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商(shang)務印書館(guan)地址在哪 商(shang)務印書館(guan)介紹
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CP)是中國(guo)出(chu)版業中歷史最(zui)悠久的出(chu)版機構。1897年創辦(ban)于上(shang)海(hai),1954年遷北京。與北京大(da)學同(tong)時被(bei)譽為“中(zhong)國(guo)近代文化(hua)的雙(shuang)子星”。
商務(wu)印(yin)書(shu)(shu)(shu)館(guan)的(de)創立標志著中(zhong)國現代(dai)出(chu)(chu)版(ban)業的(de)開(kai)始(shi)。以(yi)張元(yuan)濟(ji)、夏瑞芳為(wei)首的(de)出(chu)(chu)版(ban)家艱苦創業,為(wei)商務(wu)的(de)發展(zhan)打下了堅實的(de)基礎。早(zao)在(zai)商務(wu)創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從(cong)此先后延請高夢旦(dan)、王云五等(deng)(deng)(deng)(deng)一大(da)(da)批杰(jie)出(chu)(chu)人才,開(kai)展(zhan)以(yi)出(chu)(chu)版(ban)為(wei)中(zhong)心(xin)的(de)多種經營,實力迅速壯大(da)(da),編(bian)寫大(da)(da)、中(zhong)、小學(xue)等(deng)(deng)(deng)(deng)各類學(xue)校教科(ke)書(shu)(shu)(shu),編(bian)纂《辭(ci)源》等(deng)(deng)(deng)(deng)大(da)(da)型工具書(shu)(shu)(shu),譯介《天(tian)演論》《國富論》等(deng)(deng)(deng)(deng)西方學(xue)術名著,出(chu)(chu)版(ban)魯迅、巴金、冰(bing)心(xin)、老舍等(deng)(deng)(deng)(deng)現當代(dai)著名作家的(de)文學(xue)作品,整(zheng)理《四部叢(cong)刊》等(deng)(deng)(deng)(deng)重(zhong)要古(gu)籍,編(bian)輯“萬有文庫”“大(da)(da)學(xue)叢(cong)書(shu)(shu)(shu)”等(deng)(deng)(deng)(deng)大(da)(da)型系(xi)列(lie)圖書(shu)(shu)(shu),出(chu)(chu)版(ban)《東(dong)方雜志》《小說月報》《自然界》等(deng)(deng)(deng)(deng)各科(ke)雜志十數(shu)種,創辦東(dong)方圖書(shu)(shu)(shu)館(guan)、尚公小學(xue)校,制造教育器(qi)械(xie),甚至拍攝電影等(deng)(deng)(deng)(deng)。
新中國成立后,商務積極完成公私合營改造,并1954年遷(qian)至北京(jing),在中央(yang)的大力支持下開始了新(xin)的奮斗歷程(cheng)。1958年(nian),中國出(chu)版(ban)社業(ye)務(wu)分工,商務(wu)承擔了(le)翻譯出(chu)版(ban)國外哲學社會(hui)科(ke)學和(he)編纂出(chu)版(ban)中外語(yu)文(wen)辭(ci)書等出(chu)版(ban)任務(wu),逐漸形(xing)成了(le)以“漢(han)譯世界學術名著”“世界名人傳記”為代表的翻譯作品,和(he)《辭(ci)源》《新(xin)華字典(dian)》《現(xian)代漢(han)語(yu)詞典(dian)》《英華大詞典(dian)》等為代表的中外文(wen)語(yu)文(wen)辭(ci)書為主要支柱的出(chu)版(ban)格局。
歷史沿革
1897年,上(shang)海創(chuang)辦(ban),創(chuang)辦(ban)人(ren)為夏瑞芳、鮑(bao)咸恩、鮑(bao)咸昌、高鳳池等(deng)。
1901年,張元濟(ji)投(tou)資商務印(yin)書館。 代印(yin)張元濟(ji)與蔡元培創辦的《外(wai)交報(bao)》。《華英音韻字典集成》發售(shou)預約。嚴復譯《原富(fu)》(〔英〕亞丹·斯密(mi)著)由南洋公(gong)學印(yin)行(后歸商務印(yin)書館出版)。
