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
0 票數:0 #博物館#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科學院路現代農業示范園,該館草創于1981年,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府批準為安徽省第一家民辦博物館,當代著名學者,史學家、文物鑒定家史樹青先生為該館題寫館名。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目前擁有關于安徽歷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楹聯匾額、徽州三雕、民風民俗等相關文物藏品近6萬余件,館內文物藏品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展覽,是安徽省本土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
  • 中文名: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hua)民俗博物館
  • 官網:
  • 地址: 安(an)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科(ke)學(xue)院路現(xian)代農業示范園(yuan)1號
  • 門票: 50元(yuan)
  • 建議游玩時間: 2小時
  • 博物館等級: 無級別(非國有(you))
詳(xiang)細(xi)介紹 PROFILE +

基本介紹

安(an)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bo)物館(guan)(guan)坐落在安(an)徽省合肥市(shi)蜀山區科(ke)學(xue)院(yuan)路現代農業示范園(yuan),該館(guan)(guan)草(cao)創(chuang)于1981年,2003年6月29日被安(an)徽省政府批準為安(an)徽省第一家民辦(ban)博(bo)物館(guan)(guan),當代著名(ming)學(xue)者(zhe),史學(xue)家、文物鑒定家史樹青先生(sheng)為該館(guan)(guan)題寫館(guan)(guan)名(ming)。

展廳展館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hua)(hua)(hua)民(min)俗博物(wu)館目前擁有(you)(you)關于安徽歷史(shi)文化(hua)(hua)(hua)、重大(da)事(shi)件、政治名人(ren)、楹聯(lian)匾額、徽州三雕(diao)、民(min)風民(min)俗等(deng)(deng)相關文物(wu)藏(zang)品近6萬余件,館內文物(wu)藏(zang)品在國內外舉(ju)辦過多次展(zhan)覽,是安徽省本土文化(hua)(hua)(hua)的專題性博物(wu)館。該館于2007年5月(yue)開始建設,園區整(zheng)體(ti)占地(di)(di)面(mian)積50余畝,目前展(zhan)廳(ting)面(mian)積約有(you)(you)8000平方(fang),兼有(you)(you)七座異地(di)(di)保護再建徽州古跡(ji)(小姐樓、跑馬樓、官廳(ting)、門(men)坊、路(lu)亭等(deng)(deng))。于2009年5月(yue)1日正式接待觀眾,2011年10月(yue)已正式對外開放。

徽派石雕瑞獸展廳

石(shi)雕是(shi)人類古老的(de)藝術(shu)形式之一。它的(de)創(chuang)造發明是(shi)人類文(wen)明覺醒的(de)偉大里(li)程碑,其精湛的(de)技藝和異乎(hu)尋常的(de)美令世人嘆(tan)為觀之。

在徽(hui)州各地的(de)(de)民居(ju)住宅、祠堂(tang)、廟宇、牌坊(fang)、亭臺、塔剎、橋梁(liang)等建筑(zhu)上(shang)多飾以精美的(de)(de)石(shi)雕。尤(you)其以秦漢時期為代表的(de)(de)石(shi)刻造(zao)像與古羅馬(ma)帝(di)國藝術(shu)相比有過之(zhi)而無不及(ji)。石(shi)刻作為人類文化藝術(shu)久遠(yuan)的(de)(de)載體被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追逐和珍藏。

石刻人物造像展廳

人類自產生了文化和藝術,使之傳承為較為久遠的載體便是石刻。石刻造像多見于民居民宅、祠堂、廟宇、塔剎、墓室等處。如守護陵墓的文(wen)武(wu)百(bai)官,宗教信仰中諸天諸佛(fo),祭祀祈(qi)福之(zhi)禮拜偶像,緬懷先賢的名儒義士等。雕刻特點也呈現多元化,歸結為“漢厚”、“唐闊”、“宋文(wen)”、“元劣”、“明(ming)簡”、“清繁”等特征。石(shi)刻造像因其歷經(jing)滄桑而不腐、承載(zai)文(wen)明(ming)而不驕的藝(yi)術、文(wen)物(wu)、社(she)會(hui)價值而成為研究文(wen)化的絕佳佐證。

