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香港歷史博物館
0 票數:0 #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于1975年創立。該館展出香港的出土文物、歷史圖片、圖畫和地圖等,并定時舉辦文化活動和展出一些有關香港歷史或各國珍貴的歷史文物。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功能是通過購藏、修復和研究館藏文物,以保存香港的文化遺產。此外,博物館亦通過館藏、展覽和教育及推廣活動,提高市民對香港歷史的發展及其獨特文化遺產的認識和興趣。
  • 門票參考: 10元港幣
  • 所在地/隸屬: 香港(gang)九龍半島油尖旺區(qu)九龍尖沙咀漆(qi)咸道南100號
  • 開放時間: 10:00~18:00
  • 適宜季節: 全年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給生活一把琴"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詳細(xi)介紹 PROFILE +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給生活一把琴"提供, 反饋

歷史沿革

香港(gang)的(de)博(bo)(bo)物(wu)館(guan)服(fu)務(wu)原來有百多年(nian)的(de)歷史。第一所(suo)「博(bo)(bo)物(wu)院(yuan)」可追溯至1870年(nian)代(dai),設于(yu)昔日的(de)大(da)會堂(tang)內,主要收藏書籍圖(tu)冊(ce)及動植物(wu)標本。隨(sui)著舊大(da)會堂(tang)于(yu)1947年(nian)拆(chai)掉,這所(suo)博(bo)(bo)物(wu)院(yuan)亦中止服(fu)務(wu)。1962年(nian),香港(gang)大(da)會堂(tang)落(luo)成啟用,并于(yu)高座設立「大(da)會堂(tang)美術博(bo)(bo)物(wu)館(guan)」,標志(zhi)著現代(dai)博(bo)(bo)物(wu)館(guan)服(fu)務(wu)在(zai)香港(gang)正式開展;1969年(nian)改名為(wei)「香港(gang)美術博(bo)(bo)物(wu)館(guan)」,由前市政局(ju)管理。

為進一步擴展(zhan)(zhan)博物(wu)館(guan)(guan)的服務,香(xiang)港美術(shu)(shu)博物(wu)館(guan)(guan)于1975年7月一分(fen)為二,成(cheng)立了「香(xiang)港藝術(shu)(shu)館(guan)(guan)」及(ji)「香(xiang)港博物(wu)館(guan)(guan)」。香(xiang)港藝術(shu)(shu)館(guan)(guan)沿用(yong)(yong)大會堂舊址,主要宏(hong)揚藝術(shu)(shu)風氣;香(xiang)港博物(wu)館(guan)(guan)則租用(yong)(yong)九龍尖沙咀(ju)星光(guang)行約(yue)700平(ping)方米的辦公(gong)室(shi)為館(guan)(guan)址,舉辦展(zhan)(zhan)覽,推廣香(xiang)港的歷史文(wen)化。1983年,香(xiang)港博物(wu)館(guan)(guan)遷往(wang)九龍公(gong)園,以兩座原屬于威菲路兵(bing)房的舊建筑物(wu)改建為臨時辦公(gong)室(shi)及(ji)展(zhan)(zhan)覽廳,并設有演講室(shi)。1989年,新展(zhan)(zhan)覽大樓落成(cheng)啟(qi)用(yong)(yong),展(zhan)(zhan)廳面(mian)積增加至1,520平(ping)方米。

隨著博物館(guan)不斷發(fa)展(zhan),舊有(you)館(guan)址不敷應(ying)用,于是有(you)興(xing)建新館(guan)的(de)需(xu)求。1995年(nian),政府(fu)落(luo)實于尖沙咀(ju)漆咸道南香港科學館(guan)旁興(xing)建永久館(guan)址,隨即展(zhan)開工程。1998年(nian),香港博物館(guan)正式(shi)易名(ming)「香港歷史博物館(guan)」,而一座現代化(hua)(hua)的(de)新館(guan)亦同時落(luo)成啟(qi)用,總面積(ji)約17,500平(ping)方(fang)(fang)米,其中展(zhan)廳(ting)(ting)面積(ji)達8,000平(ping)方(fang)(fang)米,分為(wei)長期展(zhan)覽廳(ting)(ting)及專(zhuan)題展(zhan)覽廳(ting)(ting),并(bing)設有(you)演講廳(ting)(ting)、活動室、參考資料(liao)室、餐(can)廳(ting)(ting)及禮品(pin)店等(deng),為(wei)市民提供(gong)更多元化(hua)(hua)的(de)博物館(guan)服務。2000年(nian)開始,博物館(guan)改由康樂及文化(hua)(hua)事務署管(guan)理(li)。

館舍介紹

香港(gang)歷史博(bo)物(wu)館(guan)于1975年(nian)創立,但館(guan)中(zhong)部分藏品來自1962年(nian)成(cheng)立的(de)大(da)會堂博(bo)物(wu)美術館(guan)。博(bo)物(wu)館(guan)于1998年(nian)遷往位于尖沙咀(ju)漆咸道南的(de)現址。香港(gang)歷史博(bo)物(wu)館(guan)的(de)外型、色調與毗鄰的(de)科學館(guan)互相協調,形成(cheng)一個博(bo)物(wu)館(guan)組合。

