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guo)家(jia)自(zi)(zi)然(ran)科(ke)學(xue)(xue)基(ji)(ji)金委(wei)員會發布了“2020年(nian)度(du)國(guo)家(jia)杰(jie)出青年(nian)科(ke)學(xue)(xue)基(ji)(ji)金建(jian)議(yi)資助項(xiang)目(mu)申請人名單(dan)”。自(zi)(zi)1994年(nian)開始,國(guo)家(jia)杰(jie)出青年(nian)科(ke)學(xue)(xue)基(ji)(ji)金已(yi)經成立26年(nian),一年(nian)一評選。2020年(nian)建(jian)議(yi)資助的國(guo)家(jia)杰(jie)出青年(nian)共計300人,來自(zi)(zi)124家(jia)單(dan)位,其(qi)中(zhong)299人來自(zi)(zi)中(zhong)國(guo),1人來自(zi)(zi)新加坡。下面(mian)跟(gen)隨MAIGOO小編一起(qi)來看看榜單(dan)詳情吧。
國家(jia)杰出青年(nian)基(ji)金2020名單是國家(jia)為(wei)了(le)促進(jin)青年(nian)科學(xue)和技術人(ren)才的(de)成長,鼓勵海外學(xue)者(zhe)回國工(gong)作(zuo)而設立的(de)一項科學(xue)基(ji)金。入選名單的(de)人(ren)才,也是國內僅次(ci)于兩院院士的(de)第二層(ceng)次(ci)高端人(ren)才,在學(xue)術水平上屬(shu)于同(tong)領(ling)域(yu)的(de)佼佼者(zhe)。
2020杰青名(ming)單顯示,中國科學(xue)(xue)(xue)(xue)技(ji)術大學(xue)(xue)(xue)(xue)和(he)清華(hua)大學(xue)(xue)(xue)(xue)均有(you)15人入選,數量并列第(di)1;北京大學(xue)(xue)(xue)(xue)和(he)南京大學(xue)(xue)(xue)(xue)以(yi)14人并列排(pai)在第(di)3位(wei)(wei),上海交通大學(xue)(xue)(xue)(xue)以(yi)12人排(pai)在第(di)5位(wei)(wei),復旦大學(xue)(xue)(xue)(xue)和(he)浙江大學(xue)(xue)(xue)(xue)以(yi)8人并列排(pai)在第(di)6位(wei)(wei)。
從(cong)研(yan)(yan)究領域(yu)來看,中國杰出青(qing)年(nian)名單中約有38人(ren)次為生命(ming)科學研(yan)(yan)究領域(yu)相關教授(shou)或研(yan)(yan)究員,同(tong)樣(yang)約有38人(ren)次為醫學科學研(yan)(yan)究領域(yu)。
序號 | 申請人 | 性別 | 學位 | 專業技術 | 研究領域 | 依托單位 | 國家/地區 |
1 | 喻良 | 男 | 博士 | 教授 | 遞歸論及其應用 | 南京大學 | 中國 |
2 | 薛永泉 | 男 | 博士 | 教授 | X射線高能天體物理研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3 | 陳帥 | 男 | 博士 | 教授 | 超冷量子氣體自旋軌道耦合的量子模擬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4 | 孫良亭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先進強流離子源技術研究 |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5 | 丁虎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非線性振動控制 | 上海大學 | 中國 |
6 | 張會春 | 男 | 博士 | 教授 | Alexandrov 空間上的幾何分析 | 中山大學 | 中國 |
7 | 姜洪源 | 男 | 博士 | 教授 | 生物力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8 | 馮驊 | 男 | 博士 | 教授 | 高能天體物理與空間天文 | 清華大學 | 中國 |
9 | 黃性濤 | 男 | 博士 | 教授 | 粒子物理實驗 | 山東大學 | 中國 |
10 | 宋鳳麒 | 男 | 博士 | 教授 | 實驗原子團簇物理學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1 | 劉樹彬 | 男 | 博士 | 教授 | 核電子學方法研究及應用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12 | 譚慧俊 | 男 | 博士 | 教授 | 發動機進氣道內流空氣動力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中國 |
13 | 黃忠億 | 男 | 博士 | 教授 | 偏微分方程數值解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4 | 郗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解析數論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15 | 陳金輝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中高能核物理 | 復旦大學 | 中國 |
16 | 呂琦 | 男 | 博士 | 教授 | 分布參數系統的控制理論 | 四川大學 | 中國 |
17 | 徐勇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計算凝聚態物理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8 | 王嵬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線性分析與微分幾何 | 北京大學 | 中國 |
19 | 許志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計算調和分析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20 | 李群仰 | 男 | 博士 | 教授 | 接觸、摩擦與磨損力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 |
21 | 李朝紅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多體系統的量子相變與量子精密測量理論 | 中山大學 | 中國 |
22 | 裴永茂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實驗固體力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23 | 周淵 | 男 | 博士 | 教授 | 函數空間、退化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非光滑分析 | 北京師范大學 | 中國 |
24 | 王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計算系統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25 | 宋清海 | 男 | 博士 | 教授 | 微納結構中的光場調控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中國 |
26 | 肖湘衡 | 男 | 博士 | 教授 | 離子束作用下微納材料物理問題及應用 | 武漢大學 | 中國 |
