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men)一(yi)中(zhong)集美分校(廈門(men)市(shi)集美區灌(guan)(guan)口中(zhong)學)創辦于1956年(nian)8月,地處集美僑鄉西部灌(guan)(guan)口新亭(ting)山(福(fu)建省(sheng)廈門(men)市(shi)灌(guan)(guan)口鎮(zhen)安仁大道1207號(hao)),是由旅緬歸僑陳水(shui)成,陳占梅(mei)及曾天主等二(er)十一(yi)位鄉賢共(gong)同(tong)籌資(zi)興(xing)建。
2006年(nian)(nian)3月(yue),晉升為(wei)(wei)(wei)省(sheng)三級達(da)標學校(xiao)(xiao),2006年(nian)(nian)11月(yue),在市、區兩級政府及教育(yu)主管部門(men)的推動下(xia),借(jie)助“高(gao)(gao)位嫁接”的合作模式,轉型為(wei)(wei)(wei)廈門(men)一(yi)中(zhong)集美分校(xiao)(xiao),2009年(nian)(nian)4月(yue)晉升為(wei)(wei)(wei)省(sheng)二級達(da)標高(gao)(gao)中(zhong),2015年(nian)(nian)3月(yue)被省(sheng)教育(yu)廳確認晉升為(wei)(wei)(wei)省(sheng)一(yi)級達(da)標高(gao)(gao)中(zhong),十年(nian)(nian)實現(xian)三級跳(tiao)。
2019年,學校高分通過了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的復評。教育教學成績顯著,中、高考取得優秀的成績,名列區屬校前列。高考本一上線125人,本二上線361人,再創歷史新高,學校辦學質量的社會公信力迅速提升。
校(xiao)(xiao)(xiao)園文(wen)(wen)(wen)化建(jian)(jian)設是學校(xiao)(xiao)(xiao)精(jing)神文(wen)(wen)(wen)明建(jian)(jian)設的重要(yao)內容。要(yao)堅持(chi)正(zheng)確的校(xiao)(xiao)(xiao)園文(wen)(wen)(wen)化建(jian)(jian)設方向,體現學校(xiao)(xiao)(xiao)深厚(hou)的文(wen)(wen)(wen)化底(di)蘊,按(an)照校(xiao)(xiao)(xiao)園文(wen)(wen)(wen)化高(gao)起點(dian)、高(gao)品位、高(gao)檔次的要(yao)求,爭取校(xiao)(xiao)(xiao)園設施出精(jing)品、文(wen)(wen)(wen)化活(huo)動出成果,使(shi)校(xiao)(xiao)(xiao)園文(wen)(wen)(wen)化成為教(jiao)育(yu)(yu)、激勵全(quan)校(xiao)(xiao)(xiao)師生和促進素(su)質教(jiao)育(yu)(yu)開展(zhan)的有效載體,使(shi)育(yu)(yu)人環境得(de)到全(quan)面(mian)優(you)化。
學(xue)校(xiao)教(jiao)育,德(de)育為先,育人為本。良好(hao)的品德(de)和習慣是(shi)新型人才的第一要求,也(ye)是(shi)學(xue)生成才的關鍵。
學(xue)(xue)(xue)校(xiao)德(de)(de)育工作要以《公民道德(de)(de)建設實施(shi)綱要》為指導,貫徹落實中(zhong)(zhong)共中(zhong)(zhong)央《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he)改進中(zhong)(zhong)小學(xue)(xue)(xue)德(de)(de)育工作的(de)意見(jian)》,由重(zhong)(zhong)(zhong)(zhong)共性(xing)、重(zhong)(zhong)(zhong)(zhong)他律、重(zhong)(zhong)(zhong)(zhong)外顯、重(zhong)(zhong)(zhong)(zhong)灌輸(shu)、重(zhong)(zhong)(zhong)(zhong)理論、片面強調(diao)限(xian)制(zhi)、防范(fan)和(he)改造(zao)轉向重(zhong)(zhong)(zhong)(zhong)個(ge)性(xing)、重(zhong)(zhong)(zhong)(zhong)自律、重(zhong)(zhong)(zhong)(zhong)內化、重(zhong)(zhong)(zhong)(zhong)實踐(jian)、重(zhong)(zhong)(zhong)(zhong)引導、熏(xun)陶(tao)和(he)塑造(zao)。