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bei)京(jing)(jing)市(shi)第(di)(di)二十五中(zhong)學(xue)前身由(you)(you)美國基督教(jiao)(jiao)(jiao)公理(li)(li)會傳教(jiao)(jiao)(jiao)士白漢理(li)(li)創(chuang)建(jian)于(yu)1864年(nian)(nian),名(ming)為(wei)(wei)“男蒙館”,以(yi)小學(xue)教(jiao)(jiao)(jiao)育(yu)(yu)為(wei)(wei)主;1900年(nian)(nian),毀于(yu)義(yi)和(he)團(tuan)運動;1902年(nian)(nian),經重建(jian)更名(ming)為(wei)(wei)育(yu)(yu)英學(xue)校(xiao)(xiao),是北(bei)京(jing)(jing)近代(dai)教(jiao)(jiao)(jiao)育(yu)(yu)史中(zhong),引(yin)進(jin)西方科學(xue),開展現代(dai)教(jiao)(jiao)(jiao)育(yu)(yu)較早的學(xue)校(xiao)(xiao);1952年(nian)(nian),由(you)(you)私(si)立轉(zhuan)為(wei)(wei)公辦,更名(ming)為(wei)(wei)北(bei)京(jing)(jing)市(shi)第(di)(di)二十五中(zhong)學(xue);1958年(nian)(nian),被評為(wei)(wei)為(wei)(wei)北(bei)京(jing)(jing)市(shi)十所“紅旗學(xue)校(xiao)(xiao)”之(zhi)一;1996年(nian)(nian),學(xue)校(xiao)(xiao)由(you)(you)公辦轉(zhuan)為(wei)(wei)民辦公助辦學(xue);2009年(nian)(nian),再次(ci)轉(zhuan)為(wei)(wei)公立中(zhong)學(xue)。
截至2014年11月,學(xue)校(xiao)占地面積(ji)為15416平方(fang)米(mi),總(zong)(zong)建筑面積(ji)為16348平方(fang)米(mi),包括教學(xue)樓(lou)和綜合樓(lou)等,學(xue)校(xiao)操場面積(ji)為4337平方(fang)米(mi)。學(xue)校(xiao)共設46個(ge)(ge)教學(xue)班(ban)(ban),學(xue)生(sheng)(sheng)總(zong)(zong)數1500人,其中普通高中19個(ge)(ge)教學(xue)班(ban)(ban),學(xue)生(sheng)(sheng)614人,中加合作辦學(xue)5個(ge)(ge)教學(xue)班(ban)(ban),學(xue)生(sheng)(sheng)94人,初中22個(ge)(ge)教學(xue)班(ban)(ban),學(xue)生(sheng)(sheng)792人。
截至(zhi)2014年(nian)11月,學校(xiao)有2002年(nian)建(jian)成的(de)現(xian)(xian)代化(hua)圖書(shu)實(shi)驗(yan)計(ji)算(suan)(suan)機大樓(lou)(lou)(lou)“民(min)眾樓(lou)(lou)(lou)”,2004年(nian)翻改完成的(de)“篤學樓(lou)(lou)(lou)”,1992年(nian)落成的(de)“知行樓(lou)(lou)(lou)”,以及“貝滿(man)中(zhong)齋”、“貝氏(shi)樓(lou)(lou)(lou)”和“邵氏(shi)樓(lou)(lou)(lou)”三座古建(jian)。