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
老子(生卒年不詳),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籍貫多有爭議,《史記》等記載老子出生于楚國或陳國。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詳細
2.吉鴻昌
吉鴻昌(1895年10月18日-1934年11月24日),原名吉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溝人。抗日英雄,愛國將領。1913年入馮玉祥部,從士兵遞升至軍長,驍勇善戰。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3.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
4.吳廣
吳廣(?-公元前208年),字叔,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周口著名歷史人物。秦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作為屯長押解犯人戍守漁陽郡。行至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坐罪當死。于是,帶領戍卒起義,提出“伐無道,誅暴秦”口號,擁立陳涉為將軍,自領都尉,借用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反抗秦朝。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帶兵圍攻滎陽,屢攻不下,為部將田臧所害。
詳細
5.袁紹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縣)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的兒子。袁紹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初平元年(190年),擔任關東聯軍首領,帶兵討伐董卓,自號車騎將軍。勵精圖治,先后占據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區,統一河北地區,交好北方少數民族,勢力達到頂點。建安五年(200年),發動官渡之戰,兵敗于曹操。
6.黃霸
黃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周口十大歷史名人之一。西漢時期名臣,官至丞相。少有大志,攻讀法律之學,一生經歷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漢武帝末年,捐官出仕,授侍郎謁者,候補左馮翊。遷河東均輸長,清正廉潔。授河南丞,吏民愛敬。轉廷尉正,執法嚴明。遷揚州刺史,治績卓著。遷京兆尹,轉潁川太守,文治有方。拜丞相長史、太子太傅,擢為御史大夫。
詳細
7.袁安
袁安(?-92年4月9日),字邵公(一作召公),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東漢名臣。自少承襲家學,研習《孟氏易》。初任汝陽縣功曹,后以孝廉獲舉,升為陰平縣長、任城縣令。他御下極嚴,能使官民畏愛。漢明帝時,屢遷為楚郡太守、河南尹,政號嚴明,斷獄公平。在京畿十余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后歷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職。袁安的后代(汝南袁氏)繁榮興盛,與弘農楊氏并為東漢“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
8.謝安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周口歷史上有名的人。東晉時期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堂弟。謝安出身陳郡謝氏,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閑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于晉室利益。齊人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
詳細
9.謝玄
謝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名將、軍事家。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的侄子。謝玄出身陳郡謝氏,有經國才略,善于治軍,起家大司馬桓溫部將。太元九年(384年),乘勝開拓中原,先后收復了河南、山東、陜西南部等地區,因病改任左將軍、會稽內史。太元十三年(388年),謝玄病逝,時年四十六歲,朝廷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獻武”。
詳細
10.應劭
應劭(約153年-196年),字仲遠,一作仲瑗,汝南郡南頓縣(今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南頓鎮)人,東漢末年著名學者,司隸校尉應奉之子。“少篤學,博覽多聞”,成年之后,由郡舉薦為孝廉,漢靈帝熹平二年(173年)為郎,辟車騎將軍何苗掾,又為蕭令。中平二年(185年),建議采用互市辦法,治理邊事。主要作品有《漢官儀》《風俗通義》《風俗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