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ba)罐(guan)】拔(ba)罐(guan)后顏色圖解 拔(ba)罐(guan)變紫(zi)變黑說明什么問題
拔罐后顏色圖解
罐印緊黑而(er)黯:一般表示體有血淤,如痛經或(huo)心臟供(gong)血不(bu)足(zu),患部受寒較重(zhong)也(ye)會出現此(ci)印跡。如印跡數天不(bu)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yi)久(jiu),需要(yao)較長的時間(jian)來調(diao)理,如走罐時出現大(da)面積黑紫印時,提(ti)示風寒所犯面積大(da),應對癥(zheng)驅寒為主(zhu)。
罐(guan)印呈鮮(xian)紅散在(zai)點的,通常在(zai)大面積走罐(guan)后出(chu)現,不(bu)高出(chu)皮膚(fu),如(ru)系(xi)在(zai)某穴及其附(fu)近集中,則(ze)提示此穴所相關的臟(zang)腑異(yi)常或存(cun)在(zai)病情(qing)。
罐印(yin)淡紫(zi)發青(qing)伴有斑塊的,一般提示以虛(xu)(xu)癥(zheng)為主,兼有血瘀。如(ru)斑點在穴位處明顯的,表明此相關內臟(zang)虛(xu)(xu)弱,比如(ru)在腎俞穴處呈現,則提示腎虛(xu)(xu)。
罐印鮮紅而艷,一般(ban)提(ti)示陰(yin)虛(xu)或(huo)氣陰(yin)兩虛(xu),陰(yin)虛(xu)火旺也會出現。
罐印呈分散性的紫點,深淺不一,一般提示為氣滯血瘀之癥。
拔罐后皮膚顏色鑒別
1、起(qi)罐(guan)后,沒有罐(guan)跡(ji),或者(zhe)雖(sui)有罐(guan)跡(ji)但立即消失,皮膚恢(hui)復如(ru)常,提示身體基(ji)本正常或病邪較輕。
2、罐印紫黑而(er)暗(an):一(yi)般表示(shi)供(gong)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淤現象。
3、罐印發紫并伴(ban)有斑塊:一般表示寒凝血淤(yu)癥。
4、罐印呈散在紫點狀,且(qie)深淺就一,表示(shi)氣(qi)滯血淤癥(zheng)。
5、罐印鮮紅而艷:一般表(biao)示陰虛(xu),氣血兩虛(xu)或陰虛(xu)火旺。
6、罐印(yin)紅而暗:表(biao)示血脂高,且有熱邪。
7、罐(guan)印(yin)灰(hui)白,觸(chu)而不溫,多為(wei)虛寒或(huo)濕邪。
8、罐印(yin)呈青色,則表明(ming)為寒癥。
9、走罐后出現(xian)大面積黑紫(zi)印(yin)跡,提(ti)示(shi)感受(shou)風(feng)寒。
10、罐印表(biao)面有皮紋或微癢:表(biao)示風(feng)邪或濕癥。
11、罐(guan)體內壁(bi)有水氣:表示該部位(wei)有濕氣。
12、罐(guan)印出(chu)現(xian)水泡(pao),說明體內濕(shi)氣重,如果(guo)水泡(pao)內有血水,是(shi)濕(shi)熱毒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