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geng)(1894年(nian)9月(yue)(yue)5日-1983年(nian)3月(yue)(yue)6日),原名容肇庚(geng),字希白,號頌齋,廣(guang)東(dong)省(sheng)廣(guang)州府東(dong)莞縣(xian)人(今(jin)屬廣(guang)東(dong)東(dong)莞市)。出身(shen)于(yu)清(qing)末書宦(huan)世家(jia)。因古代“容”“頌”相(xiang)通而取齋名為“頌齋”。在書宦(huan)之(zhi)家(jia)良好的家(jia)庭(ting)環境熏陶下,他幼年(nian)時即熟讀《說文(wen)(wen)解字》和吳(wu)大(da)澄(cheng)的《說文(wen)(wen)古籀補》。1922年(nian),經羅振(zhen)玉介紹入北(bei)京大(da)學(xue)研究所國學(xue)門讀研究生,畢業后歷任(ren)燕京大(da)學(xue)教授(shou)、《燕京學(xue)報(bao)》主(zhu)編(bian)兼北(bei)平古物(wu)陳列(lie)所鑒定(ding)委(wei)員、嶺南大(da)學(xue)中文(wen)(wen)系(xi)(xi)教授(shou)兼系(xi)(xi)主(zhu)任(ren)、《嶺南學(xue)報(bao)》主(zhu)編(bian)、中山大(da)學(xue)中文(wen)(wen)系(xi)(xi)教授(shou)等。
民國二年(1913),容庚(geng)開始研習吳(wu)大(da)澂的《說文(wen)古籀補(bu)(bu)》和桂馥的《繆(mou)篆分韻》時,即萌發補(bu)(bu)輯之(zhi)意。
民國六年(1917)中學畢業(ye)(ye)后,留(liu)母(mu)校(xiao)東莞中學任教,擔負文字(zi)學課,業(ye)(ye)余仍繼續學習篆刻(ke)與古(gu)文字(zi)。
民國八(ba)年(nian)(1919)撰《雕(diao)蟲(chong)小言》一(yi)篇近(jin)萬言,論述學篆、學篆與治(zhi)印(yin)(yin)之(zhi)關系、治(zhi)印(yin)(yin)之(zhi)方法及參(can)考書(shu)籍等甚詳,以“容齋(zhai)”之(zhi)名刊于《小說月報(bao)》,是他最早發表的述作。
民國(guo)十(shi)一年(1922),容庚北上(shang)求學(xue)(xue),路過天津,挾(xie)《金(jin)文編》稿本晉(jin)見著名(ming)的(de)考古學(xue)(xue)家羅(luo)振(zhen)玉,深得羅(luo)的(de)賞識,羅(luo)謂《金(jin)文編》正是他(ta)自(zi)己“欲做(zuo)而未成(cheng)者”,再(zai)三叮囑(zhu)“務竟其成(cheng)”。并介紹(shao)他(ta)見馬衡、沈兼(jian)士教授,遂入北京(jing)大學(xue)(xue)研究(jiu)所國(guo)學(xue)(xue)門當研究(jiu)生。
民國(guo)十四(si)年(1925),《金文(wen)編》書成,羅振玉、王國(guo)維、馬衡、沈兼士、鄧爾雅諸(zhu)學(xue)者為之(zhi)校訂并序。《金文(wen)編》是繼《說文(wen)古籀補》之(zhi)后在編纂體(ti)例(li)和方法上有新(xin)突破的(de)第一(yi)部金文(wen)大(da)字典,由于它更(geng)加(jia)詳(xiang)備和嚴謹,深得學(xue)術界的(de)推(tui)崇。
民國(guo)十五年(1926),容庚研究生畢業后,留北京大(da)(da)學(xue)當講(jiang)師,翌年轉入燕(yan)京大(da)(da)學(xue)任(ren)襄教授、教授,并(bing)任(ren)《燕(yan)京學(xue)報》的主編。
