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ta)們致力于振興佛教,在弘法(fa)生涯中不畏(wei)艱(jian)險。他(ta)們曾經影響了世界,或者改(gai)變了我們。他(ta)們轉身(shen)而去,帶(dai)走(zou)一(yi)段光陰(yin)、一(yi)段故(gu)事。一(yi)切的聚合離散都(dou)是因緣和合。當身(shen)形定(ding)格,他(ta)們的人生點滴也被凝固在冊。成為后(hou)世永恒的榜樣和力量源(yuan)泉。他(ta)們走(zou)近佛教歷史(shi),我們追憶無盡……
世壽120歲的虛云老和尚,近代佛(fo)教史上,堅持苦行長達百余(yu)年,歷(li)坐十五個道場,重興六大祖(zu)庭,以一身而系五宗法(fa)(fa)脈(mo),法(fa)(fa)嗣信徒達數百萬眾的高僧,唯有虛云禪師(shi)。他一生經歷(li)傳奇(qi),堪稱一部活的中國佛(fo)教近代史。
印光大師,民國四大高(gao)僧之一。大師振興佛教(jiao)尤(you)其是凈(jing)土(tu)宗(zong)居功至偉,是對中(zhong)國近代(dai)佛教(jiao)影響(xiang)最深遠人(ren)物之一。在佛教(jiao)徒中(zhong)威(wei)望極(ji)高(gao),在當代(dai)凈(jing)土(tu)宗(zong)信眾中(zhong)的地(di)位至今無人(ren)能及。
太虛大師,近代高僧,民國以來(lai)佛教(jiao)(jiao)革新運動(dong)之(zhi)倡導者。因受時代思潮激發,遂主張革除(chu)佛教(jiao)(jiao)積(ji)弊以弘教(jiao)(jiao)護(hu)國,進而興國救世。
弘一大師,學貫(guan)中(zhong)西,藝專多科(ke),是(shi)我(wo)國著(zhu)名(ming)的(de)(de)書(shu)畫(hua)篆刻(ke)家、音樂(le)家、戲劇家、教(jiao)育家、詩人、學者,在(zai)諸多文化領域中(zhong)都有(you)較高的(de)(de)建樹,是(shi)中(zhong)國新文化運動和中(zhong)日文化交流(liu)的(de)(de)先驅。
圓瑛大師,不僅(jin)佛(fo)(fo)學造詣精深,還是一位愛國(guo)楷(kai)模,主張“國(guo)家存(cun)亡(wang),匹夫有責(ze);佛(fo)(fo)教興衰(shuai),教徒有責(ze)”,新中(zhong)國(guo)成立(li)前連任(ren)七屆中(zhong)國(guo)佛(fo)(fo)教會(hui)理事長(chang)。1953年5月30日至6月3日,中(zhong)國(guo)佛(fo)(fo)教協(xie)會(hui)在北(bei)京廣濟寺舉行(xing)成立(li)大(da)會(hui),圓瑛大(da)師當(dang)選(xuan)中(zhong)國(guo)佛(fo)(fo)教協(xie)會(hui)首(shou)任(ren)會(hui)長(chang)。
來果老和尚,與虛(xu)云(yun)老和(he)尚(shang)(shang)同為近(jin)代宗門碩德,共負時(shi)望。來(lai)果禪(chan)師生(sheng)平以弘法悟道為己(ji)任,宗說(shuo)兼(jian)通,普接(jie)三根,棒喝雙(shuang)舉,鐘(zhong)鼓交(jiao)參(can);領眾三十(shi)余年,未嘗少懈。圖(tu)為1952年,虛(xu)云(yun)老和(he)尚(shang)(shang)與來(lai)果禪(chan)師(左(zuo))在上海鳳(feng)陽路侯在里(li)崇(chong)德會合(he)影。
