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廈門十大著名道觀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Jane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廈門太清宮
太清宮位于廈門濱海街道曾厝垵村曾山。背山面海,兩邊山體環抱,宛若仙境。曾山天后宮始建于明朝,曾香火鼎盛,規模宏大,時有道士隱居此山潛修內丹。現在太清宮用地面積7225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積1886平方米,建有主殿齋盛樓、元辰洞、呂祖洞,齋堂、客房、以及擬建的三清殿、玉皇殿等道教活動場所配套建筑。主建筑物遵循五行八卦方位的布局格式,外墻體采用黃色主色調,體現道教崇尚中黃的理念。依照道教儀規供奉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天皇大帝、斗姆元君、媽祖、呂祖等道教神明,以勸善為本,修道為用。 如今的太清宮為廈門主要的道教活動場所之一。
02
廈門種德宮
種德宮,最初坐落于廈門鼓浪嶼西部雞母山向北延伸支脈西麓坡地瀕臨小河處,背山面海,信眾稱為大道公庵。以后庵未知何故停止祀奉大道公活動,故稱其庵為舊庵;稱庵前之河為舊庵河。據傳說大道公神像被請進種德宮祀奉的年代,大約是在明成化年間。種德宮是一座三門二進殿宇,宮后及宮右另筑護厝,整座宮宇掩映于古榕樹下,環境幽靜,總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正中大門頂石梁橫刻:“保生大帝”四字。
03
廈門朝元(yuan)觀
朝元觀位于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小西門外,三殿兩廡,是同安歷史較早、規模較大的道教宮觀。《縣志》載為南宋謝圖南創建,實乃建于盛唐,從現存《永樂碑記》和嘉靖石楹聯“拓地遙傳七百年”之句即可推定,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歷史。李唐王朝立道教為國教,尊老子為始祖,令天下州縣立宮祀三清道祖,故同安朝元觀始創于盛唐,于史有據,又有永樂石碑記載為證,可以確認。
04
廈門(men)東岳行宮
過“鳳山鐘秀”一路向前,就到了同安東岳行宮,《長興州修建東岳行宮記》:“東岳行宮者,泰山主神之別祠也。自唐封禪始,郡縣成有之。”據《同安縣志》載:“唐薛令之建東岳行宮”。 行宮主祀供奉東岳仁圣太帝,龕前配祀甘羅、姜尚、范增、石崇、彭祖、顏回“六不足”神像。同安東岳行宮為近年重建,規模宏大,有前、中、后三大殿,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氣勢不凡。宮后大榕樹,參天蔽日,掩映著紅瓦高墻,如仙境一般。
05
廈門朝宗宮
朝宗宮坐落于美麗的鷺江之濱,肇祀于南明永歷十六年(1662),主奉“天上圣母”。朝宗宮現供奉三尊媽祖神像:“祖媽”為朝宗宮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媽祖神像,高13公分,為歷代相傳,上世紀五十年代殿宇坍塌后,幸得前主持莊樓母女保護,延續朝宗宮香火;“出巡媽”高44公分,為復建朝宗宮時所雕,在“海巡”或“巡安”中方請出神龕。2013年由住持林招治道長迎請赴臺恭與“世界媽祖會北港”盛會;“謁祖媽”,亦為朝宗宮復建時雕塑,軟身,坐姿,高138公分,端坐于朝宗宮正殿神龕中,僅朝宗宮赴祖廟謁祖時方迎出朝宗宮。其容慈眉善目、母儀天下,栩栩如生,今人陳明光先生贊詩曰:復活默娘還,圣廟開顏......