27 | 倪勇 | 男 | 博士 | 教授 | 復雜界面的演化規律和力學性能調控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28 | 姚濤 | 男 | 博士 | 教授 | 同步輻射原位譜學技術及應用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29 | 程金光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強關聯電子體系的高壓研究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30 | 陸凌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拓撲光子學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31 | 索濤 | 男 | 博士 | 教授 | 沖擊動力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中國 |
32 | 孟勝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表面量子作用和激發動力學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33 | 項延訓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線性超聲理論及應用 | 華東理工大學 | 中國 |
34 | 沈俊太 | 男 | 博士 | 教授 | 星系動力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35 | 舒菁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粒子物理和宇宙學 |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36 | 薛鵬 | 女 | 博士 | 教授 | 量子行走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 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 | 中國 |
37 | 張文祿 | 男 | 博士 | 教授 | 磁約束聚變等離子體中的大規模數值模擬研究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38 | 萬穎 | 女 | 博士 | 教授 | 炭載金屬催化劑 | 上海師范大學 | 中國 |
39 | 江俊 | 男 | 博士 | 教授 | 復雜體系的電荷運動調控研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40 | 路軍嶺 | 男 | 博士 | 教授 | 金屬催化劑精準設計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41 | 趙峰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環境微生物電化學 |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 中國 |
42 | 左小磊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化學測量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43 | 史壯志 | 男 | 博士 | 教授 | 有機合成方法學 | 南京大學 | 中國 |
44 | 曾小慶 | 男 | 博士 | 教授 | 活性中間體的光譜探測與反應機制 | 復旦大學 | 中國 |
45 | 李蘭冬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分子篩限域化學與催化 | 南開大學 | 中國 |
46 | 劉心元 | 男 | 博士 | 教授 | 不對稱自由基化學 | 南方科技大學 | 中國 |
47 | 董安鋼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功能導向超晶體材料 | 復旦大學 | 中國 |
48 | 鄭耿鋒 | 男 | 博士 | 教授 |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 | 復旦大學 | 中國 |
49 | 方千榮 | 男 | 博士 | 教授 | 晶態有機多孔材料的定向合成與功能調控 | 吉林大學 | 中國 |
50 | 趙一新 | 男 | 博士 | 教授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51 | 江德臣 | 男 | 博士 | 教授 | 單細胞電化學分析 | 南京大學 | 中國 |
52 | 趙勁 | 男 | 博士 | 教授 | 生物無機化學 | 南京大學 | 中國 |
53 | 黃光明 | 男 | 博士 | 教授 | 單細胞質譜分析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54 | 燕立唐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大分子及其粒子界面行為的理論計算與模擬 | 清華大學 | 中國 |
55 | 趙亮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有機金屬簇化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 |
56 | 徐建鴻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多相微分散與傳遞過程 | 清華大學 | 中國 |
57 | 黃小青 | 男 | 博士 | 教授 | 貴金屬納米材料合成化學 | 廈門大學 | 中國 |
58 | 鄧賢明 | 男 | 博士 | 教授 | 藥物化學生物學 | 廈門大學 | 中國 |
59 | 敖冰云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钚的固體化學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中國 |
60 | 付磊 | 男 | 博士 | 教授 | 二維原子晶體的精準合成 | 武漢大學 | 中國 |
61 | 李朝升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光電催化 | 南京大學 | 中國 |
62 | 王峰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多相催化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63 | 劉濤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光響應功能配合物 | 大連理工大學 | 中國 |
64 | 宋術巖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無機納米催化材料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65 | 孫佳姝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微流控分離分析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中國 |
66 | 關小紅 | 女 | 博士 | 教授 | 水污染控制鐵化學 | 同濟大學 | 中國 |
