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廣西十大著名道觀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一邊旅行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桂平市(shi)白(bai)石山(shan)三清觀
白石山三清觀是“廣西第一觀”,也是著名道觀,位于廣西桂平市麻垌鎮側,是中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一洞天---白石洞天!歷來是神仙居住的洞府。集險、雄、奇、雅、靜于一體,漫山聳挺,四時傲視,是辟谷養生的絕妙之處,中國道教箸名內丹派高道、煉丹術家、化學之祖---葛 洪祖師曾長期在白石山修行,來往于白石洞天三清觀、會仙巖之間辟谷練功,并得道于此。
02
經略(lve)臺(tai)真武閣
真武閣在容縣城東繡江北岸一座石臺上,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登閣遠望,隔著南岸廣闊的平原,東南山嶺巍然矗立,氣勢雄壯。閣本身高13米,加上臺高近20米,也是周圍區域觀賞的對象。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略臺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詩人元結到容縣都督府任容管經略使,在容州城東筑經略臺,用以操練兵士,游觀風光。明朝初年在經略臺上建真武廟,明萬歷元年(1573年)將真武閣廟增建成三層樓閣,這就是現在的真武閣。
03
桂(gui)平(ping)市羅叢(cong)巖(yan)古雅(ya)道觀
羅叢巖道觀始建于東漢末,迄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文化,是桂平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羅叢巖道觀歷代主要祀奉道教三清道祖、祖天師、真武大帝、十大元帥、文昌帝君、財神、關公、魁星、雷公等多位神仙。清乾隆、嘉慶年間均有修葺,后遭毀壞于清末。按現存巖內石碑記載:清道光九年,有著名道人(道教正一派第二十四代授箓道人楊玄用任主持),知客楊朝聚在羅叢巖修道。
04
賓陽縣白鶴觀旅游度假區
白鶴觀是古賓州出名八景之一,始建于宋代,已有近千年歷史,曾為賓州本埠佛道香火較旺處。勝地群峰疊翠,山體環狀起伏,前列龜象形勝,后疊鶴嶺梅岡,幽谷泉鳴,溪流飛瀑,鳥語花香,自古是道徒修身養性、煉丹辟谷的好地方,也是文人墨客、達官貴人游玩的旅游勝地。重建擴建后的白鶴觀殿堂宏偉,氣勢壯觀,實為祈福納祥、旅游觀光的好去處。
05
梧州白鶴(he)觀
梧州白鶴觀,位于廣西梧州市城西鴛鴦江畔白鶴崗之南麓,始建于唐代開元年間(713—714),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由牌坊、門樓、廊房、廂房、廣場、主殿等組成,主體建筑為硬山頂磚木結構,清水墻,板筒瓦面,莊嚴肅穆,極具南方建筑風格特色。觀內設有“三清寶殿”、“白鶴殿”、“三界殿”。“三清寶殿”供奉的是道教三位最高之神——三清尊神;“白鶴殿”供奉的是白鶴真君,“三界殿”供奉的是三界圣爺。“三清寶殿”供奉的是道教三位最高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一年四季,香火旺盛,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來朝拜觀光。
06
桂林慶林觀
慶林觀,座落在現今七星公園普陀山上。傳說慶林觀三字為唐太宗李世民親筆題書,以贊揚桂州所貢瑞石出產之地。傍山有普陀樓,樓分兩層,登樓可遠眺桂林山城。樓后有觀音洞,舊時為供奉觀音的地方。右下普陀樓,地面有一泉眼,寬不到一尺,泉水清澈如鏡,名為“永泉”。泉前為普陀巖,巖象拱篷,若遇雨天,山水沿崖壁傾瀉而下,似瀑布,又象簾櫳(16ng龍),封住了普陀巖口,使人不禁想起《西游記》中所說的水簾洞來。巖左壁刻有篆書“碧虛巖”三字。
07
陽朔縣騰蛟庵
騰蛟庵位于廣西陽朔縣東北興坪鎮漓江濱弗祿山腰的螺螄巖口,明初有道士在此結草廬,萬歷二十七年(1599)建庵,清嘉慶十八年(1813)重建。磚木結構建筑,面積216平方米,分前后兩進。前進三開間,分中廳及左右廂房,為道士傳道處;后進為神殿。旁有魁星樓,面積121平方米,與庵相連。樓前古木參天,濃蔭密蓋。登樓遠眺,遠近奇峰羅列,滴水逶迤,風景絕佳,為難得的覽勝之處所。
08
