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yi))至申請當(dang)年1月1日(ri)未滿(man)40周歲,資助期限內(nei)每(mei)年在(zai)依托單(dan)位從事(shi)基礎(chu)研究工作的時間(jian)在(zai)6個月以上;
(二)學風(feng)正(zheng)派,品行端正(zheng),具有高級專業(ye)技術職務(職稱(cheng))或者博(bo)士學位(wei);
(三)具有主持省部級(ji)及以上基(ji)礎研究項(xiang)目(mu)或課題的工作經歷,并得到兩名(ming)相同學科兩院院士(shi)或國家(jia)杰出青年科學基(ji)金獲得者的推(tui)薦(每名(ming)推(tui)薦人推(tui)薦的項(xiang)目(mu)數量原則上不超(chao)過2項(xiang)/年度(du));
(四)北京(jing)市自然科學(xue)基金(jin)青年基金(jin)申請人具有國際合作(zuo)研究(jiu)經歷或曾(ceng)在國(境)外(wai)連續(xu)工作(zuo)、學(xue)習、進(jin)修12個(ge)月(yue)(含)以上。
序號 | 申請者 | 職稱 | 學科 | 項目名稱 | 依托單位 |
1 | 吳昊 | 教授 | 數理科學 | 量子引力與伊辛模型 | 清華大學 |
2 | 陳劍豪 | 研究員 | 數理科學 | 二維層狀材料的原位調控與量子輸運研究 | 北京大學 |
3 | 閆東鵬 | 教授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具有邏輯特性的金屬鹵化物延時發光材料:組裝、微納結構及光子學應用 | 北京師范大學 |
4 | 黃佳琦 | 教授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鋰硫電池液固反應機制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學 |
5 | 李樂樂 | 研究員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構建智能型DNA納米器件用于腫瘤精準診療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6 | 閆永麗 | 研究員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全色有機微納激光陣列的可控構筑及其顯示應用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7 | 孫偉 | 研究員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低維化學合成材料在超小節點電子器件中的應用 | 北京大學 |
8 | 段小潔 | 教授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石墨烯生物界面材料 | 北京大學 |
9 | 王軻 | 副研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面向超聲換能器應用的高性能無鉛壓電陶瓷材料基礎研究 | 清華大學 |
10 | 宋成 | 副教授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自旋聲電子學材料與器件 | 清華大學 |
11 | 楊樹斌 | 教授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超薄二維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原位離子嵌入性能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12 | 廖慶亮 | 教授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二維材料范德華異質結構柔性電子器件研究 | 北京科技大學 |
13 | 孟子陽 | 副教授 | 工程科學 | 分布式可重構航天器的系統建模與協調控制研究 | 清華大學 |
14 | 李曉煒 | 研究員 | 工程科學 | 三維超構材料的飛秒激光時空聚焦微納加工方法及應用 | 北京理工大學 |
15 | 周天豐 | 教授 | 工程科學 | 紅外微透鏡陣列精密高效模壓成形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學 |
16 | 李海旺 | 教授 | 工程科學 | 高溫高精度自供能無線智能傳感系統關鍵基礎技術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17 | 田振玉 | 研究員 | 工程科學 | 航空發動機清潔燃燒研究 |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
18 | 毛凱 | 研究員 | 工程科學 | 高溫超導直線電機動態失超機理與抑制策略研究 | 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 |
19 | 徐邁 | 教授 | 信息科學 | 全景視頻感知壓縮理論與應用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0 | 白琳 | 教授 | 信息科學 | 高能效無人機多天線通信理論與技術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1 | 李偉 | 教授 | 信息科學 | 高光譜圖像處理與應用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學 |
22 | 張淳杰 | 教授 | 信息科學 | 基于深度圖卷積網絡的少樣本細粒度圖像分類 | 北京交通大學 |
23 | 桑基韜 | 教授 | 信息科學 | 融合人類知識的可信賴跨媒體分析、推理和決策 | 北京交通大學 |
24 | 李振宇 | 研究員 | 信息科學 | 面向5G/B5G的網絡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25 | 李忠奎 | 副教授 | 信息科學 | 無人集群系統分布式規劃與協同控制 | 北京大學 |
26 | 賀威 | 教授 | 信息科學 | 仿昆蟲微型撲翼飛行機器人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 | 北京科技大學 |
27 | 張永哲 | 教授 | 信息科學 | 實現波長、光強集成探測的二維材料異質結紅外光電探測器研究 | 北京工業大學 |
28 | 葛亮 | 特別研究員 | 生物科學 | 非經典蛋白質分泌和腸穩態調控 | 清華大學 |
29 | 李仕明 | 副教授 | 醫藥科學 | 新形勢下基于多維縱向數據的兒童近視預測模型構建及其應用研究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
30 | 保肇實 | 副主任醫師 | 醫藥科學 | ZM融合通過誘導巨噬細胞促進IDH突變型腦膠質瘤級別進展的機制及藥物干預研究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
31 | 宋默識 | 研究員 | 醫藥科學 | 線粒體應激調控心臟衰老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32 | 吳南 | 研究員 | 醫藥科學 |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先天性脊柱畸形多基因致病模型構建及生物學驗證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
33 | 宋江平 | 副主任醫師 | 醫藥科學 | 基于致心律失常心肌病“阜外分型”分子機制與轉化研究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
34 | 劉濤 | 研究員 | 醫藥科學 | 基于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的生物醫藥升級及創新 | 北京大學 |
35 | 劉亞歐 | 主任醫師 | 醫藥科學 | 腦齡個體化影像預測模型的建立和對于腦重大疾病進展預測和療效評價的研究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
36 | 劉勇 | 研究員 | 醫藥科學 | 面向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精準識別的方法研究和系統構建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37 | 李素萍 | 研究員 | 醫藥科學 | 智能納米機器藥物靶向治療腫瘤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38 | 李舟 | 研究員 | 醫藥科學 | 自驅動電子醫療器件 | 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 |
39 | 范立峰 | 教授 | 城建與環境科學 | 深部巖體工程動態穩定性分析理論與方法 | 北京工業大學 |
40 | 萬祎 | 研究員 | 城建與環境科學 |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誘發代謝紊亂的關鍵分子及毒理機制 | 北京大學 |
41 | 徐超 | 副教授 | 城建與環境科學 | 核廢物處理中超鈾元素的化學行為和分離機制研究 | 清華大學 |
北京市(shi)(shi)科(ke)委在中關村(cun)展(zhan)示中心召開了北京市(shi)(shi)自然科(ke)學(xue)基金杰出青年(nian)科(ke)學(xue)基金項目2019年(nian)度工作會(hui),...
國家自(zi)然科學(xue)基金委(wei)員會發(fa)布了(le)“2020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xue)基金建議資助項目(mu)申(shen)請人名單”。自(zi)...
國家自然(ran)科(ke)學基金(jin)作為我國支(zhi)持基礎研(yan)究(jiu)的(de)主渠道(dao)之一,基金(jin)面向全(quan)國人才,重點資助具有良好研(yan)究(jiu)條...
國家(jia)最高(gao)科學(xue)技術(shu)獎,于2000年(nian)由國務院設立,是中(zhong)國五(wu)個國家(jia)科學(xue)技術(shu)獎中(zhong)最高(gao)等級的(de)獎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