從(cong)民國(guo)十(shi)六年(nian)(1927)起,容庚(geng)兼(jian)任(ren)北平古物(wu)陳列所鑒定委員,因(yin)而(er)有(you)(you)機會接觸故宮收藏(zang)銅(tong)器原物(wu),手目摩挲(suo),辨偽(wei)經驗日進。他(ta)有(you)(you)感于(yu)清(qing)代金(jin)(jin)文真偽(wei)雜(za)糅(rou),于(yu)是(shi)開始有(you)(you)計劃地清(qing)理傳世銅(tong)器。先后編印(yin)了(le)《寶蘊樓彝(yi)器圖(tu)錄(lu)》《武(wu)英殿彝(yi)器圖(tu)錄(lu)》《海外吉金(jin)(jin)圖(tu)錄(lu)》等,總計共800器,都是(shi)從(cong)眾多的(de)青銅(tong)器中去偽(wei)存真地逐件(jian)篩選出來的(de)。容庚(geng)用八年(nian)的(de)時間(jian),專事商周青銅(tong)器的(de)研究(jiu)工作,辛(xin)勤耕耘(yun),寢饋其中,終于(yu)在民國(guo)三十(shi)年(nian)(1941)完成了(le)《商周彝(yi)器通考(kao)》這部開創性的(de)巨著。全書(shu)取(qu)材宏富,抉擇有(you)(you)方,考(kao)證(zheng)謹慎,圖(tu)文并茂(mao)。它標志著青銅(tong)器的(de)研究(jiu)從(cong)舊(jiu)式的(de)金(jin)(jin)石學(xue)邁向近代考(kao)古學(xue)的(de)新里(li)程。
抗日戰爭勝利后(hou),容庚舉(ju)家南(nan)歸,在位于廣州河南(nan)的嶺南(nan)大學(xue)任(ren)教授(shou)兼中文(wen)系主(zhu)(zhu)任(ren),主(zhu)(zhu)編(bian)《嶺南(nan)學(xue)報(bao)》。
1952年院校(xiao)調(diao)整后任中山大(da)學中文系教(jiao)授。
在(zai)大學里,容(rong)庚(geng)課余仍(reng)繼續從事古(gu)文字和古(gu)銅器(qi)(qi)的研(yan)(yan)究,著有(you)(you)(you)《甲骨文概況(kuang)》《殷周青銅器(qi)(qi)通論》《清代吉金書(shu)籍(ji)述評》。等。后來(lai)(lai)由(you)于南方有(you)(you)(you)關(guan)青銅器(qi)(qi)銘(ming)文的資料匱(kui)乏,《商(shang)周彝器(qi)(qi)通考》的改編工作(zuo)(zuo)遇到許多困難,不得不中(zhong)途停輟,于是(shi)他(ta)的研(yan)(yan)究興趣便轉(zhuan)移到書(shu)畫法帖(tie)上來(lai)(lai),主要著作(zuo)(zuo)有(you)(you)(you)《記(ji)竹譜十四種(zhong)》《倪瓚(zan)畫之著錄及其偽(wei)作(zuo)(zuo)》等。20世紀60年代以后,更把主要精力集中(zhong)到《叢帖(tie)目(mu)》《歷(li)代名畫著錄目(mu)》和《頌齋所(suo)藏(zang)所(suo)見(jian)書(shu)畫小記(ji)》這三(san)部大型(xing)工具書(shu)的輯述上面。
容庚(geng)是(shi)我(wo)國屈(qu)指可數的(de)(de)收藏家,其(qi)藏書以金石(shi)、叢帖最具特色,最為豐(feng)富。民國十(shi)八(ba)年(1929),郭沫若在日本(ben)研究文(wen)學(xue)和(he)古史的(de)(de)同時著(zhu)(zhu)手研究古文(wen)字,但苦于資料奇缺和(he)無人討論,便致函容庚(geng)求借書籍、金文(wen)拓片并討論學(xue)術問題。容庚(geng)如其(qi)所愿,連珍貴(gui)資料《殷(yin)墟(xu)書契前(qian)編(bian)》也遠道見假。郭氏著(zhu)(zhu)名(ming)的(de)(de)《甲(jia)骨文(wen)字研究》《殷(yin)周青(qing)銅器銘文(wen)研究》和(he)《兩周金文(wen)辭大系》得以順利成書,有賴于容庚(geng)的(de)(de)無私(si)幫助。
