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出海記:國內出海公司有什么 互聯網公司出海有哪些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ji) 上傳提供
★★★
評論
發布
反饋
0
近幾年來,國內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國內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再加上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選擇出海,以謀求新的增長。
早在十年前,企業出海潮就已經開始。而經過十年間的發展,各家公司提交上來的成績單卻大有不同。
BAT 雖然出海較早,但是從成效上來說不夠全面,形成「偏科」的現象。而其它的中小互聯網企業在海外市場反倒混得風生水起,盡收紅利。
當(dang) BAT 三大(da)巨頭積(ji)極拓(tuo)展海(hai)外市場,不少創業者(zhe)也(ye)看(kan)到(dao)了海(hai)外市場的(de)前(qian)景(jing),紛(fen)紛(fen)走出(chu)中國面向全球。而事實也(ye)證明了,不少互聯網企業在(zai)國內發展不起眼,卻(que)在(zai)海(hai)外獲得了更(geng)大(da)的(de)成功。
當然,不僅僅是(shi)因為國內激(ji)烈(lie)的(de)(de)市(shi)場(chang)競(jing)爭,更重要的(de)(de)是(shi)海外市(shi)場(chang)有(you)著(zhu)更加公平的(de)(de)競(jing)爭環境。同時,印度、巴西、東南亞等這些新興市(shi)場(chang)具有(you)巨大(da)的(de)(de)潛力,自然也是(shi)是(shi)吸引了不少(shao)中國企業的(de)(de)目光。
從目前來看,百度國際化的重心仍然放在工具類產品,積累了 16 億用戶,月活躍量達 3 億。但是,百度的核心業務——搜索引擎卻在海外市場暫無亮眼的表現。
對于歐美市場來說,用戶更習慣于用谷歌搜索,而俄羅斯本土則更傾向于 Yandex 。同時,百度亦在日本、巴西等嘗試推廣搜索業務,但成效不大。
盡(jin)管如此,百(bai)(bai)度依舊(jiu)在積極(ji)布局海外市場。 2018 年(nian) 5 月 21 日,百(bai)(bai)度宣布成立新(xin)國際事(shi)業部,開拓北美(mei)、日韓、東南亞(ya)等市場,并推動了目前大熱的AI 產品(pin)出海落地。
全球戰(zhan)略主要(yao)的武器(qi)是。首先,對于來說(shuo),選擇與國外的支付機構、商家等進行(xing)合作無疑是擴展海(hai)外市場的好戰(zhan)略,進而為(wei)消費者提供海(hai)外服務。
其次(ci),還戰(zhan)略投資印度支付平臺 Paytm ,從而進(jin)軍印度支付市(shi)場(chang)。根據披露的 2018 財年(nian)的財報(bao),活躍用戶達到 8.7 億(yi)。
除了,對于電商網購業務的出海也下足了功夫。2018 年 9 月 13 日,與俄羅斯的一只國有基金和兩家科技企業達成結盟,希望通過這些公司的協助,從而打造俄羅斯大型網購平臺。
但是,的“全(quan)球買,全(quan)球賣”夢想(xiang)仍(reng)難以實現。雖(sui)然,消費(fei)者可(ke)以從國際(ji)買到全(quan)球的產品,也可(ke)以將(jiang)中國產品銷往海外(wai)(wai)市場(chang),但是對(dui)與海外(wai)(wai)牢固的線下(xia)零售體系,目前來說(shuo)還難以撬動。
與阿里和百度不同的是,騰訊游戲主要通過投資并購來實現全球化,選擇入股全球各大游戲開發和發行商,如動視暴雪、Kakao 等。根據荷蘭市場研究機構 Newzoo 發布的 2017 年上半年上市游戲公司的收入排行,騰訊再次登上了第一名的寶座。
當然,除了游戲,騰訊還希望將自己的物聯網系統推向海外。 2018 年 9 月 13 日,騰訊牽手日本大型集團日立,在物聯網領域展開合作,進一步促進了海外市場的開拓。
說到騰訊,其最成功的產品絕不是游戲,而是擁有 10.4 億用戶的微信,但這個近乎壟斷中國社交領域的產品,在海外市場卻沒能取得大范圍的成功。