百匾堂展廳

“百匾(bian)堂(tang)”從千(qian)片(pian)匾(bian)額中精選出百余幅(fu)品(pin)相完整、寓(yu)意美好的老匾(bian),涉及(ji)有堂(tang)匾(bian)、壽匾(bian)、科(ke)舉匾(bian)、書房(fang)匾(bian)、表彰(zhang)匾(bian)、貞潔匾(bian)等近10種(zhong)類型,大(da)多(duo)關(guan)于安徽(hui)歷史文(wen)化、重大(da)事(shi)件、政治名(ming)人、民俗民風等,以明(ming)清(qing)、民國時期(qi)居多(duo)。每片(pian)匾(bian)額都(dou)承(cheng)載著一段獨特的歷史。其中不乏清(qing)朝(chao)大(da)臣兩江總(zong)督尹繼善、清(qing)道(dao)光(guang)十五年(nian)一甲進士劉鐸、清(qing)末東至名(ming)

人周馥等題(ti)(ti)匾。保存(cun)相(xiang)對完(wan)好(hao)的(de)(de)(de)有(you)清朝大臣孫家鼐題(ti)(ti)寫的(de)(de)(de)“寶婺星輝(hui)”,民國(guo)總(zong)統徐世昌(chang)題(ti)(ti)褒(bao)的(de)(de)(de)“至(zhi)性過人”,中華民國(guo)臨(lin)時執政(zheng)段祺瑞題(ti)(ti)寫的(de)(de)(de)“邵農(nong)篤祜”,曾出任安徽省省長許(xu)世英(ying)的(de)(de)(de)“華堂萱慶(qing)”等精(jing)品,更有(you)屬(shu)于徽商的(de)(de)(de)金(jin)字(zi)招牌(pai)——楹聯。

山(shan)清水秀的(de)徽州(zhou)(zhou)居室大多以木質結(jie)構(gou)為(wei)主,在(zai)一(yi)座座雕梁畫棟之(zhi)中,門(men)窗(chuang)(chuang)(chuang)起到不可或缺(que)的(de)實用(yong)(yong)和裝飾(shi)作用(yong)(yong)。在(zai)古徽州(zhou)(zhou)人(ren)眼(yan)里(li)門(men)窗(chuang)(chuang)(chuang)猶如天人(ren)之(zhi)際的(de)一(yi)道(dao)(dao)帷幕(mu),它是搭起屋室主人(ren)與大千(qian)世界的(de)一(yi)道(dao)(dao)橋梁。門(men)窗(chuang)(chuang)(chuang)的(de)重(zhong)要性不僅體現(xian)于(yu)此,從(cong)它考究的(de)工(gong)藝,窗(chuang)(chuang)(chuang)上的(de)文化就可見一(yi)斑。古徽州(zhou)(zhou)門(men)窗(chuang)(chuang)(chuang)至上而下為(wei)絳環板、格(ge)心、絳環板、裙板與絳環板組成(cheng)。其(qi)中,格(ge)心部位為(wei)門(men)窗(chuang)(chuang)(chuang)文化內(nei)涵(han)的(de)集中體現(xian)。“窗(chuang)(chuang)(chuang)含西(xi)嶺千(qian)秋(qiu)雪,門(men)泊(bo)東吳萬里(li)船(chuan)”,圣人(ren)的(de)詩句之(zhi)中已道(dao)(dao)出(chu)門(men)窗(chuang)(chuang)(chuang)的(de)視覺盛宴(yan)。

