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至1985年,就讀于(yu)復(fu)旦大學生物系遺傳學本科,并獲得學士學位;
1985年至(zhi)1987年,就讀于復旦大學遺傳所(suo)遺傳學碩士研(yan)究生,并獲(huo)得(de)碩士學位;
1994年,從美(mei)國德克(ke)薩斯(si)大學(xue)(xue)(xue)休(xiu)斯(si)頓健(jian)康科(ke)學(xue)(xue)(xue)中心生物醫學(xue)(xue)(xue)和遺傳學(xue)(xue)(xue)畢業(ye),獲得博(bo)士學(xue)(xue)(xue)位;
1994年(nian)(nian)至1996年(nian)(nian),在美國斯坦福(fu)大學(xue)醫學(xue)院醫學(xue)遺傳(chuan)學(xue)專業從事博(bo)士后研究(jiu);
1997年至2000年,擔(dan)任(ren)美國德克薩斯大學(xue)公共衛生學(xue)院助理(li)教授、副(fu)教授,并于1999年獲(huo)得終身教職(zhi);
1997年,被聘為復旦大學(xue)生命科學(xue)學(xue)院兼(jian)職教授(shou);
1998年,參與(yu)創建國家人(ren)類(lei)基因組南(nan)方研究中心并擔任(ren)副主任(ren);
2001年至2004年,擔任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教授,并(bing)于2001年獲(huo)得終身教職;
2002年,被聘為(wei)科(ke)技(ji)部973項目首席(xi)科(ke)學家(jia);
2003年(nian)至2008年(nian),擔(dan)任復旦大學生(sheng)命科學學院院長(chang);
2005年(nian),全職(zhi)擔任復旦大學生(sheng)命科學學院教授;
2005年(nian)至2010年(nian),參與(yu)創建(jian)中國(guo)科學(xue)院-德國(guo)馬普學(xue)會(hui)計算生物學(xue)伙伴研究所(suo)(suo)并擔(dan)任共(gong)同所(suo)(suo)長;
2007年6月,擔任(ren)復旦(dan)大學副校長(chang)兼(jian)研(yan)究生院(yuan)院(yuan)長(chang);
2011年4月,擔任復旦大學黨委(wei)委(wei)員(yuan)、常委(wei)、副校(xiao)長(chang);
2013年12月(yue),當(dang)選為(wei)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7年,復旦(dan)大學人類表型(xing)組(zu)研究院成(cheng)立(li),擔任研究院院長;
2019年12月(yue),擔任復旦大學常務副(fu)校長;
2020年9月(yue),擔任復(fu)旦(dan)大學常務(wu)副校長,復(fu)旦(dan)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shu)記(ji)、院長;
2021年11月8日,擔任復旦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復旦大(da)學(xue)上海醫學(xue)院(yuan)黨委副書記、院(yuan)長。
2006年(nian),獲得國家杰出(chu)青年(nian)科(ke)學基金項目(mu)資助;
2009年,被評(ping)為“第十一屆(jie)上海市科(ke)技精英”;
2010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ji)術進步獎(生(sheng)命科學獎);
2012年,榮獲第五屆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
2018年,榮獲第十一屆(jie)談家(jia)楨生命(ming)科學(xue)成(cheng)就(jiu)獎(jiang);
2019年(nian),榮獲卓越科學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