獵豹與百度類似的是,獵豹全球化的亮點亦是在工具類產品上。根據獵豹移動 2018 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獵豹月度活躍用戶規模為 5.74 億。
其(qi)中(zhong),以歐美為主的(de)海(hai)外市(shi)場占 75.4 % 。而獵豹針對海(hai)外市(shi)場推(tui)出的(de) Live.me ,也(ye)已(yi)在海(hai)外市(shi)場站穩了腳跟。
在全球拓展方面,滴滴選擇與海外打車應用合作,以收購、投資為主。在 2015 年,滴滴投資美國打車應用 Lyft 。 2016 年 4 月,推出「滴滴海外」。
至此,用戶可以通過「滴滴海外」叫到 Lyft 平臺的專車。這一服務推廣至美國近 200 個城市。此外,在2015 年,滴滴和 Lyft、Ola 、GrabTaxi 四方打通產品,進一步增強自身實力。
想要攻占海外市場,及時抓住機遇很重要。 2014 年 6 月,李濤創立智能手機服務系統 APUS ,并及時抓住海外移動互聯網即將爆發的基礎,以海外新興市場為切入口,迅速發展,如今 APUS 覆蓋超過上百個國家。
當(dang)然,中國互聯網公司(si)出海也并非(fei)一帆風順的,從(cong)整體(ti)來看,其(qi)進程可(ke)分為三個階段:從(cong)工(gong)具、到內容、再到新模式。
這(zhe)一階段出海的(de)移動互(hu)聯網公司,主要以工(gong)具類產(chan)品為主。其(qi)中最經典的(de)案例莫過于(yu)獵豹(bao)了。獵豹(bao)用其(qi)獨(du)特的(de)眼光(guang),正在收割(ge)海外市場的(de)紅利(li)。
但(dan)是(shi),選擇工具(ju)類產品(pin)出海的一個致命缺點是(shi),工具(ju)類產品(pin)在(zai)用(yong)戶粘度方面較差,用(yong)戶停留時間(jian)短,可變現資源少,企(qi)業需要不斷增加(jia)用(yong)戶基數才(cai)能(neng)實現有(you)利可圖(tu)。
再者,在(zai)這一階段,出海(hai)的互(hu)聯網企(qi)業(ye)中以出海(hai)工(gong)具類產品為主的企(qi)業(ye)占多(duo)數(shu),同(tong)質化嚴重,競爭(zheng)也愈加激烈(lie)。
在經(jing)歷工具類(lei)產品(pin)(pin)市場嚴重同質化之后,創業者們開(kai)始(shi)(shi)尋找新的(de)出路,逐漸(jian)從工具類(lei)產品(pin)(pin)開(kai)始(shi)(shi)轉向內容類(lei)產品(pin)(pin)的(de)出海,例如新聞資訊、社交游(you)戲等等。
譬如出海企業「大佬」 APUS ,剛開始亦是已工具類產品出海為主,而后逐漸轉向內容服務,如音樂、游戲、新聞等內容。相對于工具類產品,內容類產品變現能力更強,但是門檻也更高。
內容類產品(pin)(pin)出(chu)海的難點在(zai)于(yu)版權(quan)(quan)(quan)的問題(ti)。對于(yu)海外市場的消費者來說,版權(quan)(quan)(quan)的保護顯(xian)得更為重要。為此,版權(quan)(quan)(quan)是眾多企(qi)業在(zai)出(chu)海內容類產品(pin)(pin)時必須(xu)要正面的問題(ti)。
中國移動互聯網模式探索在不斷進行,并逐漸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如 O2O 、共享經濟、移動支付等。當企業難以從工具類產品和內容類產品獲取利益時,再次扭頭轉向模式輸出。海外版的滴滴不知道各位小仙女用過了沒有。
這一(yi)(yi)階(jie)段(duan)的模(mo)式(shi)出(chu)海(hai)主要是(shi)存在(zai)地(di)域性的問題。根據中(zhong)國實際情況(kuang)探索出(chu)來(lai)的商業(ye)模(mo)式(shi),在(zai)出(chu)海(hai)到其它國家(jia)時,倘若沒有做好本地(di)化(hua)運營,往往容易涉及到一(yi)(yi)些文化(hua)上(shang)問題,亦(yi)或是(shi)難以與當地(di)文化(hua)相(xiang)融合,最終(zhong)導致出(chu)海(hai)失(shi)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