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經典語錄人生哲理
1、窮(qiong)則反,終(zhong)則始。
2、則(ze)(ze)仄,月滿則(ze)(ze)虧。
3、治(zhi)人事天,莫若(ruo)嗇。
4、道(dao)常無為(wei)(wei)而(er)無不為(wei)(wei)。
5、元氣生萬(wan)物而不(bu)有。
6、玄之(zhi)又玄,眾(zhong)妙(miao)之(zhi)門(men)。
7、安(an)危(wei)相(xiang)易,禍福相(xiang)生。
8、大天之內,復有小天。
9、天網恢恢,疏而不(bu)失。
10、天(tian)與地卑,山與澤平(ping)。
11、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2、金石有聲,不(bu)考不(bu)鳴。
13、民不畏威(wei),則大威(wei)至。
14、百昌皆生于土(tu)而(er)反于土(tu)。
15、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6、飄(piao)風(feng)不終朝,驟(zou)雨不終日。
17、甚愛必(bi)(bi)大費,多(duo)藏必(bi)(bi)厚亡。
18、福之所(suo)倚,福兮禍之所(suo)伏。
19、為無(wu)(wu)(wu)為,事無(wu)(wu)(wu)事,味無(wu)(wu)(wu)味。
20、魚處水(shui)而生,人(ren)處水(shui)而死。
21、天地之道,極則反,盈(ying)則損。
22、圣人終不為大,故能(neng)成其大。
23、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
24、日,方中(zhong)方睨;物,方生方死。
25、以多歧(qi)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26、禍兮福之(zhi)(zhi)所倚,福兮禍之(zhi)(zhi)所伏。
27、反者,道之(zhi)動;弱者,道之(zhi)用。
28、物(wu)壯(zhuang)則(ze)老,是謂不道(dao),不道(dao)早已。
29、譬道之在(zai)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30、靜勝躁(zao),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31、所(suo)(suo)求多者所(suo)(suo)得少,所(suo)(suo)見大者所(suo)(suo)知小。
32、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da)事必作于細。
33、察見(jian)淵魚者不詳,智料(liao)隱匿者有殃(yang)。
34、人皆知有用(yong)之(zhi)用(yong),而莫知無用(yong)之(zhi)用(yong)也。
35、道生(sheng)一、一生(sheng)二、二生(sheng)三、三生(sheng)萬物。
36、其(qi)動(dong),止(zhi)也;其(qi)死,生(sheng)也;其(qi)廢(fei),起也。
37、用之者,必假于弗(fu)用也,而以長(chang)得其(qi)用。
38、天下(xia)難事必(bi)作(zuo)于(yu)(yu)易(yi),天下(xia)大事必(bi)作(zuo)于(yu)(yu)細。
39、重為輕根,靜(jing)為躁君。輕則失(shi)根,躁則失(shi)君。
40、至(zhi)大(da)(da)無(wu)外,謂(wei)之(zhi)大(da)(da)一;至(zhi)小無(wu)內(nei),謂(wei)之(zhi)小一。
41、弱之勝強,柔(rou)之勝剛,天下(xia)莫(mo)不知,莫(mo)能行。
4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wan)物之母。
43、吾言甚易(yi)知,甚易(yi)行(xing)。天(tian)下莫(mo)能知,莫(mo)能行(xing)。
44、俗(su)人昭昭,我(wo)獨昏昏。俗(su)人察察,我(wo)獨悶悶。
45、為(wei)學日(ri)益,為(wei)道日(ri)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wei)。
46、是以圣人為而不(bu)恃,功成而不(bu)處,其不(bu)欲見賢。
47、夫兵者,不祥(xiang)之(zhi)器(qi),物或惡之(zhi),故有(you)道者不處(chu)。
48、能至于無(wu)樂者,則無(wu)不樂;無(wu)不樂則至極樂矣。
49、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yi)其所好,反(fan)之為禍。
50、而富者(zhe)(zhe),富者(zhe)(zhe)未(wei)必盜;有廉而貧(pin)者(zhe)(zhe),貧(pin)者(zhe)(zhe)未(wei)必廉。
51、民(min)之從事(shi),常于幾成而敗之。慎(shen)終如始,則無(wu)敗事(shi)。
52、清靜處于,虛以(yi)待之(zhi),無為(wei)無求(qiu),而(er)百(bai)川自為(wei)來(lai)也(ye)。
53、禍莫大(da)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bing)相若,哀者勝矣(yi)。
