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了小學,就隨(sui)哥哥外(wai)出打(da)工。
1947年,考入上海(hai)交通(tong)中學。
1949年,被學(xue)校送到青年文工團組織(zhi)的訓練班學(xue)習樂理、作(zuo)曲(qu)和指(zhi)揮,從(cong)此,邁上了(le)音樂之路。
1953年(nian),隨陳(chen)銘志學習(xi)作(zuo)曲(qu)理論,并在上(shang)海工人文化宮音樂(le)創作(zuo)班學習(xi)作(zuo)曲(qu),在上(shang)海音樂(le)學院夜(ye)大學學習(xi)鋼琴(qin)。
1954年(nian)(nian)—1959年(nian)(nian),任靜安區中心小學(xue)教師。這期間,先后參加(jia)了(le)工人業余(yu)創作班和上海音樂(le)學(xue)院夜大(da)學(xue)的學(xue)習,并發表了(le)混聲合(he)唱《來聽情(qing)人唱山(shan)歌》等音樂(le)作品。
1959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丁善德。
1964年,大學畢業(ye)后加入中(zhong)央(yang)樂團創作組,從(cong)事(shi)音樂創作。
1973年,為(wei)(wei)電(dian)影(ying)(ying)《海霞》創(chuang)(chuang)(chuang)作(zuo)(zuo)(zuo)(zuo)插曲《漁家姑娘(niang)在海邊(bian)》;隨后,為(wei)(wei)電(dian)影(ying)(ying)《黑三角》創(chuang)(chuang)(chuang)作(zuo)(zuo)(zuo)(zuo)主題曲《邊(bian)疆的泉水(shui)清又(you)純》,為(wei)(wei)電(dian)影(ying)(ying)《小花》創(chuang)(chuang)(chuang)作(zuo)(zuo)(zuo)(zuo)歌(ge)曲《妹妹找哥(ge)淚花流》、為(wei)(wei)電(dian)影(ying)(ying)《櫻》創(chuang)(chuang)(chuang)作(zuo)(zuo)(zuo)(zuo)歌(ge)曲《媽(ma)媽(ma)看看我吧》、為(wei)(wei)電(dian)影(ying)(ying)《淚痕》創(chuang)(chuang)(chuang)作(zuo)(zuo)(zuo)(zuo)歌(ge)曲《心中的玫瑰》、為(wei)(wei)電(dian)影(ying)(ying)《第(di)二次握(wo)手》創(chuang)(chuang)(chuang)作(zuo)(zuo)(zuo)(zuo)歌(ge)曲《祖國春常在》。
1987年,創辦了中國音樂(le)學(xue)院,走出(chu)了年輕一輩歌(ge)手(shou),如孫浩、李殊、胡曉晴等(deng)。
1988年,創辦中(zhong)國(guo)輕音(yin)樂協會,后(hou)又主(zhu)編(bian)《音(yin)樂生活報》。
1984年(nian),與(yu)詞作(zuo)家喬羽感(gan)合作(zuo)歌曲(qu)《難忘今宵》,至今仍在(zai)春節晚會的最后時分響(xiang)起。
1997年12月5日(ri),去(qu)世(shi)。
器樂作品
1961年,鋼琴作(zuo)曲(qu)《墾荒作(zuo)曲(qu)》
1962年(nian),單簧管協奏曲《天山之(zhi)春》
1962年,弦(xian)樂五重(zhong)奏《秦娘美(mei)》
1964年,小提琴協奏曲《農村新歌(ge)》
1975年(nian),交響(xiang)樂《憶先烈》
1977年,《海霞組曲》
1983年(nian),《沙鷗組曲》
1983年(nian),長(chang)笛協奏曲《與(yu)海的(de)對話》
