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哲理中學,坐落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是一所市直民辦完全中學。2003年6月(yue),莆(pu)田哲(zhe)理中(zhong)學經莆(pu)田市人民政府批準,在(zai)莆(pu)田二(er)中(zhong)舊校址(zhi)楊梅山麓復(fu)辦,并于2005年5月(yue)經福(fu)(fu)建(jian)省(sheng)教育廳登記(ji)注(zhu)冊。2015年12月(yue),被福(fu)(fu)建(jian)省(sheng)教育廳確認為省(sheng)三級(ji)達(da)標高中(zhong)。學校新(xin)校區占地233畝(mu),投資(zi)1.5億建設。
考試成績
據不完全統(tong)計1980——1993年莆田二中培(pei)養的3000多名的高畢(bi)業生考上(shang)高等院校的有2300多名,升學率達74%。
競賽成績
學(xue)生獲省一等(deng)(deng)獎(jiang)(jiang)19個(ge)(ge),二等(deng)(deng)獎(jiang)(jiang)33個(ge)(ge),三等(deng)(deng)獎(jiang)(jiang)45個(ge)(ge),市(shi)一等(deng)(deng)獎(jiang)(jiang)99個(ge)(ge),二等(deng)(deng)獎(jiang)(jiang)151個(ge)(ge)。
體育成績
1925年(nian)吳(wu)德懋代表團中(zhong)國參加在馬(ma)尼拉的第七屆遠(yuan)東運動會,獲得五項全能冠(guan)軍,為(wei)祖國爭(zheng)得一(yi)塊金(jin)牌。這也是中(zhong)國在國際比賽中(zhong)所獲得的第一(yi)塊田徑金(jin)牌;1946年(nian)3月間,以哲理(li)中(zhong)學“旋風”隊(dui)為(wei)主(zhu)力的莆田籃(lan)球(qiu)隊(dui)征戰(zhan)省城,三戰(zhan)皆勝;1946年(nian)夏,美軍一(yi)支籃(lan)球(qiu)隊(dui)途經(jing)莆田,一(yi)到就下“挑(tiao)戰(zhan)書”,該校“旋風”隊(dui)二戰(zhan)皆捷(jie)。
學校畢(bi)業生(sheng)“跳高(gao)(gao)三星”王(wang)國忠、黃壽鏘、陳文藻(zao)先后打(da)破(po)舊中國紀錄;陳鐘(zhong)元(yuan),研(yan)究(jiu)員,高(gao)(gao)級(ji)教練,國家級(ji)田徑運(yun)動(dong)(dong)健將(jiang),曾獲全(quan)運(yun)會男子(zi)跳高(gao)(gao)冠軍,主持(chi)建立“三維動(dong)(dong)作分析(xi)系統”,這在亞洲是第一(yi)家;1966年,女自行車健將(jiang)李玉鳳在柬(jian)埔寨金邊舉行的亞洲新(xin)興(xing)力量運(yun)動(dong)(dong)會上,獲金牌,這是莆田第一(yi)位女運(yun)動(dong)(dong)員在國際比賽(sai)中獲獎者。
2003年、2004年高(gao)考(kao)本科(ke)錄取均(jun)超千(qian)人,理科(ke)省第(di)(di)3名(ming),文科(ke)第(di)(di)2名(ming),其(qi)中文綜、理綜全(quan)(quan)省第(di)(di)一(yi)名(ming)。該校的體(ti)音美(mei)上重點線占市二分之一(yi)。學校體(ti)音美(mei)特長生獲(huo)國家級(ji)(ji)獎(jiang)勵1人次(ci),省級(ji)(ji)獎(jiang)勵38人次(ci),一(yi)級(ji)(ji)達(da)標運動員1人,二級(ji)(ji)達(da)標運動員達(da)69人,獲(huo)全(quan)(quan)國賽獎(jiang)5人次(ci),省賽獎(jiang)138人次(ci)
校本資源開發課(ke)題研究(jiu),國(guo)家級一個(ge),省級二個(ge)已(yi)取得(de)階段性成果,學(xue)生研究(jiu)課(ke)題900多(duo)個(ge),有一定水平90多(duo)個(ge)。
學校教師獲國家級(ji)獎(jiang)勵(li)5人(ren)次(ci)(ci),省(sheng)級(ji)12人(ren)次(ci)(ci),市級(ji)66人(ren)次(ci)(ci)。
2000年被教(jiao)育(yu)(yu)部授予“全國(guo)現(xian)代教(jiao)育(yu)(yu)技術實驗學校(xiao)”;獲省(sheng)級以上嘉獎達數(shu)十(shi)次。
2004年以高分通過省級(ji)“實(shi)施素質教(jiao)育先進(jin)學校”驗收及(ji)省一級(ji)校復查(cha)。學校獲國家級(ji)表彰2次(ci)(ci),省級(ji)9次(ci)(ci),市級(ji)14次(ci)(ci)。
學校獲省田徑傳(chuan)統校冠軍(jun),被評(ping)為“全國(guo)體育先進單位”等稱號(hao)。
2018年(nian)5月28日,入選(xuan)中(zhong)共福(fu)建省(sheng)委文(wen)(wen)明(ming)辦“福(fu)建省(sheng)首屆文(wen)(wen)明(ming)校園(yuan)”擬表彰名單。
莆田二(er)中創辦于1878年(清光緒四年),初名(ming)培元書院(yuan),租賃城內坊巷“奕世金紫”民房為校舍,設備(bei)簡(jian)陋(lou)。
1890年(nian),美(mei)國人蒲魯士和(he)夫人蒲星氏奉派來莆任(ren)校(xiao)長。