香(xiang)(xiang)港歷(li)史(shi)(shi)博物(wu)館展出香(xiang)(xiang)港的出土文物(wu)、歷(li)史(shi)(shi)圖片、圖畫(hua)等,并定時舉(ju)辦文化活動和(he)展出一些有(you)關香(xiang)(xiang)港歷(li)史(shi)(shi)或(huo)各國珍貴的歷(li)史(shi)(shi)文物(wu)。館內的“香(xiang)(xiang)港故事”展覽,占地7000平方(fang)米(mi),介紹香(xiang)(xiang)港的歷(li)史(shi)(shi)發展。

該館以香(xiang)港自然歷(li)史(shi)和人(ren)文歷(li)史(shi)為基本陳(chen)列,重點展(zhan)示了香(xiang)港6000年的發展(zhan)歷(li)程。陳(chen)列分三部分:

(1)介(jie)紹香(xiang)港的自然(ran)環境;

(2)以出(chu)土文物(wu)、古(gu)代石刻及古(gu)窯址等(deng)實物(wu)反映了(le)香(xiang)港地區的人(ren)類活(huo)動;

(3)展示了香港(gang)從一個小漁村發展為(wei)大都市(shi)的(de)(de)過程。該館藏品(pin)(pin)45000多件,分為(wei)考(kao)古、本地(di)(di)史(shi)、民俗史(shi)及(ji)自然歷史(shi)四(si)大類。考(kao)古類藏品(pin)(pin)中,有(you)著(zhu)名的(de)(de)麥兆漢神父藏品(pin)(pin)及(ji)芬(fen)戴禮神父藏品(pin)(pin),本地(di)(di)史(shi)藏品(pin)(pin)中以歷史(shi)圖(tu)片(pian)為(wei)主,最早的(de)(de)圖(tu)片(pian)為(wei)19世紀60年代所攝;民俗史(shi)藏品(pin)(pin)方面(mian),有(you)中國傳統(tong)的(de)(de)漁船模型、捕魚裝備、傳統(tong)農具及(ji)日用(yong)器具;自然史(shi)藏品(pin)(pin)主要是(shi)世界各地(di)(di)的(de)(de)巖石和礦物(wu),以及(ji)香港(gang)常見的(de)(de)蝴蝶(die)及(ji)軟(ruan)體(ti)動物(wu)貝(bei)殼。

館藏作品

博物館收藏數(shu)量逾90,000件(jian)。 博物館的藏品,既有價值不(bu)菲的錢幣(bi)郵票(piao),也(ye)有從垃圾堆中(zhong)搶救出來(lai)(lai)的帳簿和(he)信(xin)札文(wen)件(jian),小至(zhi)箭頭,大(da)至(zhi)纜(lan)車,林(lin)林(lin)總(zong)總(zong),品類繁多,大(da)體而言可分為自(zi)然歷史(shi)、考古、民俗及本地史(shi)四大(da)類。除直接添購外,博物館藏品亦(yi)透(tou)過捐贈或實地考察采集得來(lai)(lai),其中(zhong)捐贈物品的數(shu)量正(zheng)不(bu)斷增加。

自然歷史藏品

自然歷史(shi)藏品(pin)記錄了香港(gang)的(de)(de)地質及(ji)自然生態的(de)(de)發展歷史(shi)和演變。目(mu)前,博(bo)物(wu)(wu)館的(de)(de)自然歷史(shi)藏品(pin)主要包括巖(yan)石(shi)和礦(kuang)物(wu)(wu)標(biao)本(ben)(ben)、貝殼(ke)及(ji)動(dong)物(wu)(wu)標(biao)本(ben)(ben)三大類。博(bo)物(wu)(wu)館已(yi)收藏約2,800件(jian)香港(gang)巖(yan)石(shi)和礦(kuang)物(wu)(wu)標(biao)本(ben)(ben),以及(ji)超過750件(jian)在香港(gang)水域內找到的(de)(de)貝殼(ke)。館藏的(de)(de)動(dong)物(wu)(wu)標(biao)本(ben)(ben)超過1,600件(jian),包括哺乳類動(dong)物(wu)(wu)、鳥(niao)類及(ji)蝴蝶。

考古文物藏品

館藏的(de)考古(gu)文(wen)物主要由四批藏品(pin)組成(cheng),分(fen)別(bie)是麥兆良(liang)神(shen)父在(zai)廣東海豐地(di)區發(fa)現的(de)文(wen)物、芬(fen)戴禮神(shen)父在(zai)南(nan)丫島發(fa)掘的(de)文(wen)物、李(li)鄭屋漢(han)(han)墓出土的(de)58件東漢(han)(han)時期陪葬品(pin),以(yi)及1976年(nian)以(yi)前香港(gang)(gang)考古(gu)學會在(zai)本港(gang)(gang)境內(nei)發(fa)掘出土的(de)文(wen)物。這些考古(gu)藏品(pin)記錄過(guo)去六千年(nian)來香港(gang)(gang)地(di)區的(de)人類活動,是研究香港(gang)(gang)古(gu)代史的(de)重要材料。