67 | 胡勁松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非貴金屬電催化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68 | 姜秀娥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譜學電化學分析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69 | 曹安民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電極材料表面結構精準構筑及功能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70 | 吳海臣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納米孔單分子分析方法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71 | 丁寶全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DNA自組裝結構的功能化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中國 |
72 | 鄧鶴翔 | 男 | 博士 | 教授 | 分子定制介孔晶體 | 武漢大學 | 中國 |
73 | 萬謙 | 男 | 博士 | 教授 | 糖的合成化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 |
74 | 王從洋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錳族金屬有機催化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75 | 劉國柱 | 男 | 博士 | 教授 | 高熱沉燃料及應用 | 天津大學 | 中國 |
76 | 曲大輝 | 男 | 博士 | 教授 | 動態組裝智能分子材料 | 華東理工大學 | 中國 |
77 | 閆學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生物分子自組裝物理化學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中國 |
78 | 韓英鋒 | 男 | 博士 | 教授 | 有機金屬化學 | 西北大學 | 中國 |
79 | 張長斌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環境催化化學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中國 |
80 | 楊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煤液化高效催化劑 |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81 | 謝海燕 | 女 | 博士 | 教授 | 活體成像探針 | 北京理工大學 | 中國 |
82 | 李春山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綠色化工過程:從熱力學到系統創新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中國 |
83 | 張鵬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跨細胞膜的物質轉運與信號傳遞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84 | 張智 | 男 | 博士 | 教授 | 感覺與行為的神經環路機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85 | 吳建國 | 男 | 博士 | 教授 | 植物病毒病害 | 福建農林大學 | 中國 |
86 | 孫啟明 | 男 | 博士 | 教授 | 細胞器互作網絡與細胞穩態 | 浙江大學 | 中國 |
87 | 王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胚胎形態發生的分子機制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中國 |
88 | 楊巍維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腫瘤細胞的代謝調控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89 | 艾連中 | 男 | 博士 | 教授 | 益生乳酸菌 | 上海理工大學 | 中國 |
90 | 劉興國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線粒體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 中國 |
91 | 李盛英 | 男 | 博士 | 教授 | 微生物生物化學 | 山東大學 | 中國 |
92 | 陳帥 | 男 | 博士 | 教授 | 胰島素作用與抵抗機理 | 南京大學 | 中國 |
93 | 汪陽明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非編碼RNA調控與功能 | 北京大學 | 中國 |
94 | 薛愿超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RNA結合蛋白與轉錄調控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95 | 程磊 | 男 | 博士 | 教授 | 合成微生物生態 | 浙江大學 | 中國 |
96 | 張宜輝 | 男 | 博士 | 教授 | 紅樹林生態學與濱海濕地生物入侵 | 廈門大學 | 中國 |
97 | 何愛彬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發育生物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98 | 田豐 | 男 | 博士 | 教授 | 玉米馴化與適應的分子遺傳基礎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 |
99 | 唐志堯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植物群落生態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100 | 李程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三維基因組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101 | 汪方煒 | 男 | 博士 | 教授 | 有絲分裂的調控機制 | 浙江大學 | 中國 |
102 | 武愛波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真菌毒素與糧食食品安全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103 | 劉琴 | 女 | 博士 | 教授 | 水產病原細菌致病機制及魚類感染免疫學研究 | 華東理工大學 | 中國 |
104 | 梁振昌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果樹種質資源與抗寒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中國 |
105 | 劉陳立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定量合成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中國 |