1903年,設第一個分館(guan)于漢(han)口(kou)。十月,正(zheng)式(shi)成立商務印(yin)(yin)書(shu)(shu)館(guan)有限公司,吸收日(ri)資,改進印(yin)(yin)刷。首次使用著作權印(yin)(yin)花(hua)。編(bian)印(yin)(yin)小學“最新教科書(shu)(shu)”。創刊《繡像小說》半月刊,主(zhu)編(bian)李(li)伯元。譯(yi)印(yin)(yin)《說部叢(cong)書(shu)(shu)》。
1907年在上海閘(zha)北寶(bao)山路(lu)建成印刷總(zong)廠和編(bian)譯所(suo)新址(zhi)。印刷所(suo)、編(bian)譯所(suo)閘(zha)北寶(bao)山路(lu)新廈落成。始用珂羅版印刷。停辦小學(xue)(xue)師范講習(xi)班,附屬(shu)小學(xue)(xue)改組為尚公小學(xue)(xue),由蔣(jiang)維喬(qiao)任(ren)校長。郁(yu)厚(hou)培赴(fu)日本學(xue)(xue)習(xi)照相制(zhi)版技(ji)術。蔡(cai)元培應聘為商務印書(shu)(shu)館編(bian)譯書(shu)(shu)籍。出版《漢譯日本法規大全》八十冊,另(ling)附《解(jie)字(zi)》一(yi)冊,署南洋公學(xue)(xue)譯書(shu)(shu)院譯。出版《列國政要》三十二冊(清廷派(pai)員考察各(ge)國政治輯(ji)譯的(de)資料)。
1909年將(jiang)編譯所收藏古籍善(shan)本和參考書(shu)籍的(de)圖書(shu)館(guan)定名為(wei)(wei)涵芬樓,后改(gai)名為(wei)(wei)東方圖書(shu)館(guan),對外開放。改(gai)進(jin)銅鋅版(ban)和試制三色銅版(ban),聘美籍技師指導。商務(wu)印(yin)書(shu)館(guan)董事局(ju)于三月初八(ba)舉行第一次會議,出(chu)(chu)席董事七人,張菊生為(wei)(wei)主(zhu)席。辦商業補(bu)習學校(xiao),張元濟首任(ren)校(xiao)長(chang)。辦藝徒(tu)學校(xiao)。創刊《教(jiao)育雜志》。出(chu)(chu)版(ban)孫毓修編譯《童話》一、二兩(liang)集(ji)(中(zhong)國(guo)(guo)最(zui)早出(chu)(chu)版(ban)的(de)“童話”)。出(chu)(chu)版(ban)《漢譯日本法律經濟辭典》(中(zhong)國(guo)(guo)最(zui)早譯印(yin)的(de)百科(ke)辭典)。與英(ying)國(guo)(guo)泰晤士報社協議印(yin)行所出(chu)(chu)《萬國(guo)(guo)通史(shi)》(中(zhong)國(guo)(guo)出(chu)(chu)版(ban)社對外合作的(de)最(zui)初嘗試)。
1914年,董事會收回日本股份(fen)。 設分館于香港。創(chuang)制(zhi)教(jiao)育幻燈片。創(chuang)刊《學生雜(za)志》,歷任主編朱天(tian)民、楊(yang)賢江、陳(chen)功甫(1947年停(ting)刊)。出版康德《人(ren)心能力(li)論:論意(yi)志(zhi)能制病情》,德漢(han)學家衛禮(li)賢和(he)周暹合譯。
1932年(nian),“一(yi).二(er)八(ba)(ba)”事變,日本帝(di)國主義進(jin)犯(fan)淞滬。商務印書(shu)(shu)館總(zong)管(guan)理處(chu)、總(zong)廠及編(bian)譯(yi)所、東方圖書(shu)(shu)館、尚公(gong)小學被炸焚毀,損失巨(ju)大,被迫停業(ye),解雇(gu)全(quan)部(bu)職工。八(ba)(ba)月一(yi)日復業(ye),實行(xing)日出新(xin)書(shu)(shu)一(yi)種。十月,復刊《東方雜(za)志》由胡(hu)愈之主編(bian)(第二(er)十九(jiu)卷第四號至第三十卷第六號)。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hai)軍陸戰隊突然襲擊上海(hai)閘北,一·二八事變爆發,次日上午(wu),日軍飛機(ji)轟(hong)炸(zha)商(shang)務,位于寶(bao)山路的總管理處(chu)、編譯所、四個(ge)印刷(shua)廠、倉庫、尚公小(xiao)學等皆(jie)中彈起(qi)火,全部焚毀。1932年,2月1日,日本(ben)浪人又(you)潛入未(wei)被殃及(ji)的商務(wu)印書館(guan)所屬的東方(fang)圖書館(guan)縱火,全部(bu)藏書化為灰燼。五(wu)層大樓成了空殼,其狀慘不忍睹。