1898年(nian),光(guang)緒推行(xing)新政,廢(fei)科(ke)舉、興學(xue)校,培元書(shu)院應時改(gai)名西學(xue)堂(即(ji)西學(xue)齋(zhai))。
1899年,美國(guo)人高德里(li)來莆接任校(xiao)長,在朱紫鋪(pu)和倉邊(bian)巷之間(jian)辟地數(shu)十畝為校(xiao)址,建起三層(ceng)樓房(fang)一座(zuo),稱(cheng)映雪樓。
1902年,學(xue)校改名哲理中(zhong)學(xue)。從1909年起,蒲星氏先(xian)后三次出(chu)任校長,在莆居留居達56年之(zhi)久。
1927年(nian)起(qi),學(xue)校(xiao)改由華(hua)人任(ren)校(xiao)長(chang),首任(ren)劉金標。30年(nian)代,學(xue)校(xiao)已有10多座(zuo)校(xiao)舍,校(xiao)門也從朱紫坊移到倉后程氏祠右,至此校(xiao)園布局大(da)體形成。20年(nian)代起(qi),就(jiu)學(xue)者除莆仙兩縣外,惠安、永春、德化(hua)、大(da)田各(ge)縣的青少年(nian)也紛(fen)紛(fen)負笈求學(xue),甚(shen)至浙江、云(yun)南學(xue)子也遠(yuan)道而來。
1947年(nian)(nian)全校高初(chu)中(zhong)(zhong)有20班,1076人,教職員50多(duo)人。據統計,70年(nian)(nian)中(zhong)(zhong)培養高中(zhong)(zhong)畢業生3000多(duo)名,加上初(chu)中(zhong)(zhong)畢業生培養人才數以萬計。
1926年,受黨(dang)組織(zhi)派遣陳(chen)國柱在(zai)哲(zhe)理中(zhong)學映雪樓建立(li)莆田第(di)一(yi)(yi)個黨(dang)團混合支部,其支部成員多數是(shi)本校(xiao)的師生(sheng),這些人多數在(zai)艱(jian)難的革命(ming)斗爭中(zhong)為國捐軀(qu)。哲(zhe)理“十烈士”載入中(zhong)共閩(min)中(zhong)黨(dang)史史冊(ce)。抗戰時,學校(xiao)遷至(zhi)廣業、霞溪(xi)、碗洋、渭莊等處,在(zai)艱(jian)苦的條件(jian)下,一(yi)(yi)面組織(zhi)戰時后方服務團,宣傳隊支援抗戰,一(yi)(yi)面更加勤教苦學。
1942年,陳(chen)振(zhen)華(hua)、林啟華(hua)等15人獲準免(mian)試升入大學(xue),這個時期留學(xue)國外深造的達(da)200人,占全縣留學(xue)生總數的90%以(yi)上。
1898年,美國人把西方體育項目傳(chuan)入該(gai)校。
1947年(nian)10月(yue),由(you)(you)莆田哲理中學(xue)為主力的“莆田田徑訪問(wen)團”,先(xian)后訪問(wen)了(le)福(fu)州、上海、南(nan)京等地,歷時56天(tian),連(lian)戰(zhan)皆捷。建國前(qian)七十年(nian),把當時西方進步的科學(xue)文化、民主平等自由(you)(you)的新(xin)觀(guan)念(nian)介紹到莆田來。
1949年新中國成立,學校也獲得(de)新生。
1952年學校由(you)人民(min)政府接辦,改(gai)名莆田(tian)第二中學。黃益三任校長。孟津、林(lin)文藩(fan)先(xian)后任書記。
建國以后,學校建設科學樓(lou),教學法樓(lou)(東風(feng)樓(lou),勝利樓(lou))等,擴大了(le)運動(dong)場,分上中下(xia)三片,師生人數逐年增加(jia),建國后的前十七年,培(pei)養高(gao)中畢業生達3000多名,等于建國前70年的總(zong)和。
1956年,被評為省(sheng)重點中學。文革前(qian)17年師生每年組(zu)織(zhi)下鄉(xiang)支農。
“文革”期間,校址被占。1969年(nian),莆田二中被迫停辦。七十年(nian)代初(chu)遷址西(xi)郊楊(yang)梅(mei)山重建。
1973年,黃金(jin)溪奉調來該(gai)校主(zhu)持重(zhong)建(jian)校園工作(zuo)。經十(shi)幾年重(zhong)興復業,校園占地六十(shi)四畝,校舍建(jian)筑面積達(da)一(yi)萬(wan)四千多平米,依(yi)山而建(jian)。
自1983以(yi)來,與駐軍九五醫院共(gong)建精神(shen)文明先進(jin)單位(wei)。先后被(bei)福州軍區、南京(jing)軍區、福建軍區和福建省(sheng)人民(min)政府授予(yu)“軍民(min)共(gong)建先進(jin)單位(wei)”,“文明單位(wei)”等稱(cheng)號。
1991-1998年,戴明鎖、陳金(jin)富來(lai)二(er)中主持(chi)工作。1993年起學(xue)校得益于上海建平中學(xue)整體教(jiao)育改(gai)革實驗(yan),在莆田市率先探索實施素質教(jiao)育。
1991年(nian)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bin)來校視察、題(ti)詞(ci)勉勵:“全面發展,學有特長”。著名科學家盧嘉錫也題(ti)詞(ci)贊(zan)譽(yu):“百年(nian)老校樂育英才”。
1997年(nian)11月通(tong)過(guo)福建省(sheng)莆田中學一級達標(biao)學校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