法尊法師,是現代高僧(seng)、著(zhu)名翻譯家、不(bu)畏(wei)險阻的西行求法者,有(you)學者稱(cheng)他為“當(dang)代玄奘”。法尊法師為溝(gou)通漢(han)藏文化(hua),弘(hong)揚藏傳佛教,翻譯大量西藏佛教典籍(ji),并寫有(you)不(bu)少論(lun)著(zhu),為藏學研(yan)究提供(gong)了極大方便。
月霞法師,畢生修道(dao),無(wu)一日不(bu)坐香,無(wu)一年不(bu)打七。他最初學(xue)習天臺后改華(hua)嚴,對(dui)于杜順和尚(shang)的法界觀(guan)(guan),及法藏、澄觀(guan)(guan)諸師的章疏(shu),均有深入(ru)研究,可謂(wei)近代華(hua)嚴宗的代表人物(wu)。
諦閑法師,畢生辛勤弘法,誨人不倦,教通三藏,學究一乘,為天臺泰斗。對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且梵行高尚,弟子甚眾。
守培法師,民國十大高僧之一。十三歲便獨立支撐寺院門戶,二十八歲入終南山住茅蓬靜修,悟明心地。師雖雄才勇哲,卻畢生苦行。抗戰時期護法不畏艱難,只身迎對日軍寧死不屈;保護禪教不畏眾口,務求佛教真精神,“不到無是無非處,我終不把是非捐”是其一生樸實行持的真實寫照。
慈航法師,17歲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后追隨太虛大師,于中國各地巡回弘法,后訪南洋,宣傳抗日國策;晚年駐錫于臺灣,創辦“臺灣佛學院”,開創臺灣僧伽教育為中國佛教在臺灣的開展打下基礎,對臺灣佛教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圓寂后坐缸,面目如生,五年后開缸檢視,面呈紫色,全身完好。金身供奉于臺灣彌勒內院,為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
能海法師,近代顯密(mi)(mi)圓通的(de)著(zhu)名(ming)愛國高(gao)僧,禪門臨濟宗(zong)第四(si)十四(si)世法脈。法師(shi)出(chu)家后不畏艱辛,兩度入藏求(qiu)法,獲密(mi)(mi)宗(zong)格魯派宗(zong)喀(ka)巴大師(shi)第二十八(ba)代嫡傳(chuan)。先(xian)后創建成(cheng)都近慈寺、綿竹(zhu)云(yun)霧山(shan)、重慶、上海(hai)金剛道場(chang)、五臺山(shan)清涼橋等(deng)(deng)多處密(mi)(mi)宗(zong)道場(chang),講經弘(hong)法、注譯密(mi)(mi)宗(zong)經典(dian),尤其在(zai)溝(gou)通漢藏佛(fo)教文(wen)化及(ji)和平(ping)解放西藏等(deng)(deng)方面(mian)做(zuo)出(chu)過杰出(chu)貢獻。
廣欽老和尚,平時生活(huo)簡樸(pu),日常(chang)以水(shui)果為(wei)食,故有“水(shui)果師(shi)”的(de)(de)稱號。往生前約一(yi)星期(qi)開(kai)始,每天(tian)晝(zhou)夜都自己猛力出聲地(di)念(nian)(nian)佛,那種(zhong)“使盡每一(yi)口氣(qi)懇切呼喚阿彌(mi)陀佛”的(de)(de)念(nian)(nian)法(fa),非常(chang)人可及(ji)。有弟子恐他以近(jin)月不食的(de)(de)體力難以支(zhi)撐,故建議老(lao)和尚說(shuo):“師(shi)父(fu),我們念(nian)(nian),你聽就好!”老(lao)和尚瞪大了(le)眼,斬釘截鐵說(shuo):“各人念(nian)(nian)各人的(de)(de)!各人生死各人了(le)!”