所有教(jiao)室(shi)(shi)(shi)安裝(zhuang)了多(duo)媒體設(she)備(bei)及電子(zi)白板,建(jian)成理(li)化(hua)生(sheng)數(shu)字綜合實(shi)驗(yan)室(shi)(shi)(shi),計(ji)算(suan)(suan)機虛擬化(hua)桌面系統(tong)實(shi)現(xian)(xian)了教(jiao)師無PC主機辦公,隨時隨地訪問學校(xiao)后臺數(shu)據中(zhong)心(xin)。學校(xiao)擁有圖書(shu)館(guan)、閱覽(lan)室(shi)(shi)(shi)、計(ji)算(suan)(suan)機房、多(duo)功能(neng)教(jiao)室(shi)(shi)(shi)、演播室(shi)(shi)(shi)、醫務室(shi)(shi)(shi)及音樂(le)、形體、美術專業教(jiao)室(shi)(shi)(shi)等。其中(zhong)圖書(shu)館(guan)藏書(shu)152785冊(ce),閱覽(lan)室(shi)(shi)(shi)的(de)總面積為745平(ping)方米。
截至(zhi)2014年(nian)11月,學(xue)校(xiao)專任教(jiao)(jiao)(jiao)(jiao)師(shi)158人(ren),其中高級(ji)教(jiao)(jiao)(jiao)(jiao)師(shi)36人(ren),占(zhan)(zhan)23%,一級(ji)教(jiao)(jiao)(jiao)(jiao)師(shi)65人(ren),占(zhan)(zhan)41%,二(er)級(ji)教(jiao)(jiao)(jiao)(jiao)師(shi)57人(ren),占(zhan)(zhan)36%;有碩(shuo)士(shi)學(xue)位的教(jiao)(jiao)(jiao)(jiao)師(shi)15人(ren),占(zhan)(zhan)9.5%,學(xue)士(shi)學(xue)位的139人(ren),占(zhan)(zhan)88%;市級(ji)骨(gu)(gu)干(gan)教(jiao)(jiao)(jiao)(jiao)師(shi)2名,區(qu)級(ji)骨(gu)(gu)干(gan)教(jiao)(jiao)(jiao)(jiao)師(shi)15名,分布在語(yu)文、數學(xue)、英語(yu)、物理、化學(xue)、歷史(shi)、政治、體育、藝術等(deng)學(xue)科。
學(xue)校(xiao)在(zai)東城區(qu)“621工程”中,學(xue)校(xiao)有(you)(you)3名青年(nian)教(jiao)師(shi)拜(bai)北京市學(xue)科帶頭(tou)人為(wei)師(shi),13名青年(nian)教(jiao)師(shi)拜(bai)市級(ji)骨干(gan)教(jiao)師(shi)為(wei)師(shi),25名青年(nian)教(jiao)師(shi)拜(bai)區(qu)級(ji)骨干(gan)教(jiao)師(shi)為(wei)師(shi)。其中有(you)(you)12人在(zai)2010年(nian)被評為(wei)區(qu)級(ji)骨干(gan)教(jiao)師(shi),有(you)(you)15人分(fen)獲區(qu)級(ji)初、高中教(jiao)學(xue)或班主任(ren)基本功大賽(sai)一等獎,有(you)(you)1人擔任(ren)校(xiao)級(ji)干(gan)部、2人擔任(ren)教(jiao)育教(jiao)學(xue)主任(ren)、5人擔任(ren)年(nian)級(ji)組長或教(jiao)研組長。
學(xue)校班主(zhu)任、年(nian)級(ji)組(zu)長全部擁有本科以(yi)上學(xue)歷,平均年(nian)齡為(wei)33歲,其(qi)中有高級(ji)教(jiao)師職稱的(de)8人(ren),一級(ji)教(jiao)師職稱的(de)19人(ren),35歲(含)以(yi)下的(de)35人(ren)。