容庚畢(bi)生獻身于(yu)教育和(he)學(xue)術(shu)事業,為國家(jia)培(pei)養好幾代(dai)(dai)文(wen)字學(xue)、歷史學(xue)和(he)考(kao)古(gu)學(xue)的(de)(de)專門人(ren)才,留下了(le)極可(ke)寶貴的(de)(de)精神(shen)財富。新中(zhong)(zhong)國成立后,他將歷年(nian)所得的(de)(de)大批(pi)青銅器(qi),包括唯一存世的(de)(de)金(jin)書(shu)《欒書(shu)缶》等獻于(yu)國家(jia)。20世紀70年(nian)代(dai)(dai)又將珍藏(zang)的(de)(de)字畫、古(gu)董分批(pi)獻出,其中(zhong)(zhong)包括宋人(ren)《云(yun)山圖》及祝(zhu)枝山、倪元璐等人(ren)的(de)(de)宇(yu)畫。1980年(nian)更將1萬多(duo)冊(ce)古(gu)文(wen)字、金(jin)石、考(kao)古(gu)、書(shu)畫方面的(de)(de)書(shu)籍獻給(gei)中(zhong)(zhong)山大學(xue)圖書(shu)館,其中(zhong)(zhong)許(xu)多(duo)是難得的(de)(de)拓本(ben)和(he)罕見的(de)(de)珍品。
容庚生平正直,見不平事敢怒(nu)敢言(yan),故深(shen)為學者見重。
1983年于廣州病逝,終年89歲。其(qi)故居在中(zhong)山大(da)(da)學內有三處,第(di)一處是(shi)“文化大(da)(da)革命”前(qian)住(zhu)(zhu)的九(jiu)如堂,西南區(qu)1號;第(di)二處是(shi)“文化大(da)(da)革命”期(qi)間住(zhu)(zhu)的西南區(qu)教工(gong)宿舍75號二樓;最后(hou)居住(zhu)(zhu)的陳寅恪故宅,東(dong)南區(qu)1號,同一處所,容庚住(zhu)(zhu)二樓,商承祚住(zhu)(zhu)地下(xia)。
容(rong)庚先生(sheng)畢(bi)一生(sheng)之力,收藏(zang)(zang)了許(xu)多青銅器(qi),大約(yue)200器(qi)左右(you),大都(dou)在抗(kang)戰(zhan)前(qian)收藏(zang)(zang)的(de)。抗(kang)戰(zhan)勝利后南歸廣東直至解放,先生(sheng)幾乎沒有再(zai)收藏(zang)(zang)青銅器(qi)。除了轉讓給朋友及變賣(mai)外(wai),至將所藏(zang)(zang)捐獻(xian)給國(guo)家時,計有150余(yu)件(jian)(現分別藏(zang)(zang)于中國(guo)國(guo)家博物(wu)館和廣州博物(wu)館)。
容庚先生(sheng)收藏青銅(tong)(tong)器的原因,除職業、愛好之(zhi)外(wai),主(zhu)要(yao)是強烈的愛國(guo)感情所驅使。二三十年代,軍閥混戰,人民(min)生(sheng)活(huo)困苦,青銅(tong)(tong)器每有出土(tu),多被外(wai)國(guo)人所購(gou),流出海外(wai)。先生(sheng)對(dui)此十分痛(tong)心(xin)。先生(sheng)不(bu)遺余(yu)力(li)以盡保護國(guo)家文物之(zhi)責任。他所購(gou)青銅(tong)(tong)器,即使不(bu)能保存長久,也力(li)爭印(yin)成圖錄,供同好研究(jiu),傳播(bo)中華文化。
容庚先生(sheng)收藏的青(qing)銅(tong)(tong)器(qi)(qi)(qi)中(zhong),最負盛名的,是(shi)一(yi)件(jian)錯(cuo)金工藝的最早期實物(wu)——春秋中(zhong)期晉國大夫欒書(shu)所鑄的“欒書(shu)缶(fou)”。(現(xian)藏北京歷(li)史博物(wu)館(guan))。錯(cuo)金銅(tong)(tong)器(qi)(qi)(qi),以兵(bing)器(qi)(qi)(qi)居多,而銘文字數較少(shao)。“欒書(shu)缶(fou)”不僅是(shi)銅(tong)(tong)器(qi)(qi)(qi)所書(shu)的上乘,而且缶(fou)之器(qi)(qi)(qi)銘蓋(gai)銘中(zhong)共有48字之多。故(gu)容老對此器(qi)(qi)(qi)絕為珍愛。
金文續錄
作者名稱 容庚
作品時間 2011年7月
容庚(1894—1994),原名肇庚,字(zi)希白,號頌齋,廣東(dong)東(dong)莞人,我國(guo)當代著名的古文(wen)字(zi)學家(jia)(jia)、考古學家(jia)(jia)、書法篆刻家(jia)(jia)、書畫(hua)鑒賞家(jia)(jia)、收...
