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利比亞發生(sheng)了一場(chang)重大的(de)政(zheng)治和軍(jun)事危(wei)機,導致了第二次(ci)內戰(zhan)的(de)爆(bao)發。
這(zhe)場危(wei)機由兩個主要事件引(yin)發:
一(yi)個是(shi)(shi)利(li)比亞前將(jiang)軍(jun)哈(ha)利(li)法(fa)·哈(ha)夫塔爾發動了(le)一(yi)場名為“尊嚴”的軍(jun)事行(xing)動,以清(qing)除(chu)班加西和其他城市的“恐怖分(fen)子(zi)”組織,主要是(shi)(shi)指伊斯蘭教法(fa)虔(qian)信者(zhe),這是(shi)(shi)一(yi)個激進的伊斯蘭武裝團(tuan)體,被美國指定為恐怖組織。
哈夫(fu)塔爾聲稱他代表了利比亞人(ren)民的意愿,要求結束全國(guo)過(guo)渡委員會的統(tong)治(zhi),并建立一個新(xin)的政治(zhi)秩序。
一些世俗派政(zheng)黨(dang)、部落(luo)、民兵和國(guo)家軍隊支持(chi)哈夫塔爾,尤(you)其是來自托布魯克、津坦和沃什法納等地區的力(li)量(liang)。
另一個是“利比亞(ya)黎明”行(xing)(xing)動(dong),這是對“尊(zun)嚴”行(xing)(xing)動(dong)的反(fan)應。
一些伊斯蘭(lan)派(pai)政黨、民(min)兵和城市(shi)組成反(fan)對派(pai)聯盟,發動了這(zhe)場軍事行動,以奪取首都的黎波里,并阻止新選出的國民(min)代表大會就(jiu)職(zhi)。
這個聯(lian)盟(meng)被稱為“利比(bi)亞黎明(ming)”,包括來自米蘇拉(la)塔、扎維耶、加里(li)昂等(deng)地區的(de)力(li)量,以(yi)及(ji)班加西(xi)革命者(zhe)協商會議,這是一個由伊斯蘭武裝團體組成(cheng)的(de)聯(lian)盟(meng)。
這(zhe)兩個(ge)事件(jian)導(dao)致利(li)比亞在政(zheng)治(zhi)上完(wan)全分裂為兩個(ge)對立的政(zheng)府(fu)和議會。
一邊(bian)是托布魯克政(zheng)府,這個政(zheng)府由利比亞國民代(dai)表大(da)會(hui)任命,并得(de)到哈夫塔爾及其支持者的擁護(hu),它在(zai)2014年6月(yue)的選舉中贏得(de)了(le)多數席位。
另一邊是的黎波里政府(fu),這(zhe)個政府(fu)由大(da)國(guo)民(min)議會重建,并(bing)得(de)到“利(li)比亞(ya)黎明”及(ji)其支持者的擁(yong)護。它拒絕(jue)承認利(li)比亞(ya)國(guo)民(min)代(dai)表大(da)會的合法(fa)性,并(bing)聲稱自己是利(li)比亞(ya)唯一的合法(fa)代(dai)表。
兩個(ge)政府(fu)之間(jian)的對抗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jian)達到高(gao)潮,導致了一系列的軍(jun)事(shi)和(he)政治博弈。
哈夫(fu)塔(ta)爾(er)發(fa)動(dong)(dong)“尊嚴”行動(dong)(dong)的(de)起點是班加西之戰(zhan),經過兩年多的(de)激烈(lie)戰(zhan)斗,哈夫(fu)塔(ta)爾(er)最終在(zai)2017年7月(yue)宣布(bu)了(le)班加西的(de)解放。
“利比(bi)亞黎明”行動(dong)的目標(biao)則是(shi)(shi)的黎波(bo)里(li),該(gai)地(di)是(shi)(shi)利比(bi)亞的首(shou)都和(he)最大城(cheng)市。為了(le)控(kong)制這個(ge)政治中心,“利比(bi)亞黎明”和(he)哈夫(fu)塔爾支持(chi)者(zhe)打(da)響(xiang)了(le)的黎波(bo)里(li)之戰。
經過幾個月(yue)的(de)激烈戰斗(dou),“利比亞黎(li)明”最終在2014年11月(yue)占領(ling)了(le)黎(li)波(bo)里,并迫(po)使國民代表大會遷往(wang)托布魯克。
然而,“利比亞黎明”內部也存在著分歧和(he)沖突,導(dao)致一些武裝團體的脫(tuo)離(li)和(he)變換立場。
另(ling)外,作為利(li)比亞最重(zhong)要(yao)的(de)(de)經濟(ji)資(zi)源和(he)收入(ru)來源,石油也是(shi)內戰(zhan)各方爭奪的(de)(de)焦(jiao)點。利(li)比亞的(de)(de)主要(yao)石油設施分布在西部、中部和(he)東部地區,其中最大的(de)(de)石油港口是(shi)錫德拉、拉斯蘭(lan)努(nu)夫(fu)、布雷加和(he)扎維耶(ye)。
自2014年以來(lai),這些石油港口一直是哈夫塔(ta)爾和“利比亞黎明”之間的主要(yao)戰場,雙方都試圖控(kong)制石油出(chu)口和收入(ru)。
經過(guo)多次攻防和談判(pan),哈夫塔爾(er)最終在2016年(nian)9月(yue)占(zhan)領(ling)錫(xi)德拉和拉斯蘭努(nu)夫,并在2018年(nian)6月(yue)占(zhan)領(ling)布雷加和扎維耶(ye),從(cong)而控制(zhi)了利比亞大部分的石(shi)油生產(chan)和出口(kou)。
2015年12月,經過聯(lian)合國(guo)的斡旋,利比亞的兩(liang)個(ge)政(zheng)府在(zai)摩洛哥簽署“利比亞政(zheng)治協議”。該(gai)協議旨在(zai)結束利比亞的分裂和沖突,建立(li)一個(ge)全國(guo)團結政(zheng)府。
但在2020年1月(yue),利(li)比亞的內戰又(you)出現(xian)了轉折點,當(dang)時(shi)哈夫塔爾(er)發(fa)動(dong)了一(yi)場軍事行動(dong),試圖占領(ling)黎波里,并結束全國團結政府的統治。
同年(nian)10月,經過聯合國(guo)的(de)(de)斡旋,利(li)比(bi)亞(ya)的(de)(de)兩個政府達(da)成停火協(xie)議,稱(cheng)為“利(li)比(bi)亞(ya)全面(mian)停火協(xie)議”。該協(xie)議旨在結(jie)束利(li)比(bi)亞(ya)的(de)(de)沖突和分裂,并(bing)建立一個新的(de)(de)政治對話(hua)平(ping)臺(tai),以推進(jin)政治解決(jue)方案。
總而言之(zhi),持續近十年的(de)第二(er)次(ci)利比亞內戰是一(yi)場復(fu)雜(za)而漫(man)長的(de)沖突,這場沖突的(de)根源在于卡扎菲政權的(de)崩潰,從內部分(fen)裂到外(wai)部介(jie)入。
盡管(guan)簽(qian)署了停火協議,但政治過渡(du)進程緩慢(man)且復(fu)雜(za)。加上外(wai)部勢力(li)的干預(yu),利比亞的和平和穩定(ding)不僅(jin)取決(jue)于利比亞人民(min)的意愿(yuan)和努力(li),也取決(jue)于地區和國際社會的支(zhi)持(chi)和配(pei)合。
利(li)益相(xiang)關者們不想放下武器(qi),利(li)比亞的和(he)平則遙(yao)遙(yao)無(wu)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