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zhong)(zhong)共中(zhong)(zhong)央、國(guo)務院(yuan)印發了《“健康(kang)中(zhong)(zhong)國(guo)2030”規(gui)劃綱要》,對2030年中(zhong)(zhong)國(guo)的各(ge)項健康(kang)指(zhi)數做(zuo)出(chu)合理預期(qi)。
綱要指(zhi)出,2030年人(ren)均預(yu)期(qi)壽命達到(dao)79歲。通俗而(er)言(yan),出生于2030年的(de)國民,平均可以活到(dao)79歲。所(suo)以這個數字跟(gen)我們沒關系了嗎(ma)?當然不是。
人(ren)均預期壽命是國際通用的(de)評價居民健康水(shui)平(ping)的(de)指標之一。這一數字(zi)必須根據(ju)當前人(ren)口環境和各(ge)項制度計算得來,因此(ci)該指標更(geng)多是體(ti)現當下,反(fan)映當前社會經(jing)濟水(shui)平(ping)和醫療衛(wei)生(sheng)情(qing)況。
第六次(ci)全國人口(kou)普(pu)查結(jie)果顯示(shi),2010年全國人均預期(qi)(qi)壽命為74.9歲(sui)。分省來看(kan),人均預期(qi)(qi)壽命有所差異:北京、上海兩(liang)市均已超過80歲(sui),預期(qi)(qi)超過70歲(sui)的有26省(市、區),青海、云南、西藏三地預期(qi)(qi)壽命處于68至70歲(sui)區間。
注(zhu):平均(jun)人均(jun)預期壽命根據人口普查數據計算
數據來源:國(guo)家統計局
雖然上海(hai)、北京污染(ran)嚴重霧(wu)霾高發(fa),青海(hai)、云南、西藏空氣環境質量優秀——PM2.5值小于京滬(hu),水(shui)質狀況(kuang)優于京滬(hu),但前者的人均預(yu)期壽命比后者長(chang)逾10歲。出現(xian)這一差距的原因何(he)在?我國能(neng)否(fou)實現(xian)2030年的健康指標?
據(ju)人口學(xue)家薩繆爾·普(pu)(pu)勒斯頓研究,經濟收(shou)入和人均(jun)預期(qi)壽命之(zhi)間存在著強相關關系(xi)。通過(guo)對全世界(jie)各(ge)個國(guo)家進行經驗研究,普(pu)(pu)勒斯頓發(fa)現,一般來說,出生在富(fu)裕國(guo)家的(de)(de)個體(ti)要(yao)比生活在貧窮(qiong)國(guo)家活得(de)更長久。這一發(fa)現被稱為經典的(de)(de)“普(pu)(pu)勒斯頓曲線”(Preston Curve)。換言之(zhi),平(ping)均(jun)預期(qi)壽命的(de)(de)高低(di)主要(yao)取決于一國(guo)的(de)(de)經濟發(fa)展水平(ping)——經濟越發(fa)達(以人均(jun)GDP衡量)的(de)(de)國(guo)家,其人均(jun)預期(qi)壽命就越長。
重大疾病患病率:重要因素
重大疾(ji)病,如艾滋、癌(ai)癥、心臟(zang)病等惡(e)性疾(ji)病,是制(zhi)約人們預期壽命的(de)重要(yao)因素(su)。
數(shu)據(ju)顯示,截(jie)止2014年(nian)12月,累(lei)計報告艾滋病(bing)(bing)毒(du)感染者(zhe)及病(bing)(bing)人(含死亡)超過1萬例的省份(fen)有(you)15個,分別是安(an)徽、上(shang)海、湖北、浙江(jiang)、江(jiang)蘇、北京、湖南、貴州、重慶(qing)、新疆(jiang)、廣(guang)東(dong)、河南、廣(guang)西、四川、云南。這(zhe)些省份(fen)中(zhong),除(chu)廣(guang)東(dong)、上(shang)海、江(jiang)蘇、北京外(wai),其余11省人均(jun)壽命值排(pai)名都(dou)在(zai)前十(shi)名以后,當(dang)中(zhong)又有(you)7個省排(pai)名在(zai)最后十(shi)位(wei)。
就人(ren)均預(yu)期壽命不(bu)足70歲的云南而(er)言,它是(shi)我國(guo)艾(ai)滋病(bing)例(含感染(ran)者(zhe)和病(bing)人(ren)、死(si)亡人(ren)數)最多的省份(fen),超過10萬例,而(er)全國(guo)病(bing)例為65.1萬。這表明,云南省的艾(ai)滋病(bing)例約占全國(guo)的15%。截至去年10月(yue),云南省存活(huo)艾(ai)滋病(bing)病(bing)毒感染(ran)者(zhe)87634例,依(yi)然居(ju)全國(guo)首位(wei)。
人均壽命排(pai)名(ming)倒數(shu)第三的青(qing)海,其胃癌(ai)(ai)發病(bing)率(lv)居全國(guo)首位(wei),食(shi)(shi)道(dao)癌(ai)(ai)、乳腺癌(ai)(ai)、肺癌(ai)(ai)發病(bing)率(lv)在全國(guo)也(ye)屬(shu)前列(lie)。攝(she)入過多的食(shi)(shi)鹽(yan)、高鹽(yan)的鹽(yan)漬食(shi)(shi)品(pin)、青(qing)海人喜歡的含(han)亞(ya)硝胺類化合(he)物的酸菜等(deng)腌(a)制食(shi)(shi)品(pin),是誘發胃癌(ai)(ai)的重(zhong)要因素。
高(gao)海(hai)拔、高(gao)寒(han)、缺(que)氧(yang)的地理(li)環境,也使(shi)該省近年來腫(zhong)瘤發病率逐年上升。這些疾病因素使(shi)GDP排名本就墊底的青海(hai)人均壽命值更趨減少。
這里會出現一(yi)個問題:長三角(jiao)、上(shang)海、浙江、江蘇這些地區(qu),其癌癥發(fa)病率并不低甚至排名前列,肺癌發(fa)病率也比污染更嚴重的京津冀地區(qu)要高(gao),但它(ta)們卻是人均壽命(ming)最高(gao)的地區(qu)。為何會出現這個現象?