容(rong)庚學術著作全(quan)集:金(jin)文續編黛御(yu)
容(rong)庚學術著作(zuo)全集:金文(wen)續編
容庚學術著作全集:金文(wen)續編池柳
正版(ban) 金文續編--容(rong)庚學術著作全集 容(rong)庚 編著 中華書局
秦漢金文錄
作者名稱 容庚
作品時間 2011年7月(yue)
《秦漢金(jin)文(wen)錄(lu)》是2011年7中華書局出版的(de)圖書,作者是容庚。本書收錄(lu)了秦朝與漢朝的(de)大量金(jin)文(wen),注解詳細以(yi)供學者探討研究。
容庚學術著作全集:秦漢金文(wen)錄(lu)池柳
正版 秦漢金文錄--容(rong)(rong)庚(geng)學(xue)術著作全集(ji) 容(rong)(rong)庚(geng) 編著 中華書(shu)局
【正(zheng)版】秦(qin)漢金(jin)文錄--容(rong)庚學術著(zhu)作全集(ji) 容(rong)庚著(zhu) 中華(hua)書局 9787101080452
秦漢(han)金文錄--容(rong)庚學(xue)術著作全集 容(rong)庚 編著 中華書局【正版圖書·下單閱(yue)詳情公告】
秦漢(han)金文(wen)錄--容(rong)庚(geng)學術著作全(quan)集 容(rong)庚(geng)著 中(zhong)華書局(ju) 9787101080452
頌(song)齋吉金圖錄頌(song)齋吉金續錄海外吉金圖錄
作者名稱 容庚
作品時間 2011年(nian)7月
《頌齋吉(ji)金圖錄頌齋吉(ji)金續(xu)錄海外吉(ji)金圖錄》是2011年中華書局出版(ban)的圖書,作者是容庚。
頌齋吉金(jin)圖(tu)錄(lu)(lu) 頌齋吉金(jin)續錄(lu)(lu) 海(hai)外吉金(jin)圖(tu)錄(lu)(lu)--容(rong)庚學術著作全(quan)集【正(zheng)版書籍,暢(chang)讀優品】
頌齋(zhai)吉金(jin)圖錄 頌齋(zhai)吉金(jin)續錄 海外吉金(jin)圖錄--容(rong)庚學術(shu)著作全集容(rong)庚 編9787101080438
[舊書] 頌(song)齋吉金(jin)圖錄 頌(song)齋吉金(jin)續錄 海外吉金(jin)圖錄--容庚學術著作全集 容庚 編著 9787101080438 中華書局
頌(song)(song)齋(zhai)(zhai)吉(ji)金(jin)圖(tu)錄(lu) 頌(song)(song)齋(zhai)(zhai)吉(ji)金(jin)續錄(lu) 海(hai)外(wai)吉(ji)金(jin)圖(tu)錄(lu):頌(song)(song)齋(zhai)(zhai)吉(ji)金(jin)圖(tu)錄(lu)·頌(song)(song)齋(zhai)(zhai)吉(ji)金(jin)續錄(lu)·海(hai)外(wai)吉(ji)金(jin)圖(tu)錄(lu)
頌齋述林(lin)(精(jing))--容庚(geng)學術著作全集
作者名稱 容庚
作品(pin)時間(jian) 2012年1月1日
《頌齋述林(精)--容庚(geng)學術著作全集》是2012年中華(hua)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zhe)是容庚(geng)。
這位(wei)話不(bu)多(duo),甚至有些口吃(chi)的名教授,卻說過(guo)不(bu)少“名言”。
他(ta)有一(yi)句口頭(tou)禪:“把戲人人有,變(bian)法各(ge)不同”。以此來點撥自己的弟子(zi),做學問(wen)講究(jiu)的是變(bian)通,取法前人,但須(xu)求變(bian)。“文革”后期,一(yi)位(wei)“批(pi)(pi)林批(pi)(pi)孔”的干將(jiang)跑來勸容庚,讓(rang)他(ta)認清形(xing)勢,參加批(pi)(pi)判孔子(zi)。容庚答(da)曰:“我寧可去跳珠江,也不批(pi)(pi)判孔子(zi)。”