著眼于學(xue)(xue)(xue)生(sheng)的(de)發(fa)展,為學(xue)(xue)(xue)生(sheng)的(de)將來負責,最終使學(xue)(xue)(xue)生(sheng)學(xue)(xue)(xue)會(hui)(hui)求知、學(xue)(xue)(xue)會(hui)(hui)做事、學(xue)(xue)(xue)會(hui)(hui)共處、學(xue)(xue)(xue)會(hui)(hui)做人(ren)。
教(jiao)育大計(ji),教(jiao)師為本。創建(jian)現代化名校,培養高(gao)素質(zhi)人才(cai),關鍵(jian)要有一(yi)支(zhi)高(gao)素質(zhi)的(de)(de)教(jiao)師隊(dui)(dui)伍。因此要以現代化教(jiao)育理論為指導,更新(xin)教(jiao)育觀念,堅持分類分步優化、分層(ceng)發展、整(zheng)體推進的(de)(de)原則(ze),全方位、高(gao)層(ceng)次地提高(gao)教(jiao)師素質(zhi),努力造就(jiu)一(yi)支(zhi)師德高(gao)尚(shang)、業務精良、開拓創新(xin)的(de)(de)教(jiao)師隊(dui)(dui)伍。
上世紀八十(shi)年代,灌(guan)口中學(xue)實施“名師治校,科研興校,特色(se)振校,優質立校”的辦學(xue)方略,全面(mian)提高(gao)(gao)教(jiao)育教(jiao)學(xue)質量,形成了(le)學(xue)校建設(she)高(gao)(gao)標準、教(jiao)師隊(dui)伍(wu)高(gao)(gao)素質、辦學(xue)高(gao)(gao)水(shui)平的“三高(gao)(gao)”特色(se)。
學校(xiao)(xiao)一直弘揚(yang)精心教(jiao)(jiao)育,勤奮(fen)讀書,主動創(chuang)造,全面(mian)發展的良好校(xiao)(xiao)風(feng),銘記華僑先賢愛(ai)國愛(ai)鄉的光榮歷史,努力使(shi)學校(xiao)(xiao)成為人才的搖籃。在教(jiao)(jiao)育改革中,打造了(le)一個理念新、作風(feng)實、敢負責、勇于開拓(tuo)進取的領導班子,建設(she)了(le)一支師德高尚、專業(ye)精良、特(te)別能(neng)創(chuang)造的教(jiao)(jiao)師隊伍。
近年來(lai),學(xue)校注重現代教育先進手段的運(yun)用,改變傳統教學(xue)的落后(hou)面(mian)貌,注重學(xue)科(ke)競賽研究(jiu),開展(zhan)豐(feng)富多彩的教學(xue)科(ke)研比(bi)武活動,形(xing)成比(bi)學(xue)趕幫(bang)的好風氣。學(xue)校還(huan)致力于(yu)科(ke)研促教、科(ke)研促學(xue)、科(ke)研興校。
為了實現規范加特色的辦學目標,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逐步形成以學生終生發展為本,注重整體優化、分層(ceng)推(tui)進和因材施(shi)教,努力培(pei)養高素質、有特長、全面健康發(fa)展的(de)(de)(de)四有新人。校園形(xing)象工程建設按照“高起點、高檔(dang)次、高水平”的(de)(de)(de)要(yao)求,進一步加快進度,提高建設標準的(de)(de)(de)檔(dang)次,充(chong)分體現使用(yong)方便、視覺(jue)美(mei)觀、環境和諧的(de)(de)(de)原則。