106 | 常興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免疫細胞發育與分化的轉錄后調控機制 | 西湖大學 | 中國 |
107 | 王毅 | 男 | 博士 | 教授 | 植物感受低鉀脅迫的分子機理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 |
108 | 趙方慶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生物信息學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中國 |
109 | 周紅波 | 男 | 博士 | 教授 | 動物傳染病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 |
110 | 張小蘭 | 女 | 博士 | 教授 | 蔬菜分子生物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 |
111 | 李大力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基因編輯與疾病治療 | 華東師范大學 | 中國 |
112 | 韓軍 | 男 | 博士 | 教授 | 獸醫病毒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 |
113 | 吳愛國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生物醫學影像探針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中國 |
114 | 徐寧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感知抉擇的神經環路機制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115 | 陳義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研究 |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中國 |
116 | 鄭丙蓮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小RNA與植物生殖發育 | 復旦大學 | 中國 |
117 | 王克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雜交水稻無融合生殖 | 中國水稻研究所 | 中國 |
118 | 何新建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植物染色質修飾的分子機制及功能研究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 中國 |
119 | 王彥芳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豬功能基因組學 |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 中國 |
120 | 孫永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魚類生殖細胞發育與生物技術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中國 |
121 | 張愛鋮 | 男 | 博士 | 教授 | 行星礦物學和地球化學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22 | 馮曉娟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土壤有機質的分子生物地球化學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中國 |
123 | 饒瑩 | 女 | 博士 | 教授 | 勘探地球物理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中國 |
124 | 王鑫 | 男 | 博士 | 教授 | 黑碳、沙塵與冰雪消融及其氣候效應 | 蘭州大學 | 中國 |
125 | 丁巍偉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南海大陸邊緣動力學 |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中國 |
126 | 劉傳周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巖石學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127 | 趙坤 | 男 | 博士 | 教授 | 雷達氣象學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28 | 王孝磊 | 男 | 博士 | 教授 | 巖石學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29 | 童美萍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膠體環境行為 | 北京大學 | 中國 |
130 | 石振清 | 男 | 博士 | 教授 | 土壤化學動力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中國 |
131 | 倪彬彬 | 男 | 博士 | 教授 | 空間物理 | 武漢大學 | 中國 |
132 | 張健 | 男 | 博士 | 教授 | 構造地質學 | 中山大學 | 中國 |
133 | 付永碩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全球變化與植被物候學 | 北京師范大學 | 中國 |
134 | 周波濤 | 男 | 博士 | 教授 | 中高緯氣候變化機理與預估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中國 |
135 | 耿江輝 | 男 | 博士 | 教授 | 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 | 武漢大學 | 中國 |
136 | 孫穎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東亞氣候變化的檢測歸因研究 | 國家氣候中心 | 中國 |
137 | 劉忠方 | 男 | 博士 | 教授 | 同位素水文古氣候學 | 同濟大學 | 中國 |
138 | 董云偉 | 男 | 博士 | 教授 | 潮間帶生態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 |
139 | 李曉明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合成孔徑雷達海洋動力研究 |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 中國 |
140 | 王棟 | 男 | 博士 | 教授 | 海洋工程地質與巖土工程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 |
141 | 侯居峙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青藏高原湖泊與古環境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中國 |
