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雷臺漢墓
0
票數:0 #人文景觀建筑#
武威雷臺漢墓是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肅武威城區北關中路,占地面積12.4萬平方米,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雷臺為前涼(公元301年─375年)國王張茂所筑靈鈞臺。《資冶通鑒》中記載:為東晉元帝大興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輪80余堵,基高9仞”。現雷臺保存基本完好,長106米、寬60米、高8.5米。臺上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筑雄偉、規模宏大。國家級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參考: 50元
  • 所在地/隸屬: 甘(gan)肅省武威市涼州(zhou)區北關中(zhong)路雷臺公園(yuan)
  • 開放時間: 08:00~17:30
  • 適宜季節: 全年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第(di)五(wu)批(東漢)
介(jie)紹(shao)攻略(lve)

主要景點

雷臺漢墓有正寢(qin)便(bian)殿(dian)。正寢(qin)的(de)作用主要(yao)安墓主神坐(zuo),為墓主靈(ling)魂正常(chang)起居之處(chu),由供(gong)(gong)奉(feng)的(de)宮(gong)人如同對待活人一(yi)樣(yang)侍(shi)奉(feng);便(bian)殿(dian)是正寢(qin)的(de)附屬建筑,主要(yao)供(gong)(gong)奉(feng)主靈(ling)魂來(lai)此游樂。

馬踏飛燕

銅奔馬(ma)(ma)又稱(cheng)“馬(ma)(ma)超龍雀(que)”,呈發綠古銅色,馬(ma)(ma)高34.5厘米,長45厘米,重7.15公斤,馬(ma)(ma)呈飛奔狀,三(san)足騰空(kong),昂首揚尾,右后足下(xia)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jing)視的“風神鳥”龍雀(que),改(gai)變了傳統天馬(ma)(ma)的造(zao)型手法,又符合力學平衡(heng)原理(li),蘊含(han)豐富的天馬(ma)(ma)文(wen)化內涵,鑄造(zao)技(ji)巧精(jing)湛,堪(kan)稱(cheng)青銅藝術之極(ji)品。

漢代古井

曾出土(tu)“馬(ma)踏飛燕”的武威雷臺漢(han)墓(mu)里的一(yi)口漢(han)代古井(jing)(jing)長期以來吸引(yin)著(zhu)游客的眼(yan)球,此井(jing)(jing)居(ju)然“見錢眼(yan)開”:能將扔(reng)進(jin)井(jing)(jing)里的錢幣神奇地放大。古墓(mu)里的古井(jing)(jing)有(you)何作用呢?據專(zhuan)家介紹,墓(mu)室(shi)主人在墓(mu)道中鑿(zao)井(jing)(jing),寓意著(zhu)富有(you)和尊貴。

古(gu)(gu)井(jing)位于雷臺東南(nan)角,距墓(mu)道入(ru)口(kou)2米處,貫穿了整個夯土層(ceng),與墓(mu)道相(xiang)鄰,一直修(xiu)到古(gu)(gu)墓(mu)中(zhong)。古(gu)(gu)井(jing)深12.8米,是用典型的漢代古(gu)(gu)薄磚砌成。底部(bu)以“人字形”方式砌成,在我國考古(gu)(gu)中(zhong)也不多見。據考證這口(kou)古(gu)(gu)井(jing)到上世(shi)紀90年代中(zhong)期才逐漸干涸。

這是一口(kou)用(yong)磚堆(dui)砌而成(cheng)的井(jing)(jing),磚與磚之間(jian)沒有(you)使用(yong)任何(he)粘合材料(liao),經歷(li)了1000多年的歷(li)史,井(jing)(jing)壁的磚大部(bu)分已經嚴重風化,只有(you)井(jing)(jing)底(di)的部(bu)分壁磚仍保存(cun)良好(hao)。經過測(ce)繪,工(gong)作人員(yuan)發現它并不是一口(kou)垂直的井(jing)(jing),開口(kou)處直徑0.95米(mi),井(jing)(jing)底(di)直徑0.86米(mi),而井(jing)(jing)中部(bu)的直徑達1.15米(mi),古井(jing)(jing)整體(ti)呈(cheng)腰鼓狀(zhuang)。

雷臺湖

雷臺旁側(ce)的(de)雷臺湖,在干(gan)涸(he)20多(duo)年后(hou),又自(zi)然復蘇(su),重放光彩。泉水叮咚,碧波粼粼.溪(xi)流潺潺。四周綠茵漫地,柳楊婆(po)娑。天地之造化(hua)加(jia)上武威人民的(de)辛勤建設,使雷臺這個(ge)銅奔馬的(de)出(chu)土地舊貌新(xin)顏交相輝映(ying),引(yin)得大批(pi)中(zhong)外學者(zhe)、游客留(liu)連忘返。

本百科詞(ci)條(tiao)由網站注冊用戶【 我心(xin)明(ming)亮 】編輯(ji)(ji)上(shang)傳(chuan)提供,詞條(tiao)屬于開(kai)放詞條(tiao),當(dang)前(qian)頁面所展(zhan)示的詞條(tiao)介紹涉及(ji)宣傳(chuan)內(nei)容(rong)(rong)屬于注冊(ce)用戶個人編輯(ji)(ji)行為,與【雷臺漢墓】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zhu)體無關,網站(zhan)不(bu)(bu)完全(quan)保(bao)證內(nei)容(rong)(rong)信(xin)息(xi)的準確性、真(zhen)實(shi)性,也不(bu)(bu)代表本站(zhan)立場,各項數據(ju)信(xin)息(xi)存在更新不(bu)(bu)及(ji)時的情(qing)況,僅供參考,請以(yi)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nei)容(rong)(rong)與實(shi)際情(qing)況不(bu)(bu)符,可(ke)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zhan)提出(chu)修改(gai),網站(zhan)將(jiang)核實(shi)后(hou)進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冊(ce)用(yong)戶提供信(xin)息(xi)存儲空(kong)間(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bian)輯(ji)上傳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shi)注冊(ce)用(yong)戶自主發布(bu)上傳,不代表本(ben)站(zhan)觀點,版權(quan)(quan)歸(gui)原(yuan)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權(quan)(quan)、虛假信(xin)息(xi)、錯誤信(xin)息(xi)或任何問題(ti),請及時(shi)聯(lian)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yi)時(shi)間(jian)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wang)頁上(shang)相關信息(xi)(xi)的(de)知識(shi)產(chan)權歸網(wang)(wang)站(zhan)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zi)、圖片(pian)、圖表、著(zhu)作權、商(shang)標(biao)權、為用戶提(ti)供的(de)商(shang)業信息(xi)(xi)等),非經許可(ke)不得抄(chao)襲或使(shi)用。
提交說明(ming):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41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3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11641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4990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