學校(xiao)(xiao)的教(jiao)育(yu)(yu)(yu)(yu)教(jiao)學質量獲(huo)得了(le)較大的提升,學校(xiao)(xiao)先(xian)(xian)后(hou)獲(huo)得了(le)“全國(guo)校(xiao)(xiao)園足球特色學校(xiao)(xiao)”、“全國(guo)德育(yu)(yu)(yu)(yu)科研先(xian)(xian)進單位(wei)”、“國(guo)家防(fang)震減(jian)災科普(pu)示(shi)范學校(xiao)(xiao)”、“宋慶齡少年(nian)兒童科技發明示(shi)范基(ji)(ji)地”、“福(fu)(fu)建(jian)(jian)省(sheng)(sheng)科技教(jiao)育(yu)(yu)(yu)(yu)基(ji)(ji)地校(xiao)(xiao)”、“福(fu)(fu)建(jian)(jian)省(sheng)(sheng)知識產權普(pu)及(ji)教(jiao)育(yu)(yu)(yu)(yu)試點(dian)校(xiao)(xiao)”、“福(fu)(fu)建(jian)(jian)省(sheng)(sheng)中學示(shi)范圖書(shu)館”、“福(fu)(fu)建(jian)(jian)省(sheng)(sheng)語言(yan)文字規范化(hua)(hua)(hua)示(shi)范校(xiao)(xiao)”、“福(fu)(fu)建(jian)(jian)省(sheng)(sheng)青(qing)少年(nian)足球訓練基(ji)(ji)地”、“福(fu)(fu)建(jian)(jian)優秀傳統文化(hua)(hua)(hua)特色學校(xiao)(xiao)研究基(ji)(ji)地”、“福(fu)(fu)建(jian)(jian)省(sheng)(sheng)義務教(jiao)育(yu)(yu)(yu)(yu)管理標準(zhun)化(hua)(hua)(hua)學校(xiao)(xiao)”和廈(sha)門(men)市(shi)(shi)(shi)第(di)1屆(jie)“文明校(xiao)(xiao)園”、“廈(sha)門(men)市(shi)(shi)(shi)德育(yu)(yu)(yu)(yu)先(xian)(xian)進校(xiao)(xiao)”、“廈(sha)門(men)市(shi)(shi)(shi)首批普(pu)通高中教(jiao)育(yu)(yu)(yu)(yu)國(guo)際化(hua)(hua)(hua)試點(dian)學校(xiao)(xiao)”、“廈(sha)門(men)市(shi)(shi)(shi)青(qing)少年(nian)航空模(mo)型訓練基(ji)(ji)地”等(deng)榮譽稱號。
灌口(kou)(kou)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xue)的(de)(de)創辦,傾注了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不少(shao)心血。據介紹,50年以前,他不僅(jin)參(can)加了灌口(kou)(kou)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xue)的(de)(de)開(kai)工典禮(li),而(er)且在(zai)施工過程中(zhong)(zhong)(zhong)(zhong),多次親臨工地(di)現場視察(cha)指導(dao)。此外,灌口(kou)(kou)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xue)也是灌口(kou)(kou)旅(lv)緬華僑心血的(de)(de)結晶。50年以前,灌口(kou)(kou)地(di)區(qu)的(de)(de)基礎教育非(fei)常薄弱,廣大勞動人(ren)民(min)的(de)(de)子女(nv)想要接受中(zhong)(zhong)(zhong)(zhong)等教育,都必須翻山越嶺到同(tong)安一(y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同(tong)安三中(zhong)(zhong)(zhong)(zhong)、啟悟等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xue)或乘舟穿過滾滾波濤到集(ji)美(me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xue)就(jiu)學(xue)(xue)(xue),旅(lv)途跋涉(she)一(yi)路(lu)艱辛,令(ling)人(ren)望而(er)生畏,因而(er)入學(xue)(xue)(xue)深造者寥寥無幾。在(zai)灌口(kou)(kou)地(di)區(qu)創辦一(yi)所(suo)中(zhong)(zhong)(zhong)(zhong)學(xue)(xue)(xue),成為當(dang)地(di)人(ren)民(min)群眾的(de)(de)一(yi)個共同(tong)愿望。