柳(liu)州(zhou)市南(nan)評宮
南評宮屬柳州民間祀廟,主神像相傳為唐朝將軍張相善,另一說法為漢朝伏波將軍馬援。因將軍曾在廣西三奉一代平亂有功而為人民紀念,奉為平安信神。宮殿內的配神像為四大金剛,分別名魔禮青、魔禮紅、魔禮海、魔禮壽,職風調雨順。清代每年四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均有廟會。為繼承歷史文化,西元2003年重建南評宮于駕鶴山下,成為體味駕鶴山蘊涵文化的一個道教景點。每月初一、十五,南評宮內香火頗盛。
09
桂林市白云觀
白云觀座落在風景秀麗的堯山天賜田,堯山西坡海拔450米處,秦時建堯帝廟,堯山之名由此而來。白云觀建堯廟舊址上,寺前有旱澇保收的“天賜田”。天賜田相傳為堯帝所賜的香火田。天賜泉終年不涸,泉內有龍王碑刻佑護,泉外有百年女貞子樹過濾。使泉水甘甜可口,冰爽宜人。駐修道士自耕自種,逍遙自在。觀內臺階上的唐朝雕刻偶然被廣西師大教授認出。明靖江王也曾避難于觀內,一度成為王府家廟。玉皇樓墻體碑貼中還曾記載過清朝學子寄讀該觀,并一舉高中狀元。
10
六峰山(shan)北帝廟(miao)
六峰山北帝廟位于靈山縣城六峰社區,坐落在六峰山半山腰,上下左右懸崖峭壁,而龍頭峰、芙蓉(沖霄)峰、鶴立(凌云)峰環抱,錦屏(保障)峰、龜(龜背)峰、鶴立(凌云)峰環峙,東北不遠處即縣城老城區,環城西南有婀娜如玉帶的鳴珂江。北帝廟這座500余年歷史的古剎,原建筑占地總面積約260平方米,主體建筑二座三楹兩廊,磚木結構,四合院布局,斗口式頭門,豎墻代挑,間立兩柱,合力支撐大檐,既節省造價,又為信眾、香客和游人提供遮陽擋雨的地方。
加載更多

廣(guang)西十大道(dao)(dao)觀(guan)排(pai)行榜(bang),主(zhu)要(yao)依(yi)據廣(guang)西道(dao)(dao)觀(guan)的歷史(shi)、宮(gong)觀(guan)文化、規模(mo)、建筑(zhu)布局、文物遺存等因素進(jin)行篩選,結合道(dao)(dao)觀(guan)在(zai)各大相關(guan)平臺網(wang)(wang)站(攜程、去哪兒、途牛,飛豬,同(tong)程、百度)的口碑(bei)評(ping)價,公眾知名度,網(wang)(wang)絡(luo)關(guan)注指數等情(qing)況,并綜合參考(kao)互(hu)聯網(wang)(wang)相關(guan)排(pai)行榜(bang)/榜(bang)單進(jin)行推薦,榜(bang)單僅供參考(kao),希望對您想要(yao)了解(jie)廣(guang)西有(you)哪些道(dao)(dao)觀(guan)能有(you)所幫(bang)助。如(ru)有(you)疑問,歡迎在(zai)末尾(wei)評(ping)論/批(pi)評(ping)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注冊用戶(hu)提(ti)供信(xin)息(xi)存儲空間(jian)服務(wu),非“MAIGOO編輯上傳提(ti)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hu)自主(zhu)發布上傳,不(bu)代表本(ben)站觀點(dian),版權(quan)歸(gui)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虛假(jia)信(xin)息(xi)、錯誤信(xin)息(xi)或任(ren)何問題,請及(ji)時聯系我(wo)(wo)們,我(wo)(wo)們將(jiang)在第一時間(jian)刪除或更正(zheng)。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ye)上相關(guan)信息的(de)知識產權(quan)歸網站方所(suo)有(包(bao)括但(dan)不限于文(wen)字、圖片、圖表、著作權(quan)、商(shang)標(biao)權(quan)、為用戶提(ti)供的(de)商(shang)業信息等),非經(jing)許(xu)可不得抄襲(xi)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2646個品牌入駐 更新520962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584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8632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