據統計,商務印書館資產損失1630萬元以上,占(zhan)總資產的(de)80%。最令人痛惜(xi)的(de)是東方圖書館的(de)全部藏書46萬冊(ce),包(bao)括善(shan)本古籍3700多種,共35000多冊;中國最為齊備(bei)的各地(di)方(fang)志(zhi)2600多種,共(gong)25000冊,悉數燒毀,當時號(hao)稱東亞第一的(de)(de)圖書(shu)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價值連城的(de)(de)善(shan)本孤本圖書(shu)從此(ci)絕跡人(ren)寰,這不能不說是中(zhong)國文化史上的(de)(de)一大劫難。有學(xue)者認為:火燒圓明(ming)園和商(shang)務(wu)印書(shu)館被炸,是中(zhong)國近代史上的(de)(de)最令人(ren)痛心的(de)(de)文明(ming)悲(bei)劇。
日軍之所以要炸毀商務印書館,時日軍海軍陸戰隊司令鹽澤幸一講的很明白:“燒毀閘北幾條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復。只有把商務印書館這個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機關焚毀了,它則永遠不能恢復。”1933年,商(shang)(shang)務曾收到過一(yi)封日本浪人的恐嚇信,信中說:“爾(er)中國敗孔道,立(li)學堂(tang),讀些國語三民(min)主義與立(li)共(gong)和,打倒(dao)帝國主義,惡(e)劣之道行天下,……爾(er)館(guan)獨(du)銷學校之書,印(yin)些腐敗之物。上海毀爾(er)書館(guan),爾(er)書館(guan)還(huan)是(shi)惡(e)習(xi)不改,仍印(yin)三民(min)之書、黨部之語。中國不忍傍觀,所以毀爾(er)書館(guan),今若不速改惡(e)習(xi),我軍(jun)到處(chu),是(shi)商(shang)(shang)務印(yin)書館(guan)盡燒毀。”這段話(hua)更是(shi)說出了日軍(jun)轟(hong)炸商(shang)(shang)務印(yin)書館(guan)的原委。
1934年,東方(fang)圖書(shu)館復興委員會(hui)接(jie)受德(de)國(guo)(guo)駐滬總領事代表(biao)德(de)國(guo)(guo)各著名學術團(tuan)體(ti)捐贈圖書(shu)三(san)千余冊。商務印(yin)(yin)(yin)(yin)書(shu)館印(yin)(yin)(yin)(yin)刷(shua)廠香港分(fen)廠新廈建成(cheng)于北角(jiao)。輯印(yin)(yin)(yin)(yin)《四部叢刊續編(bian)》,收書(shu)八十一種,一四三(san)八卷。輯印(yin)(yin)(yin)(yin)《四庫(ku)全(quan)書(shu)珍本初集(ji)》。編(bian)印(yin)(yin)(yin)(yin)《萬有文庫(ku)》第二(er)集(ji)。 編(bian)印(yin)(yin)(yin)(yin)《幼童(tong)文庫(ku)》。出(chu)版黎錦熙《國(guo)(guo)語(yu)運動史綱(gang)》。出(chu)版吳半農譯《資(zi)本論》([德]馬克(ke)思著)第(di)一卷第(di)一分冊。影印《嘉(jia)慶重修一統志(zhi)》。影印《六(liu)省通(tong)志(zhi)》(湖南、浙江(jiang)、廣東、畿輔、湖北、山(shan)東)。
1941年總管理處遷重慶。滬、港貨棧和印(yin)刷廠(chang)均被日軍劫(jie)持,《東(dong)方(fang)雜志》等被迫停(ting)刊。1944年(nian),東方圖(tu)書館(guan)(guan)重(zhong)慶分館(guan)(guan)開館(guan)(guan)。1946年,總管(guan)理處由重慶遷回上海。1948設臺灣分館。1950商務印書館(guan)與三(san)聯(lian)(lian)書店(dian)(dian)、中華(hua)(hua)書局(ju)、開明書店(dian)(dian)、聯(lian)(lian)營書店(dian)(dian)聯(lian)(lian)合組織中國圖書發行公司,為新華(hua)(hua)書店(dian)(dian)以(yi)外的中國第二(er)個(ge)發行系統(tong)。