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頻會議系統的系統技術有哪些
只通過各個音頻設備工作,對發言者的語音信號進行傳輸與處理最終通過會議擴聲設備傳送出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音頻會議系統。也就是說,我們將只通過音頻設備對語音信號進行傳輸與處理的一套完整系統稱之為音頻會議系統,那么音頻會議系統的系統技術是(shi)什么呢?
1、音頻技術
AAC是新一代(dai)MPEG1/2Audio的(de)有(you)損音(yin)頻編(bian)碼,是MPEG-4使用的(de)音(yin)頻編(bian)碼,AAC采用了(le)感(gan)知(zhi)子帶技(ji)術(perceptual sub-band technology),與MP3等其它編(bian)碼器相比(bi),AAC編(bian)碼器很大程度地改善了(le)數據壓縮率和聲(sheng)音(yin)品質。
2、網絡傳播技術
針對可不(bu)經過服務(wu)器中轉的(de)音視頻(pin)應用(yong),采用(yong)了P2P通信(xin)技術,該技術的(de)核心在于防(fang)火墻(qiang)的(de)穿越。使用(yong)P2P通信(xin)技術,可以大大的(de)減輕(qing)系統服務(wu)器的(de)負荷,并(bing)成幾(ji)何倍數(shu)的(de)擴大系統的(de)容(rong)量,且并(bing)不(bu)會因為(wei)在線用(yong)戶(hu)數(shu)太多(duo)而(er)導致服務(wu)器的(de)網絡阻塞(sai)。
該技術支持UPNP協(xie)議,自動(dong)(dong)搜索網絡中的(de)UPNP設(she)備(bei),主動(dong)(dong)打(da)開端口映射(she),提高P2P通(tong)信效率。
二、音頻會議系統的組成及要求有哪些
音(yin)(yin)頻會議系統(tong)應由傳聲器(qi)(qi)、音(yin)(yin)源、揚聲器(qi)(qi)、調音(yin)(yin)臺(tai)、周邊音(yin)(yin)頻設備(bei)、功率放大(da)器(qi)(qi)、監聽、錄音(yin)(yin)設備(bei)和編解碼(ma)器(qi)(qi)等組成。那么這些設備(bei)的主要(yao)功能應該達到什么要(yao)求呢(ni)?
1、傳聲器及音源要求
(1)應(ying)配置會議(yi)用指向性傳(chuan)聲器,傳(chuan)聲器數(shu)量宜以會議(yi)主持人(ren)和(he)發言者的人(ren)數(shu)確定,并應(ying)有備(bei)份。
(2)傳(chuan)聲器的指向性、頻率響(xiang)應(ying)、等效噪(zao)聲級(ji)和(he)過載聲壓級(ji)等要求,應(ying)符合現(xian)行國家標(biao)準《傳(chuan)聲器通(tong)用規(gui)范》GB/T 14198的有關規(gui)定。
(3)傳聲器應采用平衡輸出方式,并應使(shi)用音頻(pin)屏蔽(bi)電纜(lan)連接。
(4)宜配置錄音機、激(ji)光唱機等音源設備。
2、揚聲器系統要求
(1)揚(yang)聲(sheng)器系(xi)統(tong)應根據會場(chang)的(de)體型結構、容(rong)積、裝飾裝修進行(xing)語言清晰(xi)度和聲(sheng)場(chang)分布設計,確(que)定揚(yang)聲(sheng)器系(xi)統(tong)的(de)數量、參(can)數、方位。
(2)揚聲(sheng)器系統可設置(zhi)主揚聲(sheng)器和輔助揚聲(sheng)器。
(3)主(zhu)揚聲器應(ying)設置在會場主(zhu)席臺或主(zhu)屏蔣顯示器附近,并(bing)應(ying)滿足系統聲像一致(zhi)要求。
(4)輔助(zhu)揚(yang)聲器宜設置在(zai)會場頂棚或側墻上(shang),并(bing)在(zai)其傳輸通路中宜配備電(dian)子延時設備。
(5)當會場設置主席臺時,宜(yi)設置主席臺返聽揚聲器系統。
(6)揚聲器采用(yong)流動方式時,支架(jia)應穩重結實。
(7)揚(yang)聲器系統宜采用計(ji)算機輔(fu)助(zhu)設計(ji)。
3、調音臺、周邊音頻設備要求
(1)調音臺應根(gen)據功能(neng)要(yao)求(qiu)配置帶(dai)分組輸(shu)出的設(she)備(bei),輸(shu)人(ren)、輸(shu)出通道應有備(bei)用(yong)端口。
(2)調音臺周邊應按(an)需要配置分配器(qi)(qi)、均衡器(qi)(qi)、反饋抑制(zhi)器(qi)(qi)、延時器(qi)(qi)等設備。
(3)周(zhou)邊音(yin)頻設備可采用數字音(yin)頻處理設備,應(ying)注意數模接口的匹配。
(4)根據(ju)功能要(yao)求,應配置音頻矩陣切換器,并應有備(bei)用端口。
(5)音(yin)頻(pin)矩陣(zhen)切換器(qi)與視頻(pin)矩陣(zhen)切換器(qi)應具有同步切換功能。
4、功率放大器要求
(1)功率放大器應根據揚(yang)聲器系(xi)統的數量、功率等因素配置。
(2)功(gong)率(lv)放大器(qi)額(e)定輸出功(gong)率(lv)不(bu)應(ying)小于(yu)所驅動揚聲器(qi)額(e)定功(gong)率(lv)的1.50倍(bei)。
(3)功(gong)率放大(da)器(qi)(qi)輸出阻抗及性(xing)能參數應與被驅動的(de)揚聲器(qi)(qi)相匹(pi)配(pei)。
(4)功率放(fang)大器與揚聲器之(zhi)間連接的功率損耗應小于揚聲器功率的10%。
5、監聽、錄音設備要求
(1)在控制室內應(ying)配(pei)置有源(yuan)監聽音箱,并應(ying)與會場的聲音變化量相一致(zhi)。
(2)在(zai)編(bian)解碼器(qi)的(de)輸(shu)人端(duan)口,宜配(pei)置(zhi)單獨的(de)音(yin)量電平表。主會(hui)場的(de)總控室宜配(pei)置(zhi)多路音(yin)量電平表。
(3)系統宜配置錄音設備。
6、音頻編解碼器要求
(1)編解碼器應具有回(hui)聲抑制(zhi)功能(neng)。當其(qi)不具備回(hui)聲抑制(zhi)功能(neng)時,應單(dan)獨配置回(hui)聲抑制(zhi)器。
(2)編解碼器的音(yin)頻端口為非平衡端口時,宜(yi)將(jiang)非平衡轉換至平衡。
(3)編解碼(ma)器(qi)與音(yin)頻(pin)電路接口之間,應電平匹配。
(4)應(ying)根據(ju)編(bian)解碼器的音頻端(duan)口(kou)類型,配(pei)置性能(neng)相匹配(pei)的傳輸(shu)電(dian)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