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春秋屬(shu)越國(guo)東境,戰國(guo)時(shi)屬(shu)楚國(guo),曾經是楚國(guo)春申(shen)君(jun)黃(huang)歇的封邑,貫穿現代上海(hai)的黃(huang)浦江(jiang)也稱春申(shen)江(jiang),故上海(hai)別稱為(wei)“申(shen)”。
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song)江(jiang)(現名蘇(su)州河)和濱海一(yi)帶的居民(min)多(duo)以捕魚為生,他(ta)們創造了一(yi)種竹編的捕魚工(gong)具叫“扈(hu)”,又(you)因(yin)為當時江(jiang)流入海處稱(cheng)“瀆”,因(yin)此,松(song)江(jiang)下游一(yi)帶被(bei)稱(cheng)為“扈(hu)瀆”,以后又(you)改“扈(hu)”為“滬(hu)”。
“上海(hai)”因位于松江(jiang)(jiang)(吳淞江(jiang)(jiang))下游支流“上海(hai)浦”而得名。
唐代中葉始(shi)置華亭縣,位置在今(jin)天松(song)江區,是上(shang)海地(di)區建縣之始(shi)。宋(song)末置上(shang)海鎮。
1292年,元朝設(she)上海(hai)縣(xian),縣(xian)治在今天上海(hai)市中心(xin)黃(huang)浦江(jiang)沿岸,一般(ban)被視為上海(hai)市歷史(shi)的起點。
明朝時,上海逐漸興(xing)盛(sheng),1553年,為抵(di)倭寇(kou)筑上海城(在原南市區(qu),現(xian)與黃(huang)浦(pu)區(qu)合并),歸屬南直隸松江(jiang)府管轄。松江(jiang)府轄境為全國最(zui)大的棉紡中心(xin),除華亭縣外,另有青浦(pu)縣(今青浦(pu)區(qu))、金(jin)山(shan)衛(今金(jin)山(shan)區(qu))等。
清朝沿襲明(ming)制,歸屬(shu)江南省松江府,設江海(hai)關。
近代——上海開埠至1912年
在(zai)(zai)第一次鴉片戰爭后(hou),依照1842年(nian)簽(qian)訂的中英(ying)南京條(tiao)約,上(shang)海在(zai)(zai)1843年(nian)開辟為(wei)中國(guo)五個對外通(tong)商口(kou)岸之一,英(ying)國(guo)、美國(guo)和(he)法(fa)國(guo)陸續在(zai)(zai)上(shang)海設立(li)(li)了(le)居留(liu)地,在(zai)(zai)太平天國(guo)戰爭期間(jian)於1855年(nian)小刀會(hui)的廣(guang)東(dong)人劉麗川、1860年(nian)6月(yue)太平軍(jun)賴文光、1862年(nian)初太平軍(jun)李秀成共三(san)次占(zhan)領部份(fen)上(shang)海發生(sheng)戰役,1854年(nian)成立(li)(li)了(le)自治(zhi)機構工部局,事實上(shang)演變成獨立(li)(li)于(yu)清朝地方政(zheng)府(fu)行政(zheng)與司法(fa)管轄權(quan)之外的租(zu)界。
此后,在上(shang)海(hai)(hai)(hai)(hai)形(xing)成了2個(ge)租(zu)(zu)(zu)界(jie)與中國(guo)地方政府分割管理(li)的局面:今上(shang)海(hai)(hai)(hai)(hai)市(shi)的黃浦(pu)、靜安、虹口、楊浦(pu)四(si)個(ge)區(qu)主(zhu)要是上(shang)海(hai)(hai)(hai)(hai)公共租(zu)(zu)(zu)界(jie)(以英美為主(zhu)),長寧(ning)區(qu)是上(shang)海(hai)(hai)(hai)(hai)公共租(zu)(zu)(zu)界(jie)越界(jie)筑路區(qu),盧灣、徐匯(hui)兩區(qu)主(zhu)要是上(shang)海(hai)(hai)(hai)(hai)法租(zu)(zu)(zu)界(jie),而閘北區(qu)和原南市(shi)區(qu)兩片(pian)中國(guo)管理(li)的區(qu)域(華界(jie))則被租(zu)(zu)(zu)界(jie)分割為互不相連(lian)的兩塊。
