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畢(bi)業(ye)(ye)于國(guo)立中(zhong)央大學(現為南京(jing)工業(ye)(ye)大學)化學系,隨后(hou)在校擔(dan)任助教。
1947年(nian),本科畢業后(hou),進(jin)入美國伊利諾(nuo)大學(爾班納-香檳校園)化學工程(cheng)專業學習,分(fen)別于1949、1951年(nian)獲得碩士及(ji)博(bo)士學位(wei)。
1948年,陳家(jia)鏞與中(zhong)央(yang)大(da)學化(hua)學系畢業的劉蓉在(zai)美(mei)國結(jie)婚,并同在(zai)伊(yi)利(li)諾大(da)學學習。
1951年2月,擔任麻省理工大(da)學化學工程系博(bo)士后副研究員。
1952年8月,在伊利諾大(da)學化學工程系任博(bo)士后副研究員。
1954年初(chu),接受美國杜邦化(hua)學公司薄膜部的(de)(de)約克斯研(yan)(yan)究所的(de)(de)聘請、擔任研(yan)(yan)究工程師(shi),參加(jia)研(yan)(yan)究和開發聚(ju)酯(zhi)連續聚(ju)合以使該產品更能順利加(jia)快(kuai)投入生產。 [5]
1954年2月,在(zai)美(mei)國杜邦化學公司(si)薄膜研究所任(ren)研究工程(cheng)師(shi)。
1956年10月,協(xie)助葉渚沛所(suo)長籌建(jian)中(zhong)國科學(xue)院化工(gong)冶金研(yan)究所(suo),領導組建(jian)了(le)中(zhong)國第一個從(cong)化學(xue)工(gong)程角度(du)專門從(cong)事濕法冶金的研(yan)究室(shi),任(ren)室(shi)主任(ren)、研(yan)究員(yuan)。
1958年(nian)-1984年(nian),任該(gai)所(suo)濕法冶金(jin)研究(jiu)室主任。
1978年,任化冶所負(fu)責人。
1978年-1984年,任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長。
1980年(nian)至1983年(nian),任(ren)化冶所(suo)副(fu)所(suo)長,為化冶所(suo)的創立和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xian)。
1980年(nian),當選為中國(guo)科(ke)學院學部委員(現稱院士)。
1981年(nian),被選為(wei)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委員。
1984年1月,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shi)長(chang)。
1993年(nian)1月,任中國化工學會(hui),理事。
1993年(nian)01月至2019年(nian),擔任《化學(xue)工(gong)程學(xue)報(英文版)》編輯委(wei)員會,總編輯,他還擔任第四(si)、五、六、七屆全(quan)國(guo)(guo)政(zheng)協委(wei)員。此外,先后(hou)被(bei)推(tui)選為中國(guo)(guo)有色金屬(shu)學(xue)會副理事(shi)長、中國(guo)(guo)金屬(shu)學(xue)會理事(shi)、中國(guo)(guo)勞動保(bao)護學(xue)會顧問。
2019年8月26日5時30分,陳家鏞因病(bing)醫治無效在北京(jing)逝世(shi),享年98歲。
1990年, 國(guo)家科學技術委(wei)員會發明獎(jiang)。
1988年(nian),國(guo)防科技進步獎。
1987年,國家(jia)自然科學獎。
1982年,國(guo)家科學技術委(wei)員會發明獎。
1980年(nian),國家發明三等獎。
1978年,全(quan)國科學(xue)大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