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nian),從長春(chun)地(di)質學院(現長春(chun)科技大學)水文地(di)質系(xi)及工程地(di)質系(xi)畢業(ye)后(hou)留校任教。
1980年,在美國愛達荷(he)大學(xue)和賓夕(xi)法尼亞大學(xue)進修(至(zhi)1982年末)。
1982年(nian),建(jian)立《地(di)下水管(guan)理學》和《環境地(di)質(zhi)學》新學科。
1983年,擔任水文地(di)(di)質(zhi)及工程地(di)(di)質(zhi)系系主(zhu)任、副教授。
1985年(nian),晉升為教授(shou)。
1985年至1991年,擔(dan)任(ren)長春地質學院(yuan)副院(yuan)長。
1990年4月(yue)至(zhi)10月(yue),去澳大利(li)亞科學工業研究所(suo)(CSIRO)做高(gao)級訪問學者。
1990年(nian),擔任長春地質學院應(ying)用水(shui)文地質研究所所長、博士生(sheng)導師。
1994年,建立了中國國內第一個部級“水資源評價與管(guan)理系列模型”開放(fang)研究(jiu)實驗室(shi)。
1997年,當選(xuan)為中國科(ke)學院地學部院士。
1998年(nian),擔任“未(wei)來地下水危機(ji)國(guo)際會(hui)議”學術(shu)委員會(hui)主席。
1991年,獲得吉林(lin)省有突出(chu)貢獻的中青年科技(ji)專(zhuan)家(jia)稱號。
2007年,獲(huo)得吉林省第五屆“吉林女杰”稱號(hao)。
還曾獲得“全國(guo)三八紅旗手”稱號、全國(guo)五一勞動獎章、“吉林(lin)英才”獎章、長春(chun)市暨吉林(lin)省特等(deng)(deng)勞動模范等(deng)(deng)榮譽。
國際(ji)水文地(di)質學家(jia)協會(hui)委員(yuan)
吉(ji)林省科學(xue)技術協會副主席、名譽主席
中(zhong)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wei)員會副主任
中國地質學會環(huan)境地質專(zhuan)業委員會副(fu)主任
中國礦物巖(yan)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六屆理(li)事(shi)(shi)會副理(li)事(shi)(shi)長
河(he)口海岸學(xue)國家重點(dian)實(shi)驗(yan)室第五(wu)屆學(xue)術(shu)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環境污染過程與基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zhu)任
北京師(shi)范大學(xue)水環境模擬國家重(zhong)點實驗室學(xue)術委(wei)員會主席
《吉林大(da)學學報(地球科學版(ban))》主(zhu)編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水資源保護》《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西北(bei)地質》Journal of Transportin Porous Media等期刊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