徽州木雕展廳

徽州木雕的緣起與徽商的崛起緊密相連。徽州地處山區,人多地少,不能營造像北方的豪門大宅,只能在典雅、工藝、奇巧上另辟蹊徑,這為民間雕刻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加上朝(chao)廷制度(du)“凡庶民,不得施重拱(gong)藻(zao)井及(ji)五色文(wen)采為飾(shi)”,因此腰纏萬貫的(de)徽(hui)(hui)商,不惜重金在自家宅院,著重華麗奢侈的(de)雕飾(shi),以(yi)滿足其炫耀(yao)心理。古徽(hui)(hui)州人(ren)將古宅上的(de)雕刻藝術提升為一種(zhong)精神追(zhui)求(qiu)和文(wen)化(hua)品位,同時也把自己的(de)審美情趣滲(shen)入到匠人(ren)的(de)作(zuo)品中,故有“千工萬匠”之稱。

徽州地區不論(lun)宅(zhai)院內(nei)的屏風(feng)、窗楹、欄柱,還是日常使用(yong)的桌、床、椅、案和文(wen)房用(yong)具(ju)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風(feng)采。其題材豐富,多(duo)以山水(shui)、花(hua)鳥(niao)、八寶博古(gu)、戲曲(qu)人(ren)物(wu)、歷史典故等吉祥(xiang)圖案為主。匠人(ren)們根(gen)據(ju)建筑物(wu)體需要,采用(yong)線刻、陰刻、陽刻、浮(fu)雕、透雕、圓雕等多(duo)種表現手(shou)法,風(feng)格上也有粗放和精(jing)細、簡(jian)約和縝密(mi)等不同(tong)情形。

徽州木雕是明清(qing)時期一顆璀璨的明珠(zhu),它是徽州人文積淀、徽商(shang)經濟發展以及封(feng)建文化審(shen)美意識(shi)的集中(zhong)體現。

百獅苑展廳

該展廳于2012年1月開館,集中展覽陳列該館收藏歷朝歷代的小型石獅三百多件。小獅子造型或氣勢磅礴,兇而不惡;或憨態可掬,惹人喜愛,是徽派石獅藝術的集中體現。石獅以(yi)其靈動的氣韻、祥瑞的內涵贏得(de)人(ren)們的喜愛。獅通“事(shi)”,寓意(yi):事(shi)事(shi)如(ru)意(yi)。石獅被徽州(zhou)人(ren)認為是(shi)守護人(ren)們吉(ji)祥和平安的瑞獸。古代神話中,獅子(zi)可以(yi)預卜洪災、鎮災驅(qu)邪、禁壓不祥以(yi)及彰顯富貴。成語“獅子(zi)一吼,百獸俯首”也顯示(shi)出獅子(zi)王者的霸(ba)氣。它高貴、尊(zun)嚴極具王者風范,被封(feng)為護國(guo)鎮邦之寶(bao)。

異(yi)地重建保護古(gu)村落(luo)群:異(yi)地古(gu)村群占地11畝,現有異(yi)地整(zheng)體搬遷保護的(de)徽(hui)州古(gu)民居(ju),詩源堂書院,何向宸官廳(ting),天眷有德(de)門(men)坊,古(gu)代路亭,臨水(shui)長廊等完(wan)整(zheng)的(de)徽(hui)文(wen)化(hua)展區,真實再現了徽(hui)州人們的(de)生活情景。置身其中(zhong),仿佛又回到了古(gu)徽(hui)州。

何向辰官廳館

何向宸(chen)(chen):乾隆(long)辛未(wei)年(1751年)二甲進(jin)士。同年,劉墉為乾隆(long)辛未(wei)年的二甲進(jin)士第(di)二名,何向宸(chen)(chen)為二甲第(di)四十八名。

此座官廳于2009年3月征集于江西省東鄉縣孝崗鎮何坊村。經過2年的修復和再建,整座建筑用料碩大,斗拱、幢梁處處體現了雕刻的藝術,印證“雕梁畫棟”之說。內涵豐富,氣勢宏大。古代官(guan)廳(ting)為(wei)暫時(shi)的(de)候客(ke)廳(ting),假如有客(ke)人來訪而主(zhu)人恰好有事不在,主(zhu)人便會請我(wo)們的(de)客(ke)人到官(guan)廳(ting)稍做休息等候。

