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hei)龍(long)(long)江地(di)理】黑(hei)龍(long)(long)江天氣怎(zen)么(me)樣(yang) 黑(hei)龍(long)(long)江氣候(hou) 黑(hei)龍(long)(long)江地(di)理環(huan)境
地理位置
黑龍江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經度最東的省份。黑龍江省西起121°11′,東至135°05′,南(nan)起43°25′,北至53°33′,南北跨(kua)10個緯度,2個(ge)熱量帶;東西跨14個經度(du),3個濕潤區(qu)。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邊境線長3045千米,是亞洲與(yu)太平(ping)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遠東和(he)歐(ou)洲大陸的(de)重要(yao)通道,西部與(yu)南(nan)部分(fen)別(bie)與(yu)內(nei)蒙古(gu)和(he)吉林省相鄰,面積47.3萬平(ping)方公(gong)里(li)。[5]
地形地貌
黑龍江省地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臺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土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4.7%;海拔高(gao)度(du)在300米以上的丘(qiu)陵地帶約占全省的35.8%;東北部(bu)的三(san)江(jiang)平(ping)原(yuan)、西部(bu)的松嫩平(ping)原(yuan),是中國(guo)最大(da)的東北平(ping)原(yuan)的一部(bu)分,平(ping)原(yuan)占全省總面積的37.0%[6],海拔高度為(wei)50~200米。
氣候特征
黑龍江省位于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最東北部,氣候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從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jun)狀況看,全省年平均(jun)氣溫(wen)多(duo)在-5℃~5℃之間,由(you)南向北降低,大致以(yi)嫩江(jiang)、伊春一線(xian)為(wei)0℃等值(zhi)線(xian)。≥10℃積溫(wen)在(zai)1800℃~2800℃之間,平原地(di)區每(mei)增高1個緯(wei)度,積溫減少(shao)100℃左(zuo)右;山(shan)區每升高100米(mi),積溫減少(shao)100℃~170℃。無霜凍期(qi)全省平(ping)均介于100~150天之(zhi)間,南部和東部在140~150天之間。大(da)部分地區初霜凍在9月下(xia)旬(xun)出現,終(zhong)霜(shuang)凍在(zai)4月(yue)下旬至5月上(shang)旬(xun)結束。
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400~650mm之(zhi)間,中部(bu)(bu)山(shan)區多,東部(bu)(bu)次之(zhi),西、北部(bu)(bu)少。在一年(nian)(nian)內,生長季降(jiang)水(shui)約為全年(nian)(nian)總量的83%~94%。降(jiang)水資源比(bi)較(jiao)穩定(ding),尤其夏季變率小,一般為21%~35%。全省年日照時數多在2400~2800小時,其中生長季日照時數(shu)占總時數(shu)的44%~48%,西多東少。全省太(tai)陽輻(fu)射(she)資(zi)源比較(jiao)豐富(fu),與長江中下游相當,年(nian)太(tai)陽輻(fu)射(she)總(zong)量(liang)在44×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間(jian)。太(tai)陽輻射的時空分布特點是南(nan)多北少,夏季(ji)最(zui)多,冬(dong)季(ji)最(zui)少,生(sheng)長季(ji)的輻射總(zong)量占全(quan)年的55%~60%。年平均(jun)風(feng)速(su)多(duo)為2~4米/秒,春季(ji)風速最(zui)大,西南部(bu)大風日數(shu)最(zui)多、風能資源(yuan)豐富。
自然資源編輯
礦產資源