1951設總(zong)管理處駐京(jing)辦事處。編審部遷京(jing)。1954總管理處遷京,實行(xing)公(gong)私合營。商(shang)務印書館(guan)與高等(deng)教育(yu)出版社合并。1957由(you)高等教育(yu)出(chu)版社(she)分(fen)出(chu),恢復商務印(yin)書館(guan)獨立(li)建(jian)制(zhi)(zhi)。時(shi)代(dai)出(chu)版社(she)(包括并入該(gai)社(she)的五(wu)十年(nian)代(dai)出(chu)版社(she))建(jian)制(zhi)(zhi)撤銷,并入商務印(yin)書館(guan)。設香港辦事處。在港舉辦創業六十周年(nian)紀念會。出(chu)版《新華(hua)字典》(新一版)。
1958年,中國(guo)出版(ban)社(she)業務分(fen)工,商務承(cheng)擔了翻(fan)譯(yi)出版(ban)國(guo)外哲學(xue)社(she)會科學(xue)和(he)編纂出版(ban)中外語文辭書等出版(ban)任務,逐漸形成了以“漢(han)譯(yi)世界(jie)學(xue)術名著”“世界(jie)名人傳(chuan)記(ji)”為代(dai)表的翻(fan)譯(yi)作品(pin),和(he)《辭源》《新華字典(dian)》《現代(dai)漢(han)語詞(ci)典(dian)》《英華大(da)詞(ci)典(dian)》等為代(dai)表的中外文語文辭書為主要支柱的出版(ban)格(ge)局(ju)。
主要業務
工具書
商務印書館的工具書涉及漢、英、日、德、法、俄、西班牙、阿拉伯以及非通用語的朝、緬、越、波斯、拉丁、意大利、烏克蘭等眾多語種,形成了目前國內最為完善的多語種工具書體系。1999年(nian),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成立;2001年(nian),商務印書館計算機語料庫(ku)編纂系統(tong)啟動(dong);"新華(hua)系列語文(wen)詞典""牛津(jin)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系列""新時代漢英系列詞典""精選外漢漢外詞典系列"正在(zai)成為具有號召力的系(xi)列工具書(shu)名牌(pai)之一。
代表作品有:
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工具書--《新華字(zi)典(dian)》(4億(yi)冊)
中國第一部大型古代漢語詞典--《辭源》
中國第一部規范型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
建國后第一部語文、百科兼收的現代漢語詞典--《新華(hua)詞典》
建國后第一部英語-現代(dai)漢語詞典--《英華大詞(ci)典》
建國后第一部中外合作的工具書--《牛津高(gao)階英(ying)漢雙解詞(ci)典》
翻譯作品
商務印書館(guan)譯(yi)作編輯室是(shi)一(yi)個(ge)專門出版(ban)翻譯(yi)作品(pin)(pin)的(de)(de)部門,以翻譯(yi)出版(ban)世(shi)界(jie)各國學(xue)(xue)(xue)術名著(zhu)為主,同時全面系統地譯(yi)介當代具有定(ding)評的(de)(de)各派代表作品(pin)(pin),及時反映國外學(xue)(xue)(xue)術界(jie)的(de)(de)思想和潮流(liu)。編輯室以出版(ban)精品(pin)(pin)圖書主,主要翻譯(yi)出版(ban)政治(zhi)、經濟(ji)、哲學(xue)(xue)(xue)、歷(li)史(shi)、法律和社會學(xue)(xue)(xue)等學(xue)(xue)(xue)科的(de)(de)學(xue)(xue)(xue)術著(zhu)作。
代表出版物有《漢譯(yi)(yi)世(shi)(shi)界(jie)學術名著叢(cong)(cong)書》《世(shi)(shi)界(jie)名人傳記(ji)叢(cong)(cong)書》《法(fa)國思想文化譯(yi)(yi)叢(cong)(cong)》《現代性研(yan)究譯(yi)(yi)叢(cong)(cong)》等。
學術著作