142 | 袁松虎 | 男 | 博士 | 教授 | 地下水動態變化環境過程與修復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中國 |
143 | 胡斯勒圖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云特性高精度遙感 |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 中國 |
144 | 張恩樓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第四紀環境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 中國 |
145 | 王一博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勘探地球物理學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146 | 沙忠利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海洋甲殼動物系統學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中國 |
147 | 趙軍紅 | 男 | 博士 | 教授 | 巖石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中國 |
148 | 史建波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環境地球化學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中國 |
149 | 高劍峰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礦床學 |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150 | 劉承帥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元素環境地球化學 |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151 | 晏宏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硨磲地球化學與古氣候古天氣學 |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 中國 |
152 | 孫福寶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全球變化與陸地表層水熱格局 |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 中國 |
153 | 陳昶樂 | 男 | 博士 | 教授 | 功能化聚烯烴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154 | 穆楊 | 男 | 博士 | 教授 | 廢水處理與資源化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155 | 陳皓生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微流體摩擦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56 | 姜學松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智能圖案化高分子功能表面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157 | 于浩海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光電功能晶體 | 山東大學 | 中國 |
158 | 崔元靖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光子功能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 浙江大學 | 中國 |
159 | 王勇 | 男 | 博士 | 教授 | 材料表界面的電子顯微學研究 | 浙江大學 | 中國 |
160 | 吳鏑 | 男 | 博士 | 教授 | 金屬自旋電子材料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61 | 劉開輝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低維碳材料 | 北京大學 | 中國 |
162 | 徐連勇 | 男 | 博士 | 教授 | 焊接結構長壽命成形與評價 | 天津大學 | 中國 |
163 | 萬相見 | 男 | 博士 | 教授 | 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 | 南開大學 | 中國 |
164 | 于浦 | 男 | 博士 | 教授 | 功能氧化物的制備與物性的離子調控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65 | 敬登偉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多相流光熱物理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166 | 焦麗芳 | 女 | 博士 | 教授 | 微納結構金屬基能源材料 | 南開大學 | 中國 |
167 | 任祝寅 | 男 | 博士 | 教授 | 湍流燃燒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68 | 李斌 | 男 | 博士 | 教授 |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 天津大學 | 中國 |
169 | 李利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巖體滲流與災害控制 | 山東大學 | 中國 |
170 | 劉鐵軍 | 男 | 博士 | 教授 | 新型混凝土材料與結構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中國 |
171 | 侯旭 | 男 | 博士 | 教授 | 仿生響應性液體門控膜 | 廈門大學 | 中國 |
172 | 易雨君 | 女 | 博士 | 教授 | 生態水動力學 | 北京師范大學 | 中國 |
173 | 郭少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能源催化材料 | 北京大學 | 中國 |
174 | 張徐祥 | 男 | 博士 | 教授 | 環境高風險污染物識別與控制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75 | 張志輝 | 男 | 博士 | 教授 | 仿生結構設計與制造 | 吉林大學 | 中國 |
176 | 殷國棟 | 男 | 博士 | 教授 | 車輛系統動力學與控制 | 東南大學 | 中國 |
177 | 華旭剛 | 男 | 博士 | 教授 | 橋梁風致振動與減振控制 | 湖南大學 | 中國 |
178 | 朱延河 | 男 | 博士 | 教授 | 模塊化變形機器人基礎理論與應用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中國 |
179 | 周穎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高層建筑抗震與減震 | 同濟大學 | 中國 |
180 | 侯新梅 | 女 | 博士 | 教授 | 耐火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 | 北京科技大學 | 中國 |
