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菟絲子怎么吃
1、菟絲子泡茶
材料:菟絲子、紅糖
做法:菟絲(si)子10g搗碎后(hou)絞爛,放(fang)入一些(xie)紅糖(tang),再加(jia)入一些(xie)開水沖泡(pao)之后(hou)攪拌均(jun)勻即可(ke)。
功效:養(yang)肝、保健(jian)眼睛、保健(jian)腎臟。
2、菟絲子泡酒
材料:菟絲子、白酒
做法:將菟絲子以及一些其他的配伍(wu)中(zhong)草藥如五味子一起放入到白酒當中(zhong)浸泡(pao),一般在三天左右就可以喝了。
功效:利尿(niao)消腫,消除腹(fu)部積(ji)水。
3、菟絲子煮粥
材料:菟絲子(zi)、大米(mi)、白糖
做法:新(xin)鮮(xian)菟絲(si)子洗干凈(jing)(jing)以后(hou)搗碎(sui),放(fang)(fang)入一(yi)些清水煎成汁液,再把(ba)干凈(jing)(jing)的大米和(he)菟絲(si)子放(fang)(fang)到一(yi)起去煮粥,適(shi)量的加入一(yi)些白糖進行調味。
功效:對于治療便秘比較好的效果(guo)。
4、菟絲子雞肝湯
材料:雄雞肝、菟絲子
做法:雄雞肝(gan)1—2具,菟絲子10—15克入鍋,加(jia)水適量共煎(jian)為湯。
功效:補腎(shen)氣,益腎(shen)陽(yang),適用于陽(yang)痿(wei)、遺精、早(zao)泄、小便頻數等癥狀。
5、菟絲子粉
材料:菟絲子、蓮子、山藥、茯苓
做法:菟絲子150g,蓮(lian)子、山藥各100g,茯苓30g,共研為細末,每次約15g,溫水沖調食。
功效:菟絲(si)子補養肝腎(shen)、補腎(shen)陽,蓮(lian)子、山(shan)藥(yao)補脾(pi)益腎(shen),且均能(neng)固精,茯(fu)苓滋養益脾(pi)。用于老人(ren)肝腎(shen)不(bu)足(zu),脾(pi)氣虛弱,體倦乏力,眩暈耳鳴,飲食減少。
菟絲子和什么搭配好
1、配杜仲
杜(du)仲,味(wei)甘能補,氣溫助陽(yang),具(ju)有補肝腎(shen)(shen)、強筋骨(gu),壯(zhuang)腰(yao)膝(xi)之作用;菟(tu)絲子,甘溫入腎(shen)(shen),既補腎(shen)(shen)陽(yang),又補腎(shen)(shen)陰。二藥(yao)合用,可治肝腎(shen)(shen)不足,腰(yao)酸(suan)膝(xi)痛(tong),筋骨(gu)酸(suan)軟(ruan)之力更佳(jia)。
2、配續斷
續斷,甘辛性(xing)溫,具有補(bu)益肝(gan)腎,調理沖任,圃(pu)經(jing)安胎之(zhi)功,又有補(bu)而不滯,行而不滯之(zhi)性(xing);與菟(tu)絲子合用可治肝(gan)腎不足,崩漏,胎動(dong)不安。
3、配枸杞
枸杞子在(zai)中藥(yao)里(li)屬于補陰藥(yao),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而菟絲子屬于補陽(yang)藥(yao),二者配伍泡水飲用(yong),可以起到滋腎陰,補腎陽(yang)的作(zuo)用(yong)。
4、配沙苑子
二者皆(jie)有補腎益精、明目(mu)之功。相伍為(wei)用,其效更著,用于治療(liao)肝腎不足之頭暈耳(er)鳴、視物昏花等(deng)癥(zheng)。
5、配熟地、枸杞子
菟絲(si)子補(bu)(bu)腎(shen)陽(yang)(yang)、益(yi)陰(yin)精(jing);熟地滋陰(yin)養血;枸杞子溫(wen)補(bu)(bu)肝腎(shen)。三者(zhe)合用,有補(bu)(bu)陽(yang)(yang)益(yi)陰(yin)之(zhi)功(gong)效,用于(yu)治療陰(yin)陽(yang)(yang)俱虛之(zhi)陽(yang)(yang)痿(wei)、遺(yi)精(jing)、腰膝酸軟、頭暈眼(yan)花、耳聾耳鳴(ming)等(deng)。
6、配補骨脂
菟絲子與補骨脂都能補腎助陽,可用于下元虛冷的癥候。但菟絲子作用和緩,助陽的功效較弱;補骨脂則助陽的功效較強,但無養肝明目的作用。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