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教(1914—2006),男,1914年12月生,江(jiang)西吉安人。1928年6月加入中(zhong)國(guo)共(gong)產(chan)主義(yi)青年團。1930年10月轉為(wei)中(zhong)國(guo)共(gong)產(chan)黨黨員。
曾任中(zhong)顧委(wei)委(wei)員,中(zhong)共上海市委(wei)第二(er)書記,上海市第七(qi)、八屆人(ren)大(da)常(chang)委(wei)會主任。
1914年12月出生,江西吉安人。
1928年6月(yue)加入中國(guo)共產主義青年團(tuan),投身革命(ming)工作,1930年10月(yue)轉為中國(guo)共產黨黨員。
1928~1929年秋,在家鄉(xiang)任(ren)少先隊長、兒(er)童團(tuan)長、共青(qing)團(tuan)支(zhi)部書記。
1930年至1931年任贛西南少(shao)先隊中(zhong)路部副指(zhi)(zhi)揮、指(zhi)(zhi)揮,在紅(hong)三軍教導隊學習(xi)、任政治(zhi)部宣傳員,紅(hong)三軍特務團分隊長、二(er)連副政治(zhi)委員。
1931年(nian)至1932年(nian)在中央(yang)紅(hong)軍(jun)總(zong)部無線電(dian)班(即(ji)中央(yang)軍(jun)委無線電(dian)學(xue)校,現西(xi)安電(dian)子科技大學(xue))學(xue)習(xi),任(ren)蘇區(qu)中央(yang)局電(dian)臺(tai)(tai)報(bao)務(wu)員(yuan),紅(hong)四軍(jun)電(dian)臺(tai)(tai)、紅(hong)三軍(jun)電(dian)臺(tai)(tai)報(bao)務(wu)員(yuan),紅(hong)軍(jun)總(zong)司令部電(dian)臺(tai)(tai)報(bao)務(wu)員(yuan)。
1932年至1937年任(ren)中(zhong)央(yang)軍委第二科(ke)組長(chang)、報(bao)務主任(ren),第二局三科(ke)科(ke)長(chang)、二局副局長(chang),抗(kang)日軍政大學二期二隊(dui)、一隊(dui)學員、黨支部組織委員。
1937年(nian)(nian)至1941年(nian)(nian)任新四軍司令部參謀處第三科科長(chang)、電臺總隊隊長(chang)、三山辦公室主任。
“皖南事(shi)變(bian)”突(tu)圍后(hou),任(ren)新四軍(jun)后(hou)方政治部(bu)副主任(ren)。
1941年至1945年任(ren)中共中央華中局調研室(shi)主任(ren)。
1945年(nian)(nian)至1949年(nian)(nian)任中(zhong)(zhong)共中(zhong)(zhong)央華(hua)東局情(qing)報處(chu)處(chu)長、社會部副(fu)部長、統戰部部長,華(hua)東軍區政(zheng)治部組織(zhi)部部長。
中(zhong)華人(ren)民共和國成立后(hou),1949年至1954年任(ren)中(zhong)共中(zhong)央華東局組(zu)織部(bu)副部(bu)長兼華東軍政(zheng)委員會(hui)(hui)人(ren)事(shi)部(bu)部(bu)長、人(ren)民監(jian)察委員會(hui)(hui)副主(zhu)任(ren),華東局委員兼組(zu)織部(bu)部(bu)長、紀(ji)律檢(jian)查委員會(hui)(hui)副書記(ji)、書記(ji)。
1954年10月(yue)(yue)(yue)至(zhi)1958年6月(yue)(yue)(yue)任財政部副(fu)部長、黨組委員(1955年1月(yue)(yue)(yue)起)。
1955年(nian)4月至1956年(nian)9月兼任中央(yang)財經干部學(xue)校校長。
1958年(nian)6月至(zhi)1961年(nian)10月任中共黑(hei)龍(long)江省委常委、黑(hei)龍(long)江省牡丹江地委第(di)一(yi)書(shu)記。
1961年(nian)10月(yue)至1964年(nian)任中國人民(min)銀行副行長(chang)、黨組副書(shu)記。
1964年(nian)10月(yue)至“文化大革(ge)命”初(chu)期(qi)任中(zhong)國人民銀行(xing)代(dai)行(xing)長(chang)(第三任1964年(nian)10月(yue)-1973年(nian)5月(yue))、黨(dang)組代(dai)書記。