1955年,灌口三社村鄉賢(xian)、時任同(tong)安縣政協副(fu)主席、僑(qiao)聯主席的緬甸愛(ai)國(guo)歸僑(qiao)陳水成(cheng)先(xian)生,與其胞弟(di)陳占梅先(xian)生(時任緬甸行商總(zong)會(hui)(hui)(hui)會(hui)(hui)(hui)長、全國(guo)政協委員(yuan))及陳水成(cheng)的助手曾(ceng)(ceng)天(tian)主先(xian)生出于(yu)愛(ai)國(guo)愛(ai)鄉的赤子之心,向僑(qiao)界發動募款,開始籌建(jian)(jian)灌口中學。 在陳水成(cheng)與其胞弟(di)陳占梅及助手曾(ceng)(ceng)天(tian)主的號召(zhao)下,僑(qiao)界鄉賢(xian)陳登梓、曾(ceng)(ceng)省帕、葉振春、陳吉在、郭(guo)玉(yu)(yu)俊、郭(guo)玉(yu)(yu)璞、陳上(shang)坑、黃(huang)錫智、曾(ceng)(ceng)歡祝、曾(ceng)(ceng)高苑、陳順(shun)利、鄭雙(shuang)串、陳主意、林加樵、杜朝基、鐘文川、鐘文糞、曾(ceng)(ceng)能到、高萬章等人積極響應,緬甸“安仁(ren)里公(gong)會(hui)(hui)(hui)”、“衡埭(dai)尾祖”等華(hua)僑(qiao)組織(zhi)也鼎力支持(chi),共同(tong)捐資4萬元人民幣籌建(jian)(jian)灌口中學。
在當(dang)地政府的關懷下,1956年(nian)8月20日(ri),灌(guan)(guan)口中學校舍正式(shi)在馬鑾灣(wan)畔的新亭山上破(po)土(tu)動工(gong),并在當(dang)年(nian)9月招收第一屆100余(yu)名初中生,暫時寄讀(du)在灌(guan)(guan)口中心小學。
在建(jian)設過程(cheng)中,時任福建(jian)省委書(shu)記(ji)葉飛(fei)和福建(jian)省僑(qiao)聯給予了(le)大力(li)支持(chi),特批大量優質(zhi)木材,使建(jian)校工(gong)(gong)程(cheng)順(shun)利進展。時駐(zhu)灌口(kou)的部(bu)隊官兵(bing)及當(dang)地群眾也義務投(tou)工(gong)(gong)投(tou)勞(lao),保證(zheng)了(le)工(gong)(gong)程(cheng)質(zhi)量,大大縮短工(gong)(gong)期。
1957年4月13日,灌(guan)口(kou)(kou)(kou)中學(xue)(xue)校舍(she)舉行(xing)落成(cheng)典禮(li),陳占梅(mei)特意由緬(mian)甸(dian)返(fan)回故里,時任廈門(men)市長的(de)李文陵同(tong)志為“福(fu)建省廈門(men)灌(guan)口(kou)(kou)(kou)中學(xue)(xue)”落成(cheng)剪彩(cai),同(tong)安縣也派人(ren)前來祝賀,龍溪縣的(de)一(yi)支(zhi)薌劇團特意前來灌(guan)口(kou)(kou)(kou)義(yi)演,共襄盛舉。與此同(tong)時,灌(guan)口(kou)(kou)(kou)區公所還(huan)舉行(xing)一(yi)場(chang)盛況(kuang)空前的(de)跨地區籃球賽。
從那時起(qi),灌口地區(qu)結束了沒有中(zhong)學的(de)歷史,不(bu)僅灌口的(de)少年學子,甚至遠(yuan)至海(hai)滄、東孚、角美的(de)農家子弟也紛紛前來就讀(du)。
建校后,陳(chen)水成多(duo)次親臨(lin)學校視察(cha),指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gong)作,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zhan),多(duo)次籌劃、組(zu)織籃(lan)球錦標(biao)賽,豐富(fu)師生們的課余文化生活。
1959年夏,一場強臺風給校園帶(dai)來巨大的破壞,部分(fen)校舍受損(sun),學校禮堂倒塌(ta)。陳(chen)嘉(jia)庚先生立即驅車到校視察,當即將(jiang)災情反映(ying)到市政(zheng)府、市教育局,政(zheng)府及時撥(bo)款并按原貌重建。
1956年春 旅(lv)緬華僑陳水成、陳占梅及(ji)鄉賢曾天主等人和旅(lv)緬華僑組(zu)織“安(an)仁里(li)公會(hui)”籌資(zi)創建“同安(an)縣灌口中學(xue)”。
1956年7月 灌(guan)口中學建(jian)校委(wei)員會成(cheng)立。陳水(shui)(shui)成(cheng)任(ren)主(zhu)任(ren),謝(xie)水(shui)(shui)然、蔡振(zhen)貴任(ren)副主(zhu)任(ren)。