181 | 趙海波 | 男 | 博士 | 教授 | 化石能源的低碳燃燒和利用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 |
182 | 秦洪德 | 男 | 博士 | 教授 | 自主水下航行器技術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中國 |
183 | 嵇春艷 | 女 | 博士 | 教授 | 海洋工程結構水動力學理論與可靠性評估方法 | 江蘇科技大學 | 中國 |
184 | 谷林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功能材料精細結構與物性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185 | 周向鋒 | 男 | 博士 | 教授 | 輕元素亞穩化合物 | 燕山大學 | 中國 |
186 | 周軍 | 男 | 博士 | 教授 | 無機非金屬能量轉換材料及器件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 |
187 | 孔杰 | 男 | 博士 | 教授 | 超支化聚合物轉化高溫吸波/透波材料 | 西北工業大學 | 中國 |
188 | 吳云 | 男 | 博士 | 教授 | 航空發動機內流等離子體激勵調控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 中國 |
189 | 席曉麗 | 女 | 博士 | 教授 | 稀缺/難熔金屬循環再造與制備科學基礎 | 北京工業大學 | 中國 |
190 | 楊強 | 男 | 博士 | 教授 | 工業廢水處理及資源化 | 華東理工大學 | 中國 |
191 | 孟進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電磁兼容及防護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 中國 |
192 | 屈治國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多孔介質熱質傳輸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193 | 邵金友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硅微納制造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194 | 趙佳飛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天然氣水合物 | 大連理工大學 | 中國 |
195 | 湯朝暉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抗腫瘤高分子藥物載體材料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196 | 李亮 | 男 | 博士 | 教授 | 功能材料有序化構建與物性調控 | 蘇州大學 | 中國 |
197 | 趙文祥 | 男 | 博士 | 教授 | 永磁容錯電機系統 | 江蘇大學 | 中國 |
198 | 雷亞國 | 男 | 博士 | 教授 | 機械裝備故障診斷與預測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199 | 路德春 | 男 | 博士 | 教授 | 巖土與城市地下工程 | 北京工業大學 | 中國 |
200 | 吳翊 | 男 | 博士 | 教授 | 直流開斷基礎及其應用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201 | 趙勇 | 男 | 博士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自然-社會水循環演變機理與科學調控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202 | 汪愛英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極端環境金屬表面強化涂層與功能改性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中國 |
203 | 何春年 | 男 | 博士 | 教授 | 原位生長碳材料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 | 天津大學 | 中國 |
204 | 張軍輝 | 男 | 博士 | 教授 | 路基工程 | 長沙理工大學 | 中國 |
205 | 王育才 | 男 | 博士 | 教授 | 生物醫用高分子載體材料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206 | 谷國迎 | 男 | 博士 | 教授 | 軟體機器人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207 | 徐海陽 | 男 | 博士 | 教授 | 憶阻材料與器件 | 東北師范大學 | 中國 |
208 | 李永兵 | 男 | 博士 | 教授 | 焊接結構、工藝與裝備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209 | 張璐璐 | 女 | 博士 | 教授 | 水利水電巖土工程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210 | 義理林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光通信智能信息處理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211 | 劉利剛 | 男 | 博士 | 教授 | 計算機圖形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212 | 余學功 | 男 | 博士 | 教授 | 晶體硅材料及器件 | 浙江大學 | 中國 |
213 | 付松年 | 男 | 博士 | 教授 | 寬帶光接入 | 廣東工業大學 | 中國 |
214 | 高云君 | 男 | 博士 | 教授 | 數據庫理論與系統 | 浙江大學 | 中國 |
215 | 馬曉星 | 男 | 博士 | 教授 | 軟件自適應技術 | 南京大學 | 中國 |
216 | 席鵬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超分辨熒光顯微成像 | 北京大學 | 中國 |
217 | 蔡一茂 | 男 | 博士 | 教授 | 新型憶阻器件及集成技術研究 | 北京大學 | 中國 |
218 | 崔慶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常見復雜疾病生物信息處理與分析 | 北京大學 | 中國 |
219 | 韓根全 | 男 | 博士 | 教授 | 新型微納米CMOS器件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中國 |
220 | 馬思偉 | 男 | 博士 | 教授 | 智能視頻編碼 | 北京大學 | 中國 |
221 | 殷柳國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空天通信 | 清華大學 | 中國 |
222 | 劉華平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機器人智能感知與學習 | 清華大學 | 中國 |
223 | 吳華強 | 男 | 博士 | 教授 | 存算一體電路與系統研究 | 清華大學 | 中國 |
224 | 張廣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大數據存儲與管理 | 清華大學 | 中國 |
