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協作機器人的基本操作流程
1. 啟動與初始化
通電檢查:確認電源連接正常,機器人本(ben)體及控制器無異常報警。
系統校(xiao)準:執行(xing)零點(dian)校(xiao)準,確保機械(xie)臂(bei)運動精度。
模式(shi)(shi)選擇:切換至(zhi)手動模式(shi)(shi)(示教模式(shi)(shi))或自動運(yun)行(xing)模式(shi)(shi)。
2. 編程與示教
拖拽示教:手動牽引機械臂沿(yan)目標路(lu)徑移動(dong),系統自動(dong)記錄軌跡點(dian)。
圖形(xing)化編程:通過觸(chu)摸屏界面設置動(dong)作邏輯,支持(chi)條(tiao)件判斷(duan)、循環等基礎指令。
代(dai)碼編(bian)程(可(ke)選):高(gao)級用戶可(ke)通過(guo)Python、ROS或廠商(shang)專用語言編(bian)寫(xie)復雜(za)任務。
3. 任務執行
末端工具配置:安裝適配的夾具、吸盤或傳感器,設置工具坐(zuo)標系(TCP)。
路徑驗證:低速(su)試運行,觀(guan)察(cha)避障(zhang)邏輯與動作(zuo)連貫性(xing)。
啟動任(ren)務:切(qie)換至自動模式,觸發任(ren)務執(zhi)行(xing)(如按(an)鈕、傳感器信號或遠程指令)。
4. 暫停與復位
急停(ting)按鈕:觸發急停(ting)后需手動復位并重新(xin)初始(shi)化。
異常(chang)處理:清除報(bao)警信息,重新校準后恢復運行。
二、協作機器人安全防護措施有哪些
1. 硬件防護
安(an)全傳(chuan)感器:內置力/力矩傳(chuan)感器、安(an)全皮(pi)膚,檢測碰撞后立即停機。
物理限(xian)位:設置機械臂運動(dong)范圍限(xian)制,防(fang)止超行程(cheng)動(dong)作(zuo)。
急(ji)停裝(zhuang)置:在機器(qi)人本體、控制器(qi)及外圍設備安裝(zhuang)醒目(mu)的急(ji)停按鈕(niu)。
2. 軟件防護
安(an)全速(su)(su)度限制:根據(ju)相關標準,動態(tai)調整速(su)(su)度(接近人類時(shi)自(zi)動降速(su)(su))。
功率與力監控:限制關節輸出功率(通常<80W),確保碰撞時沖擊力低于安全閾值。
虛擬圍欄(lan):通過視覺或激光劃(hua)定安全區域,超出(chu)范(fan)圍時觸發報(bao)警。
3. 環境與流程管理
風險評(ping)估(gu)(gu):根(gen)據相關標(biao)準,對工(gong)作場景(jing)進行人機交互風險評(ping)估(gu)(gu)(如作業距離、工(gong)具鋒(feng)利(li)度)。
警(jing)示標識:在協作區域設置警(jing)示燈、聲(sheng)音提(ti)示或(huo)圍欄標識。
雙人(ren)(ren)操作(zuo)規則(ze):調(diao)試或(huo)維護(hu)時(shi)需兩人(ren)(ren)協(xie)同,一人(ren)(ren)操作(zuo)、一人(ren)(ren)監控急停。
4. 人員培訓與規范
操作培訓:學習(xi)拖拽示教、急停復位等(deng)基礎(chu)操作,避免強行干預運動(dong)中(zhong)的機械臂。
安(an)全規(gui)程(cheng):禁(jin)止佩戴松散衣物/飾品,長發需束起(qi),防(fang)止卷入機械關(guan)節。
定期(qi)檢查:每月(yue)檢查傳感器靈敏度、線纜磨損及關節潤(run)滑(hua)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