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sui)寧中(zhong)學是遂(sui)寧市兩所(suo)國家(jia)級示范高(gao)(gao)中(zhong)之一(yi),在四川省(sheng)有較大影(ying)響(xiang)。早在1953年,學校(xiao)就被(bei)省(sheng)教廳(ting)確定為全(quan)省(sheng)14所(suo)首批辦(ban)好的重點中(zhong)學之一(yi)。1963年,郭(guo)沫(mo)若(ruo)先生欣(xin)然為我校(xiao)題寫(xie)校(xiao)名。八十(shi)年代被(bei)譽為全(quan)省(sheng)中(zhong)學教育的五面紅旗之一(yi);2003年成功(gong)創(chuang)建“國家(jia)級示范性普通(tong)高(gao)(gao)中(zhong)”(現稱為四川省(sheng)一(yi)級示范性普通(tong)高(gao)(gao)中(zhong))。
遂(sui)寧(ning)中學(xue)(xue)在千余(yu)年的(de)辦(ban)(ban)(ban)學(xue)(xue)歷史中積淀了深厚的(de)教育(yu)(yu)(yu)文化(hua)(hua)(hua),形成了“詡(xu)文明,助化(hua)(hua)(hua)導”的(de)辦(ban)(ban)(ban)學(xue)(xue)理念,堅持了“明體(ti)(ti)達用,卓(zhuo)然為(wei)當代器”的(de)辦(ban)(ban)(ban)學(xue)(xue)宗旨和(he)“以德樹人(ren),和(he)諧育(yu)(yu)(yu)人(ren),自主成人(ren)”的(de)辦(ban)(ban)(ban)學(xue)(xue)思(si)想,形成了“團結向上(shang),師生共勉(mian)”的(de)遂(sui)中傳統和(he)“拼(pin)搏進(jin)取,永創一流”的(de)遂(sui)中精(jing)神。學(xue)(xue)校(xiao)不斷實踐和(he)推進(jin)和(he)諧教育(yu)(yu)(yu)、主體(ti)(ti)性教育(yu)(yu)(yu),把“培養(yang)具有創新精(jing)神和(he)實踐能力的(de)高(gao)素質人(ren)才”作為(wei)培養(yang)目(mu)標(biao)。把“打造優(you)質教育(yu)(yu)(yu)品牌(pai),建設精(jing)品化(hua)(hua)(hua)、現代化(hua)(hua)(hua)、國際化(hua)(hua)(hua)的(de)學(xue)(xue)校(xiao)”作為(wei)辦(ban)(ban)(ban)學(xue)(xue)目(mu)標(biao)。
1、遂(sui)寧市:“拔尖(jian)創新(xin)人才培養特色學校”;
2、四川省:藝術教(jiao)育特色(se)學校
3、國家體(ti)委、教委:全國優秀(xiu)體(ti)育傳統項目學(xue)校(田徑)
4、教育部:“全(quan)國青少年校園足(zu)球(qiu)特色學(xue)校”
學校先后為祖國培養了(le)數以萬計的優秀(xiu)人才(cai)。學校已成(cheng)為英才(cai)的搖籃,像(xiang)成(cheng)都十二橋遇難烈士(shi)劉(liu)駿(jun)達、重(zhong)慶渣滓(zi)洞黑牢(lao)詩人蔡夢(meng)慰(wei)、中央委員(yuan)、空軍政委鄧昌友上將、語言(yan)學家李行(xing)健、陶瓷(ci)專家李知宴、北京大(da)學教授(shou)、博(bo)士(shi)生導師(shi)郭國霖、中科院(yuan)研究員(yuan)、南京理(li)工大(da)學理(li)學院(yuan)院(yuan)長(chang)、博(bo)士(shi)生導師(shi)賀安之、美國貝爾實(shi)驗室資深研究員(yuan)姜洪等眾(zhong)多“當(dang)代偉器”就是(shi)從遂中起步(bu)的。
學校教學成績突出。特別(bie)是1985年遂寧建(jian)市以來,遂寧中學高考升學率(lv)、重點率(lv)、優生率(lv)一直位居(ju)全(quan)市前(qian)茅,名列全(quan)省前(qian)茅。
2016年,遂(sui)寧(ning)中學高考取得了驕人的(de)(de)業績:校本部應屆(jie)班507人參加文考,159人上(shang)(shang)(shang)一本線(xian),上(shang)(shang)(shang)線(xian)率達32.35%,是(shi)全川平(ping)均水(shui)(shui)平(ping)的(de)(de)近3倍;392人上(shang)(shang)(shang)本科線(xian),上(shang)(shang)(shang)線(xian)率達77.32%,是(shi)全川平(ping)均水(shui)(shui)平(ping)的(de)(de)2.5倍!