校徽、校旗的意(yi)義,其一,孟子(zi)曰:“君子(zi)有三樂……,得天(tian)下英(ying)才而教育(yu)(yu)之,三樂也……”“育(yu)(yu)英(ying)”兩字(zi)(zi)的英(ying)、漢拼音均為“YUYING”,故而用(yong)“育(yu)(yu)英(ying)”兩字(zi)(zi)的字(zi)(zi)頭Y字(zi)(zi)重疊放置,構成校旗圖案的主(zhu)體。其二(er),選用(yong)“藍、黃、紅”三色(se)(se),以藍色(se)(se)為旗面(mian)(mian),寬大的黃色(se)(se)Y字(zi)(zi)上面(mian)(mian),又壓上一個細而挺拔(ba)的紅色(se)(se)Y字(zi)(zi)。寓(yu)意(yi)為在萬里晴空之下,把炎(yan)黃子(zi)孫培育(yu)(yu)成材。藍色(se)(se)為晴天(tian)無云時的天(tian)空顏色(se)(se)。隋唐時稱(cheng)嬰(ying)幼(you)兒為“黃”。紅色(se)(se)意(yi)味(wei)著勝利與成功。
學校校旗(qi)象(xiang)征(zheng)純潔(jie)、祥和、熱情、豪邁(mai)、團結、進取,為祖國培育英才。
菊花(hua)別(bie)名:菊華(hua)(hua)、秋(qiu)菊、九華(hua)(hua)、黃花(hua)、帝女花(hua)、笑靨(ye)金、節花(hua)。
因其花開于晚(wan)秋和(he)具有濃(nong)香故(gu)有“晚(wan)艷”、“冷香”之雅稱。
如果(guo)說,冬梅(mei)斗霜冒雪,是一(yi)種烈士(shi)(shi)不(bu)屈不(bu)撓的(de)(de)人格(ge),春蘭空(kong)谷自適(shi),是一(yi)種高(gao)士(shi)(shi)遺世獨立的(de)(de)情(qing)懷,那么(me),秋菊則(ze)兼(jian)有(you)烈士(shi)(shi)與高(gao)士(shi)(shi)的(de)(de)兩種品(pin)格(ge)。晚秋時節,斜陽下,矮籬畔,一(yi)叢黃菊傲然開放,不(bu)畏嚴霜,不(bu)辭寂寞,無(wu)論出(chu)(chu)處進退,都顯示(shi)出(chu)(chu)可(ke)貴的(de)(de)品(pin)質。詠菊的(de)(de)詩(shi)人可(ke)以(yi)上(shang)溯到戰國時代(dai)的(de)(de)屈原,而(er)當晉代(dai)陶淵明(ming)深情(qing)地(di)吟(yin)詠過(guo)菊花(hua)之(zhi)后,千載以(yi)下,菊花(hua)更作為士(shi)(shi)人人格(ge)的(de)(de)象征(zheng)而(er)出(chu)(chu)現(xian)在詩(shi)中畫里。學(xue)校以(yi)菊花(hua)為校花(hua),表示(shi)育(yu)英學(xue)子追求君子所具有(you)的(de)(de)高(gao)潔品(pin)行(xing)。
1930年(nian)6月,學校(xiao)制作(zuo)鑄鐵(tie)校(xiao)鐘(zhong)(zhong)一(yi)口(kou)(kou),約高三尺有余(yu),口(kou)(kou)徑約二(er)尺五有余(yu);齒(chi)口(kou)(kou)型,鐘(zhong)(zhong)上(shang)刻校(xiao)訓——致知力行。用木架懸起,擊撞聲音洪亮。因歷史原因,此校(xiao)鐘(zhong)(zhong)不復(fu)存在(zai)。2004年(nian),值140年(nian)校(xiao)慶,學校(xiao)仿照此校(xiao)鐘(zhong)(zhong)重(zhong)鑄新校(xiao)鐘(zhong)(zhong)一(yi)口(kou)(kou),懸掛于學校(xiao)西側。
致知力行