06
廈門(men)朝天宮
朝天宮又名上宮,在廈門城西門外,祀天后。據傳施瑯平臺灣時軍中缺水,向天后祈禱后得泉。施瑯凱旋后捐俸銀重建。該宮到底建于何時,已難以確考,但在施瑯往來臺廈的時候它早已存在,因為他是在祭禱有靈應的時候“捐俸重建”的。據專家考證,清代以來,該宮除了奉祀天妃之外,還供奉三清道祖、玉皇大帝、斗姥元君、三官大帝、王母娘娘、慈航真人、關圣帝君、財幣真君、文昌帝君、玄天上帝、張天師、保生大帝、黃大仙、太陽星君、太陰星君、周元帥、劉元帥、六十元辰、城隍爺、褔德正神、文武判官、山神虎爺等道教神明。1959年,該宮因為臺風襲擊而破損。1979年在故宮路62號重修,現登記為道教活動場所。
07
廈門瑤(yao)江大元(yuan)殿
在同安西柯鎮瑤頭村,原名“延福堂”,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清康熙年間,施瑯曾屯兵瑤江。據《同安縣志》及民間傳說,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瑯揮師復臺前,曾在延福堂許愿:如此行得捷,當重修廟宇。施瑯平定臺灣第二年,即捐資還愿,并擴建到三殿。因閩南話“臺灣”與“大元”諧音,為紀念施瑯功德,遂改名“大元殿”。施瑯在擴建廟宇時曾奏請康 熙,得敕封大元殿為“同一武當”,并從武當山迎回玄帝香爐一封,從而結束當地居民往武當山進香的歷史。大元殿具有明清兩代古建筑特征,為磚木石結構,面闊五間,三進,寬15.87米,深43.8米,大殿至今基本保留施瑯擴建后的原狀。瑤江大元殿香火旺盛,金門臺灣都有分爐。
08
廈門石兜真(zhen)德殿
石兜真德殿坐落于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頂許村石星社,該殿系吳夲后裔修建,明朝中葉,原埭溪內吳氏一世祖吳學德背著祖爺保生大帝的神身舉家遷到埭溪內石兜定居,并修建一座廟宇供奉保生大帝。1958年,因修建坂頭水庫,真德殿遷至石星村現址。該殿于1997年被集美區政府批準為對外開放民間信仰點,并成立管委會。據介紹,真德殿是一個具有特色的神廟,白礁為“祖宮”,青礁為“東宮”,是由保生大帝后裔修建并管理的慈濟宮。
09
廈門金炳炎帝殿
廈門翔安新圩鎮金柄村美林路南,有座炎帝殿,原名介谷殿,又名仙祖宮,以殿內供奉的宋代用“烏沉香木”雕刻的神農炎帝(亦稱仙祖)塑像而得名,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廟。金柄炎帝殿乃黃姓先人創建于北宋乾亨三年(981年),殿中供奉黃氏族人世世代代的當境佛、保護神炎帝神農氏,廟址原在金柄溪畔,明隆慶三年(1569年)遭洪水沖毀,萬歷九年(1581年)遷建于今址,并由名儒黃文炤立“重興介谷殿碑記”,后歷代屢有修葺。文革中,因炎帝殿久負盛名,也曾遭淪為廢墟之危,但鄉民想方設法,將宮廟改為生產隊倉庫,從而躲過一劫。改革開放后,由于年代久遠舊廟傾頹,鄉民信眾慨然捐資重修,“分八功之水為巨川合,聚千燈之光混成一色 ”,耗資40余萬元,終成現在規模。
10
廈門三(san)官道院
官道院坐落于東坪山上的龍虎北路41號,梅海嶺往東坪山路走1.3公里。三官道院羅開理事介紹說,早在明清之際,“三官大帝”已經成為廈門民間道教重要朝拜對象。廈門三官道院歷史悠久,明朝弘治年間,廈門就建有三官宮,位于現在的思明區龍虎北路區域,系廈門較早的道教大型宮廟之一。后來,廈門三官道院逐漸衰弱。2014年,廈門市道教協會會長郭漢文組織宗教界、文化界以及社會各界的力量,對三官道院進行了恢復重建。
加(jia)載更多

廈門十大道(dao)觀(guan)排行(xing)榜,主要依據廈門道(dao)觀(guan)的歷史、宮觀(guan)文(wen)(wen)化、規(gui)模、建筑布局(ju)、文(wen)(wen)物遺存等因素進行(xing)篩(shai)選,結合道(dao)觀(guan)在各(ge)大相關平臺網站 (攜程、去哪兒、途牛,飛豬(zhu),同(tong)程、百(bai)度)的口碑(bei)評價,公眾知名度, 網絡關注指數等(deng)情況,并(bing)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pai)行榜/榜單進行推薦,榜單僅(jin)供參考(kao),希望對您想要了解廈門有哪些道(dao)觀能有所幫助。如有疑問,歡(huan)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wei)注冊(ce)用(yong)(yong)戶(hu)提(ti)供信(xin)息存(cun)儲空(kong)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ti)供”的(de)文章(zhang)/文字(zi)均是注冊(ce)用(yong)(yong)戶(hu)自主發布上(shang)傳(chuan),不代表本站(zhan)觀(guan)點,版權歸原作(zuo)者(zhe)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xin)息、錯(cuo)誤(wu)信(xin)息或(huo)任何問(wen)題,請及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di)一(yi)時(shi)間刪除或(huo)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guan)信息(xi)的(de)知識產權(quan)(quan)歸網站方所有(you)(包(bao)括但(dan)不限(xian)于(yu)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zuo)權(quan)(quan)、商標權(quan)(quan)、為用戶提供的(de)商業信息(xi)等),非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shi)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2645個品牌入駐 更新520962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573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8621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