商務印書館著作編輯室成立于1998年(nian),以編輯出(chu)版(ban)國內哲學社會科學優秀(xiu)成果為主要業務。出(chu)版(ban)定位是:堅持正(zheng)確的出(chu)版(ban)方向,堅持"學術(shu)為本、質量第一(yi)"的原則,以出(chu)版(ban)物的經典(dian)性(xing)、權(quan)威(wei)性(xing)、文化(hua)品格作(zuo)為追(zhui)求的境界,以促(cu)進哲學(xue)社會(hui)科學(xue)的研究、普(pu)及和應用(yong)為宗(zong)旨(zhi),強調學(xue)術創新和文化(hua)積累,注重(zhong)出(chu)版(ban)物內容的高質量、原創性(xing)、開拓性(xing),重(zhong)點出(chu)版(ban)具有社會(hui)效(xiao)益和經濟效(xiao)益的高水(shui)平學(xue)術著作(zuo)和思(si)想(xiang)性(xing)、文化(hua)性(xing)、知識性(xing)強的大眾普(pu)及讀(du)物。已出(chu)書400余種(zhong)。
代表作(zuo)品有(you)《商務印書(shu)館(guan)文(wen)庫(ku)》《錢(qian)(qian)穆著作(zuo)系列(lie)》《趙元任(ren)全集(ji)》《錢(qian)(qian)鍾書(shu)手稿集(ji)》《中東國(guo)(guo)家(jia)通史(shi)》《中外政治制度比較(jiao)叢(cong)書(shu)》《浙(zhe)江大學(xue)學(xue)術精品叢(cong)書(shu)》《中國(guo)(guo)文(wen)化史(shi)知識叢(cong)書(shu)》《中國(guo)(guo)學(xue)術》《西學(xue)研究(jiu)》陳功甫《中國(guo)(guo)革命史(shi)》等。
科技圖書
商務印(yin)書館(guan)科技(ji)編輯(ji)室(shi)是以自(zi)然科學(xue)和應用技(ji)術(shu)(shu)類圖(tu)書為出版對象的編輯(ji)室(shi),主要出版國內外(wai)地學(xue)及(ji)相關的資源與(yu)環境、城市化與(yu)區域發展(zhan)、旅游(you)與(yu)探險等方面的學(xue)術(shu)(shu)著作(zuo)和普及(ji)讀(du)物,尤其是前(qian)沿性(xing)的理論著作(zuo)。
出版的圖書主(zhu)要包括(kuo)學(xue)(xue)術(shu)(shu)著(zhu)作、國家自然科(ke)學(xue)(xue)基金和(he)國家科(ke)學(xue)(xue)技術(shu)(shu)學(xue)(xue)術(shu)(shu)著(zhu)作出版基金研究專著(zhu)、應用性學(xue)(xue)術(shu)(shu)研究報告系列、當代地理學(xue)(xue)譯(yi)叢、地名詞典等方面。
教育期刊
商務印書館教育圖書編輯室成立于2002年(nian),旨在傳承(cheng)"昌明(ming)教育、開啟民智"的(de)(de)(de)一貫思想,為繁(fan)榮教(jiao)育(yu)圖書(shu)(shu)(shu)市場做(zuo)出貢獻。商務印(yin)書(shu)(shu)(shu)館(guan)有著悠久的(de)(de)(de)出版(ban)(ban)教(jiao)育(yu)圖書(shu)(shu)(shu)的(de)(de)(de)歷史積淀,同時具(ju)有優秀的(de)(de)(de)出版(ban)(ban)辭書(shu)(shu)(shu)的(de)(de)(de)編(bian)校質量(liang)。二(er)者的(de)(de)(de)結合(he),使其教(jiao)育(yu)圖書(shu)(shu)(shu)同樣具(ju)備領先優勢。
出版的圖書有四大類:
青少年(nian)素質教(jiao)育(yu)讀物。
社會英(ying)語培訓讀物。
中小學(xue)助(zhu)學(xue)讀(du)物。
青少年課(ke)外讀物。
文化交流
商務一直重視對外合作,加強對外交流和版權貿易。每年,出境參展和出訪交流計30人次(ci)左(zuo)右,接待來訪的合作伙伴(ban)100人次左右(you)。與牛津大(da)學(xue)(xue)(xue)出版社建立了戰略合(he)作伙伴關(guan)系(xi),與朗文、拉(la)魯斯、羅(luo)貝爾、藍登書屋、哈(ha)佛、巖波、小學(xue)(xue)(xue)館、怡學(xue)(xue)(xue)、斗山東亞、SK、貝(bei)塔斯曼等境外近50家著名出(chu)版機(ji)構(gou)保(bao)持密切合作。在引進(jin)國外優秀圖書、豐(feng)富(fu)繁榮中國圖書市場的(de)(de)同時,積極開展了版權輸出(chu)工作,有針對性地向海外出(chu)版機(ji)構(gou)推薦(jian)商務圖書,取得了較(jiao)好的(de)(de)效果。近幾(ji)年,引進(jin)和輸出(chu)圖書年均在90種左右。
