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jiu)讀于(yu)東北大學選礦工程專業。
1986年9月-1989年6月,就讀于中(zhong)國(guo)礦業大學選礦工程專(zhuan)業,碩士研(yan)究生。
1995年3月-1999年6月,就(jiu)讀于(yu)中國礦(kuang)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bu)礦(kuang)物(wu)加(jia)工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
1983年(nian)8月(yue)-1989年(nian)8月(yue),任(ren)中國礦(kuang)業大(da)學煤的(de)綜合利用系(xi)教師。
1989年(nian)8月-1991年(nian)12月,任(ren)中(zhong)國礦(kuang)業大(da)學煤的綜(zong)合利用系選礦(kuang)實驗室主(zhu)任(ren)。
1992年(nian)1月-1995年(nian)12月,任中國礦(kuang)業大學煤的綜合利用系選礦(kuang)教研(yan)室主任。
1995年12月-2000年6月,任中國礦業大(da)學能源化工系副主任。
2000年7月-2007年7月,任中(zhong)國礦業大(da)學化(hua)工學院院長(chang)。
2003年12月(yue),任(ren)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yu)礦區生(sheng)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主任(ren)。
2007年8月(yue)-2013年6月(yue),任(ren)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
2009年12月(yue),當(dang)選(xuan)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2年1月(yue),任(ren)國家煤加工與潔(jie)凈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xin)主任(ren)。
2012年7月,任中國礦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3年6月至(zhi)今,任鄭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2013年12月(yue)9日,當選為河南省科協第八(ba)屆委(wei)員(yuan)會(hui)副主席。
1999年(nian),項(xiang)目(mu)《難選高硫煤脫(tuo)硫降壓研究(jiu)》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bu)獎(jiang)二等獎(jiang)”。
2001年(nian),項目《一種礦物型凝(ning)聚劑(ji)處理循環水(shui)的方法》榮(rong)獲“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
2002年,項目《旋流(liu)靜態微泡柱分離方法與(yu)設備》榮獲(huo)“國家技術(shu)發明獎二等獎”。
2007年,項目《磁鐵(tie)(tie)精(jing)礦浮(fu)選柱提鐵(tie)(tie)降硅新工藝技(ji)術》榮獲“冶(ye)金科學技(ji)術獎”。
2008年,項(xiang)目《煤(mei)炭(tan)超(chao)純制備(bei)工藝與設備(bei)研究》榮獲“國(guo)家(jia)科學技(ji)術進步獎二等(deng)獎”。
2008年,項目《難沉降煤(mei)泥水(shui)的礦(kuang)物-硬度法綠色澄清技術及(ji)高效循環(huan)利(li)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jiang)二等獎(jiang)”。
2008年,項目《栓式全流程礦物分選技(ji)術》榮獲“中國有(you)色金屬(shu)工業科學技(ji)術獎”。
2013年,項(xiang)目《多(duo)流(liu)態梯級強化浮選技術(shu)開發及應用》榮(rong)獲“國(guo)家科學技術(shu)進步(bu)二(er)等獎”。
2004年,榮(rong)獲(huo)“江蘇省首屆(jie)‘十(shi)大’杰出專(zhuan)利發明(ming)人(ren)”稱號。
2004年,榮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hao)。
2005年,榮獲“江蘇省青(qing)年科學(xue)家(jia)獎”。
2008年(nian),榮(rong)獲“江蘇(su)省第四(si)屆高等學校(xiao)教(jiao)學名師獎”。
2010年,榮獲“全(quan)國優秀(xiu)科技工作(zuo)者”稱(cheng)號。
2011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4年,榮(rong)獲(huo)“何梁何利基金(jin)科學與技(ji)術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