225 | 張蕾 | 女 | 博士 | 教授 | 人工神經網絡的記憶機制 | 四川大學 | 中國 |
226 | 楊明紅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光纖傳感技術及應用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國 |
227 | 紀榮嶸 | 男 | 博士 | 教授 | 緊致化計算機視覺分析 | 廈門大學 | 中國 |
228 | 曹汛 | 男 | 博士 | 教授 | 計算攝像 | 南京大學 | 中國 |
229 | 程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機器人智能控制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中國 |
230 | 谷延鋒 | 男 | 博士 | 教授 | 高光譜遙感圖像處理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中國 |
231 | 李東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并行與分布式計算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中國 |
232 | 吳帆 | 男 | 博士 | 教授 | 無線網絡資源感知與調度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233 | 丁大志 | 男 | 博士 | 教授 | 計算電磁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中國 |
234 | 韓家廣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太赫茲新型功能器件的基礎研究 | 天津大學 | 中國 |
235 | 趙延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多重不確定性集值系統的辨識與控制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236 | 佟存柱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高亮度半導體激光芯片與系統 |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237 | 郭斌 | 男 | 博士 | 教授 | 移動群智感知 | 西北工業大學 | 中國 |
238 | 李世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機電系統抗干擾控制 | 東南大學 | 中國 |
239 | 操曉春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智能視覺內容安全 |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國 |
240 | 崔嵬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天基雷達空間目標探測 | 北京理工大學 | 中國 |
241 | 謝鯤 | 女 | 博士 | 教授 | 大規模網絡測量分析 | 湖南大學 | 中國 |
242 | 許秀來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低維半導體光電物理與器件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243 | 呂杭炳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阻變存儲器與集成 |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 中國 |
244 | 郭磊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光網絡的生存性機理與資源優化方法 | 重慶郵電大學 | 中國 |
245 | 王建祿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新型光電探測器 |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246 | 王震 | 男 | 博士 | 教授 | 博弈驅動的行為決策研究 | 西北工業大學 | 中國 |
247 | 劉艷軍 | 男 | 博士 | 教授 | 智能控制理論及其應用 | 遼寧工業大學 | 中國 |
248 | 韓銀和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專用處理器芯片設計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中國 |
249 | 楊健 | 男 | 博士 | 教授 | 手術導航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 | 北京理工大學 | 中國 |
250 | 康凱 | 男 | 博士 | 教授 | 毫米波集成電路設計 | 電子科技大學 | 新加坡 |
251 | 陳彩蓮 | 女 | 博士 | 教授 | 網絡系統的分布式感知與協同機制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252 | 鄧方 | 男 | 博士 | 教授 | 智能火力控制系統 | 北京理工大學 | 中國 |
253 | 吳肖樂 | 女 | 博士 | 教授 | 風險疊加環境下的全球供應鏈管理 | 復旦大學 | 中國 |
254 | 榮鷹 | 男 | 博士 | 教授 | 運營管理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255 | 鎮璐 | 男 | 博士 | 教授 | 運作管理優化 | 上海大學 | 中國 |
256 | 閆相斌 | 男 | 博士 | 教授 | 在線社會網絡的用戶關系與行為 | 北京科技大學 | 中國 |
257 | 肖峰 | 男 | 博士 | 教授 | 城市交通系統博弈建模與定價優化 | 西南財經大學 | 中國 |
258 | 魏玖長 | 男 | 博士 | 教授 | 社會風險分析與治理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259 | 魯璽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低碳能源與大氣環境協同機制與政策 | 清華大學 | 中國 |
260 | 陳凱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創新管理與創新政策 |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 | 中國 |
261 | 呂欣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大數據技術的公益應用:應對貧窮、疾病、災害的數據模型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中國 |
262 | 曹志冬 | 男 | 博士 | 副研究員 |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中國 |
263 | 劉胡丹 | 女 | 博士 | 教授 | T細胞白血病的發生與機制 | 武漢大學 | 中國 |
264 | 王迪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免疫代謝 | 浙江大學 | 中國 |
265 | 陳萬金 | 男 | 博士 | 教授 | 神經遺傳病 | 福建醫科大學 | 中國 |
