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耐(nai)福創(chuang)建(jian)于(yu)1932年,總(zong)部位于(yu)德國依(yi)普霍芬,是世界前列的建(jian)筑系(xi)統(tong)與綠(lv)色(se)建(jian)材的制造商。
目前,可耐福全球銷售網絡遍布86個國(guo)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2個子(zi)品牌、220個生產(chan)基(ji)地、逾27,900名(ming)員(yuan)工。在中(zhong)國(guo)仍保持著以石(shi)膏產(chan)品為(wei)核心(xin)業務,多(duo)種建(jian)筑材料及配套系(xi)統共同(tong)發展的格局,為(wei)建(jian)筑提供涉及建(jian)筑外墻、內墻、吊頂、地面等(deng)全系(xi)統解決方(fang)案。
在歐洲,可耐福(fu)旗下各個品(pin)牌幾乎(hu)成為該領域產(chan)(chan)(chan)品(pin)的代名詞。 近年來,可耐福(fu)的戰略目(mu)光逐漸投向經濟(ji)迅(xun)速發展的亞太地區,包括(kuo)中(zhong)國、澳大利亞、韓國、泰國、印度尼(ni)西(xi)亞、新(xin)加坡等在內的國家均設(she)有可耐福(fu)的生(sheng)產(chan)(chan)(chan)基地或辦事處,以為亞太市場提供更加及時、同步(bu)的產(chan)(chan)(chan)品(pin)供應和技術支持。
20世紀70年代后期,正值中國(guo)(guo)開始推(tui)行(xing)經濟改革、開放政策、鼓勵引進國(guo)(guo)外資金和科學技術時期。當時,可耐福主要為中國(guo)(guo)本土建材企(qi)業(ye)提(ti)供設備,并為新(xin)中國(guo)(guo)引入了(le)石膏板生(sheng)產(chan)線。
1995年(nian),可耐(nai)福在蕪湖設(she)(she)立(li)了生產基(ji)地。隨后又相繼于1996年(nian)和(he)1998年(nian)在天津和(he)東莞(guan)分別設(she)(she)立(li)生產基(ji)地。時至今日,可耐(nai)福每年(nian)為中國(guo)提(ti)供(gong)超過1億平方米(mi)的(de)綠(lv)色建材產品(pin),在國(guo)內板材市(shi)場(chang)中占有近1/4的(de)份(fen)額。集團已(yi)在中國(guo)構建起了高度成熟完善的(de)生產、銷(xiao)售(shou)和(he)技術支持(chi)服務(wu)體系。
2013年,可(ke)耐福又(you)迎來其在中國的第(di)四個生產基地—— 江蘇太倉(cang)工(gong)廠的正(zheng)式投產,這(zhe)預示著越來越多的新(xin)產品和新(xin)技術也將隨之被帶入中國。
作(zuo)(zuo)為(wei)(wei)負責任的(de)企業(ye)(ye),可耐福在(zai)華(hua)的(de)四(si)個(ge)生產(chan)基地(di)均采(cai)取多種措(cuo)施(shi),以降低環境(jing)污染(ran)。所(suo)有工(gong)廠均已采(cai)用天然氣(qi)作(zuo)(zuo)為(wei)(wei)生產(chan)能源,從而替代(dai)柴油和重油,摒(bing)棄(qi)燃煤或(huo)燃氣(qi)的(de)加(jia)熱和烘干方式,完成生產(chan)過(guo)程。同時各廠區(qu)積極開展綠(lv)化(hua)工(gong)作(zuo)(zuo),擴大綠(lv)化(hua)面積,盡可能地(di)降低碳排放(fang),減少環境(jing)污染(ran)。此外,各個(ge)公司在(zai)本區(qu)域積極推(tui)動(dong)行(xing)業(ye)(ye)進步和社會發展,通過(guo)組織行(xing)業(ye)(ye)研討(tao)會,開展廣泛的(de)技術交(jiao)流,與當地(di)大學建(jian)立合作(zuo)(zuo)模式,支持行(xing)業(ye)(ye)人才的(de)培(pei)養。
可(ke)耐福蕪湖是(shi)可(ke)耐福在中(zhong)國(guo)建(jian)立的生產基地。成立于1995年(nian)。多年(nian)來,可(ke)耐福蕪湖已覆蓋華東、華中(zhong)、西南等13個省市(shi),為各地建(jian)筑工程、建(jian)筑提供多種有效(xiao)的整體解決方案,并助力2010 年(nian)上海世博(bo)會的場(chang)館建(jian)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