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何梁何利(li)(li)基(ji)金獎獲(huo)獎名單正(zheng)式公布,本(ben)年(nian)(nian)度共有56位(wei)科(ke)(ke)技工作者獲(huo)此殊榮(rong)。其中(zhong),科(ke)(ke)學與(yu)技術(shu)成(cheng)就獎頒(ban)給了我國植物分子(zi)遺(yi)傳學家、中(zhong)國科(ke)(ke)學院院士李家洋,中(zhong)國科(ke)(ke)學院院士郭旭、山東大(da)學教(jiao)授(shou)(shou)劉建亞(ya)等33人獲(huo)得(de)科(ke)(ke)學與(yu)技術(shu)進步獎,清華大(da)學電子(zi)工程系長聘副教(jiao)授(shou)(shou)方璐等22人獲(huo)頒(ban)科(ke)(ke)學與(yu)技術(shu)創新獎。本(ben)篇文(wen)章,小編為大(da)家整理了何梁何利(li)(li)基(ji)金2024年(nian)(nian)度獲(huo)獎人名單,一起來(lai)看(kan)看(kan)吧!
2024年(nian)度(du)(du)何梁(liang)何利(li)基(ji)金獎獲獎名單正式公(gong)布(bu),經(jing)過專業評審組會議初評和(he)評選(xuan)委員會全體會議終評,共有56位(wei)科技(ji)(ji)工作者(zhe)從1060位(wei)有效(xiao)候選(xuan)人(ren)中脫穎(ying)而出,進入最(zui)(zui)終名單。據了解,本(ben)年(nian)度(du)(du)何梁(liang)何利(li)獎獲獎者(zhe)平(ping)均年(nian)齡57歲(sui),最(zui)(zui)年(nian)長(chang)者(zhe)72歲(sui),最(zui)(zui)年(nian)輕(qing)者(zhe)僅37歲(sui)。共有7位(wei)女性科技(ji)(ji)工作者(zhe)獲獎,人(ren)數占(zhan)比(bi)為近10年(nian)來新(xin)高。
具體獎(jiang)(jiang)項(xiang)方面,2024年科(ke)學(xue)(xue)與技(ji)(ji)(ji)術(shu)成就獎(jiang)(jiang)頒給了我國植(zhi)物分子遺(yi)傳學(xue)(xue)家、中(zhong)(zhong)國科(ke)學(xue)(xue)院(yuan)院(yuan)士(shi)李家洋。科(ke)學(xue)(xue)與技(ji)(ji)(ji)術(shu)進步獎(jiang)(jiang)授予(yu)了中(zhong)(zhong)國科(ke)學(xue)(xue)院(yuan)院(yuan)士(shi)郭旭等(deng)33位(wei)在(zai)物理天(tian)文、生命科(ke)學(xue)(xue)、工程技(ji)(ji)(ji)術(shu)等(deng)領(ling)域(yu)取得重大科(ke)學(xue)(xue)發現,或作(zuo)出突(tu)出貢(gong)獻的優秀科(ke)技(ji)(ji)(ji)工作(zuo)者。另外(wai),科(ke)學(xue)(xue)與技(ji)(ji)(ji)術(shu)創(chuang)(chuang)新(xin)獎(jiang)(jiang)下設了青年創(chuang)(chuang)新(xin)獎(jiang)(jiang)、產業(ye)創(chuang)(chuang)新(xin)獎(jiang)(jiang)、區域(yu)創(chuang)(chuang)新(xin)獎(jiang)(jiang)三大類(lei),頒給了清華(hua)大學(xue)(xue)電子工程系長(chang)聘(pin)副教授方璐等(deng)22位(wei)科(ke)技(ji)(ji)(ji)工作(zuo)者。
資料(liao)顯示,何(he)(he)梁(liang)何(he)(he)利基金(jin)由香(xiang)港愛國(guo)金(jin)融(rong)家何(he)(he)善衡、梁(liang)銶琚、何(he)(he)添、利國(guo)偉于1994年(nian)(nian)創立(li),旨在獎(jiang)勵(li)中國(guo)杰出科(ke)學家,服務國(guo)家現代(dai)化建設。截至(zhi)2024年(nian)(nian),何(he)(he)梁(liang)何(he)(he)利獎(jiang)共(gong)遴(lin)選(xuan)獎(jiang)勵(li)1638位(wei)杰出科(ke)技工作者,成(cheng)為我國(guo)社(she)會(hui)力(li)量(liang)創設科(ke)技獎(jiang)項的成(cheng)功范例。
序號 | 姓名 | 獎項類別 | 工作單位 |
1 | 李家洋 | 成就獎 | 崖州灣實驗室 |
序號 | 姓名 | 獎項類別 | 工作單位 |
1 | 郭旭 | 數學、力學獎 | 大連理工大學 |
2 | 劉建亞 | 數學、力學獎 | 山東大學 |
3 | 馬余剛 | 物理學獎 | 復旦大學 |
4 | 趙長印 | 天文學獎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
5 | 王業桂 | 氣象學獎 | 信息支援部隊 |
6 | 王成善 | 地球科學獎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7 | 韓斌 | 生命科學獎 |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