1965年(nian)6月起任(ren)國務院財(cai)貿黨委委員。1966年(nian)至(zhi)1973年(nian)“文化大革命(ming)”中受(shou)迫害。
1973年9月至1979年9月任(ren)河南省(sheng)革(ge)委會副主任(ren)兼河南省(sheng)政(zheng)協副主席(1977年12月起)。
1979年(nian)9月至1981年(nian)1月任河南省人(ren)大常委會主任。
胡立教(左)、王維(右)親(qin)切(qie)交談
胡(hu)立教(左)、王維(右)親切交談(tan)
1975年(nian)9月至1977年(nian)10月任中共河南省(sheng)委(wei)副書記。
1977年10月(yue)至(zhi)1978年10月(yue)任(ren)中共河(he)南省委書記(ji)(當時設有第一書記(ji))。
1978年10月至1981年1月任中共(gong)河南省委第二書記(ji)。
1981年1月(yue)至1985年6月(yue)任中(zhong)共(gong)上海市委(wei)第二書(shu)記(其間:1981年10月(yue)至1984年6月(yue)兼任市委(wei)政法小組(zu)組(zu)長)。
1981年4月(yue)至1988年4月(yue)任(ren)上(shang)海市人(ren)大常委會主任(ren)。
1993年(nian)任上海(hai)(hai)東海(hai)(hai)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
是中(zhong)(zhong)(zhong)國共(gong)產黨(dang)的(de)十一大(da)(da)、十二大(da)(da)代表,中(zhong)(zhong)(zhong)共(gong)第(di)十一屆、十二屆中(zhong)(zhong)(zhong)央委員(yuan)(任職至(zhi)1985年(nian)9月中(zhong)(zhong)(zhong)共(gong)全(quan)國代表會(hui)議),1985年(nian)中(zhong)(zhong)(zhong)共(gong)全(quan)國代表大(da)(da)會(hui)上和中(zhong)(zhong)(zhong)共(gong)十三(san)大(da)(da)當選(xuan)為(wei)中(zhong)(zhong)(zhong)央顧問委員(yuan)會(hui)委員(yuan),第(di)五屆、六(liu)屆全(quan)國人大(da)(da)代表。
2006年(nian)7月3日因病(bing)醫治(zhi)無效(xiao)在(zai)上海(hai)逝世,享年(nian)92歲。
中國共產黨優(you)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胡(hu)立教同志因病(bing)醫(yi)(yi)治無效,于(yu)2006年(nian)7月3日19時(shi)36分在上海華東醫(yi)(yi)院逝世,享年(nian)92歲。
2006年7月10日,各界人(ren)士600余人(ren)昨天上(shang)午懷著十分沉(chen)痛的心情前往上(shang)海龍華殯儀館,為胡立教同志送別(bie)。
胡(hu)立(li)(li)教同(tong)志(zhi)病重期(qi)間(jian)和(he)逝世后,胡(hu)錦(jin)濤、江澤(ze)民(min)、吳邦國、溫家(jia)寶、賈(jia)慶(qing)林、曾慶(qing)紅(hong)、黃(huang)菊(ju)、吳官(guan)正、李(li)長春(chun)(chun)、羅干、王兆國、劉淇、張立(li)(li)昌、張德(de)江、陳良宇、賀國強、曾培炎(yan)、王剛、李(li)鵬、萬里、喬石(shi)、朱镕基、李(li)瑞環、宋平(ping)、劉華(hua)清(qing)、尉健行(xing)、李(li)嵐清(qing)、薄一波、司馬義·艾買提(ti)、熱地、盛華(hua)仁、路甬祥(xiang)、烏云(yun)其木格(ge)、韓(han)(han)啟德(de)、傅(fu)鐵山、華(hua)建(jian)(jian)敏、陳至立(li)(li)、肖(xiao)揚、賈(jia)春(chun)(chun)旺、王忠禹、劉延東、張思卿、羅豪才、郝建(jian)(jian)秀、徐(xu)匡迪(di)和(he)李(li)德(de)生、肖(xiao)克(ke)、張勁夫、黃(huang)華(hua)、彭沖、廖漢生、王芳(fang)、谷牧、呂正操、鄭天(tian)翔、劉復之、楊白冰(bing)、丁關(guan)根、田紀(ji)云(yun)、遲浩田、張萬年、姜春(chun)(chun)云(yun)、王漢斌(bin)、張震、倪志(zhi)福、陳慕(mu)華(hua)、李(li)錫銘、王丙乾、鄒(zou)家(jia)華(hua)、王光(guang)英、布赫、曹志(zhi)、韓(han)(han)杼濱(bin)、吳學(xue)謙、洪學(xue)智、任建(jian)(jian)新、孫孚凌、朱光(guang)亞、陳錦(jin)華(hua)、毛致用、經叔平(ping)、鄧力群、張廷發、韓(han)(han)光(guang)等以不同(tong)方式表示慰(wei)問和(he)哀(ai)悼。
