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wu)里(li)坪革命舊(jiu)址群曾(ceng)是完整的紅色(se)辦事(shi)機關,主要包括中(zhong)共(gong)湘(xiang)鄂邊特委機關、聯縣(xian)(xian)政府機關、湘(xiang)鄂邊獨(du)立團(tuan)指揮(hui)部、游擊梯隊指揮(hui)所、后方(fang)醫院、被服(fu)廠、赤(chi)色(se)監所、紅四軍軍部、蘇(su)維(wei)埃商會供銷社等。聯縣(xian)(xian)政府在(zai)五(wu)里(li)坪老街中(zhong)段南側(ce),共(gong)六大(da)間,目前尚剩三大(da)間,分上(shang)下兩層(ceng),舊(jiu)址現略向(xiang)東傾斜,但基本保持原(yuan)貌(mao)。
1929年至1930年,紅四軍(jun)曾(ceng)三次(ci)駐扎(zha)五(wu)里(li)坪,賀(he)龍(long)兩次(ci)居住于此。賀(he)龍(long)曾(ceng)率領(ling)紅四軍(jun)、紅二(er)軍(jun)團在這(zhe)里(li)指(zhi)揮了“五(wu)里(li)坪圍殲戰(zhan)”。從此,湘(xiang)鄂(e)邊蘇區以(yi)鶴(he)峰為中心,形(xing)成了整個(ge)湘(xiang)鄂(e)西革命根(gen)據地的戰(zhan)略后方和反“圍剿”斗爭的主要戰(zhan)場。
1929年(nian)6月,鶴峰縣九區農民協會在這里成(cheng)立(li),1930年(nian)4月改(gai)稱第九區蘇維埃(ai)政府。
1931年4月7日,“中華蘇維埃湘(xiang)鄂邊(bian)聯縣政(zheng)府”及“中共湘(xiang)鄂邊(bian)特委機關(guan)”等機構(gou)相繼遷入五(wu)里坪,這里成了(le)湘(xiang)鄂邊(bian)蘇區的中心。
1931年(nian)4月27日,根據(ju)中央(yang)指示,中共湘鄂西中央(yang)分局在五里(li)坪召開了特委擴大會議,改分特委為湘鄂邊特委。
五里坪革命舊址(zhi)是研究湘鄂西武裝割據的(de)戰略后(hou)方(fang)和(he)總策源地湘鄂邊蘇區的(de)代表性(xing)遺存,是研究中國工農紅軍三(san)大主力之一的(de)紅二方(fang)面軍孕育過程的(de)實物依據。
五里坪革命舊址是全國早以土(tu)家族(zu)、苗(miao)族(zu)、白(bai)族(zu)為主(zhu)體的(de)(de)革命力(li)量在中國共(gong)產黨(dang)領導下武(wu)裝奪取政權,建立革命根據地的(de)(de)歷(li)史載體和土(tu)家族(zu)民族(zu)精神的(de)(de)凝集與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