“知(zhi)(zhi)”指(zhi)知(zhi)(zhi)識(shi)(shi)。中學(xue)時(shi)代(dai)是(shi)(shi)求知(zhi)(zhi)的(de)(de)黃金年代(dai),課內知(zhi)(zhi)識(shi)(shi)很重要(yao),而更為豐(feng)富的(de)(de)課外知(zhi)(zhi)識(shi)(shi)、社(she)會(hui)知(zhi)(zhi)識(shi)(shi)同(tong)樣(yang)重要(yao)。先(xian)秦經(jing)典《禮(li)記·大學(xue)》寫到:“致(zhi)知(zhi)(zhi)在(zai)(zai)格物(wu),物(wu)格而后知(zhi)(zhi)致(zhi)”。格,意思是(shi)(shi)推究。致(zhi),意思為得(de)到。格物(wu)致(zhi)知(zhi)(zhi),意思是(shi)(shi)窮究事物(wu)原理,從而獲得(de)知(zhi)(zhi)識(shi)(shi)。能夠達(da)到致(zhi)知(zhi)(zhi),必(bi)須(xu)把事物(wu)、知(zhi)(zhi)識(shi)(shi)探個究竟,不(bu)(bu)淺(qian)嘗輒止,囫圇(lun)吞(tun)棗(zao),才能獲得(de)真知(zhi)(zhi)。一定要(yao)盡己心力,不(bu)(bu)偷懶,不(bu)(bu)放棄。《禮(li)記·中庸》寫到:“力行(xing)(xing)近乎仁(ren)。”力行(xing)(xing)的(de)(de)意思是(shi)(shi)努力實行(xing)(xing),要(yao)親身實踐。短暫的(de)(de)人(ren)生(sheng)(sheng),盡在(zai)(zai)知(zhi)(zhi)行(xing)(xing)中。不(bu)(bu)能做知(zhi)(zhi)識(shi)(shi)的(de)(de)巨人(ren),行(xing)(xing)動的(de)(de)矮(ai)子;在(zai)(zai)知(zhi)(zhi)識(shi)(shi)經(jing)濟社(she)會(hui),同(tong)樣(yang)不(bu)(bu)能做無(wu)知(zhi)(zhi)的(de)(de)莽漢。真正做到致(zhi)知(zhi)(zhi)力行(xing)(xing),學(xue)以致(zhi)用,一定會(hui)有成功的(de)(de)人(ren)生(sheng)(sheng)。
致知(zhi)力行:用(yong)心求知(zhi),勤奮探究,努力實踐,學會做人。
清同(tong)治三(san)年(1864年),學校前(qian)身“男蒙館(guan)”,由美國基(ji)督教(jiao)(jiao)公(gong)理(li)會傳教(jiao)(jiao)士白(bai)漢理(li)創辦,以(yi)小學教(jiao)(jiao)育為主,成為北京市第一所教(jiao)(jiao)會學校。
清光緒二十六(liu)年(nian)(1900年(nian)),“男(nan)蒙館”在義(yi)和團運動中被(bei)毀。
清光(guang)緒二十八年(1902年),經由梅韙良、郭紀云(yun)等人重(zhong)建,定校(xiao)名為“育英學校(xiao)”(一(yi)院)。
民國元年(nian)(nian)(1912年(nian)(nian)),完善學(xue)制為七年(nian)(nian)制小學(xue)及兩年(nian)(nian)制中學(xue)。
民國(guo)7年(nian)(nian)(1918年(nian)(nian)),中學改為四年(nian)(nian)制。
民國(guo)16年(1927年),學校在北平市教育局(ju)立案,中學部定名(ming)為“京師私立育英中學校”。
民國17年(nian)(1928年(nian)),改(gai)名為“北平(ping)特別市私立育英中(zhong)學”。同年(nian),在官(guan)房大院(yuan)設(she)立小(xiao)學部(bu),為二院(yuan),同時制定(ding)了校(xiao)(xiao)(xiao)旗、校(xiao)(xiao)(xiao)徽、校(xiao)(xiao)(xiao)花、校(xiao)(xiao)(xiao)歌、校(xiao)(xiao)(xiao)刊,以“致知力(li)行”為校(xiao)(xiao)(xiao)訓,并實行董事(shi)會制。
民國18年(nian)(1929年(nian)),改名為“北平私立育(yu)英中學”。同年(nian),學校從最(zui)初的免費教(jiao)學逐漸開始(shi)采取收費制度教(jiao)學。