民俗藏品

物(wu)館(guan)建立了一(yi)個能反映本港不(bu)同(tong)族群傳(chuan)(chuan)統生活習尚的藏品,包括農(nong)具(ju)、家具(ju)、農(nong)村及漁民(min)日用器(qi)具(ju)、捕魚(yu)裝備、漁船模型等,有(you)(you)助闡明及了解漁民(min)及農(nong)民(min)的生活方式,以及傳(chuan)(chuan)統農(nong)業耕作方法與(yu)漁業狀況。同(tong)時(shi),館(guan)藏的服飾(shi)(shi)已達5,500多件,年(nian)代從晚清至(zhi)1970年(nian)代,屬于不(bu)同(tong)族群、年(nian)齡,以及社會階層(ceng)人(ren)士穿著的服裝及飾(shi)(shi)物(wu)。從這些文(wen)物(wu)可探知(zhi)各族群的地理(li)環境、歷史(shi)發展、價(jia)值觀念、神話傳(chuan)(chuan)說、宗教(jiao)信仰及風俗習慣等,有(you)(you)助研究本港族群的歷史(shi)文(wen)化。

在搜集有關傳統(tong)行業(ye)及(ji)(ji)(ji)生活用(yong)(yong)(yong)品上,博(bo)物館已收藏850多件木偶戲用(yong)(yong)(yong)品及(ji)(ji)(ji)樂器、1,500多件婚嫁及(ji)(ji)(ji)祭(ji)祀(si)用(yong)(yong)(yong)品、各類傳統(tong)行業(ye)用(yong)(yong)(yong)具及(ji)(ji)(ji)文獻,這些豐富的(de)民俗藏品皆(jie)有助研究香港傳統(tong)節慶、信仰習俗及(ji)(ji)(ji)民間工藝的(de)發展。

本地史藏品

博物(wu)館(guan)的本地史(shi)藏(zang)品總數超過70,000件(jian),是研(yan)究香(xiang)(xiang)(xiang)港歷(li)(li)(li)史(shi)的珍貴資料(liao);其中的歷(li)(li)(li)史(shi)圖片(pian)和舊(jiu)明信(xin)片(pian)是研(yan)究香(xiang)(xiang)(xiang)港歷(li)(li)(li)史(shi)的珍貴資料(liao),因為它們能夠如實反(fan)映早期(qi)香(xiang)(xiang)(xiang)港的生活面貌(mao)。現時館(guan)藏(zang)約14,000余幀歷(li)(li)(li)史(shi)圖片(pian),主要為二次大戰以前香(xiang)(xiang)(xiang)港街景(jing)及(ji)民生景(jing)象(xiang),而最早的圖片(pian)可追溯(su)至1860年代。另外(wai),博物(wu)館(guan)亦收藏(zang)約19,000余件(jian)歷(li)(li)(li)史(shi)文(wen)獻,包括帳(zhang)簿、證(zheng)件(jian)、商業及(ji)政府(fu)信(xin)札和教科書等(deng),有助(zhu)研(yan)究香(xiang)(xiang)(xiang)港社會、經濟及(ji)教育等(deng)方面的發(fa)展(zhan)。

博(bo)物館亦(yi)致力搜集本港郵(you)品(pin),現時(shi)(shi)館藏(zang)(zang)約(yue)4,000余件(jian)(jian)郵(you)品(pin),有助研(yan)究香港郵(you)務發(fa)展史。同時(shi)(shi),館藏(zang)(zang)約(yue)5,500件(jian)(jian)的錢幣及(ji)鈔票大多為香港歷年來使(shi)用(yong)的貨幣,但亦(yi)涵蓋(gai)廣(guang)東及(ji)澳門等地(di)的貨幣,藉以勾尋香港與鄰近地(di)區經(jing)濟發(fa)展的脈絡。此外(wai),博(bo)物館還搜藏(zang)(zang)不少工業產品(pin)、商業用(yong)品(pin)、家具、孫中山先(xian)生本人及(ji)其(qi)家族的文(wen)物,而(er)前港英(ying)政府各部門器(qi)物更是博(bo)物館在(zai)一九九七(qi)回(hui)(hui)歸時(shi)(shi)積極搜集回(hui)(hui)來的藏(zang)(zang)品(pin)。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ping)論(lun)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zhu)冊(ce)用(yong)戶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wen)(wen)章/文(wen)(wen)字均是(shi)注(zhu)冊(ce)用(yong)戶自(zi)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zhan)觀點,更不表示(shi)本站(zhan)支持購買(mai)和交易(yi),本站(zhan)對(dui)網頁中內容(rong)的合法性、準確性、真(zhen)實(shi)性、適用(yong)性、安全性等概(gai)不負(fu)責。版權(quan)歸原作者(zhe)所有,如有侵權(quan)、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lian)系我們,我們將(jiang)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jiao)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3844885個品牌入駐 更新518029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0234個代理需求 已有132919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