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32種,占全國已發(fa)現(xian)234種各類(lei)礦產(chan)的56.4%。已(yi)查明(ming)儲量的(de)礦產有81種(zhong),占全(quan)國已(yi)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種(zhong)數(223種)的36.3%。其中能源礦產5種,黑色(se)金屬礦(kuang)產(chan)3種,有(you)色金屬礦產11種,貴(gui)金屬礦(kuang)產6種(zhong),稀有、稀土、分散元(yuan)素礦產8種,冶金輔助原料(liao)非金屬礦產7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kuang)產7種(zhong),建材(cai)和其他非(fei)金屬(shu)礦(kuang)產32種,水氣(qi)礦(kuang)產(chan)2種。
保有儲量位居全國首位的有10種(zhong),即:石(shi)(shi)(shi)油、晶質石(shi)(shi)(shi)墨、顏料(liao)黃(huang)黏土、長石(shi)(shi)(shi)、鑄石(shi)(shi)(shi)玄武巖、巖棉玄武巖、火(huo)山灰、水泥用大理巖、矽線(xian)石(shi)(shi)(shi)、錸礦;位(wei)居第2位(wei)的有2種,即:玻璃用大理巖(yan)、浮石(shi);位居第3位的有6種,即:硒礦、珍珠(zhu)巖、玻璃用脈石英、陶粒用黏土、制灰用石灰巖、泥炭;占前10位的礦(kuang)產有(you)42種。全省鐵、銻、鎳、鉆、硼、螢石(shi)、石(shi)棉(mian)、磷礦(kuang)、硫(liu)鐵礦(kuang)、鉀等成礦(kuang)地(di)質條件較(jiao)差,資源(yuan)可(ke)利用程度低,自給率不足(zu)。
林業資源
黑龍江林業經營總面積3175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的(de)2/3。有林地(di)面積2007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5億立方米,森林(lin)覆蓋率(lv)達43.6%,森林面積、森林總蓄積和(he)木材產量(liang)均居全國(guo)前列,是國(guo)家最重要(yao)的國(guo)有(you)林區(qu)和(he)最大的木材生(sheng)產基地。森林樹種達100余種,利(li)用價值較高的有30余(yu)種。黑(hei)龍(long)江(jiang)省是全國最大(da)的林(lin)(lin)業省份之一,林(lin)(lin)業生態地位十分(fen)重要(yao)。天然林(lin)(lin)資源(yuan)是黑(hei)龍(long)江(jiang)省森林(lin)(lin)資源(yuan)的主體,主要(yao)分(fen)布(bu)在大(da)小(xiao)興安嶺(ling)和長白山脈及(ji)完達山。
能源資源
黑龍江省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是主煤炭調出省之一。省內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除此之外,電力和燃氣也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前,黑龍江僅有一座鏡泊湖水電站。幾十年來,水火電站有了同時發展。至1999年省內大小電(dian)站電(dian)廠近200個,裝(zhuang)機總容量近千萬兆瓦(wa)。全省水(shui)電(dian)(dian)發電(dian)(dian)量達14億兆瓦小時。哈爾濱燃氣化工總公司所(suo)屬(shu)哈依煤氣工程,日產(chan)煤氣189萬立方米,建(jian)設總(zong)規模為(wei)"亞洲之最"。
土地資源
黑龍江省土地總面積為47.3萬(wan)平方(fang)公里(含加格達奇(qi)和松嶺區),占全(quan)國土地總面積的4.9%。農用地面積3950.2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ji)的83.5%。建設用地148.4萬公(gong)頃,占全省土地總面(mian)積的3.1%。未利用地615.5萬公頃(qing),占(zhan)全省土(tu)地總面積的13.01%。農用(yong)耕地1187.1萬(wan)公頃(qing),占農用地的30%;園(yuan)地6萬公頃,占0.2%;林地2440.3萬公頃(qing),占61.8%;牧草地222.4萬(wan)公(gong)頃,占5.6%;其他農用地94.5萬公頃,占2.4%。
建設用地中的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5.8萬(wan)公頃,占78%;交通運輸用地11.8萬公頃(qing),占7.9%;水(shui)利設施用地20.8萬公(gong)頃,占14.1%。未利用地458.4萬公(gong)頃,占72.7%;其他未利用地172.54萬公頃,占27.3%。全(quan)省耕地(di)、居民點及工礦用地(di)、交通用地(di)等面積有(you)所(suo)增加,林地(di)、園地(di)、牧草地(di)、其他農用地(di)、未利用地(di)、其他土地(di)面積有(you)所(suo)減少。全(quan)省大(da)于25度的陡坡(po)耕地(di)有1.9萬公頃,占(zhan)全省耕地總(zong)面積的0.2%,低于全國平均(jun)水平。全省人均(jun)耕地面積0.31公頃(合4.6畝(mu)/人),人均(jun)耕地面積略有增加。