1984年,琵琶(pa)協奏曲(qu)《霸(ba)王卸(xie)甲》
1984年,管(guan)弦樂《小(xiao)詩》
小型器樂作品
《牧(mu)歌》《快樂的啰嗦》《南海漁歌》《孔雀迎春》《鋼琴賦(fu)格曲(qu)三(san)首》等(deng)。
舞劇
1983年(nian),為趙青譜寫(xie)舞曲《海霞(xia)》
1984年,為陳愛蓮譜寫舞劇《神女峰》合唱
1975年(nian),執筆《重上井岡(gang)山》
1975年,祝中日(ri)恢復建交譜寫《沁園春》
1976年(nian),創作《石(shi)油戰歌》
1978年,創作清唱詩《尹靈芝》
藝術歌曲
1985年,《送一數(shu)桃花(hua)寄給(gei)你》中央電視臺(tai)
1986年(nian),《面(mian)對未來(lai)走向世界(jie)》中(zhong)央電視臺
電影、電視、廣播劇、音樂作品
《海(hai)(hai)霞》、《小花》、《沙鷗》、《櫻》、《知(zhi)音》、《被愛(ai)情遺忘的角(jiao)落》、《有一個青年》、《諸葛亮》、《第二次握(wo)手(shou)》、《紅(hong)衣少女》、《紅(hong)綠燈(deng)》、《前線行(xing)》、《黑三(san)角(jiao)》、《小海(hai)(hai)》、《劫(jie)持》、《烽火僑(qiao)女》、《西廂記》、《孔子》、《旅程》、《經理室的空(kong)座(zuo)位(wei)》、《包氏(shi)父(fu)子》、《安娜(na)和她的情人們》、《九流局長(chang)》、《招財進(jin)寶》等(deng)
歌曲作品
《杜鵑(juan)啊杜鵑(juan)》、《可愛的(de)(de)杜鵑(juan)》、《祖國啊我父(fu)母(mu)之(zhi)邦(bang)》、《怎能(neng)忘(wang)懷》、《北(bei)京(jing)倒(dao)記時》、《你像三(san)(san)月(yue)的(de)(de)水》、《炎(yan)黃(huang)三(san)(san)帝》、《呼(hu)喚》、《或許(xu)是一個美麗的(de)(de)錯》、《大家(jia)是朋友(you)》、《派出所長》、《敬愛的(de)(de)周總理》、《相逢在心愛的(de)(de)北(bei)京(jing)》、《森林與(yu)大象》、《祖國紅梅(mei)正盛開》、《玫瑰花、友(you)誼花》、《僑鄉美》、《鳥兒(er)斷翅怎能(neng)飛(fei)》等
1979年,獲文化部(bu)建國三(san)(san)十周年獻(xian)禮優(you)秀曲目(mu)創作一、二、三(san)(san)等獎(jiang)。《妹妹找(zhao)哥淚花流》、《絨花》、《青春啊(a)青春》、《邊疆的(de)泉水清又(you)純》
1980年,獲“百花獎”電影最佳音樂獎。《小花》
1982年,獲中國音協、上海文匯報等單位頒發(fa)的優秀(xiu)群眾歌曲(qu)獎(jiang)。《西馬姑娘》
1983年(nian),獲首(shou)屆(jie)中(zhong)國人(ren)民解放(fang)軍文(wen)藝(yi)獎(jiang)。《邊疆的泉水(shui)清(qing)又(you)純》
1984年(nian),獲林業部頒發的(de)“綠(lv)葉(xie)獎(jiang)”一等獎(jiang)。《森林與大象(xiang)》
1985年,獲上海市文(wen)化局頒發的優秀通(tong)俗歌曲一、二等獎。《紅燈綠(lv)燈》、《難(nan)忘(wang)今宵》
1986年,獲當(dang)代青年喜愛的歌曲獎。《知音》
1986年,獲(huo)“晨鐘獎”。《難忘(wang)今宵》《閃閃的珍(zhen)珠(zhu)》
1992年,獲“新作、新人(ren)”金獎。《把愛埋進情懷》
1996年,獲“華聲杯”特(te)等大(da)獎。《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