懺云法師,懺云法(fa)師(shi)持戒嚴謹、以戒為(wei)師(shi),一(yi)心宣揚(yang)凈土(tu)。“禮(li)佛(fo)”與“放(fang)蒙山(shan)”均為(wei)每日修行(xing)之功課。提倡誦念阿彌陀佛(fo)佛(fo)號,是(shi)臺灣凈土(tu)宗極為(wei)重(zhong)要的法(fa)師(shi)。30歲(sui)出家后(hou),即行(xing)“過中不食”之戒律,無一(yi)間日。法(fa)師(shi)對于弟子的訓練也是(shi)依法(fa)解(jie)行(xing)并(bing)重(zhong)。
圓拙老法師,一生(sheng)謙(qian)默恬淡,志行高潔,嚴于(yu)律己,慈以待人(ren)。無論是(shi)(shi)風雨飄搖的戰爭年代,還是(shi)(shi)國泰民安(an)的和平時期(qi),老法(fa)(fa)師皆一如(ru)既往(wang),隨緣法(fa)(fa)化。
宣化上人,將佛法傳到美國,抱定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六大宗旨,威儀具足,嚴中有慈,雙目低垂,兩手當胸,口常含笑,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他的弟子恒實法師說,“宣化上人圓寂后,我們就把他的骨灰送上熱氣球了。他說我是從星空來的,我要回星空去了,不要紿我留任何的紀念塔、博物館什么的,一點都不要,所以就把他送上熱氣球了”。
佛源老和尚,云(yun)門(men)宗第(di)13代傳人(ren),禪風(feng)高古,于當(dang)世特立獨標,接引學人(ren),手段奇(qi)巧(qiao),立意(yi)不凡,常(chang)常(chang)在平常(chang)言語中見出古德之風(feng)。老和尚的棒喝威嚴(yan)是出了(le)名的,大(da)家(jia)都怕他,但被他打過罵過的人(ren)事后不但不恨他,反而是感恩不盡。所以,老和尚常(chang)講:“打不退(tui)(tui)、罵不退(tui)(tui)的,是佛門(men)里的好(hao)寶(bao)貝!”
圣嚴法師,出身江(jiang)蘇貧(pin)農之家的(de)圣嚴(yan)法(fa)(fa)師(shi)自喻為“風雪(xue)中的(de)行腳僧”,曾獲(huo)選“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de)五十位人士”之一。承繼漢傳(chuan)佛教禪宗臨濟、曹(cao)洞(dong)二法(fa)(fa)脈,致力“人間佛教”,以“心靈環保”為核心理念,號(hao)召(zhao)追(zhui)隨者“提升人的(de)品質(zhi)、建設人間凈土”。
印順導師,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泰斗,以智慧深廣、學識淵博、著述宏富而享譽當今佛教界和學術界。遍布全球的慈善組織慈濟功德會創始人證嚴法師即出自印順門下。由于印順法師對佛教界、學術界的巨大影響和貢獻,二十世紀下半葉被稱為臺灣佛教史上的“印順時代”。圖為印順導師與證嚴上人。
本煥長老,當代中國佛(fo)教著名(ming)高僧(seng)、佛(fo)門(men)(men)泰斗、禪(chan)門(men)(men)尊(zun)宿(su)。長(chang)老1907年生于(yu)湖北武(wu)漢新洲,親歷晚(wan)清、民國和新中國,是見證(zheng)三個朝代的世(shi)紀(ji)老人(ren)。長(chang)老修行80余載,布道20余國,皈依弟子(zi)200余萬(wan)人(ren),法嗣(si)弟子(zi)近(jin)千人(ren),廣衍南宗,花(hua)開天下,實(shi)乃當之無愧之佛(fo)門(men)(men)泰斗,名(ming)副(fu)其實(shi)之人(ren)間菩薩!2012年4月2日凌晨零(ling)點36分,本煥長(chang)老在深圳弘(hong)法寺(si)安詳示寂,世(shi)壽一(yi)百零(ling)六(liu)歲(sui)。
凈慧長老,一生弘揚禪風,續慧傳燈。凈慧長老提倡的生活禪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主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引領無數學人走進禪門。2013年4月20日6時26分,在四祖寺安詳示寂。世壽81歲,僧臘67載,戒臘63夏。