容庚在歷(li)次“運(yun)動(dong)”中(zhong)被揪住的(de)一個(ge)辮子是(shi)(shi)他曾說過的(de)一句(ju)話:“生(sheng)財有(you)大(da)道(dao),成名有(you)捷徑(jing)”。似乎(hu)相當(dang)敏(min)感(gan)的(de)前一句(ju),說的(de)其(qi)實是(shi)(shi)收藏的(de)經驗之談(tan)。容庚以一介書生(sheng)收藏青銅(tong)器(qi)和字(zi)畫(hua),資(zi)力不足,靠的(de)是(shi)(shi)眼力。他擅長辨別銅(tong)器(qi)字(zi)畫(hua)的(de)真偽,人家看走眼的(de),他就(jiu)以平(ping)價(jia)購入,再用10倍的(de)價(jia)錢賣(mai)出,此之謂“生(sheng)財有(you)大(da)道(dao)”。
容(rong)(rong)庚先生是我(wo)國(guo)著名的(de)古(gu)文(wen)(wen)學家和考古(gu)學家,在篆刻(ke)書法方面也有很(hen)深(shen)的(de)造詣。他一(yi)生著述甚豐,曾出版(ban)專著30余種,發(fa)表論(lun)文(wen)(wen)70多篇,其中《金(jin)文(wen)(wen)編》《商(shang)周(zhou)彝器通考》尤為海內外學術界推崇,成(cheng)為一(yi)代宗師。以下是容(rong)(rong)庚先生一(yi)生主(zhu)要的(de)著作。
1、1925年 《金文(wen)編》 貽(yi)安堂印(yin)行;
1939年 《金(jin)文編》 商務(wu)印書(shu)館;
1959年 《金(jin)文編》 科學出版(ban)社;
1985年 《金文(wen)編》 中華(hua)書局
2、1929年 《寶蘊樓彝器(qi)圖錄》 哈(ha)佛燕京學社
3、1931年 《秦(qin)漢(han)金文錄(lu)》 歷史語言研(yan)究所(石印)
4、1931年 《中國文字學(xue)形(xing)篇》 燕京大(da)學(xue)研究所(石印)
5、1931年 《中國文字學(xue)義篇》 燕京(jing)大學(xue)研究所(石印)
6、1934年(nian) 《武英(ying)殿彝器圖錄》 哈(ha)佛燕京(jing)學社(she)(影印(yin)本)
7、1935年 《金(jin)文(wen)續編》 商(shang)務印書(shu)館(石印本)
8、1935年(nian) 《古竟影(ying)》 燕京大學(影(ying)印本(ben))
9、1936年 《善齋(zhai)彝器圖錄(lu)》 哈佛燕(yan)京學社(影印本(ben))
10、1941年 《商(shang)周彝器通考》 哈佛燕京學社(she)(鉛印本)
11、1958年 《殷(yin)周青(qing)銅(tong)器(qi)通論》 科學(xue)出版社(與人合著)
12、1980年 《叢帖目(mu)》(一) 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13、1981年 《叢(cong)帖(tie)目》(二) 中華書局(ju)香港分局(ju)
14、1982年 《叢帖(tie)目》(三) 中(zhong)華書局香港分局
15、1986年 《叢帖目》(四) 中華書局(ju)香港分局(ju)
16、2004年 《頌齋書畫小(xiao)記》 廣東人(ren)民出版社
17、2006年 《容庚法(fa)書集》 中華書局(ju)
18、《雕蟲小(xiao)言》,一九(jiu)一九(jiu)年發表於《小(xiao)說月報》十卷三、四號
書目如下:
頌齋吉金(jin)(jin)圖錄(lu) 頌齋吉金(jin)(jin)續錄(lu) 海外吉金(jin)(jin)圖錄(lu)(精)
ISBN:978-7-101-08043-8 定價(jia):276.00元 專業分(fen)類:H
金文編(第三版批校本)(精)
ISBN:978-7-101-08051-3 定(ding)價:466.00元 專業(ye)分類:H
金文續錄(精)
ISBN:978-7-101-08044-5 定價:146.00元 專業分類:H
秦漢(han)金文錄(精)