8 | 何舜平 | 生命科學獎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9 | 錢前 | 農學獎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10 | 田見暉 | 農學獎 | 中國農業大學 |
11 | 馮世慶 | 醫學、藥學獎 |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 |
12 | 高月(女) | 醫學、藥學獎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
13 | 何建行 | 醫學、藥學獎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14 | 李為民 | 醫學、藥學獎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
15 | 梁廷波 | 醫學、藥學獎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
16 | 寧光 | 醫學、藥學獎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
17 | 沈振亞 | 醫學、藥學獎 |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18 | 宋永臣 | 機械電力技術獎 | 大連理工大學 |
19 | 童水光 | 機械電力技術獎 | 浙江大學 |
20 | 苑世劍 | 機械電力技術獎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21 | 樊仲維 | 電子信息技術獎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22 | 蔣亞東 | 電子信息技術獎 | 電子科技大學 |
23 | 羅先剛 | 電子信息技術獎 |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
24 | 陽春華(女) | 電子信息技術獎 | 中南大學 |
25 | 陳勇 | 交通運輸技術獎 |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
26 | 董紹明 | 冶金材料技術獎 |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
27 | 徐卓 | 冶金材料技術獎 | 西安交通大學 |
28 | 邱學青 | 化學工程技術獎 | 廣東工業大學 |
29 | 陳曉紅(女) | 資源能源技術獎 | 湖南工商大學 |
30 | 朱利中 | 生態環保技術獎 | 浙江大學 |
31 | 羅堯治 | 工程建設技術獎 | 浙江大學 |
32 | 肖明清 | 工程建設技術獎 |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33 | 楊樹興 | 工程建設技術獎 | 西安現代控制技術研究所 |
序號 | 姓名 | 獎項類別 | 工作單位 |
1 | 方璐(女) | 青年創新獎 | 清華大學 |
2 | 高明忠 | 青年創新獎 | 深圳大學 |
3 | 郭凱 | 青年創新獎 | 南京工業大學 |
4 | 劉琦 | 青年創新獎 | 復旦大學 |
5 | 劉光慧 | 青年創新獎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6 | 劉若川 | 青年創新獎 | 北京大學 |
7 | 沈俊(女) | 青年創新獎 | 北京理工大學 |
8 | 張忠華 | 青年創新獎 | 青島農業大學 |
9 | 程芳琴(女) | 產業創新獎 | 山西大學 |
10 | 范代娣(女) | 產業創新獎 | 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大學 |
11 | 李俊華 | 產業創新獎 | 清華大學 |
12 | 李群生 | 產業創新獎 | 北京化工大學 |
13 | 婁延春 | 產業創新獎 | 中國機械總院集團沈陽鑄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
14 | 王香增 | 產業創新獎 |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15 | 吳凱 | 產業創新獎 |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6 | 謝明勇 | 產業創新獎 | 南昌大學 |
17 | 許開華 | 產業創新獎 |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
18 | 張名位 | 產業創新獎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
19 | 趙久然 | 產業創新獎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
20 | 胡瑞忠 | 區域創新獎 |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
21 | 盧劍 | 區域創新獎 | 寧夏醫科大學 |
22 | 鄭有業 | 區域創新獎 | 西藏自治區戰略性礦產綠色勘查與開發技術創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