近年來(lai),學(xue)校(xiao)按照“思想更(geng)現代、工(gong)作(zuo)(zuo)(zuo)更(geng)精細(xi),作(zuo)(zuo)(zuo)風更(geng)務實”的要求(qiu),堅(jian)(jian)持(chi)“上好(hao)每堂課,干好(hao)每件事,育(yu)(yu)好(hao)每個人”,堅(jian)(jian)持(chi)深(shen)化教(jiao)育(yu)(yu)改革(ge),不斷(duan)創新工(gong)作(zuo)(zuo)(zuo)思路和育(yu)(yu)人模式,學(xue)校(xiao)教(jiao)育(yu)(yu)質(zhi)量進一步提(ti)高,學(xue)校(xiao)在市教(jiao)育(yu)(yu)局教(jiao)學(xue)質(zhi)量考核中被(bei)評為“優(you)秀”。
2011年(nian)3月(yue)(yue)(yue)被(bei)市委(wei)(wei)、市府(fu)評(ping)為(wei)(wei)“遂寧(ning)名校(xiao)”; 2012年(nian)8月(yue)(yue)(yue)被(bei)省(sheng)(sheng)人社廳和(he)省(sheng)(sheng)教(jiao)(jiao)廳評(ping)為(wei)(wei)“四(si)川(chuan)(chuan)省(sheng)(sheng)教(jiao)(jiao)育(yu)工作先進集(ji)體”,9月(yue)(yue)(yue)被(bei)市教(jiao)(jiao)育(yu)局命(ming)名為(wei)(wei)“拔(ba)尖創(chuang)新人才培(pei)養特色學校(xiao)”; 2013年(nian)10月(yue)(yue)(yue),順利通過國(guo)家級示范高(gao)中(zhong)復檢,被(bei)命(ming)名為(wei)(wei)四(si)川(chuan)(chuan)省(sheng)(sheng)一(yi)級示范性普通高(gao)中(zhong); 2014年(nian)成(cheng)功(gong)創(chuang)建(jian)四(si)川(chuan)(chuan)省(sheng)(sheng)“陽光(guang)體育(yu)”示范學校(xiao)。2015年(nian)6月(yue)(yue)(yue)被(bei)省(sheng)(sheng)委(wei)(wei)組織(zhi)部(bu)(bu)評(ping)為(wei)(wei)“四(si)川(chuan)(chuan)省(sheng)(sheng)先進基層黨組織(zhi)”,8月(yue)(yue)(yue)被(bei)教(jiao)(jiao)育(yu)部(bu)(bu)評(ping)為(wei)(wei)“全國(guo)青少(shao)年(nian)校(xiao)園足球特色學校(xiao)”,10月(yue)(yue)(yue),被(bei)教(jiao)(jiao)育(yu)部(bu)(bu)評(ping)為(wei)(wei)“2015年(nian)第(di)一(yi)批全國(guo)學校(xiao)體育(yu)工作示范學校(xiao)”。 2016年(nian)4月(yue)(yue)(yue),被(bei)省(sheng)(sheng)關(guan)心(xin)下一(yi)代工作委(wei)(wei)員會(hui)、省(sheng)(sheng)文明辦、團省(sheng)(sheng)委(wei)(wei)等部(bu)(bu)門評(ping)為(wei)(wei)“四(si)川(chuan)(chuan)關(guan)心(xin)下一(yi)代工作先進集(ji)體”。 2016年(nian)1月(yue)(yue)(yue),學校(xiao)團委(wei)(wei)被(bei)團省(sheng)(sheng)委(wei)(wei)評(ping)為(wei)(wei)“四(si)川(chuan)(chuan)省(sheng)(sheng)五(wu)四(si)紅旗團委(wei)(wei)”。
學宮與書院
唐貞元初(chu)年(公元785年),時刺史喬(qiao)琳(lin)建學宮于城(cheng)之南(nan)。
后唐長(chang)興三年(公元931年),孟知祥與董璋合(he)兵攻(gong)遂寧,學宮毀于兵燹(xian)。