惟賢長老,少年投身佛門,跟隨太虛大師踐行人間佛教。惟賢長老一生志大行剛、悲深愿宏,弘法利生,續慧傳燈,對中國佛教事業的弘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3年2月2日凌晨4點46分,當代著名高僧、法門領袖、唯識學泰斗惟賢長老于重慶涂山寺圓寂,世壽九十三歲。
覺真長老,兒(er)時(shi)出家,童真(zhen)入(ru)道(dao),幾(ji)十年如一日踐行佛法,著作(zuo)等(deng)(deng)身。一生(sheng)為(wei)人(ren)低(di)調,不管什么(me)事,總不愿麻煩別人(ren)。在他眼(yan)里(li)眾生(sheng)平(ping)等(deng)(deng),不管是(shi)達官貴(gui)人(ren),還是(shi)販夫走卒,他對任何人(ren)都是(shi)平(ping)等(deng)(deng)沒有(you)分別的。長老生(sheng)前最愛說四(si)句話:“低(di)調,讓路,低(di)成(cheng)本高效率,不給別人(ren)添麻煩。”
明哲長老,潛(qian)心研佛60余載,曾提出(chu)(chu)“出(chu)(chu)家要自(zi)利利他、福利大(da)眾”的(de)(de)主張,是宗(zong)教(jiao)(jiao)界愛(ai)(ai)國愛(ai)(ai)教(jiao)(jiao)的(de)(de)優秀代表。明哲長(chang)老將自(zi)己的(de)(de)畢身精力貢獻給我國的(de)(de)佛教(jiao)(jiao)事業,同時(shi)為青島湛山寺的(de)(de)發展作出(chu)(chu)了巨大(da)的(de)(de)貢獻。于2012年(nian)9月16日(ri)上(shang)午7時(shi),早課時(shi)往生。世壽87歲。
海山長老,一生歷(li)經風雨,屢(lv)遭(zao)磨難(nan),但終不(bu)舍(she)佛法,戒行高潔,如(ru)勁松傲霜雪(xue)而(er)(er)彌堅,若清蓮出(chu)淤泥而(er)(er)更潔,深受萬眾(zhong)景仰。老(lao)和(he)尚儉樸一生,從不(bu)浪費,一生不(bu)蓄金錢,從不(bu)過(guo)生日,不(bu)允(yun)許四眾(zhong)弟(di)子為他老(lao)人家祝壽(shou),每逢生日皆以念佛度過(guo)。2013年4月24日11點23分,蒙佛接引往(wang)生蓮邦(bang),世(shi)壽(shou)86歲。
根通長老,長老曾提倡“人間佛教、知恩報恩”,倡導和帶動山西佛教界發揚佛教優良傳統,團結友善,克己奉獻,服務社會造福人民,關心支持各種有益的社會文化公益事業。他利用個人在山西和海內外佛教界的影響,先后為山西佛教和佛教文化、扶貧救災和希望工程、重點項目建設和社會福利事業等籌措資金、物資上千萬元。2015年11月2日凌晨,在山西太原安詳示寂,住世87春秋,僧臘70,戒臘68。
德林長老,看似嚴厲的外表,背后卻是一顆慈悲的心,嚴厲的力量來自慈悲心。80多年前,高旻寺除了幾件破房子,幾乎一無所有,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寺廟幾乎殘破不堪,是德林長老以一顆菩提心,把高旻寺建設成現在這座恢弘的寺廟,同時又精心維持了禪寺的嚴格家規。高旻寺一不賣門票,二不賣香火,三不做經懺佛事,一心參禪,求明心見性,見性即是成佛。2015年6月22日圓寂,享年101歲。
夢參長老 (1915年7月13日 -2017年11月27日24時 ) 世壽103歲,上夢下參老和尚苦行一生,五湖宣法,中興地藏法門,兼承華嚴道場,法嗣信徒數萬眾,尋遇佛宗道源近百年,曾隨慈舟、倓虛、弘一、虛云學修研法。歷經近代變遷,鑒閱風云滄桑,親受重重磨難,識悟世野眾相。畢生無持一道場。
長老畢(bi)生致力于恢復(fu)僧伽教育,建(jian)寺安僧,以(yi)獨特(te)的(de)教證(zheng)功德攝受四眾弟(di)子,善說(shuo)法(fa)要,普利(li)群機,弘(hong)法(fa)足跡遍布世界各地。雖(sui)垂暮之年,仍不惜老病之軀,現(xian)身說(shuo)法(fa),儼(yan)然(ran)深(shen)山中(zhong)的(de)一盞明燈,中(zhong)國佛教的(de)龍(long)象楷(kai)模。
2017年11月27日(ri)(農歷丁酉年十月初十)16時30分,當代佛門巨匠上夢下參長老在五臺山真(zhen)容寺(si)安(an)詳舍(she)報(bao)圓寂,享壽一百零三歲,僧臘八十七。
文章(zhang)來(lai)源今日頭條樺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