1956年8月(yue)20日 灌口(kou)中學校舍正式動工興建。
1957年4月13日(ri) 舉行校舍(she)落(luo)成典禮。廈門市長(chang)李文陵為(wei)“福建省廈門灌口中學”落(luo)成剪彩。湯(tang)懋(mao)椿為(wei)首任(ren)校長(chang)。隸屬灌口機(ji)關支 部的黨(dang)小(xiao)組(zu)成立(li),楊榮裕任(ren)黨(dang)小(xiao)組(zu)長(chang),
1957年春 僑屬子(zi)弟補習(xi)班(ban)開辦。
1957年11月 學(xue)校基層工(gong)會成立,楊(yang)清白為(wei)首(shou)任(ren)(ren)工(gong)會主席。共青團支(zhi)部成立,邵文芳為(wei)首(shou)任(ren)(ren)團支(zhi)書。
1958年夏 華僑(qiao)領袖陳嘉庚先生來校(xiao)視察。
1958年秋 學(xue)校正式成(cheng)立黨支部(bu),湯懋(mao)椿、楊(yang)榮裕分別任(ren)黨支部(bu)書記、副(fu)書記。
學(xue)(xue)校開(kai)展(zhan)勤工儉學(xue)(xue)活(huo)動,在新亭山創建校辦農場(chang),種植瓜(gua)果蔬菜。
1960年 師生共同努力,上山搬運石頭,興建(jian)教職(zhi)工宿舍和學生宿舍。
《中國青年》和《人民畫報(bao)》先后刊登我(wo)校(xiao)的勤工(gong)儉學(xue)成果(guo)。同年,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chang)來我(wo)校(xiao)慰問(wen)演(yan)出。
1965年 廈門市委派社教(jiao)工作隊進駐學校,隊長郭蘇,指導(dao)員(yuan)黃忠臣。
1966年(nian)4月 灌中通訊》出刊(kan),刊(kan)載教師教學和工作經驗,僅出兩(liang)期,因“文革(ge)”爆發而(er)停刊(kan)。
1968年春 復課(ke)鬧(nao)革命。學校成立革委(wei)會,蘇成報任主任,寧天(tian)才任副主任。
貧下中(zhong)農宣傳隊進駐學校。
1970年春(chun) 學(xue)(xue)校首次(ci)開辦高中(zhong)班,首屆高中(zhong)生220名。學(xue)(xue)校由初(chu)級中(zhong)學(xue)(xue)轉為完全中(zhong)學(xue)(xue)。
1971年 學校農(nong)場在雙嶺、頂許等地種(zhong)植(zhi)水稻。
1971-1973年 學校文藝(yi)宣傳隊自編自演節目(mu),到黃地(di)村、坑內水庫工地(di)和長泰等(deng)地(di)慰問演出。
1972年 生物教(jiao)師莊(zhuang)泉巖研制“九二○”農(nong)藥,在此基礎上創辦校辦工廠(chang)農(nong)藥車(che)間。
全(quan)體(ti)師生用勤勞的(de)雙手開(kai)辟(pi)和(he)擴建四百米跑道的(de)運動場。
1973年底 “灌口中學(xue)地震測報小組”成立(li)。
1975年6月 校辦工廠(chang)創辦電鍍車(che)間(jian),安(an)排學(xue)生輪流到(dao)車(che)間(jian)學(xue)習勞動。
1976年 校辦工廠創(chuang)辦電機維修(xiu)車間。貧下中農(nong)宣傳隊撤消。
1975至(zhi)1976年 灌中教育革命(ming)通訊》共出刊(kan)八(ba)期(qi)。
1977年春 學校工作重點(dian)開(kai)始轉移到以(yi)教學為中心的正確軌(gui)道上來。
1979年 校(xiao)革委會結束運作(zuo),恢復校(xiao)長負責(ze)制(zhi)。
1980年 建教(jiao)學(xue)樓一(yi)座(8間教(jiao)室,現(xian)已拆)
1981年 建一(yi)排教工宿舍平房一(yi)座(12間,現已拆)
1983年 學(xue)校開始(shi)建立教學(xue)檔案。建實(shi)驗樓(lou)一座。
1983年(nian)10月 舉行首屆科技、美術(shu)、書法作品展(zhan)覽。
1984年 學校被評為福建(jian)省科(ke)技(ji)活動(dong)先進單位。
1985年 建成學校食堂(現改為體育項(xiang)目教室)
1986年 建學(xue)生宿舍樓(lou)(五層樓(lou))一座(現(xian)已拆)
1987年 建教(jiao)(jiao)學樓一座(20間教(jiao)(jiao)室)
