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位等級
1、三公、三孤
太(tai)師(shi)、太(tai)傅(fu)、太(tai)保(正一品);少(shao)師(shi)、少(shao)傅(fu)、少(shao)保(從一品);太(tai)子(zi)太(tai)師(shi)、太(tai)子(zi)太(tai)傅(fu)、太(tai)子(zi)太(tai)保(從一品);太(tai)子(zi)少(shao)師(shi)、太(tai)子(zi)少(shao)傅(fu)、太(tai)子(zi)少(shao)保(正二品)。這些職位是(shi)加官,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chong)高(gao)身份,沒(mei)有實際(ji)管轄范圍。
2、六部
包(bao)括(kuo)吏部(bu)、戶部(bu)、禮部(bu)、兵部(bu)、刑部(bu)、工部(bu)。每部(bu)設有尚書一人(ren),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lang)(副部(bu)長)、郎(lang)中(司長)、主事等(deng)職位。
3、都察院
直屬于皇帝的監察部門,下設(she)左(zuo)(zuo)右(you)督御(yu)史(正二品(pin)(pin)(pin))、左(zuo)(zuo)右(you)副督御(yu)史(正三品(pin)(pin)(pin))、左(zuo)(zuo)右(you)僉(qian)督御(yu)史(正四(si)品(pin)(pin)(pin))等職位。
4、六科
分為吏戶(hu)禮兵刑工六科,每(mei)科設(she)督給(gei)事(shi)中(正七品)、左右給(gei)事(shi)中與(yu)給(gei)事(shi)中(從七品)等職位。
5、五寺
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這些部門分別(bie)負責司法、祭祀、宴享、馬(ma)政、外(wai)交等職能(neng)。
6、詹事府
負責輔(fu)助太子的(de)機(ji)構,設正(zheng)三(san)品(pin)(pin)詹士(shi)一人,正(zheng)四品(pin)(pin)少詹士(shi)一人,正(zheng)六品(pin)(pin)府丞一人等職位。
7、太醫院
管(guan)理宮廷(ting)及貴族(zu)診斷(duan)、制藥的機構,設正(zheng)五(wu)品(pin)院(yuan)使一(yi)人(ren)(ren),正(zheng)六(liu)品(pin)院(yuan)判二人(ren)(ren),正(zheng)八品(pin)御(yu)醫四人(ren)(ren),從九(jiu)品(pin)吏目若干人(ren)(ren)等職(zhi)位。
8、翰林院
相當于(yu)現(xian)在的(de)國立大學(xue)或干(gan)部學(xue)院,翰林(lin)院的(de)首長稱為翰林(lin)學(xue)士(正五品)等職位。
9、宗人府
負責(ze)皇族事務的機構,設有宗(zong)人(ren)令、宗(zong)人(ren)府(fu)左(zuo)宗(zong)正(zheng)(zheng)、宗(zong)人(ren)府(fu)右宗(zong)正(zheng)(zheng)等職位(wei)。
此外,明朝還(huan)有(you)承宣布政使司(si)(si)、提刑按(an)察(cha)使司(si)(si)、都指(zhi)揮(hui)使(都司(si)(si))、衛(wei)指(zhi)揮(hui)使(衛(wei))、千戶所(suo)(所(suo))、總(zong)(zong)督(總(zong)(zong)理)巡撫等官(guan)(guan)職(zhi)。這些(xie)官(guan)(guan)職(zhi)的排位和職(zhi)責構成了(le)明朝官(guan)(guan)職(zhi)的基(ji)本框架。
明朝官員的俸祿
1、正一品(pin)官員(yuan)的月俸為八十七石。
2、從(cong)一品官員的月俸為(wei)七十二(er)石。
3、正二品(pin)官員的月俸為(wei)六十一(yi)石。
4、從二品官員的月俸為四(si)十八石。
5、正三(san)品(pin)官員(yuan)的月俸為(wei)三(san)十(shi)五石(shi)。
6、從(cong)三品官(guan)員的月俸為二(er)十六石(shi)。
7、正四(si)品官員(yuan)的月俸為(wei)二十四(si)石。
8、從(cong)四品官員(yuan)的月(yue)俸為二十(shi)石(shi)。
9、正五品官員(yuan)的月俸為(wei)十六石。
10、從五(wu)品官員的月俸為十四石。
11、正六品官員的月俸為十石。
12、從六品官員的月俸(feng)為八石。
13、正(zheng)七(qi)品至從(cong)九(jiu)品官員(yuan)的月俸遞減五斗(dou),至五石(shi)而止(zhi)。
這些數據提供了明朝各級官(guan)員的具(ju)體(ti)俸(feng)祿(lu)情況,反(fan)映(ying)了當時官(guan)員工資結構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可能并不完全反(fan)映(ying)實(shi)際收入,因為明朝時期通貨(huo)膨脹等(deng)因素可能導致(zhi)實(shi)際購買力下(xia)降。此外,明朝還(huan)實(shi)行了兼(jian)官(guan)、兼(jian)職與兼(jian)俸(feng)的方式,存在兼(jian)二俸(feng)、三俸(feng)的情況。
明朝官員怎么選拔
明朝官員的選(xuan)拔(ba)主要通過科(ke)舉(ju)考試、學校教育、薦舉(ju)制度、銓(quan)選(xuan)制度等方式進(jin)行。
1、科舉考(kao)試(shi)(shi)是明朝選拔官員的主(zhu)要(yao)途徑(jing)(jing),通(tong)過(guo)四級(ji)考(kao)試(shi)(shi)制度(du),即院試(shi)(shi)、鄉(xiang)試(shi)(shi)、會試(shi)(shi)和(he)殿試(shi)(shi)來選拔人才(cai),考(kao)試(shi)(shi)內容(rong)主(zhu)要(yao)基于四書五經,采用八(ba)股(gu)文格式。學校(xiao)教育也(ye)是選拔官員的重要(yao)途徑(jing)(jing)之一,明朝時期的國(guo)(guo)子監(jian)負責培養和(he)選拔官員,國(guo)(guo)子監(jian)的學生可以參加科舉考(kao)試(shi)(shi),通(tong)過(guo)考(kao)試(shi)(shi)后有機(ji)會直接(jie)進(jin)入官場。
2、薦(jian)舉(ju)制度(du)在(zai)明朝初(chu)期尤為(wei)重要(yao),通(tong)過(guo)地方官(guan)員或(huo)社會名(ming)流推薦(jian)人才,特(te)別是在(zai)科(ke)舉(ju)制度(du)未完(wan)善時期,薦(jian)舉(ju)發揮了重要(yao)作用。銓選則是在(zai)科(ke)舉(ju)和(he)學校(xiao)教(jiao)育(yu)的(de)(de)基礎(chu)上,通(tong)過(guo)進(jin)一(yi)步的(de)(de)考核和(he)選拔(ba),決(jue)定官(guan)員的(de)(de)具體職位。
3、此外(wai),明朝(chao)還有承蔭制度(du)、吏部薦舉等特殊(shu)(shu)選拔(ba)途徑(jing)(jing),使得官(guan)員選拔(ba)渠道多樣化。總(zong)的(de)來說(shuo),明朝(chao)的(de)官(guan)員選拔(ba)是一(yi)個多元化的(de)過程(cheng),既包括了正規的(de)科舉考試,也包括了基于推薦和其他特殊(shu)(shu)途徑(jing)(jing)的(de)選拔(ba)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