266 | 甘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藥物載體高效遞送的物理藥劑學研究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中國 |
267 | 章小清 | 男 | 博士 | 教授 | 神經發育與神經再生 | 同濟大學 | 中國 |
268 | 周翔天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近視發病機制研究 | 溫州醫科大學 | 中國 |
269 | 李聰 | 男 | 博士 | 教授 | 腦部疾病分子影像研究 | 復旦大學 | 中國 |
270 | 鄭磊 | 男 | 博士 | 教授 | 腫瘤液體活檢新技術 | 南方醫科大學 | 中國 |
271 | 蘇佳燦 | 男 | 博士 | 教授 | 骨質疏松性骨修復與生物材料轉化研究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 中國 |
272 | 畢惠嫦 | 女 | 博士 | 教授 | 藥源性肝損傷的代謝調控 | 中山大學 | 中國 |
273 | 王鵬 | 男 | 博士 | 主任醫師 | 中西醫結合腫瘤學 | 復旦大學 | 中國 |
274 | 張政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病毒感染重癥化機制及治療策略 | 南方科技大學 | 中國 |
275 | 楊吉春 | 男 | 博士 | 教授 | 糖脂代謝調控新因子鑒定及其在糖尿病診治中的應用 | 北京大學 | 中國 |
276 | 鄺棟明 | 男 | 博士 | 教授 | 組織免疫微環境與免疫治療 | 中山大學 | 中國 |
277 | 王成碩 | 男 | 博士 | 教授 | 慢性鼻竇炎的發病機制及診療策略研究 | 首都醫科大學 | 中國 |
278 | 胡洪波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T淋巴細胞發育與功能研究 | 四川大學 | 中國 |
279 | 趙勇 | 男 | 博士 | 教授 | 端粒與細胞衰老 | 中山大學 | 中國 |
280 | 姚紅紅 | 女 | 博士 | 教授 | 神經藥理學 | 東南大學 | 中國 |
281 | 陳瑞 | 男 | 博士 | 教授 | 衛生毒理學 | 首都醫科大學 | 中國 |
282 | 楊旗 | 男 | 博士 | 教授 | 心腦血管病磁共振成像 | 首都醫科大學 | 中國 |
283 | 張力 | 男 | 博士 | 教授 | 干細胞與血管重構及干預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284 | 胡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腫瘤學(乳腺癌代謝重編程的研究) | 中山大學 | 中國 |
285 | 楊磊 | 男 | 博士 | 教授 | 骨科醫療器械 | 河北工業大學 | 中國 |
286 | 胡穎 | 女 | 博士 | 教授 | 基礎腫瘤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中國 |
287 | 呂奔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多臟器衰竭的機制研究 | 中南大學 | 中國 |
288 | 徐蔚海 | 男 | 博士 | 主任醫師 | 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精準診斷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 中國 |
289 | 于政權 | 男 | 博士 | 教授 | 腸道穩態的分子基礎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 |
290 | 趙金存 | 男 | 博士 | 教授 | 呼吸系統冠狀病毒感染與致病機制研究 | 廣州醫科大學 | 中國 |
291 | 王利 | 男 | 博士 | 教授 | 心血管重構與干預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 中國 |
292 | 江陸斌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瘧原蟲表觀遺傳學 |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中國 |
293 | 張玉峰 | 男 | 博士 | 教授 | 牙周再生功能性材料 | 武漢大學 | 中國 |
294 | 何金汗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機制 | 四川大學 | 中國 |
295 | 朱明昭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適應性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應答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296 | 潘欣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線粒體異常與腫瘤發生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 中國 |
297 | 高山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腫瘤驅動突變 |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 中國 |
298 | 馬鑫 | 男 | 博士 | 教授 | 血管穩態調控與干預策略研究 | 江南大學 | 中國 |
299 | 施小明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老年流行病學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 | 中國 |
300 | 陳建新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中醫信息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中國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jin)委員會(hui)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杰出青(qing)年科學基金(jin)建議資助項目申(shen)請人名單的通告,...
國(guo)家最高(gao)科學技術獎,于2000年(nian)由國(guo)務院(yuan)設立,是中國(guo)五個國(guo)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gao)等級的(de)獎項。2...
中(zhong)(zhong)國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是中(zhong)(zhong)華(hua)人民(min)共和(he)國設立的(de)(de)科學(xue)技(ji)術(shu)方(fang)面的(de)(de)最高學(xue)術(shu)稱(cheng)號,為(wei)終身榮譽,是中(zhong)(zhong)國大(da)陸最...
2019年度國(guo)家(jia)科學技術獎勵(li)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wei)(wei)員會和獎勵(li)委(wei)(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