1988—1989年(nian) 拆除原有工廠、小倉庫、學(xue)生宿(su)舍和教工宿(su)舍(西側平房)
1990年 拆一(yi)座(zuo)學生宿舍(靠大(da)門西側(ce)平房)
1991年 因公路拓寬征校園地十多畝。
1992年 由楊水勝、林陵海、曾(ceng)井(jing)泉(quan)組(zu)新一屆校領導班子。高考錄取率達24.8%。
1993年 重新建校圍墻,整理大(da)操(cao)場。
1994年 中考(kao)(kao)取(qu)得(de)好成績,錄取(qu)率(lv)達(da)74%,陳伯宏全(quan)市第一(yi)名,林麗紅全(quan)市第八名, 高考(kao)(kao)錄取(qu)率(lv)達(da)22%。我校學學生優秀作文集(ji)《含羞草》出版,該刊2000年更名《青橄欖》。
1995年(nian)6月(yue) 新建教師宿舍(she)樓(lou)一(yi)幢36套落成。市(shi)府、路橋為學校建島外(wai)第一(yi)座人行(xing)天(tian)橋。
1995-1999年 學(xue)校(xiao)開辦兩年制四屆電子職(zhi)業高(gao)中,畢業生共258人。
1996年5月(yue) 由劉盛民、曾井泉、黃主(zhu)定組成新一屆校領導。改建(jian)校道400多米,建(jian)學生自行車棚。
1997年(nian)12月 學校榮獲廈(sha)門市“百萬公眾看科普掛圖暨知識(shi)答題”活動組織獎。
1998年(nian)9月 新(xin)建教學(xue)綜合辦公樓落(luo)成。
1999年(nian)3月(yue) 學校(xiao)榮獲福(fu)建(jian)省中小(xiao)學校(xiao)園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
1999年 各村及知名人士捐建學校第一座雕像——騰(teng)飛。
學校(xiao)榮獲(huo)集美區“頌祖國(guo)” 教師歌詠比賽(sai)優秀獎。
2000年3月 《福(fu)建中學(xue)教學(xue)》第三(san)期(qi)在封(feng)(feng)面、封(feng)(feng)底和芒果视频(pin)下载以(yi)“華僑(qiao)旗(qi)幟映(ying)日(ri)紅”為題介紹我校新面貌。
2001年5月 學校被(bei)評為廈門市先進教工之(zhi)家。
校團委(wei)被(bei)評(ping)為廈(sha)門市“五四紅旗團委(wei)”
2001年6月 新建(jian)單身教師宿舍樓落成。
2001年(nian)10月 校(xiao)報《灌口中學》正(zheng)式(shi)創辦。
2002年12月 實驗、圖(tu)書綜合樓落成。改(gai)進田徑場、建(jian)主席臺,拆除舊(jiu)辦公紅(hong)磚樓。
2004年2月 學生宿舍及食堂落成。
2004年3月 學校被定為(wei)廈門市國家課程改革(ge)實(shi)(shi)驗區中學學科(ke)實(shi)(shi)驗基(ji)地校。
2004年(nian)12月(yue) 學校教工合唱隊在(zai)全區“頌(song)祖(zu)國,鑄師魂”歌詠(yong)比賽中榮獲中學組(zu)二等獎(jiang)。
2005年(nian)6月 學校榮獲(huo)“萬人獻(xian)愛心”活(huo)動先進單位。
2005年10月(yue) 學校被定為中國教育學會學校管理機制(zhi)實驗研究課題實驗學校。
2005年 學(xue)校被評為廈門(men)市(shi)治安保(bao)衛工作先進(jin)單位。
2006年(nian)2月 學(xue)校被定為省(sheng)普通中學(xue)三級達(da)標校。
2006年(nian)5月 學校(xiao)被(bei)定為集美(mei)區水(shui)土保持(chi)教育(yu)活(huo)動基點中學。拆除(chu)學生宿舍樓。
2006年10月(yue) 四百米塑膠跑道的田徑(jing)運動場改建完成。
2006年(nian)11月(yue)25日 學(xue)校(xiao)舉行(xing)五十年(nian)校(xiao)慶(qing)慶(qing)典(dian)暨“廈(sha)門(men)一中集美分校(xiao)”正式揭牌
2016年11月30日 學校北大門正(zheng)式(shi)啟(qi)用(yong)
2016年11月30日 學(xue)校舉行六十周(zhou)年校慶活動
2016年11月30日 學校(xiao)校(xiao)史(shi)館、榮(rong)譽室開館儀式在立(li)誠(cheng)樓五樓舉(ju)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