宋仁(ren)宗慶歷四年(nian)(公(gong)元1044年(nian)),仁(ren)宗從宋祁、歐陽修等人(ren)之議,詔令州縣皆立學(xue)。太(tai)守廖詢乃徙置學(xue)宮于(yu)城(cheng)之東。
宋(song)嘉泰壬戌年(公元1202年),始遷至書臺山下。
明(ming)嘉靖(jing)年(nian)間(公元1522—1566),時知縣鄭重威(wei)和(he)被貶家(jia)居的太(tai)史(shi)楊(yang)名于百福寺前創立“武(wu)信(xin)書(shu)院”。
清乾隆(long)四十(shi)三年(公元1778年),魚(yu)山(shan)書(shu)(shu)院(yuan)(即原“武信書(shu)(shu)院(yuan)”)始由文昌(chang)宮(gong)(gong)遷(qian)至城南(nan)書(shu)(shu)臺山(shan)麓的學宮(gong)(gong)(文廟)右側,正名(ming)為“書(shu)(shu)臺書(shu)(shu)院(yuan)”。
清咸豐十(shi)年(公元(yuan)1860年),藍大順(shun)率農(nong)民(min)起義軍進攻遂寧,圍城六十(shi)余(yu)日,學宮被毀,惟(wei)尊經閣稍仍其舊(jiu)。
遂寧縣立男子中學校
清(qing)光(guang)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廢科舉,辦新學,縣(xian)(xian)(xian)令李章(zhang)龍(直隸人)教諭余泰(巴縣(xian)(xian)(xian)貢(gong)生)將學宮與書院合(he)二為一,于其址建(jian)“縣(xian)(xian)(xian)立高等小學堂”。
民國十(shi)三年(nian)(1924年(nian)),改為縣立初級中學校(xiao)。
民國十(shi)八年(1929年),改為遂寧(ning)縣立男子初(chu)級中(zhong)學校。
民國二(er)十九年(1940年),為避(bi)日本侵(qin)略者空襲(xi),遷至永興鄉真教寺。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增設高中(zhong),改名“遂寧縣(xian)立(li)男子(zi)中(zhong)學校(xiao)”(簡稱“縣(xian)男中(zhong)”)。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抗戰勝利(li)后遷回城南原(yuan)校址(文廟)。
遂寧縣立女子中學校
民國十一年(1922年),政(zheng)府在(zai)政(zheng)府街節孝祠(祠今(jin)已無存,其址(zhi)在(zai)今(jin)德勝路市委宿舍)建立第一女(nv)子小學(中城(cheng)女(nv)子小學)并(bing)附設女(nv)子師范科。
民(min)國十八年(1929年),政(zheng)府將第一女子(zi)(zi)小學(xue)校和附設(she)的(de)女子(zi)(zi)師范科合并,招收初中,命名為遂寧(ning)縣(xian)立女子(zi)(zi)初級中學(xue)校。
民國(guo)二十九年(1940年),為躲避日本飛機(ji)轟炸,遂(sui)遷(qian)往永興鄉的真教(jiao)寺繼續上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學校(xiao)還(huan)增設高(gao)中,更名遂寧縣立女子中學校(xiao)。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日本投降,抗日戰爭(zheng)勝利,女中才由真教(jiao)寺遷回城內(nei)節孝祠原址(zhi)。
私立涪江女子中學
民國二年(nian)(1913年(nian)),美(mei)國傳(chuan)教士施太(tai)太(tai)、岳太(tai)太(tai)來遂分別捐資修(xiu)建華美(mei)女學堂(tang)和(he)華美(mei)女教堂(tang)。
民國十二年(nian)(1923年(nian)),基督教會在華美女子(zi)(zi)小(xiao)學(xue)招收初中(zhong)生,改(gai)名“遂寧私立涪江女子(zi)(zi)初級中(zhong)學(xue)”
民國(guo)十七年(1928年)秋增設(she)高中,改名為(wei)遂(sui)寧縣私立涪江(jiang)女子中學校。
