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至1991年6月,先后(hou)在武漢體育學(xue)(xue)院體育系(xi)和(he)研究(jiu)生部學(xue)(xue)習;
1991年7月,參(can)加(jia)工作,任武(wu)漢(han)體(ti)育學(xue)院體(ti)操教研室教師(shi);
1997年4月(yue)至(zhi)2008年2月(yue),任(ren)武(wu)漢體(ti)育學院教務(wu)科(ke)科(ke)長(chang)(chang)、科(ke)研處副處長(chang)(chang)、科(ke)研處處長(chang)(chang)、教務(wu)處處長(chang)(chang);
1998年至2001年,在北京體育大學(xue)研究生(sheng)院學(xue)習(xi);
2001年7月,獲體(ti)育(yu)教育(yu)訓(xun)練學(xue)專業教育(yu)學(xue)博士學(xue)位;
2008年2月(yue),任武漢(han)體育學院黨委(wei)常委(wei)、副院長;
2013年(nian)7月,任(ren)武漢(han)體育學(xue)院院長。
曾獲教育部(bu)科(ke)技進(jin)步二等(deng)獎1項(xiang)、湖北省(sheng)科(ke)技進(jin)步二等(deng)獎2項(xiang)、湖北省(sheng)教學(xue)成(cheng)果一等(deng)獎1項(xiang)、國(guo)(guo)家體育總局教學(xue)成(cheng)果一等(deng)獎1項(xiang)、國(guo)(guo)家級精品課(ke)程及(ji)精品資源共享課(ke)程負責人;
國家(jia)體操協同創新(xin)平(ping)臺(tai)負(fu)(fu)責(ze)人,湖北省(sheng)體操教學團隊(dui)負(fu)(fu)責(ze)人;
在《體(ti)(ti)育科學(xue)》《中國體(ti)(ti)育科技》《武漢(han)體(ti)(ti)育學(xue)院學(xue)報》等學(xue)術期刊上,先后發(fa)表《競(jing)技體(ti)(ti)操(cao)創新(xin)系統構建(jian)及分析(xi)》《我國12歲組少(shao)年男子體(ti)(ti)操(cao)運(yun)動員(yuan)身體(ti)(ti)素質評(ping)價(jia)指標研究》《我國社區體(ti)(ti)育非盈利(li)組織的(de)運(yun)行機制》等學(xue)術論文(wen)40余篇(pian),并有多篇(pian)論文(wen)入選全國體(ti)(ti)育科學(xue)大會;
完成《競技(ji)(ji)體操(cao)訓練(lian)的科學化(hua)探索——競技(ji)(ji)體操(cao)創(chuang)新理(li)論的研究》《我國(guo)社區(qu)體育非(fei)盈利組織建設與(yu)發展研究》等2部學術(shu)專著;
主(zhu)編教(jiao)育部“十一五”國(guo)家級規劃教(jiao)材,并獲(huo)國(guo)家精(jing)品教(jiao)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