ISBN:978-7-101-08045-2 定價:256.00元 專(zhuan)業分類(lei):H
金石學 古石刻零拾 簡體字典(精)
ISBN:978-7-101-08046-9 定價:96.00元 專業分(fen)類:H
中國(guo)文字學(xue)(精)
ISBN:978-7-101-08040-7 定價:88.00元 專業分(fen)類(lei):H
卜辭研究(精)
ISBN:978-7-101-08047-6 定(ding)價:98.00元 專業(ye)分類:H
殷契卜辭(精)
ISBN:978-7-101-08048-3 定價:136.00元 專業分類:H
殷周青銅器通論(lun)(精)
ISBN:978-7-101-08049-0 定價:88.00元 專業分類:H
商周彝器通考(精)
ISBN:978-7-101-08050-6 定價:360.00元 專業分類:H
善齋彝(yi)器圖錄 西清彝(yi)器拾遺(yi)(精)
ISBN:978-7-101-08041-4 定價:186.00元 專業分類:H
寶蘊樓彝器圖錄(lu) 武英殿彝器圖錄(lu)(精)
ISBN:978-7-101-08042-1 定價:198.00元(yuan) 專業分類:H
頌齋(zhai)書畫小(xiao)記(精)
ISBN:978-7-101-08039-1 定價:336.00元(yuan) 專業分類(lei):J
頌(song)齋書畫錄 伏廬書畫錄 歷代(dai)著錄畫目續編(精)
ISBN:978-7-101-08038-4 定(ding)價:180.00元 專業分類:J
叢貼目(精)
ISBN:978-7-101-08037-7 定價:480.00元(yuan) 專(zhuan)業分(fen)類:J
頌齋述林(精)
ISBN:978-7-101-08036-0 定價:336.00元 專業分類:H
他的成名(ming)作為《金文(wen)編》《商周彝器通考》《金文(wen)編》(貽安堂(tang),1925年(nian)(nian);香港商務印書館1939年(nian)(nian)出修訂本;科學出版社,1959年(nian)(nian)出增訂本)。
《金文(wen)(wen)(wen)編(bian)》這是(shi)繼吳大(da)澄的《說文(wen)(wen)(wen)古籀補》之后的第一(yi)部金文(wen)(wen)(wen)大(da)字(zi)(zi)典(dian),是(shi)古文(wen)(wen)(wen)字(zi)(zi)研究者必備的工具書之一(yi)。
1935年,又集秦漢金(jin)文而撰成《金(jin)文續編》。
1959年(nian)出版(ban)的(de)增訂本《金文(wen)編》,據歷代(dai)出土的(de)青銅(tong)器(qi)三千多件的(de)銘(ming)文(wen),共收字18000多。商周秦漢銅(tong)器(qi)銘(ming)文(wen)中(zhong)已識(shi)與未(wei)識(shi)者(zhe),從中(zhong)可盡(jin)覽無遺。這是一部相(xiang)當完備的(de)金文(wen)字典。
《商周彝器通(tong)考》(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1941年)是他的另外一(yi)部重要著作。
這是(shi)一部(bu)關于(yu)商周青銅器(qi)的綜合性專著。分上下兩(liang)編。上編是(shi)通論(lun),
詳述青銅(tong)器的(de)基本理論與(yu)基本知識,分15章。
下編是(shi)分論(lun),將青銅器按用途(tu)分為4大類(lei)。全(quan)書共30多萬(wan)字,附(fu)圖500幅,征引詳(xiang)博(bo),考(kao)據詳(xiang)備審(shen)核(he),堪稱材料宏富、圖文并茂。
這是(shi)一部(bu)對青(qing)銅(tong)器進(jin)行系統(tong)的(de)理論闡釋并加以科(ke)學分類的(de)著作,是(shi)研究青(qing)銅(tong)器的(de)重(zhong)要參考書。在這方面他還著有《殷周(zhou)青(qing)銅(tong)器通論》(合作,科(ke)學出(chu)版(ban)社(she),1958年)。