開埠后(hou)的(de)近代(dai)上海迅速成(cheng)為(wei)遠東最繁(fan)榮的(de)港口和經濟、金融(rong)中心,是(shi)近代(dai)亞洲少數的(de)國際(ji)化大都市之(zhi)一,被(bei)稱為(wei)“十里洋場(chang)”。租界的(de)存在(zai)使得(de)上海未被(bei)戰火所波(bo)及,并享有實際(ji)獨立的(de)地位和充分的(de)國際(ji)聯系,同時也給上海帶來了時至今日的(de)持(chi)續繁(fan)榮。
現代
1、北洋政府時期
1912年(nian)中(zhong)華民國成(cheng)立(li)前后,清(qing)朝的(de)(de)(de)舊勢(shi)(shi)力(li)尚(shang)(shang)未徹底清(qing)除,民國的(de)(de)(de)新勢(shi)(shi)力(li)尚(shang)(shang)且稚嫩,從中(zhong)央(yang)到地(di)方,軍(jun)閥當道,政(zheng)府(fu)幾近(jin)癱(tan)瘓,社會呈現出一(yi)片無序混(hun)亂的(de)(de)(de)狀態(tai)。然而(er)就在同時,上海的(de)(de)(de)租(zu)界卻有如國中(zhong)之國,獨享著一(yi)份(fen)特別的(de)(de)(de)平和,甚而(er),租(zu)界在經濟、人(ren)口等各方面(mian)都進一(yi)步(bu)加(jia)快了其發展(zhan)的(de)(de)(de)速度,由1912年(nian)開始至1936年(nian)可謂(wei)上海租(zu)界高度繁榮的(de)(de)(de)一(yi)個階段。
民(min)國初(chu)年(nian),租界(jie)以(yi)外的(de)閘(zha)北和(he)南(nan)市(華界(jie))屬江蘇省(sheng),1927年(nian),中華民(min)國政府(fu)在租界(jie)以(yi)外地區設上(shang)海(hai)特別市,歸屬中華民(min)國行政院直轄。此時,上(shang)海(hai)從法律上(shang)正(zheng)式脫離(li)江蘇管轄,同時并入江蘇省(sheng)上(shang)海(hai)縣(xian)、寶山(shan)縣(xian)17市鄉。1930年(nian)7月,改稱上(shang)海(hai)市。
20世紀初(chu),在(zai)上(shang)海陸續發生(sheng)了(le)一(yi)系(xi)列(lie)影響到(dao)中(zhong)國命運的政治事件。1921年7月,中(zhong)國共產(chan)黨第一(yi)次全國代表大(da)會在(zai)上(shang)海召(zhao)開。
隨后1922年7月(yue)和1925年1月(yue),又分別召開中共(gong)二大和四大。
1925年5月(yue)30日,由(you)于(yu)日本(ben)內外棉紗(sha)廠(chang)廠(chang)主槍(qiang)殺(sha)罷工工人,上海學生、市(shi)民聚集在上海最繁華的(de)商業街南京(jing)路上的(de)老閘捕房門前(qian)進(jin)行抗議,英國巡捕開槍(qiang)射擊,造(zao)成了五卅慘案,從(cong)而引發全(quan)國性的(de)反(fan)英運動。
1927年4月(yue)12日,國民革(ge)命軍(jun)第26軍(jun)對(dui)工人糾察隊強(qiang)行繳械(xie),造成(cheng)大規(gui)模流血事(shi)件,開(kai)始了國共(gong)分裂。在事(shi)件的前夜(ye),上(shang)海黑社會領(ling)袖(xiu)杜月(yue)笙誘捕并殺害了上(shang)海總工會負責人汪壽華。
此后(hou),中(zhong)(zhong)國共(gong)產(chan)黨(1921年(nian)在(zai)上海(hai)法(fa)租界秘密成(cheng)立)的中(zhong)(zhong)央機關仍然隱(yin)藏在(zai)公共(gong)租界中(zhong)(zhong)區鬧市的云南路(lu)達數年(nian)之久,直到1933年(nian)江西蘇區穩固(gu)后(hou)才遷(qian)往那(nei)里(li)。
2、國民政府時期