54、人之(zhi)所教,我(wo)亦教之(zhi)。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55、之(zhi)木生(sheng)于(yu)毫末,九(jiu)層之(zhi)臺起于(yu)累土,千里(li)之(zhi)行,始于(yu)足下。
56、合抱之木生(sheng)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tu),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7、故道大(da)(da)(da),天(tian)大(da)(da)(da),地大(da)(da)(da),人(ren)亦大(da)(da)(da)。域中有四大(da)(da)(da),而(er)人(ren)居(ju)其一焉。
58、我有(you)三寶,持(chi)而(er)保之(zhi)。一曰(yue)(yue)(yue)慈(ci),二曰(yue)(yue)(yue)儉,三曰(yue)(yue)(yue)不敢(gan)為天下先(xian)。
59、夫輕(qing)諾必寡信(xin),多(duo)易必多(duo)難(nan)(nan)。是以圣人(ren)猶難(nan)(nan)之,故終(zhong)無難(nan)(nan)矣。
60、天之道,損有(you)余(yu)而(er)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you)余(yu)。
道家哲理語錄
1、言語對(dui)于(yu)物質(zhi)世界的(de)現象,對(dui)于(yu)現實世界的(de)道(dao)理,可以把握和(he)(he)傳達(da),但對(dui)于(yu)道(dao),對(dui)于(yu)無(wu)限(xian)小(xiao)和(he)(he)無(wu)限(xian)大(da),則(ze)無(wu)能為(wei)力。
2、以道(dao)觀(guan)萬(wan)物,不分貴賤。從(cong)事物自(zi)身的角度(du)看,大家都以為自(zi)己(ji)高貴,而他人(ren)低賤。
3、世間萬(wan)物,個性(xing)不(bu)同(tong),功用(yong)不(bu)同(tong),萬(wan)物依靠其本性(xing)生存繁衍(yan),各盡其能(neng)。面對(dui)紛(fen)紜,平等待之。
4、做人要懂得通達(da)事理,明曉(xiao)權變。高(gao)屋建(jian)瓴(ling)則(ze)可以通覽無余。了解達(da)到(dao),以至于(yu)明白事物規律,知曉(xiao)規律以至于(yu)做到(dao)正確。
5、以(yi)(yi)人為去控(kong)制(zhi)(zhi)自然,以(yi)(yi)造作去壓制(zhi)(zhi)本性,以(yi)(yi)名聲(sheng)去犧牲德(de)性,這是人之禍(huo)。天災不可防,人禍(huo)可以(yi)(yi)止。
6、做合(he)乎天道的(de)自然人(ren)最幸(xing)福,世俗的(de)名利、名譽、名聲都是(shi)外物,沉迷其(qi)中(zhong)害死(si)人(ren)。
7、不(bu)能(neng)只守著眼(yan)(yan)前利益,要把(ba)眼(yan)(yan)光放長遠。目(mu)送歸鴻,才能(neng)看到連(lian)接天際的風景。
8、質樸本初,保(bao)持本真(zhen),是真(zhen)正的美(mei)。人生走到最后,審(shen)美(mei)是最高的境界。
9、讀書(shu)貴(gui)在(zai)貫通開悟,否則就是(shi)讀古人的(de)糟粕。
10、勞(lao)心不如勞(lao)力,勞(lao)心者容易耍小聰明,誤入歧途。
11、在(zai)形體和精(jing)神上都不(bu)可過度(du)操勞。不(bu)懂放(fang)手,就無法持久。
12、權勢富(fu)貴(gui)是(shi)偶然的(de)寄托,真正(zheng)的(de)快樂植(zhi)根于生命本身。關鍵時(shi)刻幫助我們的(de)不是(shi)金(jin)錢,而是(shi)良好的(de)品性。
13、為了(le)外物犧牲自己(ji),為了(le)趨附(fu)世俗而喪失本性,這(zhe)是本末(mo)倒置。不要被(bei)流(liu)俗的觀念所(suo)左(zuo)右(you)。
14、井蛙不理解大(da)海,它被(bei)(bei)生(sheng)(sheng)存的(de)地域所限制。夏蟲(chong)不理解冰雪,它被(bei)(bei)生(sheng)(sheng)存的(de)時(shi)間所限制。固執(zhi)于(yu)自我偏見(jian)的(de)人,不理解大(da)道,他被(bei)(bei)自己所接(jie)受的(de)經驗和日(ri)常(chang)觀念(nian)所限制。
道家格言
1、白石(shi)似玉(yu),奸佞似賢。——《抱樸子》
白色亮麗的(de)石頭(tou),雖然看起來很像美玉(yu),但它就是塊普(pu)通的(de)石頭(tou)。大(da)奸(jian)大(da)惡(e)之人(ren)(ren),為(wei)了達到(dao)不可告人(ren)(ren)的(de)目的(de),往(wang)往(wang)也會偽裝成賢(xian)德(de)的(de)人(ren)(ren),讓(rang)人(ren)(ren)真(zhen)偽難(nan)辨。
2、云厚者(zhe)雨必猛(meng),弓勁(jing)者(zhe)箭必遠。——《抱(bao)樸子》
云層厚的(de)(de)時候,往往會有大暴雨(yu);拉弓(gong)用(yong)的(de)(de)力氣越(yue)大,箭射(she)出得(de)就越(yue)遠。這句話告訴(su)我們,人生貴在積累,積累到實力雄(xiong)厚了,才能(neng)讓事業迅(xun)猛(meng)發展。