民國(guo)二十七年(1938年)春,江西(xi)南(nan)昌淪(lun)陷,私立葆(bao)靈(ling)(ling)女子中(zhong)學(作家(jia)謝冰(bing)心母校)因躲避(bi)日本帝(di)國(guo)主義的侵略(lve),遷來遂(sui)寧與涪江女中(zhong)合(he)校,改(gai)名葆(bao)靈(ling)(ling)、涪江聯(lian)合(he)女子中(zhong)學校(簡稱(cheng)葆(bao)涪聯(lian)中(zhong))。
民國二十九年(nian)(1940年(nian)),江(jiang)西儒勵女(nv)子(zi)中學(教會(hui)學校)從(cong)戰區遷來遂寧(ning),與(yu)葆涪(fu)聯中合(he)校,再更名(ming)“遂寧(ning)縣私(si)立儒葆涪(fu)聯合(he)女(nv)子(zi)中學”。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秋,抗日戰(zhan)爭結(jie)束,儒、葆(bao)兩校分別遷(qian)回江(jiang)西,于是又(you)復名為(wei)“私立(li)涪江(jiang)女(nv)子中學(xue)”。
遂寧(ning)縣私立精一(yi)中學(xue)校
民國五年(nian)(1916年(nian)),精一中學開辦時(shi)即為男子初(chu)中,原校(xiao)址在北辰(chen)街(jie)福音堂(tang)后院。
民國十四年(1925年),新(xin)校舍落(luo)成后(hou)遷(qian)到(dao)裕豐街西側。
民國(guo)二(er)十八(ba)年(nian)(1939年(nian)),為避日(ri)本空襲,精(jing)一(yi)中學遷至永興鄉蒲氏(shi)祠。
民國三十四年秋(1945年),增設高中商業(ye)班,改(gai)名遂寧縣私(si)立精一中學校。
民(min)國三十五年(1946年),抗日戰(zhan)爭(zheng)結束,精(jing)一中學遷回裕豐街西側舊址(農機(ji)校)。
遂寧縣私(si)立明恥中學(xue)校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明(ming)恥中學正(zheng)式成立(li)開始(shi)招生。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秋,學校校本部(bu)乃遷至三元宮,分部(bu)設(she)在禹(yu)王(wang)宮,停止(zhi)租用(yong)梓潼(tong)寺。
1949年,開(kai)辦高中(zhong)班(ban),更名為(wei)私立明恥中(zhong)學。
遂寧市財貿技工學校
1977年,縣(xian)(xian)商(shang)業(ye)局創建了“遂(sui)寧縣(xian)(xian)商(shang)業(ye)職業(ye)學校“。
1984年,撤(che)縣建市(shi)后,經(jing)局報請市(shi)主管部門批準(zhun),改名“遂寧市(shi)商業干部學(xue)校”。
1989年,經市勞動(dong)局批準(zhun),正式成(cheng)立以行業為(wei)特點的(de)“遂寧市財貿技工學校”。
遂寧市第三中學校
1998年2月16日(ri),三屆市府十九次常務會議決定(ding)新建(jian)“遂寧市第三中學(xue)校”。
1999年秋(qiu)季(ji),學校(xiao)招收(shou)首(shou)屆初(chu)中新生6個班,共460人,9月1日(ri)正式開學。
2001年3月(yue)13日(ri),遂(sui)(sui)寧(ning)(ning)(ning)市(shi)(shi)(shi)政府(fu)對(dui)遂(sui)(sui)寧(ning)(ning)(ning)教育資源進行重組,將船山中(zhong)學(xue)整體并(bing)入(ru)遂(sui)(sui)寧(ning)(ning)(ning)市(shi)(shi)(shi)第三(san)(san)中(zhong)學(xue)校(xiao)。5月(yue)23日(ri),遂(sui)(sui)寧(ning)(ning)(ning)市(shi)(shi)(shi)政府(fu)將遂(sui)(sui)寧(ning)(ning)(ning)市(shi)(shi)(shi)第三(san)(san)中(zhong)學(xue)校(xiao)并(bing)入(ru)遂(sui)(sui)中(zhong)成(cheng)為遂(sui)(sui)寧(ning)(ning)(ning)中(zhong)學(xue)的(de)分校(xiao)。6月(yue)27日(ri),遂(sui)(sui)寧(ning)(ning)(ning)市(shi)(shi)(shi)教育局(ju)將市(shi)(shi)(shi)糧油技工校(xiao)整體并(bing)入(ru)遂(sui)(sui)寧(ning)(ning)(ning)市(shi)(shi)(shi)第三(san)(san)中(zhong)學(xue)校(xiao)。