1928年4月1日,國(guo)民政府(fu)在首都南京成(cheng)立,上海(hai)因為地(di)理優勢,隨(sui)即成(cheng)為全國(guo)的經濟與金(jin)融中心,直至今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zai)東北(bei)制(zhi)造九一(yi)八(ba)事(shi)變后,又(you)在(zai)上海借口(kou)5名日本僧人在(zai)位于(yu)楊樹(shu)浦引翔港的三友實業社(今長(chang)陽(yang)路雙陽(yang)路口(kou))門前被中國工(gong)人毆打,而挑起(qi)一(yi)二(er)八(ba)事(shi)變,中日兩國在(zai)上海閘北(bei)區(qu)激烈的軍(jun)事(shi)沖突持續時(shi)間長(chang)達(da)一(yi)個多月,以至(zhi)于(yu)南京國民(min)政府(fu)也暫(zan)時(shi)遷移到洛陽(yang)。
1937年8月(yue)13日(ri),蔣中(zhong)正調動大約(yue)70萬中(zhong)國軍(jun)(jun)(jun)(jun)隊(包(bao)括(kuo)他的大部分(fen)精銳部隊),在上(shang)海附近與(yu)日(ri)軍(jun)(jun)(jun)(jun)展開長(chang)達3個月(yue)的淞(song)滬會戰,雖然中(zhong)國軍(jun)(jun)(jun)(jun)隊付(fu)出(chu)了(le)極大的代價(jia)(陣亡(wang)33萬人,空軍(jun)(jun)(jun)(jun)損失過半。約(yue)當(dang)時(shi)(shi)全(quan)國三分(fen)之一軍(jun)(jun)(jun)(jun)隊兵(bing)員),但最終(zhong)實力(li)占優勢的日(ri)本軍(jun)(jun)(jun)(jun)隊擊敗了(le)中(zhong)國軍(jun)(jun)(jun)(jun)隊,武力(li)占領(ling)上(shang)海除租界以外的全(quan)部地區,日(ri)人并將(jiang)上(shang)海改名為(wei)大道市,取自禮運大同篇之“大道之行也,天下(xia)為(wei)公”,抗日(ri)組織(zhi)鐵血鋤奸(jian)團也同時(shi)(shi)針(zhen)對漢奸(jian)、日(ri)軍(jun)(jun)(jun)(jun),展開一連串可(ke)歌可(ke)泣、熱血澎湃的抗日(ri)戰爭。
在淞滬會戰期間(jian),上(shang)海公共租(zu)界的北區(qu)及東區(qu)(即(ji)今(jin)虹口、楊浦兩(liang)區(qu))作為(wei)日軍防區(qu)和日本勢力(li)范圍,和華界一樣受到重創。上(shang)海法租(zu)界和蘇州河以南的上(shang)海公共租(zu)界中區(qu)及西區(qu)則開始了長達四年(nian)多的孤島(dao)時(shi)期。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zheng)爆發后,日本(ben)對英美(mei)宣戰,隨即日軍攻入(ru)租(zu)(zu)界,上海全境被日本(ben)占領。后日本(ben)將租(zu)(zu)界“交還(huan)”給其扶持的傀(kui)儡汪精衛政權,美(mei)英也放棄租(zu)(zu)界。
1942年(nian)起,具有(you)一個世紀歷史的租界便(bian)不復存在了。1945年(nian)上海(hai)由(you)中華(hua)民國接管。此后到(dao)1949年(nian)5月,上海(hai)一直由(you)國民政府接管統治。
1946年,國(guo)民政府統領的中華民國(guo)國(guo)軍(jun)和(he)中國(guo)共產黨領導的中國(guo)人民解放軍(jun)之間爆發大規模內戰(zhan)(參見國(guo)共內戰(zhan))。
1949年5月(yue)28日,解放軍擊敗國(guo)軍后控制上海全(quan)境,此(ci)間,許多與(yu)國(guo)民政府及海外機構有關的人員(yuan)、財產和(he)機構追隨國(guo)民黨撤離上海。
新中國
1949年(nian)5月27日,上海獲得解(jie)放,經過上海歷屆(jie)政府(fu)與(yu)人民長期(qi)不(bu)懈的改造和建(jian)設,上海成為新中國的重要的工商業基地。
改革開放后的20年(1978-1998年),特別是1993年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后,上海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她正日舉國成為中國的經(jing)濟、金融、科技、信(xin)息(xi)、文(wen)化(hua)中心,一座國際化(hua)的現代大都(dou)市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