官廳的(de)陳(chen)設再現主任當(dang)年(nian)的(de)生活(huo)習慣,屏風、平頭案、文房四(si)寶、八仙桌等(deng)(deng)等(deng)(deng),仿(fang)佛主人昨日的(de)生活(huo)歷(li)歷(li)在目……

詩源堂書院

此座詩源堂書院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于2010年7月10日整體拆遷重建,征集于江西省宜黃縣東坡鎮中田村胡溪組,整座書院的面積為180平方米,為兩層兩進,中間為天井花園,卷棚門廊,使用木雕約三百塊其中包括24塊冬瓜梁,石雕柱礎44個,門窗114扇,木雕石雕均為雕刻的上品,十分難得。門窗大多簡約素雅,樸實無華,前后每套窗欞風格不同。整座書院的規劃,拆卸,修復,再建耗時三年。書(shu)院,是(shi)中國(guo)封(feng)(feng)建社會特(te)有的(de)一種(zhong)教(jiao)(jiao)育(yu)(yu)組織(zhi),是(shi)私人或官府所設的(de)聚徒講授、研(yan)(yan)究學(xue)(xue)(xue)(xue)問的(de)場所,是(shi)實(shi)施藏書(shu)、教(jiao)(jiao)學(xue)(xue)(xue)(xue)與研(yan)(yan)究三(san)結合的(de)高等(deng)教(jiao)(jiao)育(yu)(yu)機構。洛陽是(shi)中國(guo)書(shu)院的(de)發源地,書(shu)院制(zhi)度萌芽(ya)于(yu)(yu)唐,完備于(yu)(yu)宋,廢于(yu)(yu)清,前后千余年(nian)的(de)歷(li)史,對中國(guo)封(feng)(feng)建社會教(jiao)(jiao)育(yu)(yu)與文化的(de)發展產生(sheng)了重要的(de)影響(xiang)。書(shu)院大多是(shi)自籌經費(fei),建造校舍。教(jiao)(jiao)學(xue)(xue)(xue)(xue)采取(qu)自學(xue)(xue)(xue)(xue)、共同講習和教(jiao)(jiao)師指(zhi)導相結合的(de)形式進行,以自學(xue)(xue)(xue)(xue)為主。它的(de)特(te)點(dian)就是(shi)為了教(jiao)(jiao)育(yu)(yu)、培(pei)養(yang)人的(de)學(xue)(xue)(xue)(xue)問和德性,而不是(shi)為了應試獲(huo)取(qu)功名。

如今搬(ban)遷重建后的(de)(de)詩(shi)源(yuan)堂書(shu)院(yuan)修舊(jiu)如舊(jiu),再現了當年(nian)的(de)(de)原始風貌,身處(chu)其中,耳邊(bian)似乎響起了瑯瑯的(de)(de)讀書(shu)聲。古宅至今還保(bao)留了1959年(nian)毛主(zhu)席語(yu)錄海(hai)報(bao)和(he)(he)手抄真跡,毛主(zhu)席語(yu)錄海(hai)報(bao)具有鮮明的(de)(de)時代特(te)色和(he)(he)特(te)殊的(de)(de)歷(li)史(shi)地位,是中國社會經(jing)濟發展特(te)定階(jie)段(duan)的(de)(de)必(bi)然(ran)產物,具有較高的(de)(de)歷(li)史(shi)價值(zhi)。然(ran)而(er),隨著經(jing)濟社會的(de)(de)發展,能見證這一特(te)定歷(li)史(shi)時期的(de)(de)特(te)定物證,已(yi)逐(zhu)漸(jian)消失殆(dai)盡,出(chu)于保(bao)護我們在海(hai)報(bao)外面涂了一層桐(tong)油。書(shu)院(yuan)的(de)(de)門窗雕(diao)(diao)工的(de)(de)精(jing)細,讓我們再次為古徽州工匠們精(jing)湛的(de)(de)雕(diao)(diao)刻技藝嘆(tan)為觀止。