商務館歌
創作背景
為紀(ji)念商(shang)(shang)務(wu)印書館創立一百周年,香港(gang)聯合出版集(ji)團(tuan)總裁、香港(gang)商(shang)(shang)務(wu)印書館董事長李祖(zu)澤提議,作(zuo)一首(shou)頌歌(ge)賀商(shang)(shang)務(wu)百歲(sui)。商(shang)(shang)務(wu)印書館顧問陳原,集(ji)中國文化名人、商(shang)(shang)務(wu)老前輩張元濟、茅盾、葉(xie)圣陶的(de)有關(guan)詩詞作(zuo)為歌(ge)詞,請中央(yang)交響(xiang)樂團(tuan)作(zuo)曲(qu)家袁(yuan)音(yin)、胡海(hai)林譜了曲(qu)。
歌詞歌譜
千丈之松
(陳原集張元濟、茅(mao)盾、葉圣陶句成歌)
昌明教育平生(sheng)愿,故向書林努力來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獲仗群才。
世事(shi)白云蒼狗(gou),風濤蕩激,
順潮流左右應付,穩度過灘險浪急。
論傳天演(yan),木鐸啟路(lu)。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
敢(gan)云有志竟成,總(zong)算樓臺平(ping)地。
從(cong)今以后更艱(jian)難,努力還(huan)需(xu)再試。森森兮千丈之(zhi)松,矯矯兮云中之(zhi)龍。
言滿天下(xia)兮(xi)百齡之躬。
成就榮譽
商務之最
中國第一部近(jin)代辭(ci)書——《辭(ci)源》
世界辭書(shu)銷售之最《新華字典》
中國第一部規范辭(ci)書——《現代漢(han)語(yu)詞典》
出版第一部語法學學術專著——《馬氏文通》(1898)
出版第一部中英文對照排版印刷的英語教科書——《華英初階》(1898)
出版大陸第一部英漢字典——《商務書館華英字典》(1899)
第一個使用紙型印書(1900)
第一個系統地介紹西方學術論著(1902)
第一個使用著作權印花(1903)
第一個作為文化企業引進外資(1903)
第一個作為民間企業聘請外國專家和技師(1903)
第一個系統地編印出版《最新教科書》等近現代中小學教科書(1904)
第一個創辦《東方雜志》等一系列現代意義的雜志(1904)
第一個采用珂羅版印刷(1907)
出版第一部由中國學者自己編纂的雙語辭典《英華大辭典》(1908)
第一個采用電鍍銅版印刷(1912)
第一個使用自動鑄字機(1913)
第一個采用膠版彩色印刷(1915)
出版中國第一部以語詞為主、兼及百科的大型現代語文辭書《辭源》(1915)
出版中國第一部專科辭典《植物學大辭典》(1917)
成立中國第一個中資電影機構——活動影戲部(1918)
生產制造中國第一部漢字打字機(1919)
制作中國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震東華文打字機》(1919)
所獲獎項
社會評價
從最初一個(ge)小小的(de)印刷作坊,逐步(bu)發展成為(wei)現當(dang)代中國(guo)首屈(qu)一指(zhi)的(de)出版和文(wen)化(hua)(hua)機(ji)構(gou),為(wei)開啟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識、傳播文(wen)化(hua)(hua)、扶助學術做出了重要(yao)的(de)貢獻,得到幾代國(guo)家領導人的(de)重視(shi),正如(ru)陳云所(suo)說(shuo),“是一個(ge)很重要(yao)的(de)文(wen)化(hua)(hua)教育事(shi)業單位”。
一個多世紀以來,商務印書館這個百年老店以開啟民智、昌明教育作為自己的任務,而且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知識,可以說它在中國文化史上建立了輝煌的業績,它成立的日子也就是2月11日(ri)是值得紀念的一天。
商務印書館地址
地址:北京(jing)王府井(jing)大街36號
郵編: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