3、塞(sai)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禍(huo)兮(xi)福(fu)之所倚(yi),福(fu)兮(xi)禍(huo)之所伏(fu),禍(huo)和福(fu)是互(hu)相(xiang)依存、互(hu)相(xiang)轉(zhuan)化的,世人(ren)往往得福(fu)而(er)喜、遭禍(huo)而(er)悲,恰恰說明世人(ren)目(mu)光短淺,看不清(qing)事實真相(xiang)。
4、不(bu)貪(tan)最(zui)先,不(bu)恐獨后。——《淮南子》
凡事盡(jin)(jin)心(xin)盡(jin)(jin)力就好,既不強求(qiu)得(de)(de)到(dao)第一,也(ye)不擔心(xin)落(luo)在(zai)最后(hou),保(bao)持(chi)淡(dan)定的心(xin)性,反而(er)容(rong)易獲得(de)(de)成功。
5、患生(sheng)于(yu)多欲(yu),害生(sheng)于(yu)弗備。——《淮南子》
人生所遭遇(yu)(yu)的(de)禍患(huan),往(wang)(wang)往(wang)(wang)是(shi)因為(wei)貪欲過多(duo);生活中遇(yu)(yu)到的(de)很多(duo)災(zai)害,往(wang)(wang)往(wang)(wang)是(shi)因為(wei)事先沒有(you)防備。
6、積愛成福(fu),積怨(yuan)則(ze)禍。——《淮(huai)南子(zi)》
慈(ci)愛(ai)之心積(ji)累多了,就會變(bian)成福(fu)報;怨恨之心積(ji)累多了,就會變(bian)成災(zai)禍。
7、色盛者(zhe)(zhe)驕(jiao),力勝者(zhe)(zhe)奮,為可以語道也。——《列子(zi)》
古(gu)人(ren)講“修行要帶三分病”,生了病才能讓人(ren)體會到生死無(wu)常(chang),使人(ren)變得謙(qian)虛,讓人(ren)懂得放下。相(xiang)對(dui)來說,那些身(shen)強(qiang)體壯的人(ren),是很難對(dui)道感興趣(qu)的,所以也不(bu)用跟他們多說。
8、得時者(zhe)昌(chang),失時者(zhe)亡。——《列(lie)子》
古(gu)人做事(shi)講究“天時(shi)、地利、人和”,為(wei)人處世,一定要看準時(shi)機(ji),認清對象,厚(hou)積薄發。如果自以為(wei)是(shi),沒有選(xuan)好時(shi)機(ji)和對象,那樣(yang)就會(hui)造(zao)成嚴重的(de)后果。
9、上善若(ruo)水(shui), 水(shui)善利(li)萬物而(er)不(bu)爭。——《老子》
什么是善(shan)?最善(shan)的(de)人就像水(shui)一樣,滋潤萬物而不(bu)與萬物相爭(zheng),只(zhi)知付出和奉獻,卻不(bu)求一絲(si)一毫的(de)回報。
10、知人者智,自(zi)知者明。——《老(lao)子》
能夠了(le)解(jie)(jie)他人的人,算是有智慧的;能夠了(le)解(jie)(jie)自己的人,才是最為高明(ming)的。
11、勝(sheng)人者有力,自勝(sheng)者強。——《老子》
能夠戰勝(sheng)(sheng)別人的(de)人,可以說是一個有能力的(de)人;能夠戰勝(sheng)(sheng)自己(ji),能夠改掉(diao)自身缺點和(he)習(xi)氣的(de)人,才(cai)是真(zhen)正的(de)強(qiang)者。
12、知足不辱(ru),知止不殆,可以(yi)長(chang)久(jiu)。——《老子》
懂得(de)知足,就(jiu)不(bu)會(hui)招致屈辱(ru);知道(dao)適可而止(zhi),就(jiu)不(bu)會(hui)遭遇危險,明白了(le)這(zhe)兩(liang)個(ge)道(dao)理,就(jiu)可以長(chang)久安全了(le)。
13、吾生也有涯(ya)(ya)(ya),而知(zhi)也無(wu)涯(ya)(ya)(ya),以(yi)有涯(ya)(ya)(ya)隨無(wu)涯(ya)(ya)(ya),殆矣(yi)。——《莊(zhuang)子》
人(ren)的(de)(de)生命是(shi)(shi)有限(xian)的(de)(de),但知(zhi)識(shi)(shi)是(shi)(shi)無限(xian)的(de)(de),用有限(xian)的(de)(de)生命去追(zhui)求無限(xian)的(de)(de)知(zhi)識(shi)(shi),結果必然是(shi)(shi)失敗的(de)(de)。
14、小惑易方,大(da)惑易性(xing)。——《莊子》
小一(yi)點的(de)誘(you)惑,可以(yi)會讓(rang)人迷失(shi)方(fang)向,改變初衷;大一(yi)點的(de)誘(you)惑,可以(yi)讓(rang)人喪失(shi)本性,胡作非為。
15、至人(ren)之用心若(ruo)鏡,不將不迎,迎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莊子》
至人的用心,就好像一面鏡子。你哭(ku)它(ta)就(jiu)哭(ku),你笑它(ta)就(jiu)笑,你來它(ta)不(bu)迎,你走它(ta)不(bu)送。雖然你來照過,但卻不(bu)會留下一絲痕跡,所以才能經得起考驗,而不(bu)會受到任何損傷(shang)。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請勿封建迷信,破除陳規陋習,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