崇善堂

原坐落在(zai)江西婺源縣思溪村(cun)的“崇善(shan)堂(tang)”,建于康熙年間,面積260平方,由張(zhang)姓人家(jia)所建。崇善(shan)堂(tang),寓意(yi)“欲高門第須(xu)為善(shan),要好(hao)兒孫(sun)必讀書”。崇善(shan)堂(tang)第三代主任張(zhang)嘉(jia)言,為清乾隆(long)恩科進士(shi),張(zhang)家(jia)世代為官,顯赫(he)一(yi)(yi)(yi)時,為光宗(zong)耀祖不(bu)惜重金,故此宅“磚(zhuan)、木、石三雕”多為太獅少獅和(he)鯉魚躍龍門,它集(ji)上馬石一(yi)(yi)(yi)只,狀元石一(yi)(yi)(yi)套,抱鼓石一(yi)(yi)(yi)對(dui)、魚池(chi)一(yi)(yi)(yi)個、旗(qi)桿座一(yi)(yi)(yi)對(dui)、門坊石刻匾(bian)“彩云(yun)吉(ji)慶”、天(tian)井石、馬頭(tou)墻(qiang)等(deng)為一(yi)(yi)(yi)體(ti),其木構門坊為徽州古(gu)宅的千分之一(yi)(yi)(yi),極為罕見,是典型的徽派(pai)建筑。

學術研究

安徽(hui)(hui)省源泉徽(hui)(hui)文(wen)(wen)化民(min)(min)俗(su)博物(wu)館古色沉香(xiang),粉(fen)墻黛瓦(wa)、翹角飛檐,精(jing)美的(de)石刻(ke)木雕(diao),極(ji)具文(wen)(wen)物(wu)價值(zhi)的(de)瓷器、青銅器等古韻(yun)尤存。該館由民(min)(min)營(ying)企業(ye)家宣繁(fan)秋投資興辦。宣繁(fan)秋一直從(cong)事(shi)文(wen)(wen)化經營(ying),從(cong)80年代開始自費(fei)搜集徽(hui)(hui)州(zhou)(zhou)物(wu)件,藏品(pin)漸豐,主要(yao)有徽(hui)(hui)州(zhou)(zhou)三(san)雕(diao)、民(min)(min)俗(su)用品(pin)、明(ming)清家具等多個系列(lie),總(zong)數近六萬件左右。在不(bu)(bu)同的(de)展廳里(li),陳列(lie)有徽(hui)(hui)州(zhou)(zhou)石刻(ke)、徽(hui)(hui)州(zhou)(zhou)古建筑、木雕(diao)磚雕(diao)、楹(ying)聯匾(bian)額、民(min)(min)俗(su)用品(pin)等,無一不(bu)(bu)靜靜地訴說(shuo)著古徽(hui)(hui)州(zhou)(zhou)的(de)傳奇(qi)。

倚(yi)在亭院里(li)斑駁(bo)的(de)石凳上(shang),前面小橋(qiao)流(liu)水,魚群嬉(xi)戲;旁邊,從黃山(shan)等地整體(ti)搬遷復建(jian)的(de)雷(lei)氏(shi)宗祠(ci)依(yi)舊“四水歸堂”,古(gu)徽州茶(cha)館(guan)仍是原(yuan)汁原(yuan)味(wei),狀元(yuan)拴馬樁承載著皇(huang)恩浩蕩,“白墻吻(wen)紅葉,飛檐擁浮云”,讓人(ren)感覺到(dao)(dao)宛若回到(dao)(dao)了(le)明清時的(de)皖南(nan)。翹(qiao)角飛檐下,游(you)人(ren)如(ru)織,商(shang)賈云集。愛好古(gu)徽州文(wen)化的(de)人(ren)們,不(bu)出(chu)合肥便(bian)能在“西(xi)遞、宏村”里(li)暢(chang)游(you),還(huan)可以(yi)在“且止亭”小坐(zuo),觸摸戰(zhan)國時期的(de)人(ren)面獸石雕,欣賞到(dao)(dao)畢升家鄉歙縣的(de)清朝木(mu)活字印刷字模(mo)。