他(ta)精(jing)于鑒定青銅器,經多年(nian)積(ji)累,他(ta)編印了不少(shao)青銅器圖(tu)錄,如《寶蘊樓彝器圖(tu)錄》(1929年(nian))、《秦漢金(jin)文(wen)錄》(1931年(nian))、《頌(song)齋吉金(jin)圖(tu)錄》(1934年(nian))、《武英(ying)殿(dian)彝器圖(tu)錄》(1934年(nian))、《海(hai)外吉金(jin)圖(tu)錄》(1935年(nian))、《善齋彝器圖(tu)錄》(1936年(nian))、《秦公鐘簋之(zhi)年(nian)代》(1937年(nian))、《蘭亭集刊十種》(1939年(nian))等。
其中《武英(ying)殿彝(yi)器圖錄》開創了印銅(tong)器花(hua)紋(wen)的先例,為花(hua)紋(wen)形式的研(yan)究提供(gong)了很有價值的參考(kao)資料。
《善齋彝器(qi)圖錄(lu)》所編(bian)的是劉體智收藏(zang)的青銅器(qi)。《海外吉金圖錄(lu)》所編(bian)為日本所藏(zang)銅器(qi)。這為國內學者提供了(le)流(liu)失海外的銅器(qi)資料,很有意義。
在書畫(hua)碑帖(tie)研(yan)究(jiu)方(fang)面,他著有(you)《伏廬書畫(hua)錄(lu)》(1936年)、《漢(han)梁武祠畫(hua)像錄(lu)》(1936年)等多部著作。為(wei)中(zhong)國(guo)文學史上添了光輝的一筆。
有人(ren)曾在(zai)批斗大會上揭發容(rong)庚,說(shuo)(shuo)他在(zai)解放前把(ba)貴重文物(wu)賣給美國(guo)(guo)人(ren)。他老老實實地回答說(shuo)(shuo):“有!那(nei)個鼎是假的,我是把(ba)假古董賣給美國(guo)(guo)人(ren)了(le)。”此言(yan)一(yi)出口(kou),那(nei)幫人(ren)先是愣了(le)一(yi)下,然后哄堂大笑,對他的批斗也就進行不(bu)下去了(le)。
曾(ceng)憲(xian)通(tong)感慨容(rong)先(xian)生的(de)(de)耿直,在(zai)那(nei)么多的(de)(de)“運動”中(zhong),他總(zong)是(shi)怎么想就怎么說(shuo)。容(rong)庚曾(ceng)對(dui)曾(ceng)憲(xian)通(tong)說(shuo)過:“我說(shuo)的(de)(de)話(hua),是(shi)人人心中(zhong)所(suo)有,人人口中(zhong)所(suo)無。”回想起先(xian)生的(de)(de)言論,曾(ceng)憲(xian)通(tong)笑道:“其實他的(de)(de)言論早夠‘右派’了,只(zhi)是(shi)被‘保(bao)’了下(xia)來。他倒好,還一個(ge)(ge)勁兒跑(pao)到中(zhong)文(wen)系黨(dang)委去為‘右派’教師說(shuo)情,說(shuo)這個(ge)(ge)不應該是(shi)‘右派’,那(nei)個(ge)(ge)不應該是(shi)‘右派’,說(shuo)得黨(dang)委書記(ji)沒辦法,只(zhi)得威脅他,‘你都(dou)自身難保(bao)了,還管(guan)別人’。”“文(wen)革”中(zhong)貼容(rong)庚的(de)(de)大字報,說(shuo)是(shi)要(yao)斬“野(ye)馬”,砸(za)爛“鬼鎖(suo)”。曾(ceng)憲(xian)通(tong)介紹(shao),此話(hua)的(de)(de)出處(chu)是(shi)容(rong)庚在(zai)上(shang)世紀(ji)50年(nian)代所(suo)寫的(de)(de)入黨(dang)申請書,其中(zhong)有“我是(shi)野(ye)馬,是(shi)鬼鎖(suo),是(shi)一個(ge)(ge)自由知(zhi)識分子,需要(yao)一個(ge)(ge)緊箍(gu)咒,需要(yao)黨(dang)的(de)(de)鐵(tie)一般的(de)(de)紀(ji)律來約束自己”之言。