民國(guo)19年(1930年),根據教育(yu)部取(qu)消大學(xue)(xue)預科制的(de)法令,設(she)六年制中學(xue)(xue),在初中四年制基(ji)礎(chu)上(shang)添(tian)設(she)兩年制高中,在騎(qi)河(he)樓16號(hao),開(kai)辟體(ti)育(yu)場,面積達26畝,為三院。
民國(guo)20年(nian)(1931年(nian)),“九一八”事變后的第三天,育英中學抗日會成(cheng)立。
民國23年(1934年),育英合(he)唱隊開始了平(ping)、津、濟、京、滬、杭的(de)旅行音樂(le)會,北平(ping)市中學畢業會考,梁炳文、唐統一分獲高中、初(chu)中全市第一,丁錦先生贈與(yu)雙元匾懸掛于校門。
民國24年(nian)(1935年(nian)),財(cai)政部將位于(yu)燈市(shi)口大街的鹽(yan)(yan)務學校校址及鹽(yan)(yan)務稽核所(suo)所(suo)址撥歸育英(ying)學校,為四(si)院,高中部遷(qian)移至此,育英(ying)學生沖破軍警阻撓,參加了(le)“一二·九”運動的游行(xing)示威和群眾集會。
民國29年(1940年),建立進步團體“細流社”。
民國30年(1941年),在學生中建立了地下黨支部(bu),張大中任書記。
民國31年(1942年),日(ri)偽市政府教育局(ju)令育英學校更名為北京(jing)市立第八中(zhong)學校,育英學校小學部(bu)更名為燈市口小學,任命日(ri)本人竹(zhu)內一為駐(zhu)校教官,學校隨(sui)建日(ri)語部(bu),開(kai)設日(ri)語課程。
民國(guo)34年(1945年),抗(kang)戰(zhan)勝(sheng)利后恢(hui)復育英學校校名。
民國36年(nian)(1947年(nian)),在米市大街梅(mei)竹胡(hu)同購(gou)地(di),為(wei)教職(zhi)員(yuan)修(xiu)建宿舍,為(wei)五院。
1952年,學校由私(si)立轉為(wei)公立,命名為(wei)“北京(jing)市第二(er)十五(wu)中學”,育(yu)英小學部獨立,取名為(wei)“北京(jing)市東城(cheng)區燈市口小學”。
1955年,高中部部分師生在位于騎河樓的育英三院,組(zu)建成為“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
1958年,育英五(wu)院的教職工(gong)宿舍歸于房管(guan)局。
1960年,在北京市文教(jiao)群英會上被評為(wei)“紅(hong)旗(qi)學(xue)校(xiao)(xiao)”,獲獎旗(qi)一面(mian),遂(sui)被定為(wei)“北京市重點(dian)中學(xue)”,同年在位于騎河(he)樓的育英第三院(yuan)內,建(jian)立了北京景山學(xue)校(xiao)(xiao)。
1963年,學(xue)校初中部(原一院)獨立(li)設校,命名(ming)為“北京(jing)市(shi)燈市(shi)口中學(xue)”。
1968年,學(xue)校開始招(zhao)收女生入學(xue)。
1978年,四院被(bei)拆(chai),校(xiao)址(zhi)遷往燈市(shi)口大街(jie)55號,與(yu)北京(jing)市(shi)第(di)一(yi)六七中學(xue)(原私立貝滿女中初中部)合(he)并,仍(reng)名為“北京(jing)市(shi)第(di)二(er)十(shi)五中學(xue)”。
1982年,一院被拆,撤(che)銷燈市(shi)(shi)口中學,原師(shi)生主體回(hui)歸(gui)到北京市(shi)(shi)第(di)二十五中學。
1983年,成立校(xiao)友會,王寶初任會長。
1984年,舉行(xing)建校(xiao)120周(zhou)年慶祝活動(dong)。
1986年,在1943屆校友(you)常自(zi)超支持下(xia),開始籌(chou)集資金建(jian)立(li)新教學樓。
1988年,開始(shi)實行校長負責制。