“涌(yong)泉(quan)堂”始于咸(xian)豐六年即1865年,歷經(jing)百年滄桑,而今枯(ku)木逢春(chun),再發新枝。我們(men)以“滴水之恩,當(dang)以涌(yong)泉(quan)相報”的(de)心(xin)態(tai),以30多年的(de)從業經(jing)驗將(jiang)徽(hui)派文(wen)物(wu)古(gu)(gu)董(dong)資源融入當(dang)代社會形態(tai),開發出(chu)(chu)以徽(hui)文(wen)化(hua)(hua)為核(he)心(xin)的(de)產業價值鏈項(xiang)目。設有(you)古(gu)(gu)董(dong)家具修(xiu)復、文(wen)物(wu)陳設設計(ji)加工(gong)、古(gu)(gu)董(dong)文(wen)物(wu)賣場、徽(hui)派專題(ti)展覽設計(ji)搭(da)建(jian)、文(wen)物(wu)藏品(pin)租賃和(he)展出(chu)(chu)、古(gu)(gu)宅重(zhong)建(jian)等。將(jiang)徽(hui)州三雕(diao)、傳統家具、契約文(wen)書、古(gu)(gu)舊字畫、民俗用具等實(shi)物(wu)進行(xing)創(chuang)意設計(ji),制(zhi)作(zuo)出(chu)(chu)與(yu)當(dang)代生活息(xi)息(xi)相關的(de)徽(hui)文(wen)化(hua)(hua)價值禮品(pin),頻受推崇和(he)收藏!

歷史沿革

1981年(nian)草創(chuang)該館。

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zheng)府(fu)批準為第一家民(min)辦博物館。

2005年安(an)徽博物院(yuan)(yuan)與香港文(wen)化博物館(guan)合作推出《世外桃源——徽州民居建筑(zhu)》展覽,安(an)徽博物院(yuan)(yuan)從(cong)館(guan)中挑選(xuan)十幾件藏(zang)品參加(jia)展覽,其中包括“寶婺星(xing)輝”、“崇善堂”等匾(bian)額、木(mu)雕老宅構件、磚雕等。

2006年4月20日中央電(dian)視二套專訪“源(yuan)泉保護徽文化”節目播出后,引起業界的普遍關注,我(wo)國(guo)著名(ming)的學(xue)者、史(shi)學(xue)家、文物鑒定家史(shi)樹青先生為之(zhi)稱道并欣(xin)然(ran)親(qin)筆題寫館名(ming)。

2007年5月2日,該館入駐(zhu)安徽省(sheng)合肥市蜀山區(qu)井(jing)崗鎮并正式開工(gong)建設。

2008年4月4日(ri),合肥市(shi)市(shi)長(chang)吳(wu)存榮、副省長(chang)田維(wei)謙、省公安(an)廳副廳長(chang)陳小平一行來(lai)到(dao)正(zheng)在(zai)建設(she)中的源泉博物館,視察指導工作。

2008年4月26日(ri),合肥市委書(shu)記孫(sun)金龍一行來到(dao)正在(zai)建設中(zhong)的源泉徽文(wen)化博物館視察指導工作。

2009年4月(yue)27日,參加第四(si)屆中博會香港經濟(ji)文化交流中心(xin)領導親臨源(yuan)泉徽(hui)文化民俗(su)博物(wu)館(guan)參觀。

