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特色
塔(ta)身正中鑲嵌著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重修(xiu)佛圖塔(ta)記》碑(bei)。塔(ta)通高30.07米(mi),13級方形密檐式(shi)空(kong)心(xin)磚塔(ta)。有兩(liang)層臺基,塔(ta)門東向。
塔身方4.5米(mi),四(si)壁厚1.4米(mi)、中空1.3米(mi)。
第一層(ceng)至四層(ceng)呈(cheng)直砌,第五層(ceng)開始逐層(ceng)收分。雙層(ceng)東西設(she)佛(fo)龕,南、北設(she)券(quan)洞(dong),與(yu)塔(ta)心貫通,逐層(ceng)交替上(shang)升。塔(ta)身(shen)內空(kong),為筒體結構,直通至十二級,塔(ta)門(men)為方形洞(dong)門(men),洞(dong)門(men)上(shang)用橫木作過梁(liang),這(zhe)是南詔時古塔(ta)的特點之一。
1981年5月維修時,在塔(ta)剎基座(zuo)內出土觀音造像等53件(jian)文物(wu),在塔(ta)門上(shang)部出土元(yuan)代經卷(juan)47年,為研(yan)究佛教藝術提供(gong)了實物(wu)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