1989年,“育英樓”落成。
1990年(nian)(nian)(nian),《育英年(nian)(nian)(nian)鑒(jian)》復刊(kan),更(geng)名(ming)為《北京(jing)市第二十五中(zhong)學年(nian)(nian)(nian)刊(kan)》,并制定新校(xiao)旗、校(xiao)徽(hui)、校(xiao)歌、校(xiao)服,舉行建(jian)校(xiao)126年(nian)(nian)(nian)校(xiao)慶。
1991年,燈市口幼(you)兒園園址(zhi)并入(ru)北京(jing)市第二十五(wu)中學(xue)。
1992年,新建(jian)“雙元門”、“知(zhi)行樓”,先后(hou)修繕了貝氏樓、貝滿(man)中齋、邵氏樓,鋪設塑膠操場,被列(lie)入《中國名(ming)校》一(yi)書,同年被北(bei)京市市政府命名(ming)為(wei)“花園(yuan)式(shi)單位”。
1993年,學(xue)校(xiao)實行“教職工聘任合同制”,同年由1934屆校(xiao)友梁炳文捐獻(xian)稿費2萬(wan)元,建(jian)立了(le)北(bei)京市第(di)二(er)十(shi)五中學(xue)“致(zhi)知力行”獎(jiang)學(xue)金,并每年頒(ban)發一(yi)次。
1995年,學校被(bei)評為北京市電化教(jiao)育優(you)類校,校團(tuan)委會被(bei)團(tuan)市委授予“紅旗(qi)團(tuan)委”,校工(gong)會被(bei)全國(guo)總工(gong)會授予“模范(fan)職工(gong)之(zhi)家”。
1996年,經市(shi)政府批準,北(bei)京(jing)(jing)市(shi)第二(er)十五中學(xue)在北(bei)京(jing)(jing)市(shi)率(lv)先開展實(shi)行民辦公助整體改制試(shi)驗,以(yi)吸收社會資(zi)金支持(chi)學(xue)校發展。
1998年,學校在西總部(bu)胡(hu)同(tong)小學租設學生宿(su)舍(she)。
2000年,學(xue)校在廊坊市東方大學(xue)城內設(she)立(li)寄宿制分部,并提出“斷奶教(jiao)育(yu)”的觀念。
2002年,建成現(xian)代化圖書(shu)實驗計(ji)算機大樓“民(min)眾樓”,坐落其(qi)中(zhong)的圖書(shu)館被命名為東城區(qu)圖書(shu)館分館,同年啟動“倫敦英語”校本(ben)課程。
2003年,學校獲得ISO9001/ISO14001雙標(biao)管理體系認證的學校。
2004年(nian),成立“少年(nian)CEO學院(yuan)”,旨在(zai)對(dui)學生進行(xing)就業與創業教育,同年(nian)舉行(xing)140周年(nian)校(xiao)慶,印制校(xiao)史(shi)《育英史(shi)鑒》。
2005年(nian)(nian),經北(bei)京市教委、加(jia)拿大政府正式批準(zhun)的(de)北(bei)京第二(er)十五中(zhong)(zhong)學(xue)中(zhong)(zhong)加(jia)合作辦學(xue)項目正式啟(qi)動,學(xue)制(zhi)為高(gao)中(zhong)(zhong)三年(nian)(nian)。
2009年(nian),學校由民辦公助辦學體制回歸公辦。
2012年,獲(huo)北京市教委頒發(fa)的(de)“百年學(xue)校”。
2011年,被批準成為“國家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驗(yan)項(xiang)目:開展(zhan)高中特色發展(zhan)試驗(yan)項(xiang)目學校”。
2014年(nian)(nian),“篤學樓”翻改建完成,同年(nian)(nian)舉辦建校(xiao)150周(zhou)年(nian)(nian)校(xiao)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