1950年2月(yue),縣女中(zhong)整體并入縣男中(zhong),而成(cheng)為(wei)遂(sui)寧中(zhong)學。
1951年春,私立(li)涪(fu)江(jiang)女中(zhong)(zhong)、私立(li)精(jing)一(yi)中(zhong)(zhong)學(xue)(xue)的初中(zhong)(zhong)部(bu)合并而(er)成立(li)遂寧私立(li)聯合中(zhong)(zhong)學(xue)(xue)(校址(zhi)在原涪(fu)江(jiang)女中(zhong)(zhong)內)。遂寧中(zhong)(zhong)學(xue)(xue)高(gao)中(zhong)(zhong)部(bu)與涪(fu)江(jiang)、精(jing)一(yi)、明恥及潼南中(zhong)(zhong)學(xue)(xue)高(gao)中(zhong)(zhong)部(bu)合并,由(you)文廟遷至三元宮(gong),改名遂寧高(gao)級中(zhong)(zhong)學(xue)(xue)。
1952年(nian),遂(sui)寧私立聯合中(zhong)學(xue)整體并入(ru)遂(sui)寧高級中(zhong)學(xue),校址設三元宮與城河北巷(原涪江女中(zhong)校址)兩處,恢(hui)復“遂(sui)寧中(zhong)學(xue)”校名(ming),并沿用至(zhi)今。
1981年,四(si)川省(sheng)教(jiao)育(yu)(yu)廳根據1980年教(jiao)育(yu)(yu)部下(xia)發的《關于分(fen)期分(fen)批辦(ban)好重(zhong)點中(zhong)(zhong)學(xue)的決(jue)定(ding)》文件精神(shen),印發了《關于分(fen)期分(fen)批辦(ban)好重(zhong)點中(zhong)(zhong)小學(xue)的意見》,在307所重(zhong)點中(zhong)(zhong)學(xue)中(zhong)(zhong)將遂中(zhong)(zhong)列為全省(sheng)首批辦(ban)好的42所重(zhong)點中(zhong)(zhong)學(xue)之一。
1994年,學校順利通(tong)過了全省首(shou)批(pi)30所重點中學達標驗收(shou)。
2002年(nian),市經濟中(zhong)專劃歸(gui)遂寧(ning)中(zhong)學(xue)。
2003年6月,市(shi)領導根據學(xue)校(xiao)招生、經費都面臨困境的情況,決(jue)定將遂(sui)寧市(shi)財(cai)貿技工學(xue)校(xiao)整體并(bing)入遂(sui)寧中學(xue)。
2004年1月,遂寧(ning)市(shi)機構編制委員會下(xia)發文件正式將遂寧(ning)遂寧(ning)市(shi)第三中學校整體并入遂寧(ning)中學,成為(wei)遂中北區。
2007年,學(xue)校(xiao)被美(mei)中教(jiao)科文(wen)組織確定(ding)為中國重點合作學(xue)校(xiao)。
2009年,學校榮(rong)獲“四(si)川省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優秀成果(guo)獎”。
2010年,學校被省(sheng)教廳評為(wei)第一批“四川省(sheng)依法治校示范學校”。
2012年,學校被省人社廳(ting)教育廳(ting)評(ping)為“四川省教育工(gong)作先進(jin)集體”,被教育部科技發展中(zhong)心評(ping)為“優秀高(gao)中(zhong)”。
2013年,學校順利通過“國(guo)家級示范(fan)高中”復(fu)檢(jian),成功創建省一級示范(fan)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