胡(hu)(hu)立(li)(li)教(jiao)同志為(wei)(wei)革命、建(jian)(jian)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奮斗(dou)了七十(shi)多個春(chun)秋。胡(hu)(hu)立(li)(li)教(jiao)同志對黨忠心耿耿,對工(gong)作(zuo)(zuo)極(ji)端負責(ze)。無(wu)(wu)(wu)論在(zai)地(di)方工(gong)作(zuo)(zuo),還是(shi)在(zai)中央部(bu)門工(gong)作(zuo)(zuo);無(wu)(wu)(wu)論從事經濟工(gong)作(zuo)(zuo),還是(shi)從事黨建(jian)(jian)工(gong)作(zuo)(zuo);無(wu)(wu)(wu)論身處領導崗(gang)位(wei),還是(shi)退(tui)出一(yi)線(xian)工(gong)作(zuo)(zuo),他(ta)總是(shi)以黨的(de)事業為(wei)(wei)重(zhong),注重(zhong)學習,適(shi)應要求,開創局面。胡(hu)(hu)立(li)(li)教(jiao)同志堅持黨對地(di)方人大(da)工(gong)作(zuo)(zuo)的(de)領導,大(da)力推(tui)進(jin)民(min)主法制建(jian)(jian)設,把立(li)(li)法和執(zhi)法監(jian)督作(zuo)(zuo)為(wei)(wei)地(di)方人大(da)常委會工(gong)作(zuo)(zuo)的(de)重(zhong)要抓(zhua)手,認真(zhen)履(lv)行職責(ze),推(tui)動“一(yi)府兩院”改進(jin)工(gong)作(zuo)(zuo),做出了重(zhong)要貢(gong)獻。
胡(hu)立教同志刻苦學(xue)習馬(ma)列主(zhu)義(yi)、毛澤東(dong)思(si)想、鄧小平理論和(he)“三個代表”重(zhong)要(yao)思(si)想。他(ta)黨性強(qiang),講(jiang)(jiang)原則(ze)、顧大(da)局。他(ta)堅持求真務實,敢于講(jiang)(jiang)真話,勇于負(fu)責(ze)任(ren)。他(ta)光明磊落(luo),胸襟(jin)坦蕩,作風民主(zhu),注意聽取(qu)不同意見,善于團結科技(ji)、教育、文(wen)藝等各(ge)界人(ren)士,充分吸取(qu)群眾的智慧和(he)力量;他(ta)平易近人(ren),愛護干部,珍(zhen)惜人(ren)才,關心同志。他(ta)思(si)想開放,思(si)維敏捷,熱愛學(xue)習,志趣(qu)廣(guang)泛;他(ta)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生活儉樸(pu),不計(ji)名利(li),體現了(le)崇(chong)高的思(si)想品質和(he)革(ge)命風范(fan)。
胡立(li)教同志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共產主義事業。他的一生,是革命(ming)的一生,奮斗(dou)的一生,全(quan)心全(quan)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胡(hu)立教夫(fu)婦紀念銅像在福壽園揭幕(mu)
2007年(nian)12月24日(ri)上(shang)午,胡(hu)(hu)立(li)教、顧(gu)明(ming)夫(fu)婦(fu)紀念像揭(jie)幕暨(ji)胡(hu)(hu)立(li)教骨灰(hui)安葬儀式在福壽園隆(long)重舉行(xing)。來(lai)自(zi)中共(gong)上(shang)海市(shi)(shi)委(wei)辦(ban)公廳、中共(gong)上(shang)海市(shi)(shi)委(wei)老(lao)干部局、上(shang)海圖書館(guan)黨委(wei)、上(shang)海市(shi)(shi)新四(si)軍(jun)歷史研究會(hui)、上(shang)海黃埔(pu)軍(jun)校同(tong)學(xue)會(hui)、東(dong)海學(xue)院的(de)領導以(yi)及胡(hu)(hu)立(li)教同(tong)志的(de)戰友、親友等參加了儀式。
中共上海(hai)市委(wei)辦公廳(ting)副主任余(yu)東升、胡立教(jiao)同志侄子胡名鋒為(wei)紀念像揭(jie)幕。