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nian)1月,出生于(yu)江(jiang)蘇(su)鹽(yan)城(cheng)龍港村;
1974年,被(bei)北京大學圖書館系錄取,后轉入中文系學習;
1979年(nian),畢業后因(yin)成績優異(yi)被(bei)留校,回鄉(xiang)在家待了一(yi)年(nian)后赴北大任教;
1984年,加(jia)入中國作家協會;
1985年,加(jia)入(ru)北京作家協(xie)會(hui);
1992年(nian)10月,應日本(ben)NHK電視臺(tai)邀請,接受采(cai)訪,做關于文學創作的發言;
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應日本(ben)東京(jing)大學(xue)邀請任教;
1999年11月(yue),應日本國際交流(liu)基金會邀請,出(chu)席“中國電影(ying) ”研討(tao)會并發言;
1999年12月,應日本(ben)戲曲家(jia)協會邀請,出席(xi)“電影劇本(ben)創作”研討(tao)會并發言;
2001年,兼任(ren)中國作家協(xie)會魯(lu)迅文學院客座教授(shou);
2002年(nian)9月(yue),任中國(guo)作家協(xie)會(hui)兒童(tong)文學;
2003年9月,當(dang)選為北京作(zuo)家協(xie)會(hui)副主席委(wei)員會(hui)委(wei)員 ;
2007年(nian)5月,成為中國(guo)作家協(xie)會第六屆全國(guo)委員會委員;
2013年,登上(shang)2013第八屆中國(guo)作家富豪榜;
2016年(nian)4月(yue)4日,摘得國際(ji)兒(er)童(tong)讀物聯盟(meng)(IBBY)2016年(nian)度“國際(ji)安(an)徒生獎”。
作品(pin)《弓》和《啞牛(niu)》分別獲(huo)得1982年(nian)(nian)《兒童文學》《少年(nian)(nian)文藝(yi)》優秀作品(pin)獎;
1988年4月,短篇小(xiao)(xiao)說《再見了,我的(de)小(xiao)(xiao)星星》獲得第一(yi)屆(jie)全國(guo)優秀兒童文(wen)學獎,學術著作《中(zhong)國(guo)八十年代(dai)文(wen)學現(xian)象研(yan)究(jiu)》獲北京大學首屆(jie)青(qing)年優秀科(ke)研(yan)成(cheng)果一(yi)等獎,同(tong)年,獲中(zhong)國(guo)當代(dai)文(wen)學研(yan)究(jiu)會第二屆(jie)文(wen)學評論科(ke)研(yan)獎;
1992年12月(yue),憑(ping)借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cao)》獲第三屆宋慶(qing)齡兒(er)童文學獎金獎;
1993年2月(yue),憑(ping)借(jie)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tang)草》獲(huo)中國作(zuo)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tong)文(wen)(wen)學獎(jiang)作(zuo)品集(ji)一等獎(jiang),同(tong)年,憑(ping)借(jie)短篇小說《藍花》獲(huo)冰心兒童(tong)文(wen)(wen)學獎(jiang)新(xin)作(zuo)獎(jiang);
1994年4月(yue),出版長(chang)(chang)篇小說(shuo)《根(gen)鳥》,獲第四屆國(guo)家圖(tu)書獎(jiang)(jiang),同年,憑借長(chang)(chang)篇小說(shuo)《紅瓦》獲第四屆國(guo)家圖(tu)書獎(jiang)(jiang)二等獎(jiang)(jiang);
1995年(nian)2月,憑借短(duan)篇小(xiao)說集《紅(hong)葫蘆》獲(huo)中國臺灣《中國時報(bao)》1994年(nian)度十大童書獎及“好(hao)書大家讀”年(nian)度短(duan)篇小(xiao)說類(lei)創作(zuo)最佳(jia)獎,同年(nian),憑借長篇小(xiao)說《山(shan)羊(yang)不吃天(tian)堂草》獲(huo)“好(hao)書大家讀”年(nian)度長篇小(xiao)說類(lei)創作(zuo)最佳(jia)獎;
1998年2月,憑(ping)借中短篇(pian)小說(shuo)集《三角地》獲“好書大(da)家(jia)讀”年度最(zui)佳少年兒童讀物(wu)獎(jiang)(jiang),憑(ping)借長篇(pian)小說(shuo)《草房子(zi)》獲“好書大(da)家(jia)讀”年度最(zui)佳少年兒童讀物(wu)獎(jiang)(jiang)與第九屆冰心(xin)文學獎(jiang)(jiang);
1999年,憑借改編電(dian)影《草房子》獲(huo)第八屆中國電(dian)影童牛獎優秀編劇獎 ;
2000年,憑(ping)借劇本《草房子》獲得第十九(jiu)屆(jie)中國電(dian)影(ying)金(jin)雞獎最佳劇本獎,同(tong)年,入選教育(yu)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pei)養計劃(人文(wen)社會科學)”第三批,憑(ping)借長篇小(xiao)說《草房子》再獲第四屆(jie)全國優秀兒童文(wen)學獎及(ji)第五屆(jie)宋慶齡兒童文(wen)學獎小(xiao)說類金(jin)獎;
2003年,長篇小說《根(gen)鳥》獲第六屆(jie)宋慶齡兒童文學獎佳作獎;
2004年(nian)2月,獲得中國安(an)徒生(sheng)獎提名與國際安(an)徒生(sheng)獎提名,并憑借長篇小說《細米(mi)》獲中國作(zuo)家(jia)協會(hui)第六屆全國兒童(tong)文學獎;
2005年,憑(ping)借《青(qing)銅葵花》獲中(zhong)國(guo)臺(tai)灣(wan)《中(zhong)國(guo)時報》2005年十大好(hao)書,同年,與洪子誠等合作完成的“中(zhong)國(guo)當(dang)代文學(xue)專業課程建設和研(yan)究生(sheng)培養”項目,并憑(ping)借該項目獲得高等教育(yu)國(guo)家級(ji)教學(xue)成果(guo)獎提名;
2006年3月,憑借(jie)長篇(pian)(pian)小說《青銅葵(kui)花》獲“好(hao)書大(da)家讀”年度(du)長篇(pian)(pian)小說類創作(zuo)最(zui)佳獎(jiang)、五個一工(gong)程獎(jiang)、國(guo)家圖書獎(jiang)、第(di)七屆中國(guo)作(zuo)協全國(guo)優秀兒童文學(xue)獎(jiang)、冰心文學(xue)大(da)獎(jiang);
2010年11月,憑借長篇小說《黃琉璃》獲第八屆全國(guo)優秀(xiu)兒童文學獎;
2016年(nian)(nian)4月4日,獲(huo)得國際(ji)兒童讀物聯(lian)盟(IBBY)頒發(fa)的(de)2016年(nian)(nian)度(du)國際(ji)安徒生獎,并于(yu)2016年(nian)(nian)8月20日在(zai)新西(xi)蘭領取該獎,這是中國作家(jia)首(shou)次獲(huo)此獎項,同年(nian)(nian),在(zai)《人民文(wen)學》雜志(zhi)6月刊上(shang)全文(wen)發(fa)表長篇(pian)小說《蜻蜓眼》,從阿梅視角勾勒出特殊年(nian)(nian)代(dai)一家(jia)人的(de)生活(huo),該作于(yu)2017年(nian)(nian)12月獲(huo)得首(shou)屆吳承恩長篇(pian)小說獎;
2019年9月(yue)23日,長(chang)篇(pian)小說(shuo)《草房子》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chang)篇(pian)小說(shuo)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