規則的(de)長(chang)條狀(zhuang)(zhuang)(zhuang),扭曲而稍卷(juan),大小(xiao)不一,厚(hou)2~5mm。外表(biao)(biao)面(mian)灰黃色(se),粗糙,有(you)皺紋及灰白色(se)橫向皮孔,粗皮常呈鱗片(pian)(pian)狀(zhuang)(zhuang)(zhuang)剝落,剝落處紅棕(zong)(zong)色(se)。內表(biao)(biao)面(mian)黃棕(zong)(zong)色(se)至紅棕(zong)(zong)色(se),平坦,有(you)細致(zhi)的(de)縱向紋理。質韌,折斷(duan)面(mian)呈裂片(pian)(pian)狀(zhuang)(zhuang)(zhuang),可層層剝離。氣微(wei),味苦而澀。樹(shu)皮呈板片(pian)(pian)狀(zhuang)(zhuang)(zhuang),厚(hou)約(yue)至8mm,粗皮較厚(hou),外表(biao)(biao)面(mian)龜(gui)裂狀(zhuang)(zhuang)(zhuang),內表(biao)(biao)面(mian)較粗糙。
④性味歸經不同
紫荊皮味苦(ku)性平,歸肝經。
土(tu)荊皮味辛性溫,歸肺(fei)、脾經。
⑤功效作用不同
紫荊皮的作用(yong)為活血,通淋,解毒。
土荊(jing)皮有殺蟲止(zhi)癢(yang)的功效。
⑥用法不同
紫荊皮可以煎湯、泡酒(jiu)、入丸散使用(yong),也(ye)可以外用(yong)。
中藥土荊皮有毒,只能外用。【土荊皮的功效與作用>>】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