動物資源
全省野生動物共476種,其中獸類(lei)88種、鳥類361種、爬行類16種、兩(liang)棲類11種。屬國家一級(ji)保(bao)護的獸類有(you)東(dong)北虎(hu)、豹、紫貂、貂熊、梅花(hua)鹿5種,鳥類有丹頂鶴、大鴇、白(bai)獾、中華秋沙鴨(ya)等12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獸類有(you)馬(ma)鹿(lu)、黑熊(xiong)、棕熊(xiong)、雪兔等11種,鳥類有大天(tian)鵝(e)、花(hua)尾榛(zhen)雞(ji)、鴛鴦(yang)等(deng)56種。其中(zhong)有許多都是(shi)本省(sheng)乃至全(quan)國十分珍貴的野生動物,如東北虎、紫貂、梅花鹿、馬鹿等。鳥類中(zhong)久負盛名的“飛龍”即是(shi)分布在全(quan)省(sheng)的花尾棒雞。全(quan)省(sheng)有東北虎10只、紫貂2100只、貂(diao)熊(xiong)60只、原麝920只、馬鹿2200只、駝鹿4600只、丹頂鶴500只、黑嘴松雞1 200只、大鴇120只、白鶴90只。
植物資源
黑龍江省連綿起伏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老爺嶺構成了全省以山林為主的自然景觀,全省林地面積占整個土地面積的近一半。此外,還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這些復雜的地域中分布著大約2100余(yu)種的植物(wu),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達1 000余種。
這些植物資源按用途可分為藥用植物、食用植物、野果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色素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飼料植物、木材植物、樹膠植物、樹脂植物、纖維植物、環保植物、觀賞植物、農藥植物、蹂料植物等17大類(lei)。在木材植(zhi)物(wu)中(zhong)(zhong)有(you)全國十分(fen)(fen)珍貴的(de)(de)紅松、黃菠蘿、核桃揪、水曲(qu)柳、東北紅豆杉(shan)等(deng),本(ben)省林區每年都(dou)為(wei)國家(jia)生(sheng)產大量的(de)(de)木材。食用植(zhi)物(wu)是本(ben)省野(ye)生(sheng)經(jing)濟(ji)植(zhi)物(wu)中(zhong)(zhong)分(fen)(fen)布較多、貯(zhu)量較大的(de)(de)一類(lei),其(qi)中(zhong)(zhong)以蕨菜、薇菜、老山芹等(deng)產量為(wei)最大。
水資源
黑龍江省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大水系,有興凱湖、鏡泊湖、連環湖和五大連池4處較大湖(hu)泊及星羅(luo)棋布的(de)泡(pao)沼(zhao)。全省流域面積在50平方(fang)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 918條(tiao),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686.0億立方米,多(duo)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97.44億立方米,扣除兩者之間重(zhong)復計(ji)算量(liang)173.14億立方米,全省多年(nian)平(ping)均水資源量(liang)為810.3億立(li)方(fang)米,人(ren)均水(shui)量2160立方米,均低(di)于(yu)全國平(ping)均水平(ping)。2006年全省年平均降水深為(wei)523.0毫(hao)米,折合(he)水量(liang)2378.57億立方米,比(bi)上年多(duo)4.3%,比多年平(ping)均(jun)少2.0%,為平水年份。
全省年平均徑流深為132.4毫米,折合水量為602.24億立方米(mi),比(bi)上年(nian)少1.6%,比(bi)多年平(ping)均少12.2%。全省平原區(qu)地下水資源量為171.59億(yi)立(li)方米,山丘(qiu)區(qu)地下水資源量為119.51億立(li)方米(mi),山丘區(qu)與平原區(qu)重復計算量(liang)為11.85億立方米,全省地下水資源(yuan)量為279.25億立方米。地下水(shui)資源與地表水(shui)資源重復計算量為125.69億立方(fang)米,全(quan)省水資源總量為727.93億(yi)立(li)方(fang)米。全(quan)省總用(yong)水量(liang)為286.23億(yi)立方米,其中(zhong)地表水用(yong)水量171.82億(yi)立方米,地下水(shui)用(yong)水(shui)量114.41億立方(fang)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