其實,“野馬”、“鬼鎖”之語,正(zheng)反(fan)映了容(rong)庚不愿接受羈絆的內心(xin)世(shi)界。
容庚(geng)(geng)甚(shen)至和本系另一位教授比(bi)賽誰(shui)先(xian)入黨(dang)(dang)。他聲(sheng)稱:“你(ni)(ni)是(shi)講(jiang)政治第一,我是(shi)講(jiang)業務第一,看咱倆誰(shui)先(xian)入黨(dang)(dang)。”最終(zhong),講(jiang)究業務第一的容庚(geng)(geng),入黨(dang)(dang)申請(qing)自然沒(mei)被批(pi)準。“文革”結束后給教授們(men)平反,于是(shi)乎“容庚(geng)(geng)先(xian)生其實是(shi)一個很好的人”等話(hua)甚(shen)為流行。誰(shui)知他不領情,一本正(zheng)經地(di)說(shuo):“過(guo)去你(ni)(ni)們(men)批(pi)判的容庚(geng)(geng),實際上沒(mei)那么壞;現(xian)在你(ni)(ni)們(men)說(shuo)好的容庚(geng)(geng),實際上也沒(mei)那么好。”
上世紀60年(nian)代初,為了修訂自己早年(nian)的名(ming)著(zhu)《商周彝器通(tong)考》,容庚和曾憲(xian)通(tong)等人跑(pao)了全國不少(shao)地方。每到一(yi)地,他(ta)們需要拿著(zhu)黨內(nei)“文膽(dan)”康(kang)生親筆開具的介紹(shao)信,先(xian)去拜訪宣傳部(bu)。
容庚習慣的開(kai)場白是(shi):“我(wo)(wo)們(men)(men)到(dao)黨(dang)部來報(bao)到(dao)。”這(zhe)可是(shi)一(yi)個(ge)不小的“政治錯誤”。曾(ceng)憲通(tong)一(yi)再提醒他(ta)千萬不要這(zhe)么講(jiang)(jiang),他(ta)總是(shi)很(hen)認真地說:“是(shi)嗎?哦,那好,我(wo)(wo)不講(jiang)(jiang)了。”結果每次一(yi)進(jin)辦公室(shi),他(ta)還是(shi)脫口而出:“我(wo)(wo)們(men)(men)到(dao)黨(dang)部來報(bao)到(dao)。”最后無奈(nai),只好不去(qu)拜訪了。“他(ta)根本就不懂這(zhe)些(xie)。”曾(ceng)憲通(tong)笑言,“他(ta)以(yi)為都是(shi)‘黨(dang)部’,根本就分不清解放前(qian)后那些(xie)微妙的稱(cheng)謂變化。”
魯迅(xun)曾有一(yi)篇軼文(wen),“文(wen)革”中在廣州(zhou)被發現。他為了諷刺與自己(ji)素(su)來(lai)不和的(de)顧頡剛,說中山大學已經聘了一(yi)個口(kou)(kou)吃的(de)顧頡剛,又(you)打算(suan)聘請同樣(yang)口(kou)(kou)吃的(de)容庚,難道中大喜歡口(kou)(kou)吃?
中山大學中文(wen)系教授曾憲通(tong)當年長(chang)期擔任容庚的助教,被視(shi)為容先生(sheng)的“大弟(di)子”。他告訴記(ji)者,容先生(sheng)確實有一點兒(er)口(kou)吃,不過并不嚴重(zhong)。
在(zai)曾憲通的(de)記憶(yi)里,容先生(sheng)(sheng)話不多,不屬于滔滔不絕善言(yan)辭那種學者。他上課,總是(shi)用白布巾裹著幾部(bu)線裝書,在(zai)講(jiang)桌上打開,轉身在(zai)黑(hei)板上寫一(yi)個古字,站在(zai)一(yi)旁,問臺下這是(shi)什(shen)么字,然后根(gen)據(ju)學生(sheng)(sheng)的(de)回答,引經據(ju)典加以(yi)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