經(jing)濟學博士李曉鵬(peng)曾撰文解釋道,原(yuan)因在于,和癌癥發(fa)病(bing)率相關性最高的不是抽(chou)煙或者接觸什么致癌物,而是年齡(ling)(ling),年齡(ling)(ling)越大癌癥發(fa)病(bing)率越高。
由(you)于這些地區經(jing)濟增(zeng)長(chang)快、醫(yi)療衛生(sheng)條件改善多,導(dao)致(zhi)其(qi)人(ren)(ren)均壽(shou)命上升,大家可(ke)以(yi)活得更長(chang)了(le),老年人(ren)(ren)比例更高(gao),所以(yi)癌癥的(de)(de)發(fa)病率就迅速(su)上升。簡言之,經(jing)濟發(fa)展延長(chang)了(le)人(ren)(ren)均壽(shou)命,從而(er)提高(gao)了(le)癌癥發(fa)病率。這一發(fa)病率很大程度上是在高(gao)壽(shou)命的(de)(de)基(ji)礎上產生(sheng)的(de)(de)。
所(suo)以,雖然(ran)癌癥數(shu)據均居高位,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背后的誘因和真實情況截然(ran)不同。
必須明確的(de)是(shi)(shi),無論人(ren)(ren)均GDP還是(shi)(shi)重(zhong)大疾(ji)病(bing)患病(bing)率(lv)(lv)都(dou)不與人(ren)(ren)均預(yu)期(qi)壽(shou)命(ming)構(gou)成因果關系,人(ren)(ren)均預(yu)期(qi)壽(shou)命(ming)的(de)高(gao)低是(shi)(shi)多重(zhong)因素相互交(jiao)織的(de)結果,文中所(suo)提及(ji)省(sheng)份是(shi)(shi)人(ren)(ren)均壽(shou)命(ming)與GDP和重(zhong)大疾(ji)病(bing)患病(bing)率(lv)(lv)高(gao)度相關的(de)地(di)區,不能代表所(suo)有省(sheng)份的(de)人(ren)(ren)均預(yu)期(qi)壽(shou)命(ming)都(dou)是(shi)(shi)這兩個(ge)因素作用的(de)結果。
人均預期壽命79歲,如何實現?
健康是人人都(dou)該重(zhong)視的(de)(de)(de)一個問(wen)題。依據《“健康中(zhong)國2030”規劃綱要(yao)》,15年(nian)內(nei)要(yao)實現的(de)(de)(de)目標(biao)是:中(zhong)國的(de)(de)(de)人均預期(qi)壽命達到79歲,平均每(mei)5年(nian)增長1歲,相當于達到美(mei)國2015年(nian)的(de)(de)(de)人均預期(qi)壽命水(shui)平。
其實在此之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得(de)到了較(jiao)大增長。根據(ju)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xin)提供(gong)的數據(ju):
1950年中國人(ren)平均只(zhi)能活到35歲
1950年中國人平均只能活到35歲
1960年僅有36.32歲
1970年中(zhong)國人(ren)平(ping)均壽命達61.74歲
1980年又增長(chang)了5歲
2014年(nian)中國平(ping)均(jun)壽命約(yue)75.8歲,世界平(ping)均(jun)水平(ping)是(shi)71.5歲
2015年我(wo)國(guo)(guo)人均(jun)(jun)預期壽命(ming)達到76.1歲,全球人口(kou)平(ping)均(jun)(jun)預期壽命(ming)為(wei)71.4歲。總體來看,中國(guo)(guo)人均(jun)(jun)預期壽命(ming)水平(ping)在發展中國(guo)(guo)家(jia)位于前列(lie),高出世界平(ping)均(jun)(jun)水平(ping)近5歲,也(ye)高于同為(wei)“金磚國(guo)(guo)家(jia)”的(de)(de)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的(de)(de)水平(ping)。
但與一些發達國家相(xiang)比還(huan)有一定差(cha)距(ju),如澳(ao)大利亞、瑞士、新加坡、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均達到或超過了82歲,日(ri)本的(de)總體(ti)預期壽命為(wei)83.7歲,居世界第一。這(zhe)(zhe)意味著,未(wei)來15年中國的(de)國民健康(kang)水平將要填補預期壽命的(de)這(zhe)(zhe)一差(cha)距(ju),這(zhe)(zhe)將是一個(ge)并不輕松的(de)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