2009年5月1日(ri)正式接(jie)待(dai)觀眾。

2010年10月29日,該館(guan)二期(qi)工程正式開建(jian)。此次工程總(zong)建(jian)筑面積(ji)2000平方米,包括兩座整體搬遷的古宅兩座,以及光(guang)裕(yu)堂議事(shi)廳一座。

2012年1月18日(ri),合(he)肥市物(wu)價局(ju)[2012]1號(hao)文件批(pi)準該館正式(shi)施(shi)行門票制度(du)。

2012年(nian)2月17日(ri)(ri),該館被(bei)納入(ru)“合(he)肥一日(ri)(ri)游(you)”旅游(you)景點名錄。并于2012年(nian)3月8 日(ri)(ri)迎來(lai)首批(pi)“一日(ri)(ri)游(you)”觀眾。

2012年(nian)4月6日,源泉博(bo)(bo)物館迎來(lai)安徽省合(he)肥市(shi)蜀山區(qu)華府駿苑小(xiao)(xiao)學(xue)五年(nian)級和(he)六年(nian)級共計300余名(ming)小(xiao)(xiao)學(xue)生集體參觀(guan)(guan),并(bing)借由此次參觀(guan)(guan)活動正(zheng)式推出“體驗式博(bo)(bo)物館”和(he)“好玩的博(bo)(bo)物館”的概念。

2012年5月13日,源泉博物(wu)館借“體(ti)驗(yan)式(shi)(shi)博物(wu)館”東風,將(jiang)體(ti)驗(yan)古徽州(zhou)婚嫁民(min)俗活動(dong)推向高峰(feng),成功為普通市民(min)舉辦一場“穿越式(shi)(shi)”求(qiu)婚,激起強烈社會反響。

2012年5月22日,源泉博物(wu)館二(er)期工程建設(she)基本(ben)竣工,正式(shi)形成“十館一群落”的(de)展覽格局(ju)。

實用信息

1、開館時間(jian):9:00—17:30 全年無休

2、參觀費用:50元(yuan)/人 合肥(fei)市民惠民票30元(yuan)/人

學生、殘疾(ji)人、老年(nian)人憑有效證(zheng)件15元/人

1.2米以下(xia)兒(er)童免費參觀(guan)。

另:本館針對(dui)參與“文物(wu)藏(zang)品動起(qi)來”的(de)文化體驗(yan)項目,收取每位(wei)兒(er)童(含1.2米以下)25元(yuan)的(de)體驗(yan)費(fei)。

團(tuan)體會(hui)(hui)員、個人(ren)會(hui)(hui)員憑會(hui)(hui)員證全年免(mian)費參觀(guan)

中文講(jiang)解(jie)50元/次 英文講(jiang)解(jie)100元/次

3、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shu)山區科(ke)學院路現代農業示范園1號

4、乘車路線:市內可(ke)乘3路、20路至公交二(er)公司站下轉903路至山(shan)北(bei)小學站下往回走150米(mi)即到。

自(zi)駕(jia)路(lu)(lu)線:合肥市長(chang)江西路(lu)(lu)高(gao)架(jia)玉蘭大(da)道路(lu)(lu)口下右(you)轉(zhuan)至科學院路(lu)(lu)前行3公里至現(xian)代農業示范園(yuan)一號(hao)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給生活一把琴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lun)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冊用(yong)戶提供(gong)信(xin)息存(cun)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bian)輯上傳(chuan)提供(gong)”的文章/文字均是(shi)注冊用(yong)戶自主發布上傳(chuan),不代(dai)表(biao)本站(zhan)觀點,版權(quan)(quan)歸原作(zuo)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quan)、虛假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huo)任何問(wen)題,請及時聯(lian)系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huo)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xi)(xi)的知識產權歸網站方(fang)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權、商標權、為用(yong)戶提供的商業信息(xi)(xi)等),非經許可(